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工程热力学的英汉双语教材,采取了中文的完整系统为主、辅以重点内容英语对照的模式,编译动机是顺应学生的要求,提供汉语和重点内容英语对照的教材,为学生进入完全英语教学的阶段奠定基础。
根据历年的教学实践,结合学生的心理倾向,各章节的编排顺序作了局部调整,先讲解基础的,理论的、抽象的知识,后介绍专业的、实际的、具体的内容,以利学生对先学知识的巩固和应用,避免学生在基本知识框架整体形成后,插入新的基本知识点的干扰。由此,本书的结构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作为课程基础的概念、定义和定理部分;二是依托基础面向实际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三是功热转换的热力循环、装置和具体工程实践。
本书是根据我国高等工业学校的工程热力学教学大纲,吸取欧美目前流行的工程热力学教学体系的长处,融合贯通我国与苏联、欧美的多种教本,编译而成的工程热力学教科书。文中的重点部分有英语的对照文本。如果选用书中全部内容,也可安排更多学时的教学计划。
本书的主要内容有三大部分,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定义、依托基础面向实际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各种动力循环。为了克服学生掌握熵概念的迷茫和困难,热力学第二定律和熵分为两章。理想气体的内容较为简单,不再单独成章。
内容包括:绪论,热力学的发展;导论,热功转换装置;基本概念和定义;纯物质的性质;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熵;热力学关系式;湿空气和空气调节;高速气体流动;气体动力循环;蒸汽和联合动力循环;制冷循环。
全书主要采用国际单位制,图线采用了国际上目前流行的样式和内容。
本书注重基础理论的加强,突出了工程实践和应用,特别注意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
本书适用于我国高等工程院校动力与能源工程学科本科的教科书和参考书;也适合于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参考书应用,或作为技术手册备查;还可作为科技英语学习的辅助读物。
绪论
第1章 导论
1.1 热能-机械能转变装置
1.2 化学能-机械能转变装置
1.3 制冷和低温装置
1.4 工程热力学的主要内容
第2章 基本概念和定义
2.1 基本概念
2.2 计量单位
2.3 能量
2.4 热力状态参数
习题
第3章 纯物质的性质
3.1 纯物质
3.2 纯物质的相
3.3 纯物质的相变过程
3.4 相变过程的状态参数图
3.5 热力参数表
3.6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3.7 比热容
3.8 内能,焓,理想气体的比热容
3.9 固体和液体的内能,焓和比热容
复习思考题
习题
第4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4.1 传热
4.2 功
4.3 机械功
4.4 能量分析
4.5 控制容积的热力学分析
4.6 稳流过程
4.7 稳定流动能量方程的应用
4.8 非稳流过程
复习思考题
习题
第5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5.1 概述
5.2 热源
5.3 热机
5.4 制冷机和热泵
5.5 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
5.6 卡诺循环
5.7 卡诺定理
5.8 卡诺热机
5.9 热力学温标
5.10 卡诺制冷机和热泵
复习思考题
习题
第6章 熵
6.1 克劳修斯不等式
6.2 熵
6.3 熵的计算
6.3.1 利用图解数据求熵值
6.3.2 利用TdS等式的计算
6.3.3 理想气体熵的计算
6.4 内部可逆过程的熵变化,熵流
6.5 封闭系统的熵平衡
6.5.1 熵平衡,熵产
6.5.2 闭口系的熵平衡
6.5.3 熵增定律
6.6 控制容积的熵平衡
6.7 理想气体的过程
6.7.1 等熵过程
6.7.2 定压过程
6.7.3 定温过程
6.7.4 绝热过程
6.7.5 定容过程
6.8 涡轮、喷管、压缩机和泵的等熵效率
6.9 内部可逆稳流过程的热传递和功
6.10 压缩功的最小化
6.11 热的可用性与能量贬值
复习思考题
习题
第7章 热力学关系式
7.1 利用状态方程
7.2 重要数学关系
7.3 状态参数的关系
7.4 熵、内能和焓的变化
7.4.1 克拉伯龙方程
7.4.2 单相区
7.5 其他热力学关系
7.5.1 体积膨胀系数、等温压缩系数和等熵压缩系数
7.5.2 比热容的关系
7.5.3 焦耳-汤姆逊系数
7.6 气体混合物的质量成分和摩尔成分
7.7 理想气体混合物的p-v-T性质
7.8 理想气体混合物参数
复习思考题
习题
第8章 湿空气和空气调节
8.1 干空气和大气
8.2 湿空气的比湿度和相对湿度
8.3 露点温度
8.4 绝热饱和与湿球温度
8.5 空气温湿图
8.6 空气调节过程
复习思考题
习题
第9章 高速气体流动
9.1 滞止特性
9.2 声速和马赫数
9.3 一维等熵流
9.4 通过喷管的等熵流动
9.5 喷嘴和扩压管中的真实流动
9.6 水蒸气喷管
复习思考题
习题
第10章 气体动力循环
10.1 动力循环分析的基本依据
10.2 卡诺循环
10.3 标准空气循环
10.4 往复式发动机
10.5 奥托循环
10.6 狄塞尔循环
10.7 斯特林循环和埃里克森循环
10.8 布雷顿循环
10.9 回热布雷顿循环
10.10 再热、回热和中间冷却的布雷顿循环
10.11 理想的喷气推进循环
10.12 第二定律分析气体动力循环
复习思考题
习题
第11章 蒸汽和联合动力循环
11.1 卡诺蒸汽循环
11.2 朗肯循环
11.3 实际蒸汽动力循环与理想循环的偏差
11.4 朗肯循环效率的提高
11.5 理想朗肯再热循环
11.6 理想朗肯回热循环
11.7 热电联产
11.8 双汽循环
11.9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系统
复习思考题
习题
第12章 制冷循环
12.1 制冷机和热泵
12.2 逆卡诺循环
12.3 理想的蒸汽压缩制冷循环
12.4 实际蒸汽压缩制冷循环
12.5 热泵系统
12.6 气体制冷循环
12.7 吸收式制冷系统
12.8 温差发电和热电制冷
复习思考题
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