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生命之光(第1辑展望事业探讨人生讲演录)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根据邓兴旺、龙漫远、骆利群、鲁白、许田、王志珍、施一公、施一公等十位有着执著追求的国内外著名科学家和企业家在北京大学的讲演整理而成。他们或将自己的独特经历娓娓道来,或激情四溢地讲述着科学探索的无尽之美,和大家分享着自己独特的人生感悟,给大家以最好的启迪与激励。

内容推荐

本书是根据十位有着执著追求的国内外著名科学家和企业家在北京大学的讲演整理而成。他们或将自己的独特经历娓娓道来,或激情四溢地讲述着科学探索的无尽之美,和大家分享着自己独特的人生感悟,给大家以最好的启迪与激励。

本书能为青年学生和青年科技工作者在科学探索中拨开些许迷雾,对人生发展的历程有更为清晰的认识和充分的准备,从而增进对科学的理解,坚定人生的追求。

目录

生物学研究激动人心的时代——邓兴旺

追寻兴趣:无边的科学和智慧的喜悦——龙漫远

王观报告和客观分析——骆利群

人生与事业:目标与过程的平衡——鲁白

创新,事业,中国的未来——许田

王志珍院士走近北大学生——王志珍

纯化信仰,结晶人生——施一公

执著的力量:攻克流感——陶一之

生物医药科学生涯——俞君英

从实验室到病人的漫漫长征:新药研发的甘苦——杨青

试读章节

欢迎邓兴旺教授今天来这里给同学们做讲座。过去,他从湖南农村来到北京大学(下称“北大”)上学;今天,他成为一个很有自信心、很有成就的科学家。邓兴旺除了证明农民的孩子可以在北大做得很好外,还证明了在校期间成绩不是太好,不是数~数二的学生,一样可以把科学研究做得非常好。很长时间以来,他都是华人植物学家里面非常突出的一位。在他之前最具代表性的华人植物学家是洛克菲勒(Rockefeller)大学的蔡南海,一位新加坡出生的华人。接下来的代表性人物是吴瑞先生9,但他不是专门研究植物科学的,是从研究分子生物学转做植物研究的。在完全研究植物学的华人科学家中,邓兴旺是典型代表。事实上,很多年里他不光是代表,甚至可以说没有人比他领先。只是到了最近几年,一位叫朱健康的华人科学家做得也很好,值得一提的是,他也是在北大读的硕士,是我们的校友。事实上,华人科学家中植物学研究做得最好的基本上都是北大培养出来的。

邓兴旺硕士毕业以后先在国内工作了1个月才去美国,比其他出国留学的人晚,但他博士学位读得快,毕业早,所以大家都以为他是跟其他人一起出去的。他是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Berkeley)读的博士,师从Wilhelm Gruissem教授。他在读博士时就已经做出了很好的成就,不到四年有六篇第一作者论文,包括发表在Cell上的。说句题外话,生物学方向的华人读博士期间在顶级期刊发表论文的记录是他的大学同班同学马骏创下的,有三篇发表在Cell杂志上和一篇发表在Nature杂志上,这一纪录直到目前还没有人打破,但植物学方向的记录还是邓兴旺创下的。邓兴旺博士毕业后换了个实验室做博士后研究,但还是在伯克利分校。做了两年半博士后,于1992年初去了耶鲁大学,在那里做了近18年教授,也得了很多奖。

邓兴旺主要是研究光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他在这个方面做了很重要的工作。除了对植物学有意义外,因为其中一部分工作是在动物里面发现的,所以对研究动物的生长机理也有帮助。几年来,他多次回国,走过很多地方,对中国的植物以及农业研究有相当大的影响。他在我们学院有一个实验室,是耶鲁大学和北大合作设立的。另外,他还推动了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成立,和王晓东教授一起共同担任所长。我不完全知道具体的故事,猜想如果他不去推动王晓东,王晓东那时也不一定下得了决心和他一起做。所以,他对中国生物学的发展——不仅仅是植物生物学——起到了推动的作用。下面,有请邓兴旺。

我坐着做讲座怎么样?本来可以站着讲,但是今天我想坐着讲。今天我的理解是和大家一起座(坐)谈,一起聊一聊,聊一些比较简单的事情。就是说,不管你是本科一年级的也好,二年级的也好,研究生也好,聊大家都感兴趣的事情。所以我也就没有准备任何幻灯片,我觉得一准备幻灯片就变成非常刻意地针对某一部分听众讲他们特别感兴趣的事情。

刚才饶毅说了很多好听的事情,回想起来当初来北大,和在座的同学特别相似。我第一次来北大是1978年8月底,印象特别深,那是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开口说普通话。到了北京以后,第一句普通话就是问北大在什么地方,记得特别清楚的是火车站的那个人说北大就在过了动物园去颐和园的路上,然后我们就到处找公交车,搭车到了动物园,又在动物园搭车往颐和园走。从南门路过的时候,看到了校门上的题字——北京大学,知道该下车了,于是就到了北大。当时因为上北大心情特激动,把时间都算错了,所以早到了一天。现在你们上学由父母送到学校的比较普遍,我们那时条件不好,没有人送。到学校后,迎新还没开始,没有人接待,一位生物系的工人就把我们接到他家里面,我和一起来京的中学同学两人一起在他家里住了一晚,这是第一天的北大,现在回想起来已经是30年前的事了。

刚才有同学问我,为什么选择学生物?说实话,这个问题不太好回答。不知道你们报志愿时是不是都选的生物,有多少是自己选的。我想问一下大家,你们是想让我说实话还是说假话呢?我想,在座的一年级的同学占多数,还是说实话比较好。别人可能不知道,实际上我当初不是选的生物,不选生物不是因为对生物不感兴趣,而是因为不知道还有生物这个学科存在。当时理科中中学只教数学、物理和化学,没有生物,所以我第一志愿报的是物理,第二志愿是化学,总共只能报两个志愿,所以就没有考虑生物。因为1978年是北大生物系“文化大革命”后恢复高考的第一次招生,可能报名的人数不够,于是就把我调剂进来了。现在想想真是因祸得福,后来发现生物越做越有意思,确实是很有意思。刚才有位同学问,为什么对生物感兴趣?我想告诉他,你对不了解的事情又怎么知道会不感兴趣呢?有的时候是机缘巧合,既然学了,那就应该努力地去学,对所学的东西了解以后,或许就会感兴趣,而且知道得越多就越感兴趣。一旦取得一些成功,你就会更感兴趣,甚至还会后悔当初为什么不感兴趣。

下面我就讲讲自己的经历,刚才主持人介绍时我就想,讲什么样的经历呢?我想问问大家喜欢听什么,是讲讲研究方面的经历?还是讲讲对研究方面的看法?(听众:都讲)我想还是讲讲我的这个题目:为什么生物科学特别激动人心?P2-4

序言

2007年9月,美国西北大学讲席教授饶毅从美国全职回来,出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教授来到生命科学学院之后,特别重视学生尤其是本科生的教育与培养,并作了许多改革,“展望事业,探讨人生”系列讲演的开设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

该系列讲演通过邀请不同领域、不同经历的代表性人物与学生见面,讲述他们的学习和工作经历、思想观点或自身感悟,回答广大本科生、研究生在学习、科研、生活、思想等方面的问题,解疑释惑,帮助同学们做好大学规划,更好地选择未来的发展方向与人生道路。该系列讲演一般安排在周五下午举办。为促进交流,还特别安排了学生代表与主讲人共进晚餐,每次的学生代表都是事先通过自愿报名并抽签决定。

两年来,感谢美国康宁公司(Coming Inc.)的全程支持。在康宁的资助下,该系列讲演已经成功拳办了25讲,在校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树立了良好口碑,不仅北大校内其他院系的学生纷至沓来,甚至北京其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学生也经常被吸引过来。为了使更多的人能够从该系列讲演中受益,为了让大师们的思想光芒照耀更多的人,我们便有了将讲稿汇编成册,结集出版的想法。

我们从已经举办的讲演中精选了10讲,编集成书。这些讲演的主讲人,或是国内的学术大师,或是国外的知名学者,或是跨国的商界名流。在他们的讲演中,或驰骋学术,或激荡时事,或张扬青春,用独特的视野和感悟为大家带来一场心灵的“盛宴”。

本书编委会的主要成员都是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师生。他们根据讲演录像或录音作了文字整理,并多次加以修改。在整理和修改过程中,他们一直与主讲人保持联系,对于讲演中的每一个细节都逐一作了核实,力求使稿件能够准确地反映主讲人的原意,在语言风格上也力求保持原汁原味。尽管主讲人的工作都非常繁忙,但是在修改过程中,他们都认真细致地审阅稿件,指出其中的一些问题,甚至连细小的语法错误也不放过。他们时刻表现出来的谦逊、严谨和认真的态度,让编委会的师生深深感受到了大师们的人格魅力。

本书从2008年11月开始策划、编辑、整理、修改,历时10个月,终于成稿。期间增删十数次,凝结了专家和编委们的大量心血、书稿付梓之时,每个编委会成员都怀着激动不已的心情,还夹杂着些许的忐忑不安,期待着我们的工作能够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可,希望这本书能够给读者一些启示,带去一束照亮生命的光芒。

刘德英

2009年8月21日于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生命之光(第1辑展望事业探讨人生讲演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饶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40286717
开本 16开
页数 19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10-03-01
首版时间 2010-03-01
印刷时间 2010-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8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21-49
丛书名
印张 12.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8
170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5:5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