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中国(江汉平原一个村落26位乡民的口述史)》编著者曾维康。
作者通过对江汉平原一个普通村落26位乡民的访谈(包括出身于农村的村党支部书记、种田农民、老干部、乡村教师、赤脚医生、乡村道士、私营企业主、外出务工人员、大学生等),以小见大地折射出农村发生的新变化、新问题,具体而生动地展现出时代变迁过程中中国基层村民的真实生活和奋斗历程,蕴藉了丰富的历史内涵和社会内涵,是一部以农民直接口述形式出现的新闻作品。
| 图书 | 农民中国(江汉平原一个村落26位乡民的口述史) |
| 内容 | 编辑推荐 《农民中国(江汉平原一个村落26位乡民的口述史)》编著者曾维康。 作者通过对江汉平原一个普通村落26位乡民的访谈(包括出身于农村的村党支部书记、种田农民、老干部、乡村教师、赤脚医生、乡村道士、私营企业主、外出务工人员、大学生等),以小见大地折射出农村发生的新变化、新问题,具体而生动地展现出时代变迁过程中中国基层村民的真实生活和奋斗历程,蕴藉了丰富的历史内涵和社会内涵,是一部以农民直接口述形式出现的新闻作品。 目录 人物列表 地方俚语 前言: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召唤与使命: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视域与背景:观察农民中国的两个维度 寻觅与审视:文献中的中国农民印象 理论与方法:新新闻史的框架与叙事 第一回 头面人物 好人刘贤良 带头修路,美名远扬 作对联,话人生 学有所乐,学有所用 村支部书记的苦衷 闹僵:没有“票子”,只有交“帽子” 上访:“把该给我的钱给我,我要还债” 下长沙:“我不后悔,现在好轻松了” 一个民办教师的三十年 一校之长:从辉煌到落寞 温州之行: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也很无奈 重回课堂:站在讲台上的感觉真好 两代乡村医生的选择 父亲:“想起以前,我感到蛮骄傲” 儿子:“希望我的孩子们将来比我过得好” 民间道士观察 “兴趣领我入道门” “道教是劝人为善” 当道士的辛苦与使命 第二回 开路先锋 学勤哥上大学 “想到更大的地方去” 考上大学交不起学费,给校长写信 “想起父母,我常常流泪” 社会和我想的不一样,我太理想主义了 会写打油诗的乡干部 “我的共大生活” 当好新闻报道员 党办主任的苦衷 牢骚满腹话退职 党政工作的几点经验 慧芳姐:“别人只看到了我有钱的一面” 最怕朝鲜半岛那边打战 从创业艰辛到小有成绩 “我的13岁到24岁” “亲戚员工”太难管理 …… 第三回 中流砥柱 第四回 青年一代 第五回 老骥伏枥 参考论著 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农民中国(江汉平原一个村落26位乡民的口述史)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曾维康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040352450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475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400 |
| 出版时间 | 2012-05-01 |
| 首版时间 | 2012-05-01 |
| 印刷时间 | 2012-05-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784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I253.1 |
| 丛书名 | |
| 印张 | 29.7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41 |
| 宽 | 188 |
| 高 | 23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