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大国智慧
内容
编辑推荐

为什么不理解武士道,就无法理解日本人?为什么樱花代表了日本民族的精神?为什么日本能成为最西方化的东亚国家?为什么自由是美国政治、思想和文化的核心?美国式的民主意味着什么?为什么中国先人的《易经》至今是个谜?儒家思想为什么能统治中国社会2000年?今天的中国人如何发挥博大精深的文化积淀?为什么印度人在软件领域人才辈出?宗教怎样融入了印度人的精神血液之中?……读懂日本、美国、印度、德国、俄罗斯、法国,以及我们自己。体会世界七大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理解隐藏在行为背后的文化和精神。

内容推荐

千百年来,日本、美国、中国、印度、德国、俄罗斯、法国这七个思想大国,在历史兴衰和发展方面具有典型的意义。本书将阐述其思想的历史,探寻其智慧的精髓,总结其成功的经验。

本书的编写以浓重的思辨色彩来展开对于大国智慧的深刻探讨。今天的中国,正继承和吸收着中国传统智慧与世界文化智慧的精华,正朝着综合国力和国家软实力更加发展、更加进步的前景迈进。强国时代呼唤大战略,大格局需要大智慧,《大国智慧》用思想感知世界,用智慧开启未来,请允许我向读者献上真诚的感谢!

目录

日本智慧——欲问大和魂,朝阳下面看山樱

一、武士道:日本民族的精神食粮

 伤痕下武士的影子

 用樱花比喻武士

 武士道精神溯源

 刀与武士

二、樱花:力求向上的民族精神

 樱花树下的民族

 爱情与希望的象征

 樱花的传说

 瞬间中的永恒

三、拿来智慧:一股脑儿吃进,选择性吸收

 生吞活剥

 求知识于世界

 拉拽智慧

四、抱团智慧:从众无惧,与强者为伍

 1加1等于3

 爱抱团的日本人

 与强者为伍

美国智慧——自由火炬照耀世界

一、自由民主:高高举起自由的灯火

 捍卫幸福生活的自由

 自由是美国政治、思想和文化的核心

 现代自由主义

 爱国与自由

 民主与自由

 杰弗逊式的民主

二、价值观:大家一样都是人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我们为什么而活

 上帝赋予的使命

三、思想精髓:无形的道德力量

 丰富的精神遗产

 心灵的解剖

 超验主义

 现实主义

四、人生智慧:幽默、自信、乐观

 用幽默品味生活

 美国社会的自信

 微笑着并全力以赴

 

中国智慧——龙的精神纵贯五千年

一、《易经》智慧:万法归宗,博大精深

 阴阳和谐,生生不息

 大道至简,包罗万象

 自强不息,不断进取

 天人合一,生成万物

 生死轮回,万物有序

二、儒家智慧:天下归心,仁者无敌

 仁者爱人的人文精神

 仁者爱人,死而后已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儒学智慧圈

三、道家智慧:大道无尽,绵绵长存

 道生万物,效法自然

 柔弱胜刚强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无为而无所不为

四、兵家智慧: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博大精深的战争哲理,启迪心灵的斗争智慧

 上兵伐谋的军事思想

 治兵如治水

五、法家智慧:法、术、势

 执法公正,令出如山

 以法治国,赏罚分明

 定分止争,兴功惧暴

 法、术、势的结合

六、墨家智慧:兼爱非攻,兴利除害

 爱人若爱其身

 无穷中包含着有穷

 闻知、说知和亲知

七、纵横家智慧:潜谋无形,纵横捭阖

 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事贵周密,深藏不露

 有舍才有得

 

印度智慧——活在当下,智在心中

一、经典智慧:异见万端,天包地容

 《奥义书》:梵我一如,万物有灵

 瑜伽:精神不灭,瑜伽万能

 《五卷书》:诽谤动物,教诲人类

二、人生智慧:意志造福,厚德得道

 坚强的意志

 送你一轮明月

 放弃的智慧

 快乐需要自己来寻找

三、宗教智慧:神权至上,天人同欲

 佛教:因果相连,往复无尽

 耆那教:修习苦行。灵魂永恒

 婆罗门教:《吠陀》天启,祭祀万能

 锡克教:平等友爱,强调实干

 

德国智慧——思想的光辉普照宇宙

一、思想的芳香:以人为本,理性批判

 理性的光辉

 天赋人权

 价值重估与虚无主义

 伦理道德观

 黑格尔的辩证法

 叔本华的非理性主义

 尼采对生命本身的肯定

二、灿烂的文学:热情洋溢,感情奔放

 辉煌的文学成就

 席勒与宽容精神

 歌德与浮士德精神

 

俄罗斯智慧——冷眼俯视世界的双头鹰精神

一、双头鹰:灵魂深处的秘密

 傲视东西

 二律背反

 骁勇善战。极端扩张

二、哲学思想:与活着的上帝相遇

 精神的人与兽性的人

 不完整的启蒙理想

 灵魂的“宁静与和谐”?

三、智慧精髓:美拯救世界

 纯洁之美的精灵

 为女性之美正名

 美是一种创世行为

 

法国智慧——用智慧征服世界

一、启蒙思想:照亮了一千年的黑暗

 人人生而平等

 法的精神

 自然神论

二、政治智慧:力量强大才能主宰世界

 大革命:抽象的文学政治

 拿破仑:用剑开创事业

 戴高乐主义:咄咄逼人的挑战性和进攻性

三、人生智慧:灵与肉的统一

 我思故我在

 美在关系

 意识是生命之源

四、文学智慧:对人类灵魂的记录

 超阶级的文学艺术

 拉伯雷和《巨人传》

 用笔开创事业的巴尔扎克

五、生活智慧:处处彰显高雅的魅力

 高卢雄鸡的秉性

 浪漫与时尚

 贵妇沙龙

 骑士的浪漫

试读章节

有人说,西方人心里有一个上帝,日本人心中有一个武士。

也有人说,剥开俄罗斯人的皮肤,里面就是鞑靼人;剥开英国人的皮肤,里面就是海盗。那么,剥开日本人的皮肤,里边就是武士道。如果神道教构成了日本人的灵魂,武士道则构成了日本人的性格。

《武士道》一书的作者新渡户稻造说:“即使是具有最先进思想的日本人,如果在他的皮肤上划上一道伤痕的话,伤痕下就会出现一个武士的影子。”历史悠久的日本武士道既为日本民族带来了卓越的创造力,也赋予了日本民族嗜血好战的本性。

周作人指出:“武士的行为,无论在小说与戏剧里如何壮烈,如何华丽,总掩盖不住一个事实——武士是卖命的奴隶,所以,对日本人来说,成功是因为武士道,失败也是因为武士道。”武士道似乎成了日本的象征,和日本民族如影随形,它神秘而又无处不在,永远激发着人们的好奇心。

下面是个日本武士的小故事。

16世纪60年代的某个深夜,在江户郊外的一片树林中,两个武士进行了一场悄无声息的决斗。没有人知道他们为什么决斗,也没有人知道决斗的激烈程度,传说只是寒光一闪,其中的一个人便倒下了。没有人知道死者是谁。更奇怪的是,没有人知道胜者是谁,人们只知道他的儿子后来声名显赫——儿子名叫木曾义昌,那年他才6岁。正是这次决斗给木曾义昌提供了训练勇气的机会。第二天深夜,木曾义昌被父亲带到离死者两里远的地方。父亲用刀抵着他稚嫩的脊背说:“到树林里去,那里有个死人,旁边有块石头,你要用他的血在石头上印上你的手印,做不到,我就杀死你。”6岁的木曾义昌战战兢兢地走进阴森恐怖的树林,接受了严酷的武士道训练,连续三个夜晚,他虽然都成功地印上了血手印,但是比起印在心灵上的残忍来说,这血手印又算得了什么。血手印可以被雨水冲走,残忍却永驻心间。木曾义昌靠着残忍的刀法,后来成为武田信玄旗下的一名战将。传说,他在第四天深夜曾遭到野狗的袭击,被咬掉了半边屁股。包扎伤口时,父亲用刀指着他的鼻尖说:

“不准哭,哭就杀死你。”他的确没有哭,连眼皮都没有眨一下。其实,几乎所有的武士都得接受类似的魔鬼训练。

这就是日本武士,这就是日本的民族精神武士道。它并不是一种成文的法则,它是通过历代的武士口耳相传传下来的,或者是由知名的人士记录下来的,后来逐渐在流传过程中成为武士们的人生格言。

武士道是一个阴翳的民族精神,在褊狭的岛屿中产生出来的一种复杂、极端的生存意识,以及情感倾向。在狭隘的生存空间中,它能够既保留品格又附庸风雅,但是当它的发展受到限制后,就又会表现出极其残忍的一面,从而导致世界性的灾难,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的所作所为就是极端的典型。

总之,要想了解日本,了解日本人,了解日本的过去和现在,就不得不去深入了解和研究日本人的民族精神——武士道。

用樱花比喻武士

日本人为什么用樱花比喻武士呢?这是由于他们认为樱花的几个特性很符合武士的特点。

首先,看过樱花的人都知道,单个的樱花并不美丽,但成片的樱花聚在一起就很漂亮。这和日本武士的集团精神是很相似的。

武士道是注重共性的,而非如欧洲武士那样注重个性。但前者的这种共性实际上比欧洲武士的游侠精神还要狭隘,这种集团精神和团结精神是不同的,也绝非爱国精神,他们既不忠君也不爱国,他们爱的是自己所在的武士集团。

日本人评价武士也不是以是否忠君爱国来评价的,而是看他是否忠诚于自己的武士集团,比如战国时期的真田勇士,明治时期反天皇势力的武士集团,日本人都给予很正面的评价,评判的标准不是他们的行为是否对日本有利,而是因为他们是终于自己的集团的武士群体,贯彻了武士道精神。

二是日本人认为樱花最美的时候并非是盛开的时候,而是凋谢的时候。樱花花期不长,但凋谢有个特点,就是一夜之间满山的樱花全部凋谢,没有一朵花留恋枝头。这是日本武士崇尚的精神境界,在片刻的耀眼的美丽中达到自己人生的顶峰,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之后毫无留恋地结束自己的生命。

武士自杀并非因为输不起,也不是因为失败而感到羞耻才因屈辱而自杀,武士并没有这么脆弱,自杀是因为感到自己已经尽到最大的努力了,自己的心愿已经了结,自己的一生已经不可能有更大的辉煌了。这时候就应该像樱花一样毫无留恋地凋谢。

所以武士的“切腹”并非如我们所想的是要洗刷耻辱,或是输不起,正相反这是源于其自己对自己生命的一种觉悟,一种对自己已经达到顶峰的一种判断,是一种满足,是对樱花凋谢的凄美的一种向往。

武士道来自遥远的过去,迄今为止已有千年的历史,它是日本民族的“基因”,融在每一个日本人的血液里,并为他们代代相传。它对日本人而言就像氧气对生物那般重要,它是一条看不见的脉络,贯穿着日本历史,渗透至日本政治、文化的方方面面。

武士道的目的与西方中世纪的骑士规章很相近:为战士设定生存的理念,将他们由受雇的杀手的地位加以升华。真正信奉武士道的武士崇尚正直、坚毅、简朴、有胆识、讲礼节、诚实、忠诚等种种美德。只要武士忠于天职,就能得到荣誉。这种不计代价维护个人荣誉的信念,使得武士不会避开堪称无谓的自我牺牲。被敌人团团围住,仍然英勇厮杀的武士,以武士道的标准看,并非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样的行为乃是武士由衷忠诚的具体表现。关于这一点,以现代的观点来看,不免有些奇怪,甚至会认为它是自杀的行为。事实上并非如此。比起欧洲的骑士精神来说,它一点也不逊色。

受到武士道深深影响的武士,在考虑自己下一步的行动时,根本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生死对一切结果说,还在其次,让自己行动发挥效果才是正道。奋力一试,在这个过程中即使得一死,也比毫不尝试来得好,因为武士完全不用考虑自己的得失,只管奋勇向前。

不过,这种精神仍然无法阻止部分武士自阵中逃走(毕竟他们也是血肉之躯),武士道并非要人一味死战,不管胜算多寡,将自己陷入困境。武士必须智勇双全,无谓地丢命是错误而愚不可及的行为。像是经常出现的那城内守军开城迎击敌人的自杀行为,就得用武士道重新审视一番。出城迎击围攻城堡的敌军,不啻自杀行为,但要是能牵制敌军,让领主有时间击退敌军,就是忠义和英勇的表现,而不是自我毁灭的冲动。

1600年伏见城最后两百名德川家守军,开城不断迎击西军,正是此类的英勇行为!当然,这种精神也能用来解释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所有太平洋小岛上的日本守军高呼万岁的自杀式攻击。武士道仍长存于21世纪的日本陆军及日本海军心中。武士道,和其他行为规范一样,也有负面的地方。武士经常残酷地对待俘虏,因为俘虏放弃了武士道。许多武士的敌人在作战后仅仅因为这个原因而遭处决。不像中世纪的欧洲,贵族和骑士被俘(通常会被监禁数年)可以用赎金赎回,日本人的作战方式从未采取用金钱换回俘虏的类似作法。武士或大名在战场上被生擒,通常都会不光彩地死在俘虏者的手下。

P3-7

序言

泱泱大国,气魄宏大。

在21世纪的文明社会中,我们所说的大国、强国,并不是言其地域的广大,资源的丰富,也不是人口的众多,更不是武力的强悍,而是人民具有驾驭自然、社会与人生的杰出智慧。

文明的内在根基是哲学思想的光辉,是人的文化教养,是民族的精神气质。因此,我们要从向往自己外在强大的大国之梦,走向争取自身内在充实的大国之智。

大国黎民从来就不缺智慧。波澜壮阔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一脉相承的传统,造就了大国人的聪明才智。大国不是凭空而来的,大国智慧更不是空有的。

长久以来,不知有多少学者和思想家呕心沥血去探寻大国的智慧精髓,产生了多少启迪今天的著述宏论和丰富实践。可是,大国的思想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这不仅在于问题本身具有的复杂性,而且也由于世界在变化,历史在进步,不同国家兴衰的轨迹不可能简单重复。由此而看,有关大国智慧的探讨也就永远不会过时。

千百年来,日本、美国、中国、印度、德国、俄罗斯、法国这七个思想大国,在历史兴衰和发展方面具有典型的意义。本书将阐述其思想的历史,探寻其智慧的精髓,总结其成功的经验。

埃及卢克素神庙法老像的底座镌有一句话:“我看到昨天,我知道明天。”到过那里的人,没有不被这句话所震撼的。我们无法确定明天会发生什么,但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智慧预测明天,自信地去表达、去实现我们的强国之梦。

本书的编写以浓重的思辨色彩来展开对于大国智慧的深刻探讨。今天的中国,正继承和吸收着中国传统智慧与世界文化智慧的精华,正朝着综合国力和国家软实力更加发展、更加进步的前景迈进。强国时代呼唤大战略,大格局需要大智慧,《大国智慧》用思想感知世界,用智慧开启未来,请允许我向读者献上真诚的感谢!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大国智慧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靳会永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0405822
开本 16开
页数 34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20
出版时间 2009-10-01
首版时间 2009-10-01
印刷时间 2009-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世界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50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5
丛书名
印张 22.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8
168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4: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