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班墨传奇
内容
编辑推荐

墨子,一位和孔子同样久负盛名的思想家;鲁班,一位家喻户晓的发明家。墨子曾经创立了一整套守城的工具和方法,墨守成规,正是当时的人们对于墨子守城有术的称赞;鲁班有着许多的发明创造,被誉为土木工匠的祖师爷,班门弄斧,正是民间百姓对于鲁班高超技能的赞许。墨子与鲁班,他们是老乡,他们是对手,他们更是朋友,本书讲述的就是他们之间的传奇故事。

内容推荐

鲁班,姓公输,名般。又称公输子、公输盘、班输、鲁般。因是鲁国人,而“般”和“班”同音,古时通用,故人们常称他为鲁班。

墨子,名翟,又称墨翟,鲁国人。墨子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并有《墨子》一书传世。

俗话说不是冤家不聚头,墨子与鲁班,他们是老乡,他们是对手,他们更是朋友。但是在春秋战国时期,这一对冤家朋友,却被卷入了一场残酷的战争之中。那么,这是一场怎样的战争?墨子与鲁班,在这场战争中又会上演怎样的传奇故事?

目录

《班墨传奇》自序

第一讲 墨守成规

第二讲 认知墨子

第三讲 墨家门徒

第四讲 冤家朋友

第五讲 班墨精神

附录:《墨子》原文节选

试读章节

有一个成语,叫墨守成规,一般是讲思想固执、保守,死守着老规矩不放,不思改革进取。而墨守成规的近义词又有哪些呢?抱残守缺,固步自封,因循守旧。

那么,墨守成规,在今天的语汇里,究竟是褒义的还是贬义的呢?毫无疑问,一般人都会认为它肯定不是褒义的,是偏贬义的。当我说,您这位先生实在是有点墨守成规,一定是指你不够改革、不够开拓、不够进取,谁都不会认为是夸奖之词。

但是,大家是否知道,墨守成规这个成语的出典和出处呢?它的出典就和我们今天要讲的这个题目直接相关。

墨守,并不是像字面意思那样,黑压压的、乌黑乌黑的在那儿趴着、守着。墨守,真正的意思是指战国时期的一位重要的思想家——墨子,他非常善于守卫城池。墨子博学多才,他有一门技术在当时是天下第一,就是防守,故而称之为墨守。那什么又叫成规呢?这在当时是确有所指的,就是指墨子用来防守城池的那些方法、技能、规矩、手段。而这才是墨守成规原来的本意。

从出典的角度看,这个成语里没有一丝一毫的贬义,完全是个褒义词。可是,为什么几千年后的今天,墨守成规这个成语会从褒义转换到贬义呢?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而在回答这个问题以前,首先就要让我们看看,墨守成规这个词当初为什么是褒意的。

非攻,是墨子最重要的思想之一,即反对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墨子不仅是在理论上反对侵略战争,而且还有许多能够实际运用的防守措施。那么,墨守成规这个成语,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在这个成语的背后,有着怎样的一个故事呢?

春秋无义战,这是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略有了解的人都知道的一句话。也就是说,春秋时候,你打我,我打你,大国攻小国,小国攻弱国,天天打来打去,但是没有一场战争是正义的,这就叫春秋无义战。

到了战国时代,情况则比春秋时更为严重了。中华大地上,战争不断、烽烟四起,各种各样的战争,随处可见。在战国时代,楚国已经是中国南方的第一大国,疆域辽阔,军队强大。但是,楚国偏居在中国的南方,长久以来一直想问鼎中原,或者叫逐鹿中原,想到中原来争霸。

如果争霸中原的话,楚国必须首先攻灭北方的邻国——宋国。早在春秋时代,楚、宋两国之间就不断发生战争。比如楚成王的时候,曾经在泓水击败宋军,而历史上那位又可怜、又可爱、又可悲、又可敬、又有点可气的宋襄公,就在这场战争中被楚军射伤。

还有一位有名的楚庄王——就是成语“一鸣惊人”中提到的那位——围攻宋国的国都,宋国的都城被强大的楚军团团围住,都城内已经是弹尽粮绝,老百姓已经到了易子而食、折骨而爨的地步。易子而食,那是吃人啊,但是天下有哪个父母舍得吃自己的孩子呢?于是大家彼此交换着孩子吃,你吃我的孩子,我吃你的孩子。而古代的城池里使用的柴禾一般都是从城池外的树林里砍伐而来,如今都城被围,城里没有那么多柴禾怎么办?于是就折骨而爨,就是把死人骨头撅折了点火。从易子而食、折骨而爨可以看到,楚国和宋国之间的战争是多么残酷。这两个残酷的成语,在中国著名的历史典籍(佐传》中,都是有真实记载的。

如此这般打来打去,不论是宋国的人民,还是楚国的人民,乃至中原的所有老百姓,都饱受战乱之苦。到了楚惠王的时候,楚国不愿意隅居在南方,依然想逐鹿中原,它把陈国、蔡国、杞国(就是杞人忧天的那个国家)、莒国,这几个小国都收拾了,又一次大举准备,倾全国之力,打算攻灭宋国。

为了准备这场战争,这个楚惠王请来了当时最最有名的一位工匠,或者说工程师——公输般。公输般是何许人也,很多朋友也许不知道,实际上,公输般就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大名鼎鼎的鲁班。因为公输班是鲁国人,所以后人就称他为鲁班。鲁班后来被奉为土木工人,特别是木匠的祖师爷,直到今天,中国建筑最高奖就是“鲁班奖”。

鲁班,姓公输,名般。战国时期的鲁国人,因“般”和“班”在古文中既同音又通用,所以人们称他为鲁班。关于鲁班,在历史上有很多传说故事,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鲁班和墨子之间发生的故事。

为什么要重用鲁班呢?当然因为他是个工匠,于是很多人都认为鲁班是工人阶级的一分子,是木工。错了,其实,鲁班是个官。鲁班在当时是个贵族,他做了楚国的大夫,替楚国设计出来攻城的新武器——云梯。云梯之所以叫云梯,是因为它高,高到什么地步?高过城墙。在古人看来,这差不多已经接近云端了,所以叫云梯。因为它高于城墙,攻城的士兵就可以在云梯上,往城里射箭,投掷火把、投石头,在靠近城墙以后,在云梯上的兵士,就可以跳到城墙上直接攻城。云梯在今天依然被广泛使用,主要用于消防救火,用于拯救人民的生命财产,这是鲁班一个重要的发明。

鲁班的发明就只有云梯吗?当然不是,鲁班还制造了撞车、飞石、连珠箭等等攻城器械。

撞车,顾名思义,就是由人推着,能够把城门给撞开的大车。飞石,就是抛石机。用一根长木头,在木头的后端装上大石头,利用杠杆原理,将前端拉下,石头就形成抛物线,像炮弹一样砸到城里,其威力能够砸穿房屋、砸死人畜。还有更厉害的连珠箭。连珠箭里面装上了上百支箭,射的时候像机枪一样,箭一支连一支的射。连珠箭也好,云梯也好,飞石也好,撞车也好,后来都传遍全世界。我们现在看到好多反映中世纪欧洲的历史电影,里面的骑士在攻打堡垒的时候,用的器械几乎全是鲁班爷爷发明的。

鲁班为楚国,准备了好多这样的器械,准备攻宋。消息传出去后,宋国觉得大祸临头。宋国国小兵弱,本来就不一定打得过楚国,现在楚国又请鲁班制造了那么多新式武器,宋国上下顿时觉得大祸临头。同时,楚国周围的中原各国也很担心,大家都明白,唇亡齿寒啊,如果宋国被楚国灭了,那么战火很快就会烧到自己头上。

可事实上,楚惠王任用鲁班进行备战,却遭到了当时一些人的反对。这些反对的人当中,最著名的就是当时已经名闻天下的,我们故事中的另一个主人公——墨子。

当墨子听说楚国要攻打宋国的时候,就下定决心,要凭自己的力量,制止这场战争。墨子和孔子、庄子相比,并不是一个书生这么简单,墨子是一个非常注重实践、非常强调可操作性的学者。所以他做了两手准备。首先,派遣自己三百名弟子,就是墨者,先期携带着大量的守城器械,赶到宋国的都城,严阵以待,做好迎战的准备。同时,自己一个人风尘仆仆,从鲁国(今天山东境内)出发,千里迢迢赶往楚国。路上非常艰辛,墨子一路赶路,连脚底血泡都磨出来了。墨子撕破衣服,做了一些简单地包扎,继续赶路。用今天的地理概念来换算,鲁国的都城是在今天山东曲阜附近,楚国的都城郢都则是在今天湖北荆州,而墨子日夜兼程赶路,仅仅用了十天十夜,就赶到了楚国的都城郢都,可见他的决心之大。

郢都的遗址今天依然保存完好,规模巨大,城墙从东往西延绵四点五公里,从南往北三点六公里,城墙高六点七米。全城一共设有七座城门,绕着整个城墙走一圈,就有足足十五点五公里。而这还仅仅是楚国都城的城墙而已。当时的楚国有多么强大,由此可见一斑。P3-8

序言

前不久,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播出了由我主讲的三集“班墨传奇”,本书与节目同名,照例是根据我编著、并由“百家讲坛”以王咏琴女史等编导修改的电视讲稿改编而成的。

通观整部中国学术史,除了在极少的历史时期,相对于其他诸子之学,“墨学”恐怕都称不上是“显学”。这种情况当然有着非常复杂的历史因素,但是,墨学的博大宏阔与深奥曲折也是重要原因。我讲墨学,目的正在于尝试着用通俗的方式,揭示墨学的重大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然而,对于浅学如我者,这不能不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更何况还有其他方面的限制。虽然收视率表明,这个节目还是受到了相当的欢迎。但是,我真心觉得,这是观众的厚爱。作为主讲人的我却只能说,我确实尽力了,结果却未必能尽如人意。

为什么节目和书都叫“班墨传奇”,而且将“班”置于“墨”前呢?这是王咏琴女史的提议,遵循的正是“百家讲坛”行之有效的“由熟说生”的路径。我是很赞成这样的思路的。“百家讲坛”主创团队所做的工作远远不止建议使用“班墨传奇”,她们所投入的巨大心血,尽管从节目表面看不出来,却是有记录可查的。我最初的讲稿是五集,和今天正式出版的((班墨传奇》相比,真可以说是面目全非了。正是由于王咏琴女史为首的团队的辛勤工作,使得原先的讲稿由松散到紧凑、由模糊到明确、由平淡到诱人。我对她们充满了感激之情。

出版方依然是与我有着多年合作历史的上海书店出版社。沈佳茹小姐依然是我的责任编辑,我要对她出色的编辑技能和严谨的职业精神表示由衷的敬意与感激。

近年来,山东省滕州市努力发掘、保护、宣传墨子事迹,研究、弘扬墨学,全市上下在王忠林书记的领导下高度重视,投人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别的不说,囊括了古往今来墨学研究几乎全部重要著作的煌煌一百巨册《墨子大全》就是最好的证明。经济、社会已有长足发展的古城滕州,在汲取传统文化资源促进文化软实力建设方面,正在焕发出崭新的面貌。每一个身临其境的人,都会感受到这一切,并由衷地欢喜赞叹。作为“班墨传奇”的主讲人,我怎么能够不为之感奋呢?

最后,我还想利用这个机会,就当前文化建设中经常出现的一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管见。“班墨传奇”播出以后,我很快就接到一个政府工作人员的电话,随后又接到了正式的公函,就墨子故里的问题提出了不同意见。我们知道,近年来,各地政府都非常珍视当地的传统文化资源,高度体认当地历史名人的效应,这无疑是值得欢迎的好事。向我提出交涉的地区政府也在宣传弘扬当地深厚的文化积淀方面,做出了非常令人尊敬的成绩。问题是,墨子故里究竟在何方,确实有过不同的看法。但是,学术界近来的主流意见已经趋于统一。退一步讲,就算争论仍在持续,就目前而言,我们也应该尊从绝大多数权威学者的正式意见。这是学术研究的共识。学术当然必须自由,然而,学术终究无法民主。

但是,我依然要感谢所有的质疑,因为,我们对历史的认识都是在质疑和反思中不断加深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班墨传奇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钱文忠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786314
开本 16开
页数 8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0-01-01
首版时间 2010-01-01
印刷时间 2010-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19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224.5
丛书名
印张 6
印次 2
出版地 上海
230
151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3: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