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科的角度解读经典;以时代的视野拓展经典;追寻经典内外的故事;探索文化进步的轨迹;发掘经典底蕴,重现时光容颜。
这部诞生于信息与网络时代背景下的《百科图说宋词三百首》,在保留原本优点的基础上,可以最大限度地让今天的读者在阅读中享受精神与视觉、品位与休闲的多重愉悦。
图书 | 百科图说宋词三百首(上下)/中华经典百科图说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从百科的角度解读经典;以时代的视野拓展经典;追寻经典内外的故事;探索文化进步的轨迹;发掘经典底蕴,重现时光容颜。 这部诞生于信息与网络时代背景下的《百科图说宋词三百首》,在保留原本优点的基础上,可以最大限度地让今天的读者在阅读中享受精神与视觉、品位与休闲的多重愉悦。 内容推荐 华美的词作、经典的选本、百科式的解读、点击式的链接,彰显词境的绘画,准确简练的文字,以及洋溢其中的发散、跳跃的,率性、随意的,甚至是反逻辑的思维火花,让传统的“宋词三百首”超越时空成为具有现代气息的立体画卷。 首先,注释力求浅显,评析要言不烦,而又尽可能地吸收新的研究成果,对文字和标题作必要的校勘,补充写作背景、写作年代和作家生平事迹,为读者提供了最新的、丰富的知识;其次,发散思维,拓宽视野,设立“数风流人物”、“源远流长”、“史海钩沉”、“词学·词牌”、“品词必备”、“宋词典故”、“鸟兽草木”、“天文地理”、“琴棋书画”、“异曲同工”、“万花筒”等百科栏目,引导读者的思维从作品涉及的语词、名物向广袤的知识空间辐射开去,在获得审美愉悦的同时,兼得孔子所谓“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的乐趣;复次,精选各种自然、人文、地理图片,以及中国历代山水、人物、花鸟绘画作品,使全书图文并茂,相映成趣。其中古典绘画均有包括图题、时代、作者、材质、笔法、尺寸、藏家等内容的图注,参之“琴棋书画”差不多就可以勾勒出中国古代美术史的轮廓;最后,不但全书所有词作都提取了主题词和关键词,并编成索引附于书后,而且在每首词中都以网络式的链接方法标注参见,令这部书具有了小型百科全书的功能。 我们相信,这部诞生于信息与网络时代背景下的《百科图说宋词三百首》,在保留原本优点的基础上,可以最大限度地让今天的读者在阅读中享受精神与视觉、品位与休闲的多重愉悦。 目录 上册 下册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百科图说宋词三百首(上下)/中华经典百科图说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刘杨忠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008246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67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930 |
出版时间 | 2009-10-01 |
首版时间 | 2009-10-01 |
印刷时间 | 2009-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1.49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22.844 |
丛书名 | |
印张 | 43.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60 |
宽 | 193 |
高 | 41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5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