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人权思想的肇始与嬗变(1840-1912)》(作者冯江峰)是关于研究“清末民初人权思想”的专著,书中包括了中国古代权利状况和民本思想;清末民初人权观念的发展;宪政运动与人权;公民政治权利等内容。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图书 | 清末民初人权思想的肇始与嬗变(1840-1912) |
内容 | 编辑推荐 《清末民初人权思想的肇始与嬗变(1840-1912)》(作者冯江峰)是关于研究“清末民初人权思想”的专著,书中包括了中国古代权利状况和民本思想;清末民初人权观念的发展;宪政运动与人权;公民政治权利等内容。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内容推荐 清朝末季,内政不修,外患频仍,民不聊生。传统民本思想已无力提出解决当时中国面临问题的方案,伴随欧风美雨而来的人权思想渐次萌生。君权与民权,国权与人权,夫权与女权,集体与个人,传统与现代,落后与文明,尖锐的矛盾必然会进发出璀璨的火花。改良派、维新派、革命派就人权问题纷纷亮明自己的观点。清末民初不惟是中国思想史上继春秋战国、两晋南北朝后第三个思想大放异彩的阶段,该阶段的人权思想亦标志着本土化的中国人权思想之肇始。清末的法制变革和南京临时政府的法制则是中国由传统法制向以人权为核心的现代法制转型的开端,其间的经验教训足为今日借鉴。 《清末民初人权思想的肇始与嬗变(1840-1912)》是关于研究“清末民初人权思想”的专著。 《清末民初人权思想的肇始与嬗变(1840-1912)》的作者为冯江峰。 目录 引言 一 人权是清末民初思想界的核心观念 二 学术界对该问题的主要观点 三 借鉴历史为当今法治建设服务 第一章 中国古代权利状况和民本思想 一 中国古代君权至上的权利状况 二 古代民本思想的萌发及演变 第二章 清末民初人权观念的发展 一 人权观念在中国的传播 二 人权观念在中国的发展 三 清末民初人权思想的理论基础 四 民本、民权、人权的关系界定 第三章 宪政运动与人权 一 宪法与人权关系的理论 二 清末君主立宪与臣民权利的确认 三 民主立宪对人权的规定 第四章 公民政治权利 一 参政权 二 自由权 三 平等权 第五章 公民的人身权和经济权 一 引进维护人权的法律理念 二 禁止贩卖华工 三 清末刑罚制度的改革 四 废除刑讯 五 狱制改良 六 财产神圣 第六章 清末民初的女权运动 一 女权思想之兴起 二 禁止缠足运动 三 女学潮流 四 争取女子婚姻自由的斗争 五 财产自主:妇女权利之基础 六 妇女争取参政权运动 第七章 改良社会恶俗,倡议尊重人权 一 禁食鸦片 二 禁止赌博 三 剪除长发 四 废除旧式礼节 五 倡导新式婚姻 第八章 清末民初人权思想之解析 一 对民本思想的继承与飞跃 二 对西方人权的借鉴与批判 三 人权思想之特殊性 四 人权法制化之进步和曲折 五 清末民初人权之教训 六 中国人权建设之借鉴 清末民元人权大事记 参考资料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清末民初人权思想的肇始与嬗变(1840-1912)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冯江峰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972367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5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84 |
出版时间 | 2011-07-01 |
首版时间 | 2011-07-01 |
印刷时间 | 2011-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9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D621.5 |
丛书名 | |
印张 | 16.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8 |
宽 | 166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