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一只牡羊的金刚经笔记(共2册)
内容
编辑推荐

如果说《金刚经》是一部登峰造极的内功心要,《六祖坛经》就是这部心要的白话版、演义版,《金刚经口诀》是注解版,《心经》则是浓缩的短诗。

《一只牡羊的金刚经笔记》,则是郝明义花了二十年时间寻觅、摸索的心得报告。这些隽永的文字,闪烁着睿智的光芒,给寻找人生方向的人们一股正面的力量!最后,关于几部经典如何交叉使用,乃至于破解《金刚经》这部内功秘籍的极致境界,作者也以诚恳而自省的笔触提供了参考答案。

内容推荐

《金刚经》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力不被任何表相的干扰与限制所困,每个人都有能力不断提升自己的生命层次,有益自己,也有益于他人。

《一只牡羊的金刚经笔记》,是郝明义先生二十年时间寻觅、摸索的心得报告。描绘他如何花了十多年时间和自己的“念头”挣扎,并且以一个企业经营者的身分,说出他对《金刚经》接触的经过与心得,以及他为什么认为《金刚经》是一把倚天剑与屠龙刀的合体,也是“心”的创造力的根本。

目录

第一章 迟来的牡羊

第二章 黑户佛教徒

第三章 四条绳索

第四章 “十加二”年的挣扎

第五章 寻找屠龙刀

第六章 答案

第七章 为什么提前十年写这本书

第八章 有关《金刚经》的十二个问题

附录 数息打坐法

试读章节

第一章 迟来的牡羊

到一九九六年之前,我一直以为自己是双鱼座。

双鱼座很有梦想,不太务实,挺有矛盾的性格,又有些直觉力等等,都能在我身上找到印证。因此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把自己想成一条长着两只肥头大耳的双鱼。

何况,这条鱼一直还游得挺快乐的,又那么幸运。一九七八年,大学毕业。

在那个全台湾都在追求外销的年代,去应征工作,亮出台大国际贸易系的帽子,总会受到热烈欢迎。但是实际去面谈的时候,对方看到你拄着一双拐杖,又总会叫你等候通知。

人要创造自己的命运嘛,所以我干脆和朋友一起开个贸易公司。

志气很大,但是写多少开发信也没人回,不到三个月就倒闭了。事后回顾,不知道和公司英文名字有没有关系。英文名字,当时直接从中文“盖亚企业”音译,称之为“Gay & Company”是也。之后,我在一栋混杂着谋杀命案、黑道老大、小弟、赌徒、舞女、应召女郎的大厦里,混了大半年。

山穷水尽之际,听说去韩国客串跑单帮是条路子。带些台湾的药材回去,再换些毛毯和人参回来。算盘打的,没有一本万利也是一本三利。

但是任何工作都需要专业。跑单帮也是。想客串一把的我,偷鸡不着蚀把米。债上加债不说,连回台湾的路费都没了。

因为欠债不少,回台湾也没出路,在当时还叫作“汉城”的首尔流浪了一阵。走投无路,有人建议我不如在韩国留下来,去华侨中学当个老师。生活稳定,有了收入,再徐图还债。

这种建议听来很稳妥,但不是我要的。有点像是包了糖衣的毒药。走上这条路的话,当初又何必去台湾读书?

还好有一位真正专业跑单帮的先生,出了个主意。居住在韩国的华侨,有一种需要定时更新生效的暂时居留权。当时,如果放弃在韩国的居留权而回台定居的话,台湾有一个特许,可以多带一些东西通关,不必上税。

这位专家说,如果我放弃韩国的居留权,把这个通关特许让给他,他就回报我一张回台湾的机票。

我说,那好。

不知怎么,从小我就觉得“背水一战”、“置之死地而后生”中,有一种美感。

把自己认作是双鱼座的时候,觉得这都是爱好梦想的特质在作祟。

我就这样身无分文地回到台北。一位叫柳耀中的朋友接济我,在兴隆路跟一位二房东分租了一间屋子过了几个月。

当时在党外杂志《八十年代》上班的二房东,叫郑丽淑。她看我每天在家里和太阳对望不是办法,说长桥出版社的老板邓维桢常去他们公司,在找英文翻译,问我要不要试试。

一九七九年的夏天,我成为长桥的特约翻译。再不久,他们有个编辑的位置出缺,我补进去,正式进入出版业。

长桥这第一个工作,给了我当一个编辑的完整基础训练。

尤其,借着邓维桢先生要我开发一个英文学习杂志的机会,我大量阅读了各种国外期刊,还去台大的研究图书馆读了整整十年的《时代》(TIME)周刊,把一篇篇值得参考的文章影印下来。

我不只从头学了一遍英文,后来做编辑的视觉美学思考,也和那段时间的吸收有关。

创立《世界地理杂志》的陈明达先生,找我去筹办一本科技刊物《2001》,使我第二个工作有了独立主持编辑部门,实际动手编一本杂志的历练。

在《2001》的时候遇见一个日本人,请教他为什么日本读书风气那么盛。他说日本没有资源。我说台湾也没有。他说哪里,你们稻米一年可以产三次呢。

他那句话,给我的震撼很大。我体会到人不要妄自菲薄。原来一天可以工作十二个小时的话,之后就更练习工作到十六个小时以上了。

第三个工作,我去了《生产力》杂志。这原来是中国生产力中心几十年历史的内部刊物,石滋宜博士和副总经理万以宁,想要改版,面对市场。

黄明坚因为我当时失业,介绍我去应征,接下了试用三个月的改版任务。三个月后,石博士要我正式负责《生产力》杂志,不但要管编务,还要进一步为发行和广告业务负责。总之,当一个利润中心的主管,也可以说是负责一个有实无名的公司。

从《生产力》杂志开始,有些工作伙伴和我逐步建起长期的合作默契。

改版的《生产力》杂志,我瞄准中小企业,喊出“实战的经营智慧”,引起很多回响。有一天,《工商时报》副刊主任苏拾平打电话给我,说余范英发行人想认识我。

余小姐看了我一篇文章——《义气的朋友》,想见我。认识余小姐,开启了我人生新的一扇门。

一九八七年左右的台湾,事情真多。

解严。大家乐。股市从一千点开始起飞。报禁即将开放。

那是一个连皮肤都可以感受到空气中的震动的时候。

因为和余小姐有了虽然只是一面,但十分投缘的谈话,所以后来要离?《生产力》的时候,就想到打个电话给余小姐,问她是否可能介绍我见一下余纪忠先生。

余小姐一口就答应了。

一个天色阴暗的星期天早上,我去余纪忠先生家里见他。

我跟余先生说,我想编《时报新闻周刊》,相信自己可以给这本当时创刊有段时间的杂志,带来些新的面貌。

以前都是在传闻中听说余先生用人的魄力,那天亲身体会。余先生听我这初见的人说了半个来小时,立即同意,要我马上以副总编辑到任,再升我为总编辑。

后来,我以一个星期的准备时间,为《时报新闻周刊》改版。

《时报新闻周刊》算是一种过渡。真正意义上,半年多之后,余先生要我去接时报出版公司的总经理,是我的第四个工作。

P2-10

序言

我见过郝明义先生。

那是约几年前在北京的一次活动上,只记得郝先生坐在一只轮椅里,面带微笑,与别人点头说话。

那是我相信“生命就是迷茫”岁月,我也曾花去大量时间去阅读哲学及宗教类书籍,试图从别的人类那里探得一些相关经验,用以缓解我因多疑而产生的焦虑,这一种追寻直至了解佛教之后才慢慢消逝,但说到从佛法中知道了什么,我至今仍是无话可说,有些人就是想知道一些事情,即使花费力气也在所不惜,这是一种性格。

生命中总有一种试图抓住什么的冲动,人们回首往昔,或是展望未来,多半希望握有一种线索,用以确认自我存在,这是一种倔强,人们生活在烟雾之中,却厌恶那一种生命中深刻的徒劳感。

郝明义先生同时是一位回首者与展望者,在他生命的某些重要时段,尤其是那些彷徨无助的时刻,佛法成为他调整自己心态的关键法门。

可以看出,他一直对获得信仰具有信心,并且用信仰来证明他行动的正确性,这样一种心态在我们这个时代并不多见,在他看来,正确的见地最好同个人的行为准则结合起来的,使见地得以显现,而个人行动也是表现正见的一种最佳方式。

事实上,我认为这本书在借用学习佛法来表达作者内心生活的一种尝试,我们这个时代,人们并非不重视别人,却多半忽略别人的内心生活,我们很需要的友谊,却无法找到通往友谊的路径,因我们对于交流内心生活是如此地不熟悉,以至于我们错失一种拥有共同精神生活的慰藉,就如同我们探望某人,每一次都倚在他家的门前匆匆说话,而从未想过迈步进入。

郝明义先生这一回把家门敞开了,任何人都可以进去,看一看他的内心,他所谈到的那些断断续续的话语,也许正是对于人生真正重要的东西。

石康

二〇〇九年九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一只牡羊的金刚经笔记(共2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郝明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文化艺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3939402
开本 32开
页数 38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0
出版时间 2009-10-01
首版时间 2009-10-01
印刷时间 2009-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图书小类
重量 0.48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946.5-49
丛书名
印张 12.3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83
131
3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9: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