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人经三部曲之女人心经
内容
编辑推荐

《女人心经》是著名作家、诗人、文艺评论家殷谦所创作的关于女人心灵感悟的随笔集。它是《人经》三部曲的子集,以充满激情的语言阐述人性、情感以及赞颂生命,思索生命的本质。表达了作者对理想追求的乐观和坚定的信念,让我们在优美的文字中体味生命的真实感动。

作者笔下有顽强的女人,也有自信、成功的女人,无论作者说什么,都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女人的问题并不是男人造成的,而是女人自身造成的。如何做一个真正的女人而有尊严地活着,这是这部文集的中心思想。作者告诉我们,女人更需要“为人”的精神:人的肉体是必然要腐烂的,无论你穿金戴银,还是荣华富贵,都无法让你的肉体永世长存,只有人的精神才是不朽的。

内容推荐

《人经》之“女人心经”是著名作家殷谦关于女人心灵感悟的随笔集。《女人心经》以充满激情的语言阐述人性、情感,赞颂生命、思索生命。在这个娱乐消费至上的时代,很多女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已经严重异化,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女人似乎都被辜负了,天性中的热情与柔爱似乎在这个时代蓦然冻结,连起码的女性自尊都不能维持。它似乎在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女人的问题并不是男人造成的,而是女人自身造成的。如何做一个真正的女人而有尊严地活蓿,也许它能给你些许的思索空间……

目录

总序 有没有延续生命的诺亚方舟

卷首 女人都可以美丽

女人心经之一:勇敢女人

勇敢女人最“魅力”

谁为你撑起一世荫凉

女人只需坚持住自己

可以错但不可以自卑

勇敢一步就成功一步

美丽的背后是努力

成为女强人绝非偶然

做女当如“林黛玉”

要坚强必须从容面对

看看三毛

在我最美丽的时候我遇见了谁

女人心经之二:聪明女人

浮萍也有自己的生活方式

聪明女人不低级

女人要有柔顺劲儿

撒旦与天使

努力做好每一件事

为爱情理智地付出

不应该以外表衡量一个人

什么是真正的意义

以反对来维护自己的尊严

做有个性和尊严的女人

也许一转身就会错过花期

聪明女人不想出名

聪明女人不虚荣

人格有那么重要吗

懂得包容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女人心经之三:自信女人

送我走上离开你的路

自信能消灭任何危机

对情感自信而不自负

埋怨只能埋葬自己的自信

永远抹不去的痕迹

为什么说“佳人命薄”

不想强求也不该回避

女人不能轻易下跪

有美和丑的区别能力

想做真正的自己就去做吧

永远到底有多远

遵守自己的原则

女人心经之四:非常女人

一定要逃避感动

女人要守住自己

英国王妃不如中国王菲

女人不能只有自哀和自怜

莫把艺术变成身体的奴隶

女人的趣味问题

懂得适度感或分寸感

隐私对女人来说比什么都重要

大胆维护自己的尊严

什么样的女人最可怜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圆

精神比面包更重要

你的灵魂是不是长高了

家庭不能靠孩子或亲情来维系

爱一切值得爱的人和事物

怎么能这样就让别人脱去衣服

是不是一个有灵魂的人

出人头地不必走进地狱之门

用生命托起自己的船

◎《人经》三部曲后记 殷谦:我这五年

试读章节

勇敢女人最“魅力”

勇敢也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有很多女人天生并不软弱,令人担忧的是后天软弱,面对困境时就会退缩。而勇敢的女人则不然,她会勇敢地面对残酷的现买生活,并且竭力将这种残酷转化为快乐,当自己挺过来时,再回过头去看,那是多么让人回味无穷。勇敢,对于女人来说,更是一种财富。

刘嘉玲在香港独自逛闷街,似乎被娱记看出了什么门道,连逛一下街都要被曝光。逛街不值一提,但为什么要逛街而且是逛闷街,这倒让嗅觉灵敏的狗仔起了反应。嘉铃逛闷街自然会和梁朝伟联系在一起。梁朝伟和刘嘉玲多年来的恋情像一场马拉松,豪宅和钻戒都买了,可谓是万事俱备,但是却迟迟不见动静。这种干打雷不下雨的事已经让“疲惫不堪”的媒体无奈了很多年,如今看到嘉玲“逛闷街”,便觉得有了点苗头,似乎有点戏。

刘嘉玲和梁朝伟有没有戏并不值得说道。我想说的是刘嘉玲的勇敢,那种遇事冷静沉着、泰然自若的精神。那时在《无间道》中看到了刘嘉玲,她盘着头发,侧着妩媚的脸庞,神情专注而温柔地说,“我是一个好简单的女人,只要我的男人好,叫我做什么都愿意。”她的身体一动不动,好像在迎接一个重大打击似的。半晌,自顾轻柔地牵扯一下嘴角,含着笑对着镜头,那种眼神叫人明白什么是无可奈何。

霎时,我突然喜欢上她。之前从来不曾喜欢过刘嘉玲。小时候看过她主演的一部连续剧《流氓大亨》,我喜欢郑裕玲。觉得万梓良和郑裕玲简直是绝配,那时万梓良玉树临风,帅得一塌糊涂;郑裕玲温婉漂亮,气质优雅。而刘嘉玲刚刚从苏州迁到香港,远远没有修炼到今天的巨星风范之毫厘,脸上有点婴儿肥,浓眉杏眼,笑起来嘴咧得很大,牙齿也不白,全然没有淑女的模样儿。而且还操着一口不大标准的粤语,穿着打扮就像一棵圣诞树一样,给人的印象出奇地差。

十几年过去了,旧时代的那些明星都各自尘埃落定有了归宿。钟楚红嫁人了,林青霞连续生了两个小天使一般的女儿,张曼玉也离婚了,戚美珍、赵雅芝甚至郑裕玲都渐渐从观众的视线里隐退。只有刘嘉玲还在活跃,一下子三点式性感纤体代言,一下子传出和梁朝伟秘密结婚,或是黯然分手,再不就是又和哪个富商暖昧不堪,总之是变着法地吸引观众的眼球,不肯谢幕。不喜欢,觉得她有点“哗众取宠”,名字总是和不同男人联系在一起,矫情而做作,又似乎不大清白。

直到2002年底,全世界都知道有一位女星被黑社会绑架逼迫拍了裸照。在漫天流言袭击的暴风雨里,刘嘉玲一身黑衣黑裤黑眼镜,勇敢地站在人前,平静地宣布给公众:“我比你们想象中的更坚强。”这就好!你要我死,我就轰轰烈烈地活给你看,这不只是勇气,也是大智大慧。就是因为这句话,我改变了以往的看法,摘掉偏见的有色眼镜,重新给她打分。这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女人。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直面人生的勇气。最重要的是她站起来了,没有倒下去等着腐烂。她站在那里,抱着所有的欲望,所有的爱挫和悲凉,满怀冰雪,却承担了一切。裸照事件结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不仅是《东周刊》,也包括刘嘉玲本人。她获得了空前的支持:拥有世界最多读者的华文媒体纷纷报道她的消息;香港前特首董建华也站在她一边。事情坏到最坏的时候,自然会好。此后刘嘉玲从半红不黑的状态蓦然兴起,一路顺畅,各种时尚广告,各种形象代言人,一部接一部。这叫什么?因“裸”得福?

人人都怀有一个故事,总有若干不甚光彩的情节,他有你有我也有,何必挖出来把人往绝路上逼呢?简直是没人性。报纸也好,杂志也罢,任何题材都可以写,千万别揭人隐私伤疤,流血流汗的,为私利不择手段最是无良,最是可怕。幸好刘嘉玲没有躲避,过去是自己今天的一部分,不容抹杀,没有什么好逃避的。遥想当年若干女星因舆论压力太大而想不通,自己跟自己过不去,没捱过去日子的真不少。阮玲玉、陈宝莲,还有翁美玲,留一纸遗书,说什么人言可畏,一下子陷入黑暗,永不醒来。其实大可不必,走过去前面是片晴天。一切都不用解释,一切都会重新开始。

说到勇敢,又想到王菲。这个女人骨子里固有的沉默使她越发高贵。谢霆锋当年夜探张柏芝,惹起轩然大波,一时负心人的一言一行都被传得沸沸扬扬,众多娱记也日夜守候在王菲家门前,等着这位天后能够开腔表态。可是王菲什么都不说,把自己关在家里,足不出户,所有的委屈自己一个人吞掉,吭都不吭一声。后来,小谢迷途知返,再次回到王菲的身边,她一样没有任何表示。如今王菲和李亚鹏的孩子都出世了,小谢和王菲的分手仍然是个谜。要知道,当年两个人手牵手十指相扣,第一次亮相于人前,年纪大过小谢十一岁的王菲已经不是一般的勇敢。感情上的事不需要别人帮忙,也不需要找别人倾诉博得同情。王菲是敢爱敢恨对自己负责的女人。当她爱上窦唯,便一个礼拜从香港飞回北京一次,住在拥挤的平民房宅里,穿窦唯的T恤,趿拖鞋,早上捏着鼻子去蹲肮脏的公共厕所,从不言苦。已经贵为香江流行乐坛天后的她,为了心爱的人,说生孩子真的也就息歌一年,放弃了一切荣华富贵,退出江湖,专心安胎。好了!女儿出生了,孩子她爹变心了,那就离婚吧。时间果然无情。现在又遇上这样一个负心汉,你叫她说什么?说瞎眼?说后悔?说伤心?说感情这东西靠不住?语言的东西有时很讨厌,有人传错话,有人会错意,多说多错,不如缄默。

还有苏芮,台湾歌坛的大姐大,提到她老公离家出走活不见人死不见尸,谁人不气。这唱歌一副足金嗓子的女人怎么遇到如此狼心狗肺的男人?但是没有男人的生活,苏芮自己撑到今天,歌照唱,日子照过,那些准备看笑话的人一再失望。前几日看苏芮在电视上演唱《酒干倘卖无》,眼泪差点掉下来。她胖了,老了,笑起来也有皱纹了,可还是很漂亮。那种漂亮叫勇敢,是课本中没有过的东西。

是的,女人勇敢。但是女人若是被男人辜负而逼迫得勇敢,不得不勇敢,这个“不得不”的勇敢,真叫人心酸。P3-5

序言

曾几何时,人们对社会和人之精神(Spiritual)面貌的异化以及堕落大概还没有认真地察觉。每当谈及社会以及人之精神的病蛊时,或一笑而过,或说:“人人都在这样的世界,而人人都这样,没办法。”大有随波逐流之意,而他们所表现出的宽容或麻木,常令我回惑又惊愕。闲暇之时或百忙之中,我都会与好友许挺偶尔谈论关于人与社会或生活环境等等话题,许挺的意思有点消极,大概是说,麻木的人之所以麻木是因为他们否认灵魂不死说,甚至根本就否认灵魂存在说。我是赞同的,倘若人皆信之,就应该不仅仅堕落着沉溺于自己的生存的世界。面对这个已被污染得混浊的世界,面对自己被异化的精神世界,我们竟然无动于衷,除了一些懵懂着的活人莫名其妙地喝彩与鼓掌外,更多的人就像与鼠共舞的懒猫,不是保持可耻的沉默,就是欣然接受奴役。

何为人生和价值、何为勇气和真理、何为虔诚和爱情、何为精神和道德?这些字眼在大多数人的心里已成为一个苍白的符号,如果问突然问起这些问题,会被人所耻笑。而事实上,很少有人有自己的真正的思想,他们在耻笑上述“弱智”问题时已经显现出自己的an idiot了,浅显的道理也许人人都明白,但知“道”而不“理”,等于无知。道乃真,理乃顺,行不真则其行妄,心不顺则其心惘。理就是打理,打理什么?打理精神。精神是什么?精神就是灵魂。灵魂在何处?灵魂在心里。明明道而理之,精神则旺,旺则不死,灵魂不死生命则生生不息。如果灵魂死了,那是非常遗憾的事,故“人生苦短”成为人精神自杀的最能安慰自己的理由。继而绝大多数人都屏声敛气、低眉顺眼地跪倒在金钱和物欲面前,肉体随之投降,灵魂随之妥协,生存的空间愈来愈堕落,社会环境和人之精神也就不健康了。

在这个病怏怏的世界,人之精神濒临死亡,所以出现了一种集体“脱序”的现象。我们正在体验着恼人的“脱序人”的迷惘和痛苦和迷惘,我们把自己囚禁在自我之中,按照利己的思维来选择性地汲取一些为己的道理,精神空间狭隘得只容得下自己,魂与灵(神)的世界殊途,甚至隔绝,与天地无关,与人不和,世界越来越小,人越来越自私,道理越来越狭窄,精神越来越颓废,直到完全丧失价值系统。我们这个时代,大多数人将道德连根拔起,将尊严弃之敝屣,将人格失之殆尽。脱序之人已无为人之标准,在人欲横流的驱动下过一把瘾就死,不复有责任感、义务感,乃至连续感,他们生活在无将来也无过去的吝细的窄线上,惟所信持的是否定的哲学(the philosophy of denial),不但嘲笑和鄙夷别人的价值,而且还无知地毁灭别人的价值,不但圆滑势利而且因利乘便,别无良心可言。

我们时代的社会和人之精神面貌之所以异化和衰颓,是因为原本已有的传统文化倒退了,精神旗帜倒下了,这个由一元文化理念主宰的社会,个人的精神空间得不到伸展,长久以来,人们都服从一种绝对“权威”的声音,所以人们的心中容易产生偶像,将在一时间涌出的大师、名人、明星等供上神坛,然后盲目地顶礼膜拜。人人心中似乎都有一个偶像,所以把自己个人的思想和精神的成长、想象冲动、个性伸展都定于一尊,并且将它树立为自己人生的标杆,主动接受这种外在之异化力量的主宰,人们顺从它的驱使和摆布,根本就没有自由或能力拒绝它的奴役。当我们接受并习惯于西方那些流行文化的洗礼之后,我们逐渐也失去了自己的文化,在我们自己的文化再也无法抗拒西方流行文化主宰的时候,我们只能乘上这架由西方开来的流行主义的马车行驶在人生之路上,而我们的后代亦复如是。所以我们的时代才会出现一种可怕的病态:《最小说》成为人们精神食粮的首选,郭敬明成功地绑架了巴金,以最“流行”的东西摧枯拉朽地战胜旧有的价值规范和严肃的文学传统,有价值有意义的文学沦为社会文化最底层的、最可怜的精神产物。

因为我们对孩子的溺爱,帮助孩子们去主动接受这种外在的异化力量的主宰和奴役,为自己心中的偶像而活,人们都想成为别人的偶像,当我们的信仰完全丧失以后,于是有很多人疯狂地加入“拜权教”、“拜金教”、“拜物教”、“拜名教”,成为这些“新教”的信徒,高举自己的武器,并以自己的方式投入到破坏和毁灭精神家园的战役中来。没有了严格的要求和尺度,我们就会给那些有害的、粗糙的、幼稚的“文化”和“艺术”给予过高的评价,从而鼓励大师、名人、明星及偶像们肆意地践踏艺术,无耻地亵渎文化,随意地羞辱文学,更加助长了他们玩世不恭的倾向,我们跟着疯子扬黄尘,将原本神圣的文化艺术沦为任意妄为的道德放纵和话语游戏。于是我们的膝盖如此的松软,所以一次次地下跪;我们的眼泪如此的廉价,所以一次次地膜拜;我们的心灵如此的脆弱,所以我们开始怀念起了狼。而事实上,无论是姜戎们的冷漠的“嗜血癖”,还是六六们的阴冷、怪异的体验,还是郭敬明们的无聊而幼稚的“催泪圈套”,都是我们需要正视的残缺和问题,而不是盲目地去推崇和随顺。因为他们的写作,更多的是对“西方现代派”(Western Modernism)文学的话语模仿,并没有包含着丰富的思想价值之伸拓和创新,也没有包含强烈的现实感,这些表面上熠熠生辉的作品,其实就是晨光下的露珠。

在这个已经衰弱到扶不起来的病态的精神环境下,我们被一种颟顸的异化性力量所遮蔽。轻逸取代了沉重,物质取代了精神,享乐取代了痛苦,肉体取代了灵魂,人们原本脆弱的精神家园又被市场经济时代(The market economy era)的商业原则操控和驾驭着。很多不能称之为文学的东西,在市场的滋润下成为“文学”,很多不能称之为作家的人,在热媒介疯狂的炒作下成为“作家”,并且已经获得了极大的声望资源,继而赋予他们的名字以一种能推动市场机器的巨轮之魔力,他们也顺理成章地成了商业时代的英雄和新宠,成为年轻一代的偶像,甚至精神领袖,而实际上,他们就是被异化为文学商品的生产者。精明的出版商看到了人们脆弱的神经,良心被金钱腐蚀了,更加滋长了他们为名利而写作的欲望。这些已经被封为“领军人物”甚至“文学大师”、“著名作家”的人的作品销量大的惊人。而我们很多人,也就是他们的粉丝,已由80年代跟风趋时的“拜新教”,一跃而成为90年代的“拜钱教”和“拜名教”忠实的信徒。

我们的精神家园,我们心灵的家园,一次次地主动接受着这些污染源。面对这样的问题以及困境,我们如何恢复和重建起自己的健康的精神家园,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灵环境,这是我们从现在开始正视并必须尊重和选择的问题。我们必须克服自己内心的恐惧和软弱,克服这恶劣之外部环境的拘执,清醒而勇敢而地重新举起我们的精神旗帜。

我的最新作品《人经》正是以这种姿态出现在读者面前的。《人经》分为“心经”、“情经”、“女经”三部曲,勇敢与腐蚀我们美好心灵和健康精神的败坏性文化风潮划清界限,清醒地与外在的任何奴役性的力量保持对抗的姿态,以便使人们的精神和思想处于一种活跃的增殖状态。换句话说,《人经》是一部引导人们重拾健康信仰,重拾美好心灵的文学作品,只有经由对抗,我们才有属于自己的思想,只有介于一种有益的、积极的紧张关系中,我们的精神世界才能会复苏正常,我们的思想才有可能生成,我们的心灵才能重生。

《人经》拒绝不偏不倚和随顺妥协,拒绝公允妥洽和跟风趋时,她是脱序人的诺亚方舟,是恢复和重建我们的精神家园的接引者,她希望能博得有正确理解的读者的共识。将对一切邪恶、冷漠和无知用万钧之力击毁之。《人经》对美好的事物有一种深入的了解,并希望普遍于我们的心灵,唤醒我们的信仰,催生我们的理想,滋养我们的心灵。

是为序。

殷谦

2010年9月10日于北京

后记

我这五年都做了些什么,我想有必要做一个简单的总结。2006年之前的生活很杂乱,我长期停留在一种无法摆脱的迷惘中,那是一段灵魂濒临死亡的日子,我极其希望颓废的精神获得重生。2006年之前我出版了几本书,但毫无建树,也就是2006年我才恍然意识到之前所写的一切文学的文字已经不适应这个世界了,而且我觉得自己非常落伍,我的很多思想观念还停留在父辈们的那个时代。为此有很多朋友不止一次地劝我,不知是人改变了时代还是时代改变了人,总之现在是一个娱乐消费至上的年代,中国人“读书”的时代还没有到来,所以他们让我跟随市场,写一些热点话题比较稳妥。我驳回,了这个说法,我自然知道文学的价值和意义,为什么要迎合市场和低级趣味?我不想使我2006年好不容易才摆脱掉的虚伪的新闻工作再次纠缠我。

2006年2月我正式失业了,告别了让我时常处于一种紧张状态的北京。我对自己说,作为中国数千万被解雇的人们中的一个,尽管遭受裁员,被人忽略或者被剥夺掉工作,但是所有这些只是我一个暂时的逆境而已。回顾一下过去,我突然发现自己真的很蠢,作为一个还有点良知的记者,我还是毫无建树,我时常揭露黑暗,但光明离我越来越远。领导是一个惜才的人,如果我还算作一个人才的话,那么我确实得到了他不少关照。他总县存庇护着我,对于我来说在那么长的时间内采访和发稿过程一直都那么顺利,这是那种极其安全和享有特权的生活,以至于我被解雇后的那一天都无法理解我和他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分歧,分歧点在于我如何想象并试图让生活成为什么样子,然而它实际上又是什么样子。离开那栋宏伟的大厦,我的心比我的行李还要沉重,就在我钻进出租车的那一刻,我看到领导奔跑出来就站在离我不远的单位门口,他忧郁的眼神弄酸了我的鼻子,司机转方向盘的时候,我的眼泪忍不住决堤而出。

我住在山西雁北地区的一个小城市里,房子不是很大,周围很安静,一边是连绵矗立的高楼,一边是瘦弱萧条的农田。我的生活优裕而不紧张,在这里我不必着急着起床,不必在压力下熬夜,我可以很轻松地做到不负债。第一天黄昏的时候,我就站在田头看着夕阳抹红了西天,直到我回到家中醉醺醺地倒在床上。就这样过了近半个月,我沉溺在网络中开始了我的博客写作,那时候我还处在一种叛逆、抵触的心理世界,既然是个娱乐至上的时代,那就写娱乐吧。2006年我写了近一年的娱乐博客,但是我还是改不了那个让别人都头疼的毛病,就是借娱乐话题来抨击社会种种丑恶的现象,我愤怒地叫骂,发泄我心中的不满,从叫骂甚至变成攻击,我疯狂得不能自已了。唯一的收获就是我结识了不少娱乐圈明星,他们直言从我的杂文评论中感受到了力量,渐渐地我从批评转为赞美,甚至是恭维。而我发现我确实结交了不少朋友,他们时常在我停止更新博客的时候问寒问暖。

2007年我的杂文评论转向了文化领域。因为生活不容我长期娱乐,我开始了一段打工的岁月。几本书的出版以及几十篇文章的发表并没有给我带来丰厚的稿费收人,我只好瞒着所有人去一个建筑工地打零_工。从此,我剥去了先天就有的桀骜不驯,全身心地去和每一个人友好地握手,做出一些力所能及的承诺,并且在适当的人们面前微笑,从而取得他们的喜爱,我不再堕落。白天做苦力,晚上保证三个小时的写作时间,生活充实而平静,结果我成了一个已经忘记自己是多么走运的人。

自从我离开新疆伊犁,告别我儿童时代的肮脏破烂的房子时,我就知道我的一生将在风雨飘摇的日子中度过。那时我依靠一笔稿费到西北一个有名的大学求学。后来,我又依靠一份更丰厚的稿费去洛阳一所师专进修了古汉语,再后来我获得了文学硕士学位。对此我甚至并不感到激动,直到今天我所有的学历都没右派上用场,我甚至怀疑它们都是无用的,我的生活并不需要那些苍白的东西。我在自己的路上奋然前行,留在身后的是我的父亲、哥哥和弟弟。他们一生都是传统式的中国穷光蛋,他们没有雄心壮志,而且薪水很低,每天呆在那个叫做伊型的地方,在一座破房子里喝酒,一年休息两个季度。对于他们来说,生活中所有伟大的事业,比如政治选举以及宗教,甚至爱情本身都是没有意义的,除非他们获得一笔钱。我想说他们是非常好的人,但是他们哪都去不了,关键是哪都不想去。而随着我的年龄增大并足以理解这个世界是如何运转的时候,我就开始努力并拼命地工作,在自己的生活中加足马力从而逃离他们,就像一只可怜的兔子逃离一条恶狼的追捕。

2007年我又从山西雁北的那个小城市去了南昌。我由一个充满希望的工作转到另一个工作,甚至当我有了一份好的工作以后,我仍然不断寻找一个更好的工作。有时候我会在还没下班的时候去参加面试,仅仅是为了寻找机会来看看我对于一个陌生人会有什么样的价值,并听对方告诉我说我是多么多么的了不起。为了获得一家文学杂志的一份编辑工作,我曾辞退了一份在文化公司的好工作,尽管在那里我感到十分开心。

……

这几天我一直在摆弄着玄空飞星盘和罗经盘,偶尔会去为朋友看风水,驱邪气。同时我也在研究易学最深层的一些问题。前一段时间我听说了李一道长的事情,以及听说了他的追随者和崇拜者至死靡它地为他正名的事情,我感到一丝伤感,当然并不是为那个道长,而是为中国的文化以及信仰领域的一些问题。早先就在朋友那里听说过李一,说李一有多少名人弟子,有多少财富。当时我一听就反感,并严肃地告诫朋友,这个道长就是骗子,他什么都不懂,他是步李洪志后尘。但凡涉及到易学、道学或者宗教这种事,如果和金钱沾上边的概不能信。这反而让我进人了一种对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类有关问题的思考。人类对自然失去了敬畏,宗教信仰的真空将会造成可怕的灾难。中国人不敬畏天地,只敬畏金钱和权势,所以中国人普遍都进入一种价值迷失的状态。这真是一个滑稽的国度,那些很容易陷入盲目崇拜的人都是没有精神信仰的人。在中国没有上帝、安拉、佛祖、菩萨、神仙,越来越多人只崇拜人力、自我、名利、权力。他们崇拜人,崇拜科学,而对法则与公道、道义与正义、天地与自然失去了敬畏心。其实上帝创造了一个彼此依赖,互相渗透的真、善、美“三元一体”的和谐世界,而他们却视而不见。假如我们都能敬天爱人,那么万物和合的生活图景就不会离我们太远。而当今,男人爱女人,女人爱金钱,这是地球文明走向毁灭的前兆,而并不是文明在向前发展,事实上是在堕落中不断倒退。

我想我该停笔了。我这五年,混沌的五年,唯有在这夜色沉寂的黑暗中,才变得这么通彻透明,清晰到我窥见了瞳孔中的自己是如此的渺小。我们都是如此强烈地希望照亮我们的道路,而在我们需要纠正或获得自己的生命时,有些时候甚至并不知道自己所携带的重量。我看看自己,希望在今后漫长的生活中能找到像今晚这样的生命存在的时刻;希望我所面临的今后的生活足以让我不再要求更多更多;希望不要被欲望带走,带着我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那是愚蠢人才会去做的事。

其实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可以做到永远停留在一个地方来实现我伟大的理想,来过上我所希望的舒心安逸的生活,我什么都不知道,因为现实生活还要继续。

2010年10月10日凌晨于太原

书评(媒体评论)

王蒙

《人经》三部曲反映了殷谦的人格修养和心灵世界的镜像,因此,我从《人经》三部曲中看到的首先是殷谦本人,其次才是其它。在我看来,有其人必有其作,《人经》三部曲能对读者的精神生活发生积极影Ⅱ向,能给读者的精神生活提供光明,无论从内容还是思想上,它都是继鲁迅之后的最有实力的杂文随笔文集。

贾平凹

殷谦作为一个道德高尚、才情洋溢的作家、文艺评论家,他在自己的文字中具有保持非凡平衡的特点,无论他写什么说什么,总是能为自己热情的探索和不安的观察找到艺术所表现的“史诗般”从容不迫的形式。正如很多读者给他的评价一样:“读殷谦的文字,能让我们心智成熟不少。”

池莉

殷谦是我所知道的最苛求完美的作家,无论对人还是对事还是对生活对文学,他都是极力苛求完美。他认为只有传统的世界观才能把荣誉赋予艺术,是因为人们在外在的专注中领会了艺术的诸价值,并且深入到我们的内心之中,创造了一种幸福的形式。

刘心武

读了《人经》三部曲,我们会觉得早就该以一种客观的态度面对外在世界了,早就该从封闭的内心世界和狭小的个人视境走出来了,并且通过健康的、积极的努力来过上有尊严有意义的生活。

孔庆东

殷谦的《人经》三部曲都有一定的阅读价值,每一篇都是向内探察人类内心世界的深度,向上探寻人的精神可能抵达的高度。《人经》三部曲让我们更加切近地了解社会和人生,引导和启发我们开掘生活的意义,帮助我们了解人性的复杂和美好,这确实是三部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心灵随笔集。最后我还想说,当你手捧着《人经》的时候,你就会和我一样觉得,对于我们这个时代来讲,殷谦的一些思想显得特别重要。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人经三部曲之女人心经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殷谦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黄山书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6115665
开本 16开
页数 23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0
出版时间 2011-02-01
首版时间 2011-02-01
印刷时间 2011-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1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5.75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30
154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2:4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