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書條理清晰,所舉例證恰當,論述問題既有廣度又有深度,讀後不但能够獲得關於漢語俗字的全面、系統的知識,了解研究俗字的方法;並且對俗字研究在漢字學中的地位及其對古籍整理和字典编纂工作的重要性,也都能得到深刻的認識。
作者通過對大量俗文字資料的深入研究,揭示了前人未曾注意到的很多文字現象,指出了語文著作中與俗文字有關的很多疏失,解決了不少疑難問題。從本書中能够得到很多關於具體的俗字的新知。
图书 | 汉语俗字研究(增订本) |
内容 | 编辑推荐 全書條理清晰,所舉例證恰當,論述問題既有廣度又有深度,讀後不但能够獲得關於漢語俗字的全面、系統的知識,了解研究俗字的方法;並且對俗字研究在漢字學中的地位及其對古籍整理和字典编纂工作的重要性,也都能得到深刻的認識。 作者通過對大量俗文字資料的深入研究,揭示了前人未曾注意到的很多文字現象,指出了語文著作中與俗文字有關的很多疏失,解決了不少疑難問題。從本書中能够得到很多關於具體的俗字的新知。 目录 序 第一章 俗字和俗字研究 一、俗字釋名 二、俗字和正字 三、俗字的範圍 四、俗字研究在文字學中的地位 第二章 古今俗字大觀 一、古文字階段的俗字 二、隸楷階段的俗字 三、當今社會流行的俗字 四、臺灣和新加坡、日本、朝鮮等地的俗字 第三章 俗字的類型 一、增加意符 二、省略意符 三、改換意符 四、改換聲符 五、類化 六、簡省 七、增繁 八、音近更代 九、變換結構 十、異形借用 十一、書寫變易 十二、全體創造 十三、合文 第四章 俗字的特點 一、通俗性 二、任意性 三、時代性 四、區别性 五、方域性 第五章 俗字研究與古籍整理 一、關於石本文獻的校理 二、關於寫本文獻的校理 三、關於刻本文獻的校理 第六章 俗字研究與大型字典的编纂 一、匡糾辨析之誤 二、提供適當例證 三、增補漏收俗字 四、探明源流演變 五、考辨疑難俗字 第七章 俗字研究與文字學 一、有助於建立完整的漢語文字學體系 二、有助於對漢字簡化的正確認識 三、有助於漢字的規範 第八章 考辨俗字的方法 一、偏旁分析 二、異文比勘 三、歸納類比 四、字書佐證 五、審察文義 第九章 研究俗字應當具備的一些基本條件 一、識文字 二、明訓詁 三、辨聲韻 四、熟典章 第十章 歷代俗字及俗字研究要籍述評 一、漢魏南北朝時期 二、隋唐五代時期 三、宋元明清時期 第十一章 “五四”以後的俗字研究及今後的展望 一、簡化字運動的歷史回顧 二、“五四”以後的俗字研究 三、俗字研究的展望 附錄一字海雜俎 一、“弓”字探源 二、“鉅鋅”解詁 三、“根”字源流考 四、“雙”字孳乳考 五、說“外男甥”和“外外生” 六、“■”“■”“■”“■”“■”雜考 七、“■”“■”“■”辨正 八、數目用大寫字探源 九、論“音随形變” 十、說“坏” 十一、日韓漢字探源二題 附錄二 俗字研究參考文獻舉要 一、近人論著中涉及俗字研究者 二、為俗字研究提供原始资料的文獻 三、其他與俗字或俗字研究有關的文獻 後記 增訂本後記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汉语俗字研究(增订本)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涌泉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0066204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41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0-01-01 |
首版时间 | 2010-01-01 |
印刷时间 | 2010-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5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H124.3 |
丛书名 | |
印张 | 13.33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09 |
宽 | 146 |
高 | 19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