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森林报(春)/青少年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当今,我们对于大自然已经越来越陌生,缺乏最基本的认识,这部《森林报》会让居住在钢筋水泥森林中的我们重新认知、反省自己。本书是《森林报》之春季,仔细品读,能够让你感受到森林中的动植物在春季中五彩缤纷的生活,深入地探寻大自然的无穷奥秘,体验春的欢乐吧!

内容推荐

森林是大自然的京都,我们是大自然的儿女。

《森林报》以新闻的形式和诗歌的语言描绘森林中动植物一年四季的变化,显现出大千世界的生态,表现出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蕴含着诗情画意和童心童趣。比安基的《森林报》是培养儿童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态度、对科学的兴趣和科学精神的绝好教材,尤其在生态濒临危机的今日,这些素养和精神显得尤为重要。《森林报》被收入我国小学语文必修课程的确不无理由。

目录

致读者

本报首位驻林地记者

森林年

森林年历

第一期 苏醒月(春一月)

 新年好

 第一份林中来电

 林间纪事

白嘴鸦开启新春之门/第一个蛋/雪地里吃奶的孩子/最先开

放的鲜花/春天里的花招/冬季的来客准备上路/崩塌/潮

湿的住所/谜一般的茸毛/在常绿的森林里/鹞鹰和白嘴鸦

 第二份林中来电

 列宁格勒州集体农庄的孩子们首次集会决议

 列宁格勒州少年自然界研究者会议决议

 都市新闻

屋顶音乐会/走访顶层阁楼间/昏昏欲睡的苍蝇/苍蝇.提防

游荡的杀手/迎春虫/林区观察/给椋乌安个窝/小蚊子飞

舞/最先现身的蝴蝶/公园见闻/新森林/春天的鲜花/游

入坝内水中的是什么生物/来自天空的号角声

 过节通行证

 第三份林中急电

洪水来了

 狩猎纪事

伏猎丘鹬,松鸡情场/林间剧院

 天南海北

 射靶

 公告

第二期 候鸟回乡月(春二月)

 候鸟迁徙还乡的万里征途

戴脚圈的候鸟

 林间纪事

道路泥泞时期/从雪下露出的浆果/冬季鱼儿干什么/为昆虫

而生的圣诞树/蝰蛇的日光浴/蚁冢开始蠢蠢而动/还有谁也

苏醒了/在水塘里/林中清洁工/它们是春花植物吗/款冬/

白色的寒鸦

 鸟邮快信

洪水/树上的兔子/小船上的松鼠/连鸟类也日子难过/意

外的猎物/最后的冰块/沿着小河、大河和湖泊

 农事纪程

农庄里的植树造林

 都市新闻

森林周/森林储蓄箱/在花园和公园里/七星虫/街头的生

命/城里的海鸥/飞机上会飞的乘客/蘑菇雪/咕一咕

 少年米丘林工作者大会

 致列宁格勒州全体少先队员和小学生的公开信

 狩猎纪事

在马尔基佐瓦湿地猎野鸭

 射靶

 公告

第三期 歌舞月(春三月)

 欢乐的五月

森林乐队/过客/田野的声音/在护罩下/林中的夜晚/游

戏和舞蹈

 林间纪事

最后飞临的一批鸟/长脚秧鸡徒步来到这里/谁该笑.谁该哭/

松鼠享用肉食美餐/我们的兰花/寻找浆果去吧/阎虫一金龟

子/毛脚燕的巢/白腹鹟的巢

 农事纪程

我们帮大人做事/新森林

 都市新闻

列宁格勒的驼鹿/鸟说人话/客自海上来/客自大洋深处来/

尝试飞行/斑胸田鸡在城里昂首阔步/采蘑菇去吧/有生命的

云/列宁格勒州新出现的野兽

 狩猎纪事

驾舟进入汛期的茫茫水域/施放诱饵

 射靶

 公告

射靶 火眼金睛答案

 射靶答案

 “火眼金睛”称号竞赛答案

试读章节

我注视着我的燕子往哪儿摄取建筑材料:在村子中间的小河边。它们直接停到水边的岸上,用喙啄取一小块黏土,马上带着它飞回农舍。在这里它们彼此交替,把一口口泥粘到屋脊下方的墙上,又匆匆回去衔取新的小泥块。

5月29日。很遗憾,我无法独享见证新巢建筑的欢乐,因为邻居家的公猫费多谢依奇现在一早就爬上了屋顶。这是一只样子难看的灰猫,在和别的公猫打架时失去了右眼。

它一直在注视着飞来的燕子,已经在窥视屋脊的下方,看燕巢是否已经筑好。

燕子发出了惊恐不安的叫声,只要它不离开屋顶,它们就不再往墙上贴泥。莫非它们要从这儿彻底飞走?

6月3日。这几天燕子已用泥糊成了巢下部的基础——呈镰刀形的薄薄一圈。费多谢依奇老是爬上屋顶,使它们受到惊吓,影响工作的进程。今天下午燕子压根儿就没飞来过,看来它们已抛弃这个建筑。它们将为自己寻找一处更为安宁的地方,那样的话我就什么也观察不成了。

6月19日。连续几天一直很热。屋脊下方黑色的镰刀形泥巢已经干燥,变成灰色。燕子一次也没有出现过。白天乌云布满天空,下起了大雨。真正的倾盆大雨!窗外仿佛蒙上了一层透明的雨柱织成的帘子。街上急湍的水流汇成了小溪。哪儿也别想蹚水过河:河水漫上了岸,发疯似的汩汩流着,在岸边被水浸酥的泥地上,脚踩下去几乎没到膝盖。

傍晚时雨刚停,就有一只燕子飞来,到了屋脊下方。它把身子紧贴在筑了一半的镰刀形巢上,停了一会又飞走了。

我心想:“也许并非费多谢依奇吓着了燕子,完全是因为这些天无处可取潮湿的黏土?也许它们还会飞来?”

6月20日。燕子飞来了,飞来了!并且不是一对,而是整整一群——整整一个使团。它们大家聚集在屋顶上,窥视着屋脊的下方,激烈地呜叫着,似乎在争论着什么。

它们讨论了大约十分钟,然后又一下子飞走了,只留下来一只。它用两个爪子贴紧泥土堆成的镰刀,一动不动地停着,只用喙部在修正着什么,或许是在泥土上涂抹自己口中黏稠的唾液。

我确信这是只母燕——这个燕巢的主妇,因为不久公燕就飞了回来,把一小团泥从自己喙中塞到了它的喙中。后者开始继续糊巢,而那一只便飞去啄取新泥了。

公猫费多谢依奇来了。然而燕子们并不怕它,也不鸣叫,而是一直工作到太阳下山。

那就是说,燕巢仍然会在我的眼前落成!但愿费多谢依奇的爪子从屋脊上够不到这个燕巢。不过燕子也许知道该在什么地方营造自己的窝儿。

驻林地记者:维丽卡

白腹鹟的巢

5月中旬的一天,晚上8点左右我在我家花园里发现了一对白腹鸫。它们停在一棵白桦树边的板棚顶上,我在白桦树上挂了一个顶部开口、中心挖空的圆木做成的鸟巢。后来雄鸟飞走了,雌鸟却留了下来。它停到圆木上,却没有飞进里面去。

过了两天我又看见了雄鸟。它钻进了圆木里面,后来停在苹果树的一根枝权上。

飞来了一只红尾鸲,它们便开始打架。这可以理解,因为无论红尾鸲还是白腹鹟都是以树洞为巢的鸟类。红尾鸲想从白腹鹟身边夺走那个圆木窝,可白腹鹟坚守不让。

白腹鹟夫妇住进了圆木。雄鸟老是唱个不停,往圆木窝里钻。

白桦树梢上降落了一对苍头燕雀,但是白腹鸫对它们睬也不睬。这同样可以理解,因为苍头燕雀不是白腹鹟的竞争对手,它自己会做窝,不住树洞,而且它的食性很杂。

又过了两天。

早晨,一只麻雀飞到了白腹鸫的窝里,雄鸟追着它冲了进去,窝里开始了残酷的争斗。

突然什么声音也没有了。

我跑到白桦树边,拿一根木棒敲打树干。麻雀从窝里跳了出来,而雄白腹鹟却没有飞出来。雌鸟在窝边辗转飞翔,惊惶地叫着。

我担心雄鸟已经死亡,就往窝里瞧。

雄白腹鹟还活着,但羽毛严重破损;窝里有两个鸟蛋。

雄白腹鹟在窝里待了很长时间。等再飞出窝时它显得十分虚弱:它降落到了地面上,于是几只母鸡过来驱赶它。我担心它遭遇不测,就把它带回家,开始用苍蝇喂它。晚上我又把它放回窝里。P130-132

序言

维塔里·瓦连季诺维奇·比安基是俄罗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1894年2月11日生于彼得堡一个生物学家的家庭。他从小受家庭的熏陶,对大自然的奥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一种探索其奥秘的强烈愿望,后来报考并升入彼得堡大学物理数学系,学习自然专业,与家庭的影响是有关的。他在科学考察、旅行、狩猎及与护林员、老猎人的交往中留心观察和研究自然界的各种生物,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使以后的文学创作有了坚实的基础,使他笔下的生灵栩栩如生,形象逼真动人。1928年问世的《森林报》是他正式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的标志。1959年6月10日比安基在列宁格勒逝世,享年65岁。他的创作除了《森林报》,还有作品集《森林中的真事和传说》(1957年),《中短篇小说集》(1959年),《短篇小说和童话集》(1960年)。

比安基的创作以小读者为对象,旨在以生动的故事和写实的叙述.向少年儿童传授科学知识,激发其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并从小培养热爱大自然、关注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森林报》虽然问世于1928年,但在此后的几十年里一再重版(至1961年已出到第10版),究其原因,就是它以独特的视角和独特的表现手法所宣扬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具有恒久不衰的生命力。如果说作家在中短篇小说中描写的主要是动物故事及与动物相关的人的故事,那么《森林报》则向读者全面展示了自然界的大干世界,举凡天地水陆所有的生灵都有涉及。不仅如此,他还对当时苏联全国各地山川形胜和自然环境有生动的描述,使小读者在轻松愉快、饶有趣味的阅读中潜移默化地产生对祖国的情感。

当时序进入21世纪,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使人类对大自然过度的索取受到大自然越来越强烈的报复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命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严峻地摆在作为万物灵长的人类面前。希望《森林报》又一个中译本的问世,能对中国未来的一代早早地树立起热爱自然、关注环境的理念产生有益的影响。

20世纪50年代初,在特定的国际环境中,由于西方世界对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敌视和封锁,我们只能走“向苏联一边倒”这条路。由此引发了国内的学俄语热和引进苏俄文化、科技热。后来随着60年代初的中苏交恶和70年代末中国对世界的开放,国内学英语和其他语种的人越来越多,俄语逐渐成为学校教学中的小语种学科,同时西方文化和科技的大量涌入,使原先热门的俄语和对俄罗斯文化的介绍,比重自然下降。如今,从五六十年代过来的人所熟悉的有关俄罗斯的东西。年青一代就比较陌生了,幼小的一代更生疏。因此,在本书译文中有必要对有些关涉俄罗斯文化而为当今青少年所陌生的东西有所交代,这就是译者在译本中加了许多注的原因。译者仍然希望自己的善意并非多此一举。俄文原著中也有极少的注释,译者在翻译时如觉得有必要向中国读者交代,就据实译出,并注明“原作者注”字样。凡译者自己的注释.则不再说明。俄文版《森林报》原著共十二期,合订成一册出版,篇幅相当大。为方便携带和阅读,中文版编者将其按春、夏、秋、冬四季分成四册出版,这是个好主意,既保持了原著风貌,又方便了读者。译者谨向编者表示深切的谢意。

本书涉及动植物的知识相当广博,以译者的浅陋,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是很多的,有时可能超过文学经典翻译中所遇的困难,需要查阅许多工具书和资料。即使这样,仍然可能会出现译者力所不逮的问题。对此,谨祈同行和方家批评指正。

译者

2009年冬于杭州西溪陋室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森林报(春)/青少年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俄)比安基
译者 沈念驹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3927653
开本 32开
页数 16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0-03-01
首版时间 2010-03-01
印刷时间 2010-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2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S7-49
丛书名
印张 5.625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10
148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5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20:5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