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养心教育(告诉你教子成器的18个秘密)
内容
编辑推荐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尚未醒悟的孩子!

孩子成器比成功更重要!

本书作者以全新的视角填补家教类书籍空白,引领家长摒弃急功近利思想,回归亲子教育本质!教你如何运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孩子心灵,从根源上解决教子难题!

内容推荐

我们已经开始意识到了养生的重要,但却还没有意识到对孩子教育过程中“养心”的重要性;

对于养生,我们已经意识到了传统的重要,可对孩子的教育我们却仍然没有注意到民族的、传统的宝贵资源正是“养心”教育的最好养料。

本书则主要教你如何运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孩子心灵,从根源上解决教子难题!

目录

引言 致被孩子挫败的家长们

第一卷 拿什么来拯救我们的孩子

 一、是我不明白,还是时代变化快

 二、时代的错or教育的错

 三、当淮南之橘遭遇淮北之土

 四、没有命中靶心的素质教育

 五、21世纪人性最贵

 六、优秀传统文化才是孩子最好的维他命

第二卷 养心教育

 秘密一:爱,一定要孩子回报(孝道教育)

 秘密二:别做一只自作多情的“孔雀”(情感教育)

 秘密三:别弄脏了孩子的眼睛和心灵(审美教育)

 秘密四:依“性”而“格”(性格教育)

 秘密五:与其谈“性知识”,不如谈“性观念”(两性教育1)

 秘密六:给孩子一张“明性片”(两性教育2)

 秘密七:宁要郭靖,不要杨康(忠道教育)

 秘密八:保护好孩子的“恻隐之心”

 秘密九:礼貌是悟空的“紧箍咒”(礼貌教育)

 秘密十:杀猪岂是儿戏?(诚信教育)

 秘密十一:跳出“梁山定律”

 秘密十二:要“电脑”还是要“人脑”

 秘密十三:孩子,你不是最棒的(谦道教育)

 秘密十四:别把孩子弄成一只“金钱龟”(志向教育)

 秘密十五:终极价值观不可或缺

 秘密十六:欧阳锋是怎么疯的?(中庸教育)

 秘密十七:“半兽人”是怎么炼成的?(尊严教育)

 秘密十八:“狠”一点孩子才能学会飞翔(自立教育)

试读章节

一棵只差被刨根的老树

看到下面这幅画,不知家长们作何感想?图中的老树与孩子不就是我们与孩子的真实写照吗?自打孩子呱呱坠地,我们便一直默默地在为孩子付出。付出的是那么的天经地义、付出的是那么的习以为常,我们把能给的都给了孩子,不能给的我们创造条件也要给。

我们把一切都给了孩子,然而,我们得到了什么呢?孩子只差把这棵“老树”的根都给挖出来做根雕给卖了,人世间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此!

当孩子把这棵“老树”的根都给挖了以后,当这棵“老树”不再存在于这个世上的时候,孩子还能挖什么呢?

面对着越来越多的“啃老族”的出现,难道我们还不该反思一下我们一味付出的爱是否有问题?

难道父母对子女的爱真不需要回报?

爱要回报吗

纪实片《含泪活着》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父亲,为了能让女儿接受国外一流的教育,为了能将女儿培养成材,为了尽到一位父亲应尽的责任,也为了改写家族的命运,15年在日本过着“非人”的生活,忍受着孤独、思念和痛苦,每天打三份工,节衣缩食,将所有的钱寄回家,这是他对家的责任和担当。15年的付出也终于有了回报,女儿在美国成了一名医生。

看完这部影片后,在被影片中的父亲对孩子的爱深深感动之余,我更想说的是这位父亲无疑是幸运的,至少他的付出没有白费,最终孩子也没有让他失望。反观现实生活我们所看到的更多的却是失败的例子。

虽然我们不一定像这位父亲一样离开孩子到遥远的异国他乡去打拼,但我们又何尝不对孩子寄予厚望,又何尝没有默默地付出?

如果说“为了能将女儿培养成材,为了尽到一位父亲应尽的责任,也为了改写家族的命运”这样的爱也有着明显的功利色彩,但是更多的恐怕还是一种自然而然、血浓于水的亲情流露。为了孩子,父母可以付出一切。如果在危难关头,付出自己的生命那也是再平常、再自然不过的事。

在奥地利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2002年2月下旬的一天,索菲娅由于工作出色而被允许休假一周。为了缓和母女之间的关系,索菲娅决定带女儿去阿尔卑斯山滑雪。但不幸降临了,她们在雪地里迷了路,对雪地环境缺乏经验的母女俩惊慌失措。她们一边滑雪一边大声呼救,不想,呼喊声引起了一连串的雪崩,大雪把母女俩埋了起来。出于求生的本能,母女俩不停地刨着雪,历经艰辛终于爬出了厚厚的雪堆。母女俩挽着手在雪地里漫无目的地寻找着回归的路。

突然,索菲娅看见了救援的直升机,但由于母女俩穿的都是与雪的颜色相近的银灰色羽绒服,救援人员并没有发现她们。

当罗莎琳醒来时,发现自己正躺在医院的床上,而母亲索菲娅却不幸去世了。医生告诉罗莎琳,真正救她的是母亲。索菲娅用岩石割断了自己的动脉,然后在血迹中爬出十几米的距离,目的是想让救援的直升机能从空中发现她们的位置,也正是雪地上那道鲜红的长长的血迹引起了救援人员的注意。

我相信在这样的情景之下,所有的父母都会毫不犹豫地在生与死之间做出选择,用自己生命的结束使孩子的生命得以延续,哪怕孩子生还只有万分之一的希望。汶川地震中那位用蜷缩的身体护住孩子的母亲在临死之前所留下的那条短信:“孩子,如果你还活着,一定要记住,妈妈爱你!”不也同样震撼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  作为一种亲情的自然流露,不求回报的爱无疑是伟大的、纯洁的,也是必须的。然而,当这种爱转变成为一种毫无原则的溺爱的时候,还值得称道吗?

不求回报岂能有孝

不求回报的爱所带来的便是“伦常的颠倒”。

何为“孝”?从字形便可知其意:上面一个“老”字,下面一个“子”字,意为“孩子背负老子”。如何背负,孔夫子也有所述:

子游曾经问孔子什么是“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的意思是说:“现在所谓孝顺,总说能奉养父母的就是孝了。可就是狗、马也都能有人饲养它们。如果对于父母只做到奉养,而不去以诚心孝敬的话,那和饲养狗、马又有什么区别呢?”

从孔子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如下几层意思:其一,孝包含了“养”和“敬”两个方面,孩子不仅仅要在物质上奉养父母,同时要尊敬父母。其二,“养”与“敬”,其“敬”更是孝之根本。P26-29

序言

或许你正在官场如鱼得水、平步青云;或许你正在商场如日中天、游刃有余;或许你正在职场勇往直前、天天向上。甚至你会说在你的字典里从来没有“失败”二字。

可有一件事情,总会令你久久不能平静,感到如此揪心、无所适从。在这里,作为职场精英的你、作为成功人士的你、作为众人景仰的你,才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挫败感。

——那就是你对自己孩子的教育。

你之所以揪心,并不在于你为了忙自己的事业而忽略了对孩子的教育,而在于你也曾一直很关心孩子,给孩子创造了尽可能优越的条件,你也曾不断学习教育孩子的方法,像什么名人怎样教育孩子、如何培养孩子上哈佛、怎样关注孩子的心理、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等等这些相关书籍也看了不少,但孩子的教育却依然让你头疼。

你之所以感到挫败,是因为你看到其他普通家庭的孩子总是那么的让家长省心,你的手下败将的孩子总是那么的成功。在这个时候,你会自然而然地寻求心理平衡,感叹“上帝是公平的,给你开了一扇门,就要给你关一扇窗”,因为你太成功了。可问题在于和你一样成功的人中,他们的孩子成器的大有人在;比你成功的,他们的孩子成器的也比比皆是;当然,不如你的,他们的孩子成器的更是数不胜数。

难道那些教子成功的家长有“秘密武器”?

是的,他们是掌握了“秘密武器”!他们掌握了与你的教育观念、教育侧重点完全不一样的秘密,正是这一秘密使得他们的孩子能够健康成长。

当然,能否掌握这一秘密与家长的学历毫无关系,一个学识渊博的博士后可能忽略这一秘密,一个大字不识的农夫也可能本身就掌握这一秘密,无形中就在使用这一秘密。在教子的问题上,没有“文盲”,只有“教盲”。

这些掌握秘密的家长也不一定对自己的这一教育秘密有系统的认识,他们教育孩子之所以这么简单、这么成功,就在于他们有意无意地恰好把握了这一秘密,并坚持使用。

这是什么秘密呢?笔者在教育的过程中,通过对那些表现非常优秀的孩子观察和比较,并对很多教子成功的家长进行了访谈,渐渐归纳发现了他们教子的这一秘密。

原来这些家长总坚持着一些相同的理念,都有相同的教育侧重点,甚至这些家长自身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无论他们成就如何,但他们都透露着中国传统人格的一些特质;

无论他们怎么精明,但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他们总保持着一种质朴和本真;

他们从来没有读过那些帮助孩子进入哈佛、名人怎么教育孩子之类的教子速成书籍;

他们也不崇拜西方“先进教育理念”;

他们从不会以孩子的成绩来论英雄;

他们总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因势利导,总是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他们总是把教孩子做人放在第一位。

将他们的这些相似的东西概括起来便不难发现,原来他们所重视的都是孩子的秉性教育,他们所打造出来的孩子也都具有相似性:

都是具有典型中国人格特质、民族秉性的孩子。

就如我们对待自己的身体一样,我们曾经以为大鱼大肉、山珍海味、各种补品是对身体最好的,看着西方人每天“土豆加牛肉”的日子艳羡不已,可到了我们也大鱼大肉,各种病症伴随而来的时候,才发现原来五谷杂粮才是最好的养生食品。原来我们丢失的或许才是最珍贵的。当我们不断追求时髦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发现原来一些质朴、本真的反而是不会过时的,永远时髦的。张艺谋也用奥运会开幕式告诉了我们民族的才是永恒的,也才是世界的!

然而,在对孩子的教育上,我们却依旧在追赶时髦。西方的、速成式的、工具书式的教育书籍也越来越受追捧。我们总想着“三下五除二”就可以解决孩子的成长问题,总乐此不疲地查阅一些速成式的教子工具书就想把自己的孩子也送入哈佛,总把孩子的分数的提高看做孩子成长进步的核心。我们却没有意识到原来我们正在教子的路上背道而驰,丢弃我们最珍贵的、民族特有的教育思想。

我们已经开始意识到了养生的重要,但却还没有意识到对孩子教育过程中“养心”教育的重要;对于养生,我们已经意识到了传统的重要,可对孩子的教育我们却仍然没有注意到民族的传统的宝贵资源正是“养心”教育的最好养料。

我们之所以在教子的问题上感到如此强烈的挫败,正在于我们与教育孩子的正确理念和方法背道而驰,越走越远。

而那些教子成功的家长正在于拾起了被我们视为过时而丢弃的宝贵的民族教育资源,注重对孩子的“养心”,才收到了很好的,甚至是远远超出他们预期的教子效果。

读到这里,您等不及了吧?是不是想问:“是哪些宝贵资源呢?他们是怎么运用的呢?”

别急,先容我介绍一下本书再说。

作为一名教师,一名班主任,天天与学生、与家长打交道,时间长了,自然会深有感触。而令我感触最深的就是,班里面孩子表现优秀的都很相似,而表现较差的也明显具有很多共同特征。我就在想,同样的老师教,孩子们咋就那么不同呢?咋又不一样到分层式的一样呢?显然,与老师的教育关系不大。那除了老师以外,还有谁对这群孩子的影响最大呢?那自然是孩子的家长啦。

于是,我便有了一个探究亲子教育秘密的想法。说干就干,把各个班级里面表现比较优秀的孩子的父母如何教子作为探秘对象,开始了一次探秘之旅。通过与这些家长的不断沟通,掌握了大量素材,然后再把这些素材对比整理,便发现了这些“宝藏”。

将这些“宝藏”归结起来就发现:原来他们一直在对孩子进行人性教育!

好东西自然要大家共同分享啦!于是,我便有了将这些秘密形成文字、公之于众的打算,以期起到引领亲子教育回归本质的作用。

高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养心教育(告诉你教子成器的18个秘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高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三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236929
开本 16开
页数 23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11-02-01
首版时间 2011-02-01
印刷时间 2011-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78
丛书名
印张 15.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7
172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6:2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