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朝花夕拾(名师导读美绘版)/亲近经典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创作生涯中惟一的一部散文集,其中包括十篇散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则写于厦门。这十篇散文,按照鲁迅先生的说法是“回忆的记事”,比较完整地记录了他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和思想脉络,生动地描绘了一幅清末民初的社会风貌图,是研究鲁迅先生早期思想和生活的重要资料。这些作品,文笔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本书为名师导读美绘版。

内容推荐

《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的回忆散文集,我国现代散文中最经典的著作之一。该书详细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生动描绘了清末民初我国的文化斗争和世情百态,文笔深沉隽永、语言诙谐幽默。

目录

阅读准备

阅读指引

 小引[精读]

 狗·猫·鼠

 阿长与《山海经》[精读]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精读]

 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精读]

 父亲的病[精读]

 琐记[精读]

 藤野先生[精读]  

 范爱农[精读]

 后记

阅读拓展

阅读训练

写在后边的话

试读章节

我在第三篇讲《二十四孝》的开头,说北京恐吓小孩的“马虎子”应作“麻胡子”,是指麻叔谋,而且以他为胡人。现在知道是错了,“胡”应作“祜”,是叔谋之名,见唐人李济翁做的《资暇集》卷下,题云《非麻胡》。原文如次:

“俗怖婴儿曰:麻胡来!不知其源者,以为多髯之神而验刺者,非也。隋将军麻祜,性酷虐,炀帝令开汴河,威棱既盛,至稚童望风而畏,互相恐吓曰:麻祜来!稚童语不正,转祜为胡。只如宪宗朝泾将郝砒,蕃中皆畏惮,其国婴儿啼者,以玭怖之则止。又,武宗朝,闾阎孩孺相胁云:薛尹来!咸类此也。况《魏志》载张文远辽来之明证乎?”(原注:麻祜庙在睢阳。郎方节度李丕即其后。不为重建碑。)

原来我的识见,就正和唐朝的“不知其源者”相同,贻讥于千载之前,真是咎有应得,只好苦笑。但又不知麻祜庙碑或碑文,现今尚在睢阳或存于方志中否?倘在,我们当可以看见和小说《开河记》所载相反的他的功业。

因为想寻几张插画,常维钧兄给我在北京搜集了许多材料,有几种是为我所未曾见过的。如光绪己卯(1879)肃州胡文炳作的《二百卅孝图》——原书有注云: “卅读如习。”我真不解他何以不直称四十,而必须如此麻烦——即其一。我所反对的“郭巨埋儿”,他于我还未出世的前几年,已经删去了。序有云:

“……坊间所刻《二十四孝》,善矣。然其中郭巨埋儿一事,揆之天理人情,殊不可以训。……炳窃不自量,妄为编辑。凡矫枉过正而刻意求名者,概从割爱,惟择其事之不诡于正,而人人可为者,类为六门。……”

这位肃州胡老先生的勇决,委实令我佩服了。但这种意见,恐怕是怀抱者不乏其人,而且由来已久的,不过大抵不敢毅然删改,笔之于书。如同治十一年(1872)刻的《百孝图》,前有纪常郑绩序,就说:

“……况迩来世风日下,沿习浇漓,不知孝出天性自然,反以孝作另成一事。且择古人投炉。埋儿为忍心害理,指割股抽肠为损亲遗体。殊未审孝只在乎心,不在乎迹。尽孝无定形,行孝无定事。古之孝者非在今所宜,今之孝者难泥古之事。因此时此地不同,而其人其事各异,求其所以尽孝之心则一也。子夏曰:事父母能竭其力。故孔门问孝,所答何尝有同然乎?……”则同治年间就有人以埋儿等事为“忍心害理”,灼然可知。至于这一位“纪常郑绩”先生的意思,我却还是不大懂,或者像是说:这些事现在可以不必学,但也不必说他错。

这部《百孝图》的起源有点特别,是因为见了“粤东颜子”的《百美新咏》。而作的。人重色而己重孝,卫道之盛心可谓至矣。虽然是“会稽俞葆真兰浦编辑”,与不佞有同乡之谊,——但我还只得老实说:不大高明。例如木兰从军。的出典,他注云:“隋史”。这样名目的书,现今是没有的;倘是《隋书》,那里面又没有木兰从军的事。

而中华民国九年(1920),上海的书店却偏偏将它用石印翻印了,书名的前后各添了两个字:《男女百孝图全传》。第一叶上还有一行小字道:家庭教育的好模范。又加了一篇“吴下大错王鼎谨识”的序,开首先发同治年问“纪常郑绩”先生一流的感慨:

“慨自欧化东渐,海内承学之士,嚣嚣然侈谈自由平等之说,致道德日就沦胥,人心日益浇漓,寡廉鲜耻,无所不为,侥幸行险,人思幸进,求所谓砥砺廉隅,束身自爱者,世不多睹焉。……起观斯世之忍心害理,几全如陈叔宝之无心肝。长此滔滔,伊何底止?……”

其实陈叔宝模胡到好像“全无心肝”,或者有之,若拉他来配“忍心害理”,却未免有些冤枉。这是有几个人以评“郭巨埋儿”和“李娥投炉”的事的。  至于人心,有几点确也似乎正在浇漓起来。自从《男女之秘密》,《男女交合新论》出现后,上海就很有些书名喜欢用“男女”二字冠首。现在是连“以正人心而厚风俗”的《百孝图》上也加上了。这大概为因不满于《百美新咏》而教孝的“会稽俞葆真兰浦”先生所不及料的罢。

从说“百行之先”。的孝而忽然拉到“男女”上去,仿佛也近乎不庄重,——浇漓。但我总还想趁便说几句,——自然竭力来减省。

我们中国人即使对于“百行之先”,我敢说,也未必就不想到男女上去的。太平无事,闲人很多,偶有“杀身成仁合生取义”的,本人也许忙得不暇检点,而活着的旁观者总会加以绵密的研究。曹娥的投江觅父,淹死后抱父尸出,是载在正史,很有许多人知道的,但这一个“抱”字却发生过问题。

我幼小时候,在故乡曾经听到老年人这样讲:

“……死了的曹娥,和她父亲的尸体,最初是面对面抱着浮上来的。然而过往行人看见的都发笑了,说:哈哈!这么一个年青姑娘抱着这么一个老头子!于是那两个死尸又沉下去了;停了一刻又浮起来,这回是背对背的负着。”

好!在礼义之邦里,连一个年幼——呜呼,“娥年十四”而已——的死孝女要和死父亲一同浮出,也有这么艰难!

我检查《百孝图》和《二百卅孝图》,画师都很聪明,所画的是曹娥还未跳入江中,只在江干啼哭。但吴友如画的《女二十四孝图》(1892)却正是两尸一同浮出的这一幕,而且也正画作“背对背”,如第一图的上方。我想,他大约也知道我所听到的那故事的。还有《后二十四孝图说》,也是吴友如画,也有曹娥,则画作正在投江的情状,如第一图下。

就我现今所见的教孝的图说而言,古今颇有许多遇盗,遇虎,遇火,遇风的孝子,那应付的方法,十之九是“哭”和“拜”。

中国的哭和拜,什么时候才完呢?

P100-102

序言

在我们身处其中的这个泛娱乐化时代,读书似乎成了一种奢侈的追求。成年人忙于学习考证,忙于工作生活,忙于灯红酒绿;中小学生忙于功课作业,忙于考试补习,忙于网络游戏。生存竞争的压力中,多的是急促匆匆的脚步;快餐文化的挟裹下,有的是娱乐至死的狂欢。而需要充足时间,从容心境,细细咀嚼、慢慢品味的文化经典与文学名著,或被束之高阁,成为被人们遗忘的“典藏”,或被割裂阐释,成为当今娱乐文化的一部分。正应了马克·吐温那句颇具调侃意味的话:“所谓名著,就是大家都认为应该读而都没有读的东西。”但是,无论是时代文化氛围的变化,还是没有时间,没有心情,经典难懂等,都不是我们远离经典的理由。没有文化传承的社会发展,是无根之树,无源之水。无论是文化的传承,还是创造我们时代的新文化,都需要经典的滋养。在这样的背景下,云南教育出版社组织开发这套亲近经典丛书,其意义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铺天盖地而来的信息,往往令人无所适从。比如出版市场,虽表面看来,出版物不胜枚举,繁荣异常,其实是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开卷未必有益。因此,利用有限的时间阅读经典,无疑是一种明智选择。这里有神奇动人的童话寓言,有令人神往的神话传说,有幽默风趣的人物故事,也有好玩可乐的世间百态。借助这些经典,我们既可以跟着汤姆·索亚去历险,可以乘“宇宙飞船”遨游太空,可以随孙悟空上天入地,可以与古圣先贤促膝晤谈,也可以在古今中外思想大师的引领下,饱览人类世界的精神宝藏,领略深刻与睿智,品味崇高与激情,从而获得精神的愉悦与人格的提升。此种乐趣,唯有读者方可享受。

作为一套学生课外读物,这套丛书既收入了中小学语文学习中所涉及的传统经典作品,也有一些新的,包括哲学、历史、科技、艺术等门类的经典作品。内容上与课堂学习相结合,通俗易懂、形式活泼,具有“亲和力”,不让课外阅读成为学生的负担,以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拓展其知识面,拉近读者与经典的距离,使经典变得亲切、亲和,成为大家须臾不离的朋友。那么,这些“朋友”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呢?

一是针对性。这套丛书按照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各自不同的学习要求,安排相关内容。适当增加课内教科书和语文读本上所没有,而又比较重要的内容。二是趣味性。编写者充分考虑了大多数读者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阅读基础,以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解说经典,文心与文字兼美,知识与趣味并重,情趣盎然,胜意无限,以激发阅读兴趣。三是实用性。既考虑到中考、高考对学生语文阅读鉴赏、表达交流能力的要求,同时又注重文化内涵的滋养,使之具有浓厚的文化意味和书卷气息。

阅读这套课外读物,不像读教科书,没必要正襟危坐,也不需要整块时间。精研细品亦可,浮光掠影亦可;挑灯夜读亦可,见缝插针亦可;“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亦可,“好读书不求甚解”亦可。即使随便翻翻,也定会有所收获。我相信,聪明的读者朋友一定会从中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

后记

朋友们!读一本好书,就好像结识了一位好朋友。你读过《朝花夕拾》后,有这种感觉吗?

合上书想一想,你有哪些收获?知识的、思想的、情感的,甚至你的言谈话语、思维方式等,哪怕有一点点的改变,那你的时间就没有白费。

对一本书的理解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尤其是经典名著,意蕴丰富,常读常新。有些优秀作家的经典作品,尤其是像鲁迅这样作家的作品,理解透彻肯定是需要时间和阅历的。有些东西,暂时不理解也没关系。即使现在你觉得理解了的东西,随着时光的流失和阅历的丰富,也可能会发生变化。

阅读是书中的人物、情节、信息在你的情感参与下,在与你经验的反反复复的联系中,产生联想、体悟和启发的过程。也许不经意间的联想,会使得你看问题的方式和角度发生了变化——你忽然间不再是原来的那一个“你”。一个新的“你”因为某本书的一句话、一个故事而新生。这就是书籍对人的“熏陶”过程。

古人讲:“学须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的读书,对于一个人提高理解能力帮助不大。要真正提高你的阅读能力,你必须走到书里去,透彻地理解作品丰富的内涵、整体的意蕴,这就需要你揣摩、品味、思考、体悟,联系你过去读的其他书籍,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人物、事件,触类旁通,相互印证,这样你就会发现书籍是思想的翅膀,它能带你遨游知识的海洋。

当然,你可能根本没考虑那么多。你仅仅是随便翻翻,仅仅是完成任务,仅仅是想消磨一下时光,这都无妨。开卷有益,拿起书本,走进去,你就有可能开始变得不再浮躁,不再孤独,不再无聊与迷茫。你会感到文字的魅力、趣味、神奇以及它们负载的精神的力量。

本书的原文和注释依据权威版本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钱理群、吴中杰、孙郁、陈孝全等先生的相关著作,同时参阅了大量书、报、杂志等,兹不一一注明。本书的编写前后历时一年,因是系列丛书中的第一本,没有现成体例可依。在顾振彪、顾之川等语文教育专家的亲自指导下,几易其稿,尤其是顾振彪先生对本书进行了细致缜密的修改和校订,他们的治学态度和敬业精神令人钦敬,他们辛勤的付出保证了书稿的质量,在此编者向这些老前辈表示深挚的谢意。

在编书过程中,我们收集了大量的资料,限于篇幅,不能在此一一呈现。今后可能在网站上发布,供同学、教师、家长学习研究之用。

在编辑技术上,我们借鉴了国外有关教材的编辑体例,并结合我国的实际,进行了全新助读体系的研制与开发。本书的编辑体例、栏目设置、导读系统等,是否能达到我们设想的“完备、新颖、实用”的目的,还有待读者朋友的检验。我们的宗旨是为中学生朋友“走近经典”并“走进经典”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同时也为语文课程的改革以及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做一点实际工作。

由于时间仓促和本人水平有限,本书错讹之处,在所难免。热诚欢迎读者朋友踊跃指出,以期完善。

好啦,朋友们,希望这本小书成为你走进鲁迅文学和思想世界的一扇门。门里面有一个更加丰富多彩、深邃博大、趣味盎然的世界正等着你呢……

荣维东

2009年10月15日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公寓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朝花夕拾(名师导读美绘版)/亲近经典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鲁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云南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1542091
开本 16开
页数 13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2
出版时间 2010-01-01
首版时间 2010-01-01
印刷时间 2010-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6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10.4
丛书名
印张 9
印次 1
出版地 云南
240
169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0: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