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全球化的美学与艺术/美学设计艺术教育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当代国际艺术界“风起云涌”,当代世界美学界也是“风云变幻”,这都是“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后果。本书特邀当代国际著名的十二位美学家和艺术批评家,以十二个精妙的课题,一同深描了当代艺术和美学在全球化当中的命运,并特别关注于当代中国美学与艺术的最新嬗变。阅读此书,可以直接将您带到当代艺术和美学的前沿地带,极富当代气息和冲击力量。本书主编阿莱斯.艾尔雅维茨为国际美学协会前主席。

目录

■译者导言 当代中国艺术:从“去中国性”到“再中国性” 刘悦笛 许中云

 一、四个艺术时期:从“现实主义”到“后现代艺术”(1978-200)

 二、妖魔化的来源:从政治到市场“意识形态”

 三、三种文化符号:“民俗”、“政治”和“商业”图像

 四、艺术家与创作空间:立法者与阐释者,公域与私域

 五、双重标准:“本根的创造性”与“意义的复合性”

 六、走向“新中国性”:中国艺术并不仅仅为了中国

■全球化与美学,或作为全球化的美学

 阿莱斯·艾尔雅维茨

■观念艺术:全球艺术的基础,还是艺术的终结?

 柯提斯·卡特

 观念艺术的一般原则

 作为西方观念艺术工具的语言

 观念艺术在中国

 对全球观念艺术的展望■走向规范性而非文化理论:全球消费主义时代的美学保罗·克劳瑟

 导言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结论

■在场与通道:当代亚洲艺术中的可能性条件

 帕特里克·D.弗洛里斯

 批判的话语

 策展的视角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美学高建平

 一、“美学在中国”的不同形态

 二、美学的普世性与个别性之争

 三、一般与特殊观念及其在对话中形成的不同美学间的张力关系

 四、建立现代中国美学的思路

■从乌托邦的承诺到异托邦的不确定性,空间与场域——全球化时代审美体验的可能性

 彼得·乔治

 在普世主义与文化多元主义之间

 博物馆、文化遗产、索还

 欧洲中心主义的历史化

 空间、场域、非场域、全球流散

■谁的全球化?爱德华·露西史密斯

■异己-自己/自己-异己:全球化与文化差异哥拉多·墨斯凯拉

■美学与全球化挑战海因茨·佩茨沃德

■“艺术界”与常识:全球化与历史的形成佐佐木健一

 0.谁决定什么是艺术?

 1.《布乐利盒子》与“艺术界”

 2.“常识版”的艺术史

 3.从常识的角度看《喷泉》及《布乐利盒子》

 4.全球化与艺术史

■当今艺术具有何种美学意义?——论阿多诺《美学理论》的现实性

 哈希达·布巴克特里基

■在全球化时代重新思考身份认同问题——跨文化视角沃尔夫冈·韦尔施

 Ⅰ.跨文化视角的身份认同

 Ⅱ.亚洲美学中民族主义观念的当前复兴

 Ⅲ.日本的身份认同:跨文化是理所当然的

■作者简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全球化的美学与艺术/美学设计艺术教育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斯洛文尼亚)阿莱斯·艾尔雅维茨
译者 刘悦笛//许中云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0080401
开本 16开
页数 19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10-01-01
首版时间 2010-01-01
印刷时间 2010-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3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01
丛书名
印张 12.25
印次 1
出版地 四川
230
157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4:5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