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宁波的传说(口传文化遗产)
内容
编辑推荐

倾心书史迹,激情颂乡贤。《宁波的传说》写了不同朝代十多位官员、名人的传记,但绝大多数都是鲜为人知的小人物。需说明的是,在文学作品中讴歌的人物,作者选取了其人生中的闪光段,并附集同类人物的优秀品质,经不断修饰提炼后,将他作为一个崭新的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这是文艺作品创作的基本理念。所以书中的人物形象因“来自于民众又高于民众”,已与历史上真人不可同一而论了。写历史故事可以借古鉴今,褒扬时代进步潮流,贬斥社会腐朽陋习,故而既要知根底又要出新意;同样的题材会因作者的不同、所处环境观点的不同而不同,作者个人的自身历练、人格修养将融人写作的全过程。

内容推荐

《宁波老故事》与《宁波的传说》,就总体而言均为宁波的老底子传说,46篇作品也只是宁波历代故事传说中极小的一点,可算万顷碧波中的一个涟漪,一朵并不起眼的小花。老故事是以人们口口相传留存的,有一代遗漏就失传了,为使口传的故事不至于烂在肚皮里,经过几十年的重新酝酿思考,做些寻头续尾的访问,跑有关部门翻找资料,多方查询,以心说事,以情说人,终将支离破碎的段子拼凑成了一个个便于传讲的故事。

目录

前言

一 堇子国里做规矩

二 十梅童血凝它山堰

三 黄晟桃花渡斩蛟

四 月娥情系望夫亭

五 半边山的由来

六 报恩浮屠七塔寺

七 看鹅小书郎汪洙

八 第一状元张孝祥

九 王应麟乱话拆三千

十 袁镛一门忠烈传

十一 双头牡丹灯笼

十二 鬼声幽幽呼童街

十三 高则诚《琵琶记》夺冠

十四 陈埠头的诚信婆

十五 徐家漕的父与子

十六 美少妇一屁闷煞三贼秃

十七 刚正为民的廉官张昺

十八 钱肃乐起兵抗清

十九 黄宗炎法场逃生

二十 神明县令费纬祉

廿一 四明义侠王瑞伯

廿二 半边铜钿落江厦

廿三 勿撩衣衫只撩人

后记

试读章节

宁波方言把“教训人”一词,说成是“做规矩”。若按照俗语来讲,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是什么东西?它就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那撼人心魄、气势磅礴的矩阵迎宾之缶(否fou)。缶,伏身拍击的意思,是在夏商年间出现的一种宫廷礼仪打击乐器。在中国古代有“天圆地方”之说,最早见于《大戴礼记·曾子天圆篇》。曾参回答单居离之问,日:“天道日圆,地道日方;如诚天圆而地方,则是四角之不掩也。”此为君王统治术之象征,要求人之君执“天道”而圆转,臣下执“地道”宜方正也。而缶身就是依照此说为内圆外方,内筒可储存食物,方圆之间有放冰块的保鲜空层,其功效恰如现代的冰箱。缶在宁波古时候的名称就叫“规矩”。

其实,先期的缶只是一种盛酒的瓦罐,文人士大夫们在酒后,为宣泄心情拍响或叩击起陶土制的缸坛。以后就形成一种喝酒必拍的习惯。史料记载,赵王与秦王“渑池之会”,蔺相如令秦王“礼尚往来”,击缶为乐。“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据说,为使音色能够悦耳动听,以后便有了由硬木制成、大小不一的缶,还有用青铜浇铸的器件,而且逐渐发展成为贵人自娱的高雅器乐。古人有“击缶而歌,击缶而舞”之说。缶在成为宫廷礼乐时,其顶面拍打处呈圆平状,四壁方正,有蝙蝠朱雀浮雕、飞龙舞凤图案,下角配以威武的虎爪脚图案。乐手在击缶时,双层空腔内会形成共鸣,响起美妙洪亮的“嘭嘭”之声,缶乐高手就能敲打出节奏强烈、韵律严谨的曲拍功效,引领各类器乐整齐划一、音色合谐。观其形,听其声,颇有刚坚不摧、气壮山河之感。在宁波就有一个说“缶”的故事,经搜集整理后是这样说的。

早在四千年前,华夏神州的东海岸边。有一个叫堇子国的诸侯封地,现为奉化白杜。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堇子国国度不大,文臣武将齐备,还秉承了殷周习俗,以君臣与民同乐为由,每年要搞一次礼乐大汇串。上至君王府第,下及黎民百姓,都要组织家人逐级参与遴选。因国策崇尚礼乐、文明兴邦,人人克己守礼、民情纯朴,小小的堇子国内四季风调雨顺,挨家挨户和睦相待,各到各处呈现出一派国泰民安的繁荣景象。说是与民同乐,其实不然,还是有高低贵贱之分的。那宫廷里展现的是高雅礼乐,而民间则多是些丝竹拍击,各方自娱自乐并不与之混淆,只有民间顶尖的丝乐,方可获得奉献进宫的殊荣。与宫廷礼乐一起演奏给王公大臣们观赏。

堇子国小朝廷经几度更迭后,国中逐渐起了波澜。那时候有个略微昏头的国君,在王后不幸猝亡、举国共悲之时,竟然听信了西宫妃子董美娘谗言,将王后留下的七岁女儿丢弃在下院,命其演习宫廷礼乐,原因是王后娘娘在世时,曾严格管教后宫。她规定宫女们须笑不动唇、走不动裙,恪守内宫礼仪,相互串门先要申告;各宫的开销要节省,穿着打扮要俭朴,违者将施以重罚,就连君王的爱妃也不例外。这使得受国王宠爱的董美妃美娘。也要随时随地提防着王后的责难。到如今,自己升任为新后了。一朝得势释负,如若登天,她就自然要迁怒于这个前任留下的小公主了。

聪明伶俐的公主乳名凤仙,从小具有良好的音乐天赋,在国乐大师的精心指导下,经她自身倾心着意的勤学苦练,终于叩开了乐府殿堂的大门。十年过去,十七岁的凤仙公主,出落得风姿绰绰、楚楚动人,成了一个宫廷礼乐行家,抚奏箜篌(凤凰竖琴)便是她的拿手好戏。她还亲手调教出一队内廷宫娥乐坊,排练了一支支优美动听的仕女箜篌合奏曲。

战乱时节出英豪,和平年间生奸雄。当时,堇子国的辅佐大臣名叫邹奢,此人生性小肚鸡肠,身居高位而自傲,妒忌贤能,网罗奸党。他在朝廷名为辅佐君王,实则欺上瞒下、揽权专横,是一个迫害忠良的官场奸恶之首。家中虽有三妻四妾欢颜相聚,然膝下只有两个儿子,大的叫邹荆,小的名邹棘。  长子邹荆生性文弱,看似喜欢舞文弄墨、弹拨弦筝,其实更沉湎于酒色,爱与狂浪之徒为伍,相聚起一伙纨绔子弟,墨竹涂鸦,饮酒调情,没日没夜浸泡在风月场中。次子邹棘好修武,他的身边也围着一帮游手耍闲的侯门王孙,经常耀武扬威、招摇闹市、劫财掠色、寻衅闹事,人称花花太岁。两个儿子一样坏,所作所为比他们的老子更奸诈,自小就学会了结帮营私,倚仗父辈的权势作威作福,领着官宦劣子欺压民众。P2-4

序言

《宁波的传说》是《宁波老故事》的姊妹篇,两本书的内容各有侧重,分别由23只故事组成,两书合计共有46篇故事和传说,四十六的寓意为“书中有乐”。该书原本要作为《宁波老故事》续篇出版的,因受一书一刊号所限,只能被活活拆成了“姐妹”两个。形成了故事中有传说。传说中有故事的新颖风貌。

宁波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虽说建城的历史只有一千多年,然而这里的先民却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辉煌,深厚的文明沉淀已达七千年之久。有多少因沧海桑田而失传的史绩?有多少尚未被广众相识的留存?其蕴藏着的内涵极其丰富多彩!这些脍炙人口的传承故事,这些当世将逝的陈迹,都亟待同仁去挖掘整理。宣传历史文化名城宁波,弘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挖掘故土早期的深厚底蕴,这是我辈的责任。故事是写给后人看的,本着对历史负责的精神,46篇传说与故事中所描述的名人佚事。鬼仙异端,是宁波留存故事的精华。最早起自夏禹时代的“堇子国”(遗址在今奉化白杜),距今约有四千余年,晚到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相隔年代之久,选材跨度之大,前所未有。上本《宁波老故事》描述的23篇故事,仅凭自小追忆所写,颇显得土气原始,运笔直白粗糙,诗文随意涂鸦,选材不够周全,用词尚欠缜密,文章结构也多有商榷之处。本着抢救口传文化遗产的强烈愿望,前书就总体而言,基本达到了预想的要求,也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厚爱与好评,这才有了续写传说的勇气。

倾心书史迹,激情颂乡贤。《宁波的传说》写了不同朝代十多位官员、名人的传记,但绝大多数都是鲜为人知的小人物。需说明的是,在文学作品中讴歌的人物,作者选取了其人生中的闪光段,并附集同类人物的优秀品质,经不断修饰提炼后,将他作为一个崭新的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这是文艺作品创作的基本理念。所以书中的人物形象因“来自于民众又高于民众”,已与历史上真人不可同一而论了。写历史故事可以借古鉴今,褒扬时代进步潮流,贬斥社会腐朽陋习,故而既要知根底又要出新意;同样的题材会因作者的不同、所处环境观点的不同而不同,作者个人的自身历练、人格修养将融人写作的全过程。

另从社会的现实出发,为吸引读者的眼球,也为减少巨额投入的损耗,在弘扬民族文化的同时,还得插入一些通俗化的内容,与时俱进,使广众喜闻,乐于传承;作为描写地方历史故事的《宁波的传说》,就难免多了一点本土化的插科打诨,敬请外地读者见谅。

井江雪

己丑年初秋

后记

《宁波老故事》与《宁波的传说》,就总体而言均为宁波的老底子传说,46篇作品也只是宁波历代故事传说中极小的一点,可算万顷碧波中的一个涟漪,一朵并不起眼的小花。老故事是以人们口口相传留存的,有一代遗漏就失传了,为使口传的故事不至于烂在肚皮里,经过几十年的重新酝酿思考,做些寻头续尾的访问,跑有关部门翻找资料,多方查询,以心说事,以情说人,终将支离破碎的段子拼凑成了一个个便于传讲的故事。

几年前,当我动笔写“梁祝”时,碰到记勿清的地方去问父亲,他却一点也勿晓得,至此我才明白,原来老故事是在祖孙之间隔代相传的,由此,我就把老故事看得格外珍贵了,一心要把爷爷讲过的故事整理成册。在《宁波老故事》出版后,内中有些故事比我年长的老人都不知道,有的也只是风闻过,看过才明了故事的始末。其实我已作了很大的改动,因老故事须常写常新,不改动就没有生命力。讲故事的人为了将故事说得精彩好听,就会在传讲时插入些时代元素,加点自己的东西推陈出新,使老故事代代传承,更加完美。这就好比张少策讲《水浒》,第二次听就有不同,武松在天齐庙打的“醉八仙”,说是因腹中饥饿屈拜鲁智深为师而学的,当武松投奔二龙山满以为要叫他师傅了,结果听到的是“师兄”;说书人唱《珍珠塔》陈翠娥下楼见方卿,十八格梯子会唱了十八天,为的就是能吸引听众。所以,《宁波老故事》在这方面也稍有发挥。写《宁波的传说》时就比较正规一点,虽然民间故事有其时代的模糊性。尚可逻辑推理,合理创作,但写历史真人的传记性故事,主题脉络就得尽量以史为鉴了。

有人不相信你林江云会有介多老故事传说!是在胡编乱造吧?那我可以坦诚告白:本人出身在小贩家庭,自幼就跟着老阿娘混迹在市场、书场、戏场里,加上迎风街附近有十几家茶坊店,一些兑旧货的老人讲的故事又多又好听。我在七八岁时,就可将自爷爷那听来的段子现编现讲,说得比大人还要噱头,为此,有人就叫我鼓楼前小麻将(意为小八哥),也有人说我是:平桥头老八雕(意为桥头老三)。又经几十年的搜集、整理,故事传说多得木佬佬,要分一下类,还有宁波的风俗、宁波的方言、宁波的寺庙、宁波的旅游、宁波的特产、宁波生意经……仅凭一人之力是怎么也写不完的了。

本人在创作《宁波老故事》与《宁波的传说》期间,有缘受到了傅璇琮老先生的言传身教,多次聆听徐季子老先生的指导教诲,获益匪浅。在下对前辈的热心栽培、提携,并为拙作题词赐序,深感万幸,今借此书出版之机,谨向先生的知遇之情、关爱之恩,恳表敬谢!

写于西门人丰寓所

2009年9月9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宁波的传说(口传文化遗产)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林江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宁波出版社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434122
开本 32开
页数 44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60
出版时间 2009-09-01
首版时间 2009-09-01
印刷时间 2009-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51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77.3
丛书名
印张 14.25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08
143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9:3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