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著名作家贾平凹的《废都》出版发行,这本描写当代知识分子生活的世情小说以独特而大胆的态度及出位的性描写,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废都》遭到了毁誉两极的争议。如今,《废都》解禁,王辙通过《一部奇书的命运——贾平凹<废都>沉浮》,以第一手翔实的资料,真实、生动、全景式地描绘了“《废都》现象”的全过程。
图书 | 一部奇书的命运(贾平凹废都沉浮) |
内容 | 编辑推荐 1993年,著名作家贾平凹的《废都》出版发行,这本描写当代知识分子生活的世情小说以独特而大胆的态度及出位的性描写,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废都》遭到了毁誉两极的争议。如今,《废都》解禁,王辙通过《一部奇书的命运——贾平凹<废都>沉浮》,以第一手翔实的资料,真实、生动、全景式地描绘了“《废都》现象”的全过程。 内容推荐 《废都》是茅盾文学奖得主、著名作家贾平凹最具标志性的作品,也是中国当代最畅销的长篇小说。自1993年出版至今18年间,经历了发表、出版、畅销、争鸣、被禁、开禁、获奖、再版等曲折坎坷的历程,正版、盗版发行量在1200万册以上,形成引人瞩目的“《废都》现象”。《废都》开中国当代长篇小说出版畅销书的先河,引发了当代文学创作空前发展繁荣的一个历史时期。巳故国学大师季羡林曾说过:“《废都》二十年后将大放光芒。” 《一部奇书的命运——贾平凹<废都>沉浮》作者王辙以第一手翔实的资料,真实、生动、全景式地描绘了“《废都》现象”的全过程:有毁誉参半的争鸣论战,复杂难解的人事纠纷,利益交织的官司诉讼,以及形形色色的假冒盗版案件等等,典型性地反映了转型时期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的现实境遇和中国图书出版业的发展进程。《一部奇书的命运——贾平凹<废都>沉浮》记录《废都》的沉浮,既是中国当代文学和出版事业变革发展的鲜活标本,又是过去二十年中国社会文化发展脉络中的一个折射影像。 目录 引言 一、艰难诞生 二、出版问世 三、火爆全国 四、舆论哗然 五、《废都》遭禁 六、被告抄袭 七、伪作《霓裳》 八、著书声援 九、鬼才打鬼 十、盗版蜂拥 十一、获得大奖 十二、《废都》再版 十三、各界反响 附录一:《废都》之后的贾平凹 丁亥年秋:苦乐交加的贾平凹 贾平凹,冬天里的一把火 廿卷呕心沥血创作硕果三载集思广益编纂成册——《贾平凹文集》编纂后记 建筑艺术与文学艺术联姻的杰作——贾平凹文学艺术馆见闻记 贾平凹与茅盾文学奖 文坛获奖大户贾平凹——从《满月儿》到《秦腔》三十年获奖历程纵览 附录二:《废都》研究著作目录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一部奇书的命运(贾平凹废都沉浮)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王辙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花山文艺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755994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0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00 |
出版时间 | 2011-05-01 |
首版时间 | 2011-05-01 |
印刷时间 | 2011-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2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07.425 |
丛书名 | |
印张 | 13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河北 |
长 | 239 |
宽 | 169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