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贾志刚说春秋(之六圣贤本色)
内容
试读章节

第二○一章 反战精英

“大哥,你当国君吧。”

“那怎么行?老三,爹指定了你啊,还是你当。”

“我不当,大哥,你当。”

“非让我当,我闪。”

“你闪,我也闪。”

商朝(约前1111年)末年,孤竹国(今河北境内)国君的大儿子伯夷和三儿子叔齐双双放弃君位,出门当犀利哥去了。

老大老三走了,便宜了老二。

兄弟两个一打听,说是西边的周国(今陕西境内)是个尊老爱幼的国家,于是前往投奔周国。来到周国的时候,恰好周文王去世,周武王率领着周军出发讨伐商纣王。

伯夷和叔齐不顾一切,拦住了周武王的战车。

“父亲死了你不埋葬,还要出兵打仗,你不孝啊。以属国‘而攻打商王,你这是不仁哪。”伯夷叔齐两兄弟同声斥责周武王。

周武王一看,这哥俩哪个单位的?竟然敢指责我?

周武王不高兴,身边的卫士就要动手杀人了。

“算了算了,不就俩犀利哥吗?赶走他们就行了。”姜太公懒得节外生枝,于是哥俩被赶到一棵大槐树下凉快去了。

反战精英

两位犀利哥从此四处奔走,宣扬和平,反对战争。

伯夷叔齐,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最早的反战人士。

等到周武王征服了商朝,就到了周朝。

两位犀利哥耻于做周朝人,发誓不吃周朝的粮食。用《史记》的话说:义不食周粟。于是,躲到了首阳山上,采薇而食。薇是什么?野豌豆。虽然说是纯天然绿色食品,不含农药不含避孕药不含色素不含防腐剂,可是营养是不够的。

两个犀利哥吃野豌豆吃得一脸豌豆色,可是矢志不渝。但是,没过几天,就这野豌豆也没得吃了。野豌豆采完了?不是。是有人告诉他们:“这野豌豆啊,也是周朝的了。”

怎么办?兄弟两个没得吃了,什么也没得吃了,因为什么都是周朝的了。

在饿死之前,兄弟两个编了一首山歌,歌中唱道:“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吾适安归矣。吁嗟徂兮,命之衰矣。”

简单翻译:登上西山采豌豆,以暴易暴不讲理。古来先圣都没了,我们活着没意义。

最终,这两位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反战人士就这样饿死在了首阳山。

不食周粟,以暴易暴,伯夷叔齐兄弟俩用他们的生命贡献了两个成语。

首阳山在哪里?争议不断。甘肃、陕西、河北、山东、山西和河南都有首阳山,都说兄弟俩饿死在自己这里。

如今要是山上饿死两个人,都恨不得偷偷扔到邻省去。为什么伯夷和叔齐饿死了,大家都要争呢?因为伯夷叔齐兄弟不是普通的犀利哥,他们是圣人。

孔子对伯夷兄弟推崇备至,《论语》中赞颂伯夷叔齐“古之贤人也”,“不念旧恶,怨是用希”,“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并评价伯夷叔齐“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韩非子也说:“圣人德若尧舜,行若伯夷。”不过,韩非子认为这哥俩也是两个最没用的人,因为他们不能用威胁来驱使,也不能用利益来引诱,所以他们不可能为君主卖命。  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写过一篇《伯夷颂》,赞颂伯夷、叔齐。

历史上,赞誉伯夷叔齐的文章数不胜数,不再罗列。

孟子后来将伯夷叔齐命名为“圣之清者”,简称“清圣”,不是“情圣”。从那之后,伯夷就成了儒家的四大圣人之一。

不过,对于伯夷叔齐的感人事迹,司马迁似乎不以为然。

虽然司马迁将伯夷叔齐排在了《史记》列传的第一位,可是话里话外都是讽刺。不仅讽刺这兄弟两个,顺道还讽刺了孔子;不仅讽刺了孔子,顺道也讽刺了现实。

在记述了伯夷叔齐的那首山歌之后,司马迁随即写道:“由此观之,怨耶非耶?”意思就是孔夫子你不是说他们求仁得仁,所以死得无怨无悔吗?可是他们的山歌里我们听出来怨气了哦。

在《伯夷叔齐列传》的最后,司马迁写道:“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闾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哉?”

简单理解:伯夷兄弟虽然很贤,可如果不是孔夫子极力吹捧他们,哪有这么大名气?一般小老百姓,就算你也很贤,没人吹捧你,有个球用?

司马迁在《伯夷叔齐列传》中还发表了一段不著名的感言,必须要拿来说说。为什么必须要拿来说说?因为这段话太不著名了。

先看原文: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耶?积仁

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回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

糠不厌,而卒早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

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竞以寿终。是尊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

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

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

胜数也。余甚惑焉!倘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简单解释:有人说:“天道很公平,常常照顾善人。”如果伯夷叔齐是善人的话,怎么就给饿死了?上面那句话不就是放屁?孔子七十多个得意弟子,颜回是最受赏识的,可是贫困潦倒,早早天折。天道照顾善人,就是这么照顾的?盗跖杀人越货,无恶不作,竟然能够善终。这他奶奶的是什么道理?这些,都是著名的人物了。到了现在,坏人恶人有钱有势,长命百岁;好人善人遭灾受苦,生不如死,不可胜数。我就奇了怪了,这个狗屁天道,到底是有道还是无道?

看得出来,司马迁的怨气还挺重。

所以我们说,司马迁也是个愤青。

那么,那个叫盗跖的反面典型是什么来路?

下面,要说的就是这个人。

说起来,这人也是圣人——盗圣。

P1-3

目录

第二○一章 反战精英

第二○二章 古墓丽影

第二○三章 强盗理论

第二○四章 和圣落墓

第二○五章 情圣出马

第二○六章 叔向遇险记

第二○七章 子产升官记

第二○八章 夹缝中生存

第二○九章 子产面临的抉择

第二一○章 延陵季子

第二一一章 占星算卦

第二一二章 子产执政

第二一三章 权术运用

第二一四章 言论自由

第二一五章 政治家的阴谋

第二一六章 叔向的痛苦

第二一七章 史上最牛钉子户

第二一八章 大火并

第二一九章 山东人在湖北

第二二○章 鸟飞狗死

第二二一章 丧家犬恶斗地头蛇

第二二二章 太子晋

第二二三章 老子是谁?

第二二四章 史上最牛音乐发烧友

第二二五章 知音

第二二六章 中央要乱了

第二二七章 世间本无鬼

第二二八章 正直是正直者的耗子药

第二二九章 流氓律师

第二三○章 激流勇退

第二三一章 无射是个钟

第二三二章 中央战争

第二三三章 二桃杀三士

第二三四章 解读和谐

第二三五章 栽赃、分赃、分赃不均

第二三六章 破解史前文明

第二三七章 说人坏话孔子挨骂

第二三八章 神医扁鹊

第二三九章 王良和伯乐

第二四○章 中国首富

序言

春秋,是一个盛产圣贤的时代。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圣贤,才有了几千年来的中华文化。

什么是圣贤?

先说说圣。繁体字的圣写法为“聖”,《说文解字》:“聖,通也,从耳。”

再说说贤。繁体字的贤写法为“賢”。《说文解字》:“賢,多才也。”

不管古人怎么说,我们自己来看看。

聖:耳为听,口为说,王者,老大也。所以,圣人就是见多识广、善于教诲的人。

賢:臣,就是辅佐,贝,就是多金。善于帮助君主管理国家,自己又很发财的人。

基本上,圣人呢,就是知识渊博,却没有政治地位的人;圣人在活着的时候往往不得志,因此只好著书来寄托自己的郁闷。基本上,圣人是弱势群体,类似当今常说的农民工一类。所以,别小看农民工,一千年以后说不定他们中谁是圣人呢。

因此,如果你还没有升官发财,那么写本书,就离圣不远了。要知道,老子也就写了五千字,那就是圣人了。而知道了孔子的身世之后,农民工的儿子也会对自己有信心。

贤人呢,就是有才干的当官的人。所以,活着的时候,贤人比圣人要滋润得多。

贤的社会地位是不错的,为什么呢?因为贤通常都很能干,而且懂得变通。贤属于上流社会,类似如今常说的金领。他们有钱,受尊重,但是是给人家打工的。谁听说过哪个国君是贤人?

基本上,如果你升官发财了,那么,多做点好事,那你就是贤人了。

不过在简化字之后,圣贤的定义有些变化了。

圣:上又下土,就是非常土、很过时的意思。

贤:上面是二又,下面是贝,就是非常非常发财的意思,是不是当官的倒无所谓了。

基本上,这样的解释也是准确的。所以现在说到圣人,基本上就是指书呆子;说到贤人,譬如社会贤达,那就是指有钱人了。

中国字很神奇,真的很神奇。

春秋为什么出圣贤?因为这是一个社会剧变的时代,官场开始变得复杂残酷,因此如何能够既做好官,又能保护自己,就很重要。所以,贤人就出现了。而社会剧变引发一些人的思考和分析,那时候没有文字狱,所以思想很开放,于是就有了圣人。

我们常想,为什么同样一个时代,产生的圣人具有不同的思想?为什么一个特定时期的圣人的思想,竟然能够在思想上统治此后的几千年历史?为什么越是落后的国家,就越是出圣人?圣人的思想究竟是落伍的还是超前的?诸如此类的问题多多。

这样的问题,谁敢回答?谁能回答?

笔者才疏学浅,自问不能回答;笔者胆小如鼠,自问也不敢回答。

不过,笔者愿意把圣人们的生活状况,他们在怎样的时代背景、怎样的国家背景、文化背景和家庭背景下产生了他们的思想,他们如何在自己的思想指引下实施了怎样的作为,把这些交代给读者,让读者自己来回答以上的问题。

对于一种思想来说,人们要看的是他说了什么。但是对于这个人来说,说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做了什么。而我们要介绍的是人,不是思想。所以,他们说什么并不重要,我们要告诉大家他们做了什么。

也许,这很重要。也许,这能够让大家更真实地理解他们的思想。  而对于他们的思想本身,笔者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去介绍给大家,因为我们就一直生活在他们的思想中,几千年来都是如此,已经融入我们的血液中,实在没有必要去费笔墨。如果有人需要精深的见解,其实也很简单,我们几千年来有数不清的人在解释他们的思想,其成果足以从地球到火星,又何必笔者去画蛇添足。

再说,笔者也不敢以某某学专家自居。

争论?

争论就不必了。用邓公的话说:不争论。

因为这本书就是笔者的看法。对于古人的事迹,确切的就是确切的,争论也改变不了事实;不确切的就是不确切的,争论也不能使之确切。笔者只是表达笔者的看法,你反对,可以表达你的看法。

既然圣人的思想产生于百家争鸣,那么,对于圣人的思想,又为什么不可以百家争鸣呢?如果圣人在天上或者地下有知,我想,即便笔者的写法有什么些微偏差,圣人们也会一笑而过的。

圣人,必有圣人的气度。

而这,就是笔者敢于不揣冒昧,书写圣人事迹的原因。

在写完这一部之后,笔者对圣贤这样总结:

什么是贤人?贤人就是在保全性命和家族的前提下,还能帮助国家苟延残喘的人。所以,贤人创造办法。

什么是圣人?圣人就是连自己的前途都看不到在哪里,却能为世界的未来殚精竭虑的人。所以,圣人产生思想。

有权力的人用权力说话,没权力的人才用思想说话。这是思想的光荣,也是思想的悲哀。

内容推荐

自商末“清圣”伯夷、叔齐始,到春秋俨然成为一个盛产圣贤的时代。“和圣”柳下惠、“盗圣”展雄、“情圣”巫臣、“乐圣”师旷、 “宇宙圣人”老子一一亮相;为国保家的杨姓祖先晋国贤臣叔向,保家为国的郑国大改革家子产,“史上最牛钉子户”齐相晏婴,看穿世事的音乐天才、吴姓始祖王子季札,少年天才、飘然成仙的王姓始祖王子晋纷纷登台。战火烽烟、尔虞我诈、诗礼唱和之中,看他们怎样说、怎样做、怎样活……

编辑推荐

《说春秋》足足七卷,全景描述了整个春秋时代。目前已经出到第六册。足够令人惊艳,作者的卓尔不凡的笔法和异乎寻常的视角常常令人“眼前一亮,或者眼前一黑”,而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书中字里行间的叛逆和嘲弄,使得《说春秋》的颠覆味道十足。

本书就是其中的第六册。主要讲述了春秋时代的圣贤者们的故事。通过本书,你可以看到如此理解:

什么是贤人?贤人就是在保全性命和家族的前提下,还能帮助国家苟延残喘的人。所以,贤人创造办法。什么是圣人?圣人就是连自己的前途都看不到在哪里,却能为世界的未来殚精竭虑的人。所以,圣人产生思想。有权力的人用权力说话,没权力的人才用思想说话。这是思想的光荣,也是思想的悲哀。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贾志刚说春秋(之六圣贤本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贾志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9502295
开本 16开
页数 32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11-01-01
首版时间 2011-01-01
印刷时间 2011-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9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25.09
丛书名
印张 20.75
印次 1
出版地 广西
234
166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21:4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