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轰然作响的记忆/青春一线成长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真实再现中学生精神世界和情感世界的好作品。它由12个报告文学短篇组成,每一篇都有一个触目惊心、扣人心弦的真实故事。这一系列的“采访小说”,创造了报告文学体裁里全新的创作视角和表现形式。本书的三元素:成长、疼痛和口述实录分别代表了本书的定位、内蕴和表现手法。

内容推荐

这是一部采访小说集,由12个报告文学短篇组成。这些短篇从1998年-2004年长达7年在《儿童文学》杂志上以头题佳作的位置上连续刊出,几乎每篇文章后都配有责编的评论小析,深入分析该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短篇题目均为两个字。《沉默》、《颤抖》、《长裙》、《游戏》、《孤旅》、《死结》、《房子》、《蝴蝶》、《朋友》、《祸事》、《契约》、《下课》。每两个字下面都有一个触目惊心、扣人心弦的真实故事,是作者在这七年之中采访了几十位二十出头的年轻人,请他们回忆自己在中学时代最刻骨铭心、最振聋发聩的真实事件,这个事件的经历是怎样改变了他们的一生,并在他们的人生长路中始终轰然作响。之后,作者从珍贵而庞大的素材中选取了最不同凡响、最具青春期典型意义的12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将其写成了一个系列的“采访小说”,创造了报告文学体裁里全新的创作视角和表现形式。由于其内容的深刻和体裁的独特,一时间,这个系列在国内儿童文学界,特别是在广大中学生读者中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与关注。

目录

沉默

颤抖

长裙

游戏

孤旅

死结

房子

蝴蝶

朋友

祸事

契约

下课

再也不写这样的东西了

试读章节

周一早晨,我和佳敏去背杨玲上学的时候,佳敏一脸神秘:“有人在‘星空情缘'给杨玲点了一首歌!”“星空情缘”是电台当时一档很有名气的娱乐节目,以播放最新的流行歌曲和流行资讯为主,拥有许多像佳敏这样的学生听众。不过我听得不多。

我有些意外:“真的吗?是谁呀?”

佳敏说:“那个人署名‘晓晨’。主持人阿美说,晓晨一连给她写了两封信,要为杨玲点歌,态度真诚,言辞恳切,而且还声明,如果阿美不满足他的这个要求,他还会写第三封信第四封信,直到阿美答应他为止。”

我说:“这听着可不像是恳求,简直有点像威胁了。”

佳敏说:“根本就是威胁。还有更厉害的。他在信里说,杨玲是他心目中最出色最可爱的女生,是杨玲给了他走出迷茫和困境的 勇气,听听,差不多就要说杨玲是他梦中的天使了。”

我有些好笑:“这听着是有点问题了。”

“所以呀,我断定这个‘晓晨'肯定是个男生而不可能是个女生。”

我问佳敏:“那你觉得会是谁?反正杨玲认识的男生我们都认识。”

佳敏说:“昨天我想了一天,可想到脑袋疼也没想出来。”

杨玲的腿有残疾,不能独立行走,我和佳敏就是她的脚。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她的生活圈子有多大基本上就取决于我和佳敏这两只“脚”愿意走多远。那时候网络还不普及,无法像现在这样坐在家里就可以交到许多网友。如果杨玲想撇开我和佳敏独自结识什么男生,大概也只有写信交笔友这一条路,可是她要寄信恐怕也得让我们俩代寄。据此我们断定,这个男生就是我们班的,至少也是我们年级的。不过他到底会是谁呢?我和佳敏都很好奇。当时那个年龄,如果有哪个男生给哪个女生或者哪个女生给哪个男生点歌,几乎就等于公开表示了某种特殊的好感,而且这种好感在旁观者看来肯定是很有意味很暧昧的。杨玲相貌平平,性格内向,胆小而羞怯,即使没有腿疾,在班级里也是那种极易被忽略的女孩,似乎不应该跟这种充满暖昧意味的事情有什么挂葛。

我们到了杨玲家楼前的时候,杨玲已经被她妈妈背到了楼下。早晨的风有些凉意。杨玲瘦小的身体坐在冰冷的水泥台阶上越发显得弱不禁风,就像一朵随时可能被风吹走的蒲公英。她家住在七楼,为了减轻我和佳敏的负担,她总是让她妈妈先把她背下楼,放在台阶上。可是最近她妈妈新找的工作上班时间很早,只能赶在上班前把她背下楼。而这也就意味着在我们赶到之前,她只能在清冷的晨风里在冰凉的台阶上坐上半个小时。

我忍不住责怪她:“你怎么回事?说好了我们来背你下来。”

她笑了笑,没有作声。

我最恨她这副好像无所谓又好像是逆来顺受的模样:“你这人怎么这样呢?!”

见我真生气了,她赶紧说:“我早点下来,坐在这儿可以看会书,什么也不耽误呀。”

我说:“是呀,你感冒了发烧了,也不用我们背你去医院,也不会耽误我们的功课,什么也不会耽误呀!”

她不敢再分辩,顺下眼睛。我气哼哼地俯下身,让她趴到我的背上。

路上,佳敏开始急不可待的追问杨玲到底是谁为她在电台点播的歌曲。杨玲说:“我不知道呀,我真的不知道。”

佳敏凑近杨玲的脸:“唔,我暂时相信你不知道。不过你得好好想想,身边有这么一个崇拜者,不对,是暗恋者,一定得挖出来!我想你一定比我们心里有数吧?”

杨玲没有作声。我背着杨玲,看不见她的表情,不过想象得出她肯定已经被窘得满脸通红,说不出话来了。我不知道当时杨玲心里的感受和想法,不过我真的挺高兴的,为杨玲高兴。不管怎么样,对一个女生来说,有男生肯执笔如刀地去“威胁”主持人为自己点歌,总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情。但当时我们三个人谁也不会想到,后来竟会由此引出许多事情,最终使我失去了杨玲和佳敏这两个本可以相交一辈子的好朋友,并使我在高一学年结束后的那个孤独而漫长的暑假里,对朋友这两个字有了深深的反思和重新的理解。

没想到,班里竟然有许多人听了昨天的“星空情缘”,听到了那个‘晓晨'为杨玲点的那首《天使》。更让我没想到的是,这件事竟然在班级里引起了不大不小的哄动或者说是骚动。从上早自习开始,就不断有女生一脸神秘地问我,那个晓晨到底是谁?后来这种追问不知不觉就缩小了范围划定了边界,变成了“那个晓晨是咱班的男生吗?”有意思的是她们都没有直接去问杨玲,有人问我的时候还要用眼睛鬼鬼祟祟地瞄着杨玲,压低了声音。一方面,她们知道从杨玲的嘴里是不可能问出什么的;另一方面,在许多人看来,我和佳敏跟杨玲绝不是一般的同学、朋友,尤其是我,更像是杨玲的监护人和代言人。一开始我的感觉还很良好,为杨玲也为自己,后来就渐渐觉得有点不对劲了。坐在不远处的杨玲没有问什么也没有说什么,但我知道这些都逃不过她的眼睛。腿疾大大缩小了她身体的活动范围,但也使她的神经变得异常敏感。正是从杨玲越来越不自然的表情中,我才意识到这些好奇的追问背后还藏着一些让人不舒服的东西。

中午吃饭的时候,和佳敏挺要好的一个女生凑到了我、佳敏和杨玲的桌子上。我懒得去回想她的名字,而且她的名字对我的这段往事也并不重要。当时她跟佳敏关系不错,但跟我和杨玲很一般。说心里话,我不喜欢她。她的个性表面上看起来跟单纯的佳敏有点像,但我总觉得那只是一种假象,其实在她故作的大大咧咧下面隐藏着一些莫明其妙的心思。只不过碍于佳敏,我不愿意把这种感觉表露得太明显。我想她对我的态度也是一样,因为同一个理由,我们在相互容忍。

很明显,她今天坐过来是有原因有目的的。果然,才吃了两口饭,她就开始追问杨玲:“哎,杨玲,到底是谁呀?你不至于对我们也保密吧?”

杨玲的脸色发白,低着头吃饭。

她还问:“那你觉得谁最有可能?”

杨玲的脸色愈加苍白,嗫嚅着:“我,我真的不知道……”

她却兴趣盎然:“那我帮你想想……”

我实在忍不住了:“嘿,她已经说不知道了,你还问什么?再说了,又不是给你点的歌,你那么关心干什么?!”

她被我的话噎了一下,但马上就反应过来:“你这是什么话?我关心关心又怎么了?再说,我又没问你,又不是给你点的歌。难道只准你关心,不准我关心吗?”

我突然冒上来一股无名火,腾的站起身。佳敏见势不好,赶紧把她拉走了。而在这个过程中,一旁的杨玲始终低着头,像个受气包又像是个局外人似的一声不吭。我不禁埋怨她:“嘿,你这丫头,我在帮你呢,你就不能说句话?!”杨玲拉着我的手,对我笑笑。我叹口气。我知道她不是不想说,而是说不出来。

但事情并没有就此告一段落。一下午,跟那个女生走得比较近的几个男生一直在哼哼唧唧怪腔怪调地唱那首《天使》。我这时候就突然非常痛恨那个什么晓晨。如果他还算是个男生的话,他现在就应该站出来,向全班宣布是自己为杨玲点的那首《天使》,在自己的心里杨玲就是一个像天使一样可爱的女孩子。他应该让那些无聊的男生闭嘴,然后自己当场唱一遍那首《天使》送给杨玲!如果他这样做了,我会把他视作我的偶像!可是没有人站出来。没有。只有那讨厌的歌声纠缠着满腔不平却无处发泄的我和如坐针毡却无力可逃的杨玲。

很快就有许多流言在班级里传播。先是班里的几个平时总受人欺负,从形象到精神状态都很萎顿的男生被别有用心地“推荐”为那位晓晨的可能人选。接着又有人猜测说那个晓晨其实就是我和佳敏,或者就是杨玲本人。我们这样做的目的不过是为了引人注目,哗众取宠,满足一下自己和朋友可怜的虚荣心而已。而更多的人则认为这不过是一个恶作剧,是有人在拿杨玲开心。毫无道理的,一件本来应该令人暗自窃喜的事情突然就变成了一个只能娱乐别人的笑柄。

连着几天,杨玲的情绪都非常低落,甚至跟我和佳敏都很少说话。我知道这件事对她打击很大。这些年来,她生活在自己狭小而简单的世界里,虽然从来与赞美声与任何荣耀无缘,但也很少成为流言的中心,成为别人猜疑和嘲笑的对象。

我和佳敏决定把这件事弄个水落石出,一定要把那个可恶的晓晨揪出来,问问清楚。至此,我对晓晨已经不再好奇,而只有愤恨了。这时我也已经和许多人一样,认为这很可能是一场无聊的恶作剧。那时候我还不可能意识到,其实我也和许多人一样,在潜意识里还是会把杨玲看做是一个“另类”。试想,如果这首《天使》不是点给杨玲的,而是点给一个各方面都很出众的女生的,哪怕是点给一个不那么出众但至少正常健康的女孩子的,那么我们还会这么容易地想到这是一场病态的恶作剧吗?

P127-134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轰然作响的记忆/青春一线成长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东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少年儿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485109
开本 16开
页数 19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3
出版时间 2011-01-01
首版时间 2011-01-01
印刷时间 2011-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9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12.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28
168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8:5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