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冰底水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本集子取名《冰底水》,正是源于杜牧的《汴河阻冻》中的诗句:“浮生恰似冰底水,日夜东流人不知。”

这里搜集的文章大部分是改革开放后的近三十年这个时期散发在报刊、杂志上的随笔、散文、纪实文学等,顺序排列大致以发表时间的先后为准,第93篇后因以写人物为主故另行排序。但这里并非全部是发表过的文章,其中尚有少数几篇是未发表过的。选择的标准多与作者从事的两个职业:医生与写作有关。

内容推荐

作者是一个不喜欢重复自己的人,从没有奢望过出全集等的不切实际的想法。在作者看来这是一种不折不扣的浪费!说实话,当前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的出版界,对于作者也没有这种机会。但作者现在所以想将这些文章纠集成册,是希望能将自己头脑中的这些事物的看法,理出头绪来与读者一起探究、研讨,取得共识。

全书收录了藏北高原杜鹃红、老师、密云重阳日、新同院、破例、对牛弹琴的启示、由一封陌生的信谈起等111篇精彩文章。

目录

1.藏北高原杜鹃红/1

2.渴……/5

3.老师/7

4.密云重阳日/9

5.我的医生职业与业余文学创作——致《百草》副刊编辑的公开信/12

6.新同院/16

7.“谢谢你——北京人”——寄自大洋彼岸的一封信/19

8.依阿华,一首清新的小诗——寄《百草》编辑/25

9.破例/27

10.养“绿”/30

11.对牛弹琴的启示/32

12.当心《海水》涌来……/34

13.小侃自行车/36

14.由一封陌生的信谈起/38

15.名誉无价/40

16.冷与暖/42

17.修鞋师傅/44

18.我们必定见过面——医院纪实/46

19.并非小品——医院纪实/48

20.因为是母亲/50

21.车祸/52

22.狭路相逢/54

23.缺一颗心/56

24.何处觅心桥/58

25.异曲同工/60

26.热情的香港人后会有期/62

27.上帝对我说……/64

28.贵在医术——医院纪实/68

29.奶妈,我要为你作证/70

30.谁该去八宝山/72

31.黄金万两难换水/74

32.何必把钞票粘在墙上/77

33.三姥姥/79

34.签字/81

35.分担痛苦/83

36.不能全听医生的!/86

37.追!!!/89

38.穿毛窝/91

39.政协教我挑担子/92

40.我的防盗服/94

41.你有权对医生说:“不!”/96

42.老同学、老同事、老邻居、老朋友……/99

43.替罪羊/101

44.名字,你值多少钱?/103

45.讨说法/106

46.节约与吝啬/111

47.致年轻医生的一封公开信/113

48.一板之隔/116

49.中外有别/118

50.孰属精英/121

51.往事如烟/123

52.医生手记/128

53.你不可能成为萧恩·康纳利/131

54.好个“明察秋毫”!/134

55.今生情未了/137

56.五万元扣率的风波/141

57.“以文养医”和“以医养文”/143

58.当托儿?不干!/145

59.一吐为快/148

60.免费的午餐/150

61.第一与第四/152

62.难产的《黑与白》/154

63.坚守生命的岗位/157

64.我生活,我工作,我很快乐/159

65.鱼与熊掌不可兼得/161

66.请别搭理我——致药品推销员的一封公开信/164

67.老人养生不要乱捅“马蜂窝”/166

68.永远的住院医/169

69.说“谢谢”的困惑……/171

70.被酷刑着的我们/174

71.一票否决不利于医疗事故的处理/177

72.开处方时的尴尬/179

73.这个药房主任“栽”了/181

74.知耻者勇/183

75.怎样称呼患者/185

76.闲话“特诊”/187

77.面对张永果……/189

78.找回医生的听诊器/191

79.张伯驹之死/193

80.请给她三天国庆假/196

81.别让过度医疗折腾穷了/199

82.“它搅乱了我的心!”/201

83.“送子娘娘”的抉择/203

84.对患者尽心是避免误诊的前提/206

85.医生的风险意识/208

86.会读书更要会思考/210

87.关于挂号费的物有所值/212

88.诊室里无小事/214

89.别让患者添心病/216

90.小诊室,大世界/218

91.“俺还要来找你们!”/220

92.“缺席”诊断/223

93.一篇不可或缺的传记——皮科专家胡传揆教授/225

94.必须说出来的话——忆王叔成教授/230

95.王叔成(1904—1985)/233

96.烽火恋情——记抗日名将冯仲云夫妇十二年的悲欢离合/239

97.天翼老师和我/255

98.献给我的妈妈——一个平凡的女人/268

99.女人、妻子、母亲——郑秀和曹禺的婚恋补遗/276

100.只有香如故——追记刘世琬大夫/281

101.只有这样生活/287

102.生命的支柱——记安阳市妇幼保健院儿科主任李方薪/292

103.在“特殊门诊”当班的日子/294

104.浅谈临床实习的农村实践/303

105.秦振庭:脚步为谁停驻/307

106.穆魁津:医途上的跋涉者/310

107.大爱无疆/312

108.施曼珠:“工作中不能用冷漠的心!”/316

109.汪绍训:临床放射学的拓路者/318

110.苏祖斐:献身太阳底下最富爱心的事业/322

111.润物细无声——记心血管病学专家林传骧教授/326

后记/330

试读章节

你大概难以想象到,在我接到你的电话时,我正焦躁地守在电话机旁,等着耳鼻喉科会诊大夫的电话,急等着为抢救的患者做气管切开,这是争分夺秒的时刻,手术及时,他就可以战胜死亡,可做医生的稍有差池,那就是无可挽回的后果。尽管人们难以将它定成差错或事故,但作为一名医生,她心灵上、道义上留下的疤痕或污点,是一辈子也不能减轻的,她终生终世都要受到自己良心的谴责。因此当你提出让我写一篇《从医生到作家》的稿子时,我立刻懵住了,高度紧张的头脑竟未能立时转过弯来。从医生到作家,谁是医生,又是作家?

仔细想起来,《从医生到作家》这个题目对我并不十分合适,因为当我还是一个初中生时,就在《新观察》上发表了第一个短篇小说《枣》,高中三年级时已经出版了短篇小说集。后来,我之所以选择了医生的职业,是受了内在的、外在的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契诃夫是我最崇敬、最喜爱的作家之一,特别是他那些辛辣、诙谐、平凡中寄寓着深意的短篇小说,尤其使我着迷,真是百看不厌。应该说在职业的选择上,我也受到了他潜移默化的影响。可我们所处的时代是极不相同的。他是沙俄时代的私人开业医生,可我是国家的公职人员,不允许我掉以轻心,特别是我在教学医院里工作,这里有众多的医科大学生,用尊重、渴求知识的目光望着你,一种教师的责任感,使我无法放松自己;此外,我们这里还有许多从全国各地,尤其是边陲地区,像西藏、新疆……远道而来的进修医生,他们之中有的人已两鬓斑白了,但多年的临床实践,使他们感到了压在双肩上的工作的分量,迫切地想再学习,对于他们这种可贵的、孜孜不倦的求知热情,我不能熟视无睹,我应该尽心竭力,毫无保留地帮助他们。这样多年来,我养成了一种习惯,在工作时间内,我是一名内科医生,完完全全、普普通通的内科医生和一名教学医院的临床教师。

此外作为教学医院的医生,撰写科研论文是一项必不可少的任务,这也是晋升提级的依据,因为在评审副教授、副主任医师时,评审委员会绝不能以我所写小说的数量和获奖片数的多少来权衡。迄今为止我发表过《支气管哮喘呼气流速峰值昼夜节律变化的观察》等10多篇医学论文。

应该承认,医疗、教学、科研占去了我工作的全部时间,甚至还有一些业余时间。但从另一方面讲,繁忙的医生工作和艰巨的教学任务,也为我提供了丰富的以医院生活为背景的素材。在我发表的5部长篇小说中,有3部是以医务人员为主人公的,特别是1986年发表的描写医科大学生生活的长篇小说《快乐的云》,就是一个较为突出的例子。

1985年,北京医科大学四年级学生有到农村县、乡医院进行临床实习的一课,需要有教课老师陪同,虽然我当时并不负责教学,可到县、乡医院去带学生,这绝不像想出国那样难以争取得到。我主动承担了三个班农村临床的实习任务。10月2日清晨,我和学生们在北京车站前集合了,我又踏上了赴农村的征程。这是我志愿选定的一条路,不管别人怎样去看,怎样去想,我认为选择这条路对于我来说是最佳方案。

70多个学生分散在顺义、密云、兴隆三个县医院,我要兼顾到他们,不仅要带他们在医院里进行教学查房,还要为县医院的疑难病例会诊,工作虽不轻松,可我十分珍惜,因为有了更多的机会和充足的时间和年轻的学生们在一起。我能正确无误的叫出每个学生的名字,甚至绰号,当我们朝夕生活在一起的时候,更加深了对他们的了解。

深秋山区的气候是十分寒凉的,生活条件自然要比北京差,尤其是居住和饮食。但这一个月的时光对于我来说是十分宝贵的。我们一起看病人;一起在空旷、杂乱、冰凉的宿舍里进餐;我们还一起去逛自由市场;一起乘坐运煤的大卡车,到30多里路外的雾灵山去看黄栌树和仙人塔;一起到古北口去攀爬古长城的遗址……我意识到这是工作,但也是体验生活,体验生活是自然的、和谐的渗透在工作之中。

我和年轻人之间没有猜疑、没有隔阂,彼此间的距离消失了,年龄间的差距缩短了。我们成了亲密无间,无话不说的老朋友。一个男生深夜跑来找我,向我倾述了近日来深深折磨着他的苦闷,原来他真挚地想和一位女同学交朋友,但却缺乏追求她的勇气和决心,我设身处地地替他分析了事情的前前后后,并鼓励他迅速、果敢地采取行动。如今他们已成为一对真正的情侣,我衷心祝愿他们幸福!

我和学生们共分忧愁和痛苦,也同享快乐和幸福。一个月的时间虽然短暂,可它却在我的生活中留下了一串闪亮光点。回京后,我利用不足3周的假期,借了一间10平方米左右的小屋,取暖设备是一只蜂窝煤炉,室内温度只能维持在零度至五度(摄氏)左右,虽不能用奋笔疾书来形容吧,但我确实写得十分快。一群群快乐、活泼、朝气蓬勃、热情向上的年轻人的形象,像走马灯一样,在我眼前飞舞、盘旋。假期结束了,我写出了一本17万字的长篇小说《快乐的云》,这是献给医科大学生的一束小花,尽管它并不那么臻美完善。

由此不难看出,医生这个职业不仅是我深入生活的手段,同时也为我积累了丰厚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素材。至少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我所写的长篇、中篇、短篇和散文中,以医院为题材的占了一半左右,而其中短篇小说《老处女》、《死缓》、《灯又亮了》,中篇小说《九姐》,曾分别获奖。

在我们国家里,医生是公职人员,要想搞好本职工作再搞好创作,确实在时间上存在一定的矛盾。我曾在小说《死缓》中借助主人翁童弋讲过一句话:“在占领时间这个财富方面,我是一个捉襟见肘的乞丐,因此在花费每一分钟时,我都必须是一个悭吝人。”P12-14

后记

这本集子取名《冰底水》,正是源于杜牧的《汴河阻冻》中的诗句:“浮生恰似冰底水,日夜东流人不知。”

从初中开始写作,在报刊上发表文章,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了。但真正写得多起来,还是在改革开放后的近三十年。这里搜集的文章大部分是这个时期散发在报刊、杂志上的随笔、散文、纪实文学等,顺序排列大致以发表时间的先后为准,第93篇后因以写人物为主故另行排序。但这里并非全部是发表过的文章,其中尚有少数几篇是未发表过的。选择的标准多与我从事的两个职业:医生与写作有关。特别是关于医药卫生的,有同行质问我:“为什么你要揭自家的短儿!”

我理直气壮地回答:“别忘了,我是医生也是作家!”

需要特别提出的是《烽火恋情》一文,我所以不忍得割舍,是因为冯仲云夫妇的感天动地的爱国的赤子之心,深深地打动着我、激励着我、震撼着我。我常常想中国人民如果能继承他们大无畏的献身精神,在我们面前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我不仅要将他们崇高的令人敬佩的事迹铭刻在心中,也希望让更多的人知道,从中汲取力量。

我是一个不喜欢重复自己的人,从没有奢望过出全集等的不切实际的想法。在我看来这是一种不折不扣的浪费!说实话,当前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的出版界,对于我也没有这种机会。但我现在所以想将这些文章纠集成册,是希望能将自己头脑中的这些事物的看法,理出头绪来与读者一起探究、研讨,取得共识。

最后,我衷心地感谢袁东星教授,在百忙中,无私地大力协助筹划,搭建出版这本书的平台,正由于她的鼎力相助,在当今出书难的大环境下,此集才有可能与读者见面。还要感谢厦大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们为出版此书所作的一切努力!

2009年7月20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冰底水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惠薪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厦门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1529560
开本 32开
页数 33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5
出版时间 2010-02-01
首版时间 2010-02-01
印刷时间 2010-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9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17.2
丛书名
印张 10.75
印次 1
出版地 福建
210
143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4:1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