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棱镜》为作者1987年“星云赏”获奖作品,但它并非严格意义上的长篇小说,而是基于相同设定创作的短篇集。作者在小说中创造了一个神、人、魔和超级计算机并存的奇特世界,深入探讨了语言与思想、真实与虚幻等科学和哲学命题。
图书 | 棱镜/世界科幻大师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棱镜》为作者1987年“星云赏”获奖作品,但它并非严格意义上的长篇小说,而是基于相同设定创作的短篇集。作者在小说中创造了一个神、人、魔和超级计算机并存的奇特世界,深入探讨了语言与思想、真实与虚幻等科学和哲学命题。 内容推荐 一个东京般大小的都市,平和而安定。都市上空飘浮着999个控制体,它们是人类制造的超级计算机,都市里的一切都受其监控和主宰。 控制体之于人类,俨然生杀予夺的神灵。 然而,一个被人类视为恶魔的堕天使、一个遭控制体抛弃的智能零件,还有一对与都市格格不入的少男少女,他们的出现彻底打破了这森严而有序的平衡。 世界的真实面目显露出来,仿佛无色之光被棱镜折射为七彩。 原来,世界之外还有世界,规则之外还有规则;而控制体之上,还有更强大、更神秘的存在…… 目录 五芒星 TR4989DA 黑寡妇 鹿壁 朱红 刺儿头 六芒星 解说 试读章节 雨水虽然不冷,但少年的身体却是冰冷的。他打了个喷嚏,蹲在垃圾箱上的它抬起了头。 少年眨了眨眼,以他那种独有的眼神看着它。爸爸、妈妈和哥哥曾屡次告诫他不能对别人露出这种眼神。少年的眼睛半开半闭,瞳孔散发着绿光,犹如猫眼,但那个瞳孔不是圆形的——少年正用他那五芒星形的瞳孔看着它。 它不是流浪者。少年一开始以为它身上看上去像是斗篷的东西,其实是它的翅膀。它展开带着黑色光泽的翅膀,仿佛乌鸦一般,将身子包裹在里面。少年忽然明白,这正是它真实的模样。在雨水的冲刷下,少年陡然生出一种感觉,仿佛自己的眼睛就是为了观察它而生的——自己的眼睛被赋予了看见它的能力,自己的眼睛不是用来看这世界上的街道、机器和书本的,而仅仅是用来看见它。 “你是谁?” 少年小心翼翼地问。它的翅膀缓缓展开。它全身都覆盖着羽毛,脸也跟鸟一样。它的嘴像是鹦鹉的喙,微微颤动着,眼睛现出红宝石般的颜色。它的眉毛也由羽毛构成,排成一条笔直的线,让人愈益对眉毛下那双红眼睛不寒而栗。 “你看见什么了?” 它说话的时候,嘴一动不动。它没有手,翅膀就是它的手。在翅膀的一端,可以看见锐利的爪子,一共四只,那大约便是它的手指,这一点好似蝙蝠。 “我看见了像鸦天狗①似的东西。” “你竟然可以看见我!” “不行吗?” “那倒不是。” 垃圾箱上的它扇了扇翅膀,溅起的雨水落到少年的脸上。它用鲜红的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少年。它不是这个世界的东西,少年想,浮游都市控制体应该不会创造出这样的东西。不论怎么说,控制体不可能给少年设计出这样一个东西来做交流对象。一直以来,少年都是被控制体无视的——你没有必要存在,你没有存在的价值,你根本不存在,诸如此类。 少年退后了一步,并不是因为害怕,而只是为了躲避它溅起来的雨水。少年虽然天真,但也不是无知的幼儿,他知道什么东西该害怕,什么东西不该害怕。遇到理解不了的现象,或者黑夜以及怪物时,他才会害怕。但在它面前,少年没有感觉到危险。它看起来太孱弱了。 “我是恶魔。” “我看不像。” “随你怎么想,反正我是从与你们的世界不相容的地方来的。我被那个世界驱逐了,已经回不去了。” “是天堂吗?” “我的世界,”它说着,蹲回到垃圾箱上,重新用翅膀裹住身子,“是与你无缘的世界,或者至少,是与除你之外的人无缘的世界。不过,为什么你是例外?为什么?难道有神在指引你?” “你的世界有神吗?” “不,”它摇着头,“没有。我便是因为相信神而被放逐的,坠落到这样一个残酷的地方。这里是灵薄①,既非天国,也非地狱,而是处在两者之间的世界。” P4-5 后记 下面的解说中含有大量剧透,未阅读小说的读者请注意。 飘浮在都市上空的控制体,掌握着人类所有的个人信息,管理着人类全部的日常生活,俨然神一般的存在。然而,一个无法被控制体认知并被都市中所有机器无视的少年出现了。他长着一双五芒星形的瞳孔,能看见别人看不见的堕天使。最后,少年与堕天使一道脱离了控制体所操纵的世界,返回了自己原本所属的地方。 这便是开篇《五芒星》的基本内容,随后各篇以此为基础逐次展开,互相交融,最终形成了一个以上中下三界为舞台演绎的统一故事。例如《五芒星》中的堕天使,其身份与来历在随后几个短篇中才拼凑完整:他是绿之魔将埃斯克里特鲁,本来居住在上界,即色彩的世界中,后因信仰下界之神鹿壁而遭红之女王放逐,坠落到名为“灵薄”的中间界。 通读作品之后,您也许恍然大悟了吧:整部小说仿佛是无色的阳光,而七个小故事则像是阳光经棱镜折射出的七彩光谱一样。这也正是书名《棱镜》的来源。贯串小说始终的主要角色就是代表着色光三原色,即红、绿、青的各支力量:红之战士康迪多和瓦米拉斯、绿之魔将埃斯克里特鲁,以及青之魔将沃兹丽芙。正因为作者这种神话般的设定,小说中奇幻氛围浓厚,而科技方面的描写不多。 然而,《棱镜》并不是讲述颜色之间攻防战的奇幻故事。如果您的眼睛也能化为棱镜,将小说解析出来的话,应该就不难发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之一是:掌握语言的人类,只有在与他人的关系中才能生存。 自我与他人的关系包含两个方面:自己认知的自己和他人认知的自己。普通人既能被自己认知,同时也能被他人认知。如果将这两方面割裂开来,那人就不成其为人——只能被自己认知的是“幽灵”,而只能被他人认知的是鹿壁那样的神。 神林长平曾经说过,人类是“一落单就不安”的生物,“很难单独生存”(《不能做猫》,《中央公论》杂志1995年4月刊)。这种对人类本质的认识,在最后一个故事中得到了集中体现。 沦为“幽灵”的刑警如果要恢复成正常人的话,就必须与他人建立联系,被他人认知,而其手段便是与妻子交换这样一句话:思你,故你在(根据“我思故我在”这句名言改编而来)。这里明显可以看出作者深受马丁·布伯①的“我汝哲学”的影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找布伯的著作来读读,定会受益匪浅。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棱镜/世界科幻大师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日)神林长平 |
译者 | 丁丁虫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6469150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4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40 |
出版时间 | 2010-03-01 |
首版时间 | 2010-03-01 |
印刷时间 | 2010-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3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313.45 |
丛书名 | |
印张 | 7.6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四川 |
长 | 205 |
宽 | 140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图字21-2009-55 |
版权提供者 | Kambayashi Chohei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