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重生
内容
编辑推荐

王万旭编著的《重生》以世纪之交的时代变革为背景,用壮阔的画面和严酷的真实,生动地展示了一批当代转业军官历经磨砺艰苦图存的奋斗历程。

他们以特有的胆识和智慧,在人生抉择的关键时刻,演绎出军人式的豪迈和壮美,诠释着生命的光辉。掩卷沉思,一幅幅凄楚的情殇画卷扰在眼前,令人伤怀而感动。

内容推荐

王万旭编著的《重生》讲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一纸军转命令,让雷鸣、朱晓军、郑学儒等十五名校官的人生和命运面临新的抉择。前路茫茫,往昔的辉煌不再,曾经的荣耀黯然失色,能托起安逸的磐石骤然碎裂,过去的一切恍然若梦。他们就像无家可归的游魂一样,盘桓在熟悉而又陌生的城市。这是时代变革酿造的一杯烈酒,向军转男儿们提出了严峻挑战和考验。

《重生》为大家呈现一曲凄婉而壮美的生命赞歌。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歧路徘徊

第二章 多事之秋

第三章 出奇制胜

第四章 针锋相对

第五章 横空出世

第六章 山重水复

第七章 长风破浪

第八章 相天造命

第九章 天路历程

尾声

后记

试读章节

尹喜在心里暗暗庆幸自己昨晚的那个提议。

昨天上午,尹喜所在的商业银行召开了年初清贷工作会议,行长要求加强收贷清息工作力度。会后,信贷部主任下了狠招:责任到人,对收贷清息工作进行了分工。好单位顺理成章地分给了那些老银行,尹喜是个新人,被派到了省外贸厅。外贸厅下属企业“五一化工厂”,三年前从商业银行贷款一千万元,逾期两年多了未能归还。刚开始还有人及时清还贷款利息,后来干脆连利息也无人清了,再后来连人影也见不着了。尹喜今天来的任务是直接找企业主管单位省外贸厅的领导。

下午一上班,尹喜一身职业装,充满自信地来到省外贸厅。尹喜性格开朗,激情奔放,天生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和勇气。去年刚从省财经大学毕业。出校门进银行,中间没有任何过渡期,完全归功于父亲的功劳。

尹喜一到外贸厅就大声嚷着要见厅长,保安赶快通知了办公室副主任朱晓军。尹喜递给朱晓军一张名片,然后直奔主题。

朱晓军听尹喜说明来意后,立刻面带微笑恭敬起来:“有眼不识泰山,原来是财神……到了,失敬,失敬。”

朱晓军差点儿把“财神爷”三个字说出来,一看是个女的,赶快改口。

朱晓军一边说着一边给尹喜沏茶,然后没有等尹喜说话就开始滔滔大论起来。

“外贸厅真是日落西山啊,与往日辉煌相比真是新旧两重天。改革开放初期,国门一打开,外贸系统冲锋在前,杀开了一条血路,也取得了骄人的成就。”朱晓军话锋一转,满怀深情地说,“但由于我们封闭得实在太久,人们的思想观念、经营理念以及价值取向都无法适应扑面而来的旋风。一时间,人们懵懵懂懂晕头转向,甚至不知道东南西北。引进了一些过时的设备,有的甚至是被淘汰的设备,还有的盲目斥资引进项目,产品没有市场,造成企业资不抵债,严重亏损。好多企业都是昙花一现就破产倒闭,使我们国家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哎,惨痛的教训啊!”

朱晓军停顿了一下,赶快把话题转到了正题上:“就说这家化工厂吧,申请项目叫‘白炭黑’,据说是机动车轮胎添加剂,可以增加强度、硬度和韧度,耐磨实用。梦想一夜之间抱个金娃娃,结果却抱回来一个死娃娃。后来才了解到‘白炭黑’早已属于明日黄花,产品根本没有市场。五一化工厂几乎还没有见到阳光就胎死腹中,企业从此陷入泥沼,难以自拔。外贸厅对项目负责人也进行了严肃处理,记过处分,停发工资。其实,那个经理也是个地道人,本想借此机会大展宏图,成为改革的先进典型,现在倒成了反面典型。大会小会批得他们几个在单位也抬不起头,只好暂时委身别处另谋生路。”

尹喜听到朱晓军这一番大论,觉得朱晓军挺忧国忧民的。看到他洒脱的举止,觉得这个人素质良好,是个很好接近的人。

朱晓军仍旧唱着独角戏,不容别人插话:“话又说回来,你们商业银行也不容易。都是国家的钱啊,谁不心痛啊?但凡有点良知的中国人谁都会心疼啊!但,这不是个别现象。要发展就得有牺牲,权当我们交了学费。主观上谁也不会以身败名裂为代价,故意往火坑里跳啊,对吧?”

尹喜感到她已经无话可说,来催贷款还没有让她开口,朱晓军已经说得她哑口无言。朱晓军一看尹喜的表情就知道她心里已经和他站在了一个认知平台上了,然后不失时机地夸赞着尹喜:“我发现你不仅有气质,而且工作责任心也特别强,难得啊,外贸系统一些年轻人根本没法和你比啊!我是1996年年底从部队转业到外贸厅的,根本看不惯这些懒散的现象。没有理想,没有组织纪律观念,应该好好整顿一下作风。”尹喜听着,心里乐滋滋的。  朱晓军趁热打铁,话锋一转说:“我们外贸厅下属单位开了一家珍禽酒馆,山珍海味样样俱全,咱们晚上边吃边聊吧。”朱晓军想铺设台阶,愉快地打发掉这个催债之人。

珍禽酒馆坐落在距外贸厅办公楼百米远的十字路口,内外装修十分奇特,大门顶端是一只展翅欲飞的大鹏鸟,从远处看俨然刚从大楼里飞出来一般,特别引人注目。珍禽酒馆经营特色突出“珍禽”二字,什么龟呀、蛇呀、鹌鹑、麻雀、泥鳅之类,应有尽有。开张以来生意红火,日日爆满。

酒馆经理接到朱晓军的电话,非常殷勤地安排好了豪华包间。聪明的经理非常明白,朱晓军能力和人品俱佳,取代癌症晚期的现任主任朱同,只是时间问题。

席间尹喜谈到社会上流传着意大利预言家诺查丹马斯有关1999年7月世界末日大预言和人类的命运,朱晓军投其所好,绘声绘色地说他认识白云观的雷道长,并把此人海夸了一番:雷道长是集儒、道、佛为一身的高人,是一个真正的集大成者。预测人的命运,什么都不用问,只要在他眼前一站,你的一切都会被看透。还说一些企业的大老板、外商,甚至一些政府要员都把他奉为神明等。

回到家,尹喜又绘声绘色地向表姐侯紫玉讲述了雷道长。

侯紫玉和尹喜属于姨表姊妹,侯紫玉家住房紧张,大学毕业后一直住在表妹两室一厅的房子里。这是银行系统分给尹喜父亲的一套福利房,常年闲置,尹喜大学毕业后才开始启用。P10-11

后记

《重生》历经三个多月翻江倒海般地折腾之后,终于在共和国六十周年华诞前夕定稿。让我感到特别欣慰的是五十岁到来之际,了却了一桩心愿。

掩卷之际,感慨良多。

《重生》的诞生可说是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历程。

首先书名就颇费周折。居然在起了六个名字之后,仍然觉得没有找到它的灵魂。

初稿的名字叫《活鬼》,非常符合人物在现实生活中的定位。书中人物雷鸣、朱晓军、郑学儒、韩卫东、李援朝、曹建武、杨建康、冀子枫、杜建勇、张明理等十五名军转干部是全书的支撑点。他们曾是来自五湖四海不同军兵种的军人,都有着担任部队指挥官的辉煌经历。世纪交替之际,时代大变革的巨轮将他们甩出了体制的大门,让他们感到茫然无措。往昔的辉煌不再,曾经的荣耀黯然失色,能托起安逸的磐石骤然碎裂。他们不得不面对衣食住行的窘迫和安身立命的焦虑,长时间徘徊在失落和困惑的十字路口难以自拔,就像幽灵一样游荡在这个举目无亲的城市。

第二个书名叫《挽歌》。所谓《挽歌》是为故去的人唱的悼亡歌或安魂曲,寄托着一种无可奈何的怀念和哀思。取《挽歌》之名是对旧体制而言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一些旧有的体制不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而被取缔后自然消亡。想借为旧体制所唱的《挽歌》,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唱一曲赞歌。

第三个书名是《命自我立》。得益于袁了凡先生的《了凡四训》,带有励志意味,想把军转干部面对改制分流、企业倒闭、下岗失业、六亲无靠等人生遭遇的痛苦后艰苦图存的奋斗精神展示给人们。

第四个书名是《军魂》,这是曾任民政局局长的胡丙申同志赠送的书名。胡丙申为政时曾任民政局局长数年时间,对军转干部有着深厚的感情。他认为军转干部无论面对何种艰难处境,都能以国家利益为重,通过自我奋斗,最终成为个人创业的典型,无愧于军人的称号。胡丙中一直以来对本书寄予着很高的期望。

第五个书名是《脊梁》,是市文联副主席,国家一级编剧申大局同志赠予的。他激动地说:书中这些军转干部现实生活中到处都可以看到,他们过去保家卫国,现在投身改革开放,不计个人得失,品行端正,作风过硬,他们就像昆仑山脉一样,是我们国家的脊梁。申主席对部队有着特殊的感情。他女儿英姿飒爽,能歌善舞,在部队文工团任指导员,他也因此经常被女儿“架”到部队,深入连队进行采访,为部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歌曲、诗词和散文,甚至成了文工团的编外指导。这一切尽管都是义务的,但他乐此不疲。申主席仍然坚持由他根据此书改编的电视剧还叫《脊梁》。

第六个书名是《命运交响曲》,受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的启发,想把人物命运的跌宕起伏、心灵的冲撞和躁动作为全书的主脉。以此表现旧体制不断被淘汰之后。生活在原有体制中的人并没有因此而颓废。他们历经磨难,艰苦创业,终于走出了一条成功创业的新路。

但,冥冥之中我有一种感觉,这些书名尽管很好,但都不是这部书的名字。总觉得它的灵魂就在我的头顶盘桓,可望而不可即。那种焦虑,让我魂不守舍,寝食难安。

2009年8月12日,我的妻子陈红女士带着女儿们来探亲。得知我的苦恼后,她笑笑说:“我求主给你的书赐个名吧!”说罢她微闭双目开始祈祷,我若有所思地看着她。几年前,妻子信仰了基督教,在教会唱诗班担任领唱和辅导。大约二十分钟之后,她睁开眼,脱口而出:“《重生》。”我一听到这个名字,立即欢呼雀跃起来:“对,《重生》就是它的灵魂。”  我的理解是“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妻子的解释是:“接受神的生命就是重生。”名正言顺之后,改稿一气呵成。

在此,我要特别感恩我的家人。妻子和女儿们在远方的守望和祈祷,伴我度过了每一个寂寞而枯燥的漫漫长夜,是我完成创作的动力和源泉。

其次,是修改和重写。战友们的苦斗精神,无时无刻不在感动着我。所谓三易其稿,对我来说就是重写了三次,最后才落到返璞归真的基石上。

初稿动笔之前,听取了好多意见。也试图从技巧、遣词造句上做点文章,力求达到较高的文学艺术水准。初稿完成后,即送往出版社。负责审稿的郭编辑审阅后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立即进入了选题策划。适逢一位影视投资机构的同仁来访,她积极推荐了刚看完的书稿,制片人反馈的信息说:“写得非常深刻,是难得一见的好题材。”并立即安排编剧改编剧本。郭编辑的意思是电视剧热播和出书同时并举,能够产生轰动效应。

后来,那位编剧前往大洋彼岸,迎接他宝贝儿子降临人间,改编剧本的事暂时搁浅。制片人催促本子,郭编辑打电话给我,说我更熟悉剧中人物,由我操刀进行改编更能抓住主题。我从未改编过剧本,也不知道从何下手。郭编辑打电话来,我第一次听到:“画面语言”的概念。后来,因为担任《五千年文明河东人》系列丛书主编一职,工作太忙,也就放下了。

这一放就是一年多时间。2008年初,各行各业都在以各种形式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的辉煌成就。5月中旬,郭编辑来电说这部书稿反映的正是改革开放的历程,和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主旋律非常吻合。让我尽快改稿,先出书,拍电视剧放在第二步。

重读书稿时我吓了一跳,甚至不敢相信那些文字是出自我的手笔。文字矫情、做作、牵强附会,好多地方都有哗众取宠之嫌,根本不是我的风格,那简直是对书中人物的一种亵渎和污辱。我猛然觉得有一种负罪感。

于是,我用了一个多月时间把稿子删改得面目全非。当第二稿重新放到我的眼前时,我觉得它更不是“东西”。所谓的删改,仍然没放下技巧和文字的羁绊,而最终成了半土不洋的夹生饭。痛定思痛,我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第二天太阳升起时,我撕碎了五百多页三十余万字的全部书稿。

接下来的一百多个日日夜夜,主要是一百多个晚上和三十多个双休日,白天还要处理一些工作上的事务。我重新走近书中人物,与昔日的战友们朝夕相处,快乐着他们的快乐,忧伤着他们的迷茫和困惑,和他们一起面对人生突如其来的变故,感受生存的窘境。那是一段刻骨铭心的日子。当他们接到一纸“军转”命令,踌躇满志,对未来充满美好幢憬和向往的时候,时代变革的现实却无情地请他们出局。陡然间,命运之神用一根无形的缰绳,把他们和迷茫、惶恐和不安紧紧地缠绕在一起,让他们在躁动、愤懑的同时开始思考生存与出路,现实与希望等严肃的人生命题。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痛苦的挣扎。我和战友们同呼吸、共命运,吞干眼泪,相互搀扶着一步步走出绝望和苦闷的沼泽地,把苦难嚼碎,咽到肚子里,共同迎接新世纪的曙光。当他们真的从沉默中爆发时,我和他们一起高擎昆仑大旗,肩并肩站在昆仑大厦顶楼弹冠相庆,激动不已。

这期间,我把全部情感和精力投放在书稿上,经历了一次独特的灵魂洗礼。曾在广州军区政治部当过大官的王广政先生,看到第三遍重写的书稿,动情地感叹道:“何物媚人,二月杏花八月桂;谁人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这是黄宾虹撰写的一副楹联,旨在以睡半夜起五更的精神激励人们发奋图强。

市委宣传部原副部长、知名作家杜宝彦先生被我的这种执著所感动,他深知写作过程之甘苦,以路遥创作《平凡的世界》的精神为例,劝我不要太透支身体,令我十分感动。

再次,是作品风格。当然谈不上什么写作风格。严格的意义上讲,这是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所谓风格,可能是这样形成的。1976年高中毕业时,“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高中三年时间,几乎没什么课外读物。班主任兼语文老师从高一开始就让我们背《红旗》杂志,每个月所选的文章都能背得滚瓜烂熟。当兵之后写信、写情书都有点《红旗》的味道。在军校所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课程,和《红旗》杂志更是一脉相承。我所受的系统教育和养成教育,都和花前月下的浪漫很不搭界,甚至看书、看电视也不愿意去看那种无病呻吟、卿卿我我、腻腻歪歪的东西。长此以往,也就使我的文章百炼成“钢”。有人常常这样评价我的文章:阳刚劲道,掷地有声,读起来令人荡气回肠,就是缺少点浪漫的情调。

这样的文风,贯穿在我所有的写作过程之中,包括散文诗和报告文学,总也达不到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境界。这可能是我人生的一大缺憾。

《重生》以世纪交替之际的大变革为背景,以广阔的画面和严酷的真实,生动地展示了当代军人历经磨砺,艰苦图存的奋斗历程。

他们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是被部队“养成教育”培养得近乎“制度化了”的人,走路、吃饭、说话、办事都带着钢模般的范式,从来雷厉风行,果断干练。

我摒弃了一切可能的伪装和虚饰,秉笔直书,还他们以本来面貌。

我用我的执著和感动完成了一项神圣的使命,回报了至爱亲朋和战友们的热切期待。

特别感谢解放军出版社为《重生》的面世提供了这么难得的机会,于亮编辑尽管和我未曾谋面,但他识见独具认真负责的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他对全书结构、内容乃至方向上的把握十分到位,亲自删除了近十万字与主题无关的章节,令我十分感动。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

所有脚踏实地当过兵的人,无论岁月怎么流逝,永远无法抹掉钢铁般的意志和至高无上的军人情结。他们的人生,注定要和共和国的命运血脉相连。我为他们自豪,也为他们祝福。

借此机会,向战友们道一声:珍重。

作者

2010年五一于河东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重生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万旭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3323096
开本 16开
页数 42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20
出版时间 2011-01-01
首版时间 2011-01-01
印刷时间 2011-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67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27.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1
169
2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