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大智慧》在忠于原书原解的基础上,力求使译文通俗易懂,较为全面地对每一章节配上详细的经典解析和经典故事。权威经典的原文译文及解析,轻松幽默而又不失庄重的故事,令人深刻感悟到老子智慧之精髓,不仅开阔视野丰富思想,更启迪智慧,增长才干。
图书 | 老子的大智慧 |
内容 | 编辑推荐 《老子的大智慧》在忠于原书原解的基础上,力求使译文通俗易懂,较为全面地对每一章节配上详细的经典解析和经典故事。权威经典的原文译文及解析,轻松幽默而又不失庄重的故事,令人深刻感悟到老子智慧之精髓,不仅开阔视野丰富思想,更启迪智慧,增长才干。 内容推荐 李耳,又称老聃,后人称其为“老子”,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春秋时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其代表作《老子》又称《道德经》,全书八十一章,这是中国第一部具有完整哲学体系的著作,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书扼要地概括出老子的辩证思想和朴素的哲学观,还阐述了老子思想所包含的生活和处世智慧,及其对当代人的启迪作用。书中的每一章节,都附有简明精当的字词释义、篇章译文。另每一个篇章都编选了与该章寓意相契合的中国古代经典故事,使老子深邃的哲学思想呈现浅白的叙述,也使老子关于论道、治国、修身等方面的辩证思维和政治智慧得以充分展示。 目录 上篇 道经 第一章 非常之道 第二章 美之为美 第三章 圣人之治 第四章 万物之宗 第五章 天地之间 第六章 谷神不死 第七章 天长地久 第八章 上善若水 第九章 功遂身退 第十章 营魄抱一 第十一章 无之为用 第十二章 圣人为腹 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 第十四章 无物之象 第十五章 善为道者 第十六章 没身不殆 第十七章 功成事遂 第十八章 忠义之道 第十九章 绝学无忧 第二十章 而贵食母 第二十一章 道之为物 第二十二章 圣人抱一 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 第二十四章 跨者不行 第二十五章 道法自然 第二十六章 轻则失根 第二十七章 善言无瑕 第二十八章 大制不割 第二十九章 圣人无为 第三十章 物壮则老 第三十一章 胜而不美 第三十二章 道常无名 第三十三章 自知者明 第三十四章 可名为大 第三十五章 道之出口 第三十六章 国之利器 第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 下篇 德经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 第三十九章 万物得 第四十章 物生于有 第四十一章 大象无形 第四十二章 道生万物 第四十三章 不言之教 第四十四章 知止不殆 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 第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 第四十七章 不为而成 第四十八章 为学日益 第四十九章 圣人无常心 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 第五十一章 为而不恃 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 第五十三章 行于大道 第五十四章 善建者不拔 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 第五十六章 是谓玄同 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 第五十八章 福祸倚伏 第五十九章 治人事天 第六十章 德交归焉 第六十一章 大邦者下流 第六十二章 道之为宝 第六十三章 难做于易 第六十四章 慎终如始 第六十五章 不以智治国 第六十六章 王者善下 第六十七章 持道三宝 第六十八章 善胜者不怒 第六十九章 哀者胜矣 第七十章 知我者希 第七十一章 圣人不病 第七十二章 民不畏威 第七十三章 疏而不失 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 第七十五章 无以生为 第七十六章 柔弱处上 第七十七章 不欲见贤 第七十八章 柔之胜刚 第七十九章 报怨以德 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 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 试读章节 【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徽。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义玄,众妙之门。 【注释】 道可道,非常道:“道”,是老子首创的含有深刻哲理意义的概念。这句中的第一个“道”同于第三个“道”,但第二个“道”字是动词,意为“行走”之意。 名可名,非常名:第一个“名”是名词,指沿圣人之道行走所得到的名。中间的“名”是动词,即“求得”、“占有”的意思;后面的“名”,指功利之名。 无:指道。《三十二章》:“道常无名,朴。” 妙:指奥妙、微妙的意思。 徼:原为边界。引申为开端、端倪的意思。 玄:玄妙深远的含意。 门:指一切奥妙变化的总门径,在此用来比喻宇宙万物一切奥妙的源头。 【译文】 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道,那它就是一般的道。能够用文辞来命名的,那它就是普通的名。无,是在万物创始之前,是天地万物的原始;而有是万物之本源的命名,是孕育万物之源。所以,常常可以从“无”的状态下,来从中领悟道的奥妙。而从“有”中,来观察体会道的端倪。无和有实际上是同出一源,只是说法不同,这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而玄妙又玄妙,是宇宙天地问一切奥妙的源头。 【老子智慧】 作为《道德经》的开篇一章,老子提出了作为《道德经》思想核心的“道”的概念。而且从哲学的辩证法的角度,去思考宇宙天地万物之间的奥妙所在这样就赋予了宇宙万物哲学的内涵。“道”其实就是物质和规律的统一体,也就是文中所提到的是“有”和“无”的统一。老子把客观存在的最基本的物质称之为“有”,把物质发展变化所依赖的结构、关系、秩序和规则等统称之为“无”,认为有和无是不可分的,它们相互作用、相互融合,共同形成宇宙的本源。 老子对自然界有一种细致入微的观察和一种强烈的神秘主义直觉。正是这种对自然和自然规律的着意关注,才构成了老子哲学思想的基石。在这个基石上所产生的这种“道”的观点就具备了一种对宇宙人生独到的悟解和深刻的体察,我们可以透过这种对自然和自然规律的关注,去体会天地万物间的奥妙和玄机。 【经典故事】 一个鸡蛋的家当 虽然“无”和“有”有着辨证的统~,“有”可以从“无”中悟出,“无”也可以作为“有”的源头,但是在现实生活当中“无”和“有”还是要区别对待的,不管是把“有”当成“无”,还是把“无”看成“有”,都会犯或多或少的错误。 在邓拓的《燕山夜话》里有一篇文章叫做《一个鸡蛋的家当》,讲明朝万历年间,有个城里人非常贫穷,每天都过着吃了上顿不知道下顿在哪儿的生活。即使是这样,他还是不愿意脚踏实地地工作,一天到晚做着发财的梦。 一天,他出去的时候,偶然在草堆里拾到一个鸡蛋,这下他大喜过望,兴冲冲地奔回去,还没进门就大叫:“我有家产了,我有家产了!”妻子急忙问:“家产在什么地方?”他小心翼翼地拿出拾来的鸡蛋给妻子看,说:“喏,这个就是。只不过必须等到十年之后,家产才能有呢。”于是,他便和妻子商量说:“我拿这个鸡蛋去找邻居,借他家正在抱窝的母鸡孵它。等小鸡孵出来,我从中挑只母鸡。母鸡长大后可以下蛋,一个月又可以孵出十五只鸡。两年之内,鸡生蛋,蛋生鸡,这样就可以得到三百只鸡,三百只鸡能够换来十金。我用这十金可以买来五头母牛,母牛又生母牛,三年以后可以得到二十五头母牛。母牛生下的小母牛,又可以再生母牛,再过三年又可以得到一百五十头牛,这样,又可以换得三百金了。我拿着这三百金去放高利贷,三年之中又可以得五百金。这五百金中,用三分之二买田产、房屋,用三分之一买僮仆、小妾,我便可以与你一起快乐自在地度过晚年了,这不是很快活的事吗?” 妻子刚开始听还好,听到末几句话,不由得勃然大怒:“什么,你还敢买小妾!”一下子气不过来,趁着丈夫不注意,扑过去一下把鸡蛋打破了,说:“那就不要留下这个祸根。” 丈夫一看鸡蛋和梦想一起被打破了,气极了,取过鞭子狠狠地抽打妻子。打完了还未消气,又到衙门去告状,说:“这个恶妇,把偌大的家业败得一文不剩,我请求杀了她。”官老爷奇怪地问:“你的家业在哪里呢?现在又败成了什么样子?”这个人便从拾到一个鸡蛋说起,一直说到要买小妾,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官老爷。官老爷想了想,就命令衙役把他妻子抓了起来,呵斥她说:“这么大的一个家业,被你这个恶妇一拳就毁尽了,不杀了你不足以抵罪。”接着就下令架起油锅,将油烧得滚烫。那妻子见了吓得面无血色,号啕大哭起来:“官老爷啊,你可得做主啊,我是冤枉的啊!”“说,你还有什么冤屈?”“我丈夫说的一切都是还没有成为事实的事,为什么要烹我呢?”官老爷说:“你丈夫说买妾,也是没有成为事实的事,你为什么要嫉妒呢?”妻子说:“道理是这样,但是铲除祸根要早啊。”官老爷听了笑了笑,放她走了。 就像故事当中所说的那样,丈夫把原本只存在于想像当中的“无”当成生活当中的“有”,并声称自己拥有了偌大的家当,本来就够让人齿寒的了。而他的那位妻子竟然还会因为这个根本就不存在的事情大发雷霆,读来更是让人捧腹。一个煞有介事的将虚妄当作现实,一个还以此为依据大发脾气,这一对丈夫和妻子真是愚蠢可笑。P3-6 序言 《道德经》,又叫做《老子》,全文约五千字,因而又称《老子五千言》,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部具有完整哲学体系的著作,是历朝历代学者研究了两千多年的一部巨著。其思想的传播,对整个中华民族有着深远的影响。它的内容涉及哲学、文学、美学、医学、军事学、社会学、伦理学、天文学、养生学,被誉为“万经之王”、“百科全书”。 《道德经》由春秋末期的李耳(老子)所著。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日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县)人。约生括于公元前571年至公元前471年之间,春秋时期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幼年牧牛耕读,聪颖勤快。曾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管理藏书的史官)。孔子曾向他问礼,晚年在故里陈国居住,后出关赴秦讲学,死于扶风。 老子的《道德经》一书共八十一章,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三十七章为“道经”,下篇四十四章为“德经”,故名《道德经》。《道德经》一书是一个唯物主义体系,并具有朴实的辨证法思想。它宣扬自然无为的天道观和无神论。其唯物主义体系的核心是“道”,老子反对天道有知,提出了“天道无为”的思想和“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即:道是构成万物的基础,道并不是意指有目的的构成世界万物,道是世界万物自身的规律。 《道德经》有着非常丰富的朴素辨证法思想。以极其简练的文字,比较完整地阐明了对立双方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又相互转化的辨证法思想。其内容可以说是博大精深的。《道德经》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他认为事物都是矛盾的对立统一,这种对立统一,表现为事物的相互依存和相生相克,并决定着事物双方各自朝着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即“反者道之动”,此为事物运动变化的基本属性。老子揭示了对立统一的规律,表述了有关对立面的发展与转化的一些可贵的认识。 《道德经》的影响力是非常之大的,不但影响了汉朝以来两千年的思想史,而且在国际上也受到了无数人的喜爱与追捧,称得上是风靡全球。它被译成百余种语言流传全世界几乎每个角落,已成为世界哲学宝典之一。在西方,《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世界经典名著中被译成外国文字发行量最多的。被看作是出自中国的先知书。老子思想在西方的流传之久、之广,超出了许多当今中国人的想像。约在18世纪中叶,《道德经》一书就被译成拉丁文、法文。老子思想对西方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译过这本书,俄国伟大的作家托尔斯泰也曾经翻泽过。同时,我们还看到许多有关老子思想对国外物理学家、音乐家、诗人、政治家等的影响,以及国外学者从语言学、美学等多角度研究《老子》的记述。 《道德经》一书拉开了从古至今几千年来人类对自然规律进行探索的序幕。辨证地去看待它,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我们人生的指导是大有裨益的。本书在忠于原书原解的基础上,力求使译文通俗易懂,较为全面地对每一章节配上详细的经典解析和经典故事。权威经典的原文译文及解析,轻松幽默而又不失庄重的故事,令人深刻感悟到老子智慧之精髓,不仅开阔视野丰富思想,更启迪智慧,增长才干。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老子的大智慧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子维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福建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1106118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7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40 |
出版时间 | 2010-02-01 |
首版时间 | 2010-02-01 |
印刷时间 | 2010-0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1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223.1-49 |
丛书名 | |
印张 | 17.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福建 |
长 | 231 |
宽 | 172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