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首先理解自己的情感,才能读懂孩子的情感。为了让家长了解自我的内心,每一章提供家长指导案例,这是一本父母和孩子共同的情绪管理书。
耶鲁大学儿童心理咨询专家精心挑选的30个亲子对话游戏,提供理解孩子5种最基本的情感板块——恐惧、愤怒、忧虑、悲伤、关爱,以及孩子潜能开发的板块。
《让孩子幸福一生的30个情绪管理游戏(适合3-15岁孩子及其父母)》(作者尚真儿)对父母与孩子进行对话的过程以及各种游戏的形式进行了详细说明,父母可以从中发现直接抚慰孩子内心和开发孩子潜能的高效方法。
图文并茂,四色印刷,内含30幅彩色插图。
“不知道为什么孩子这几天总是哭闹。”“不知道为什么孩子最近好像不愿意理我。”……由于语言表达能力还不成熟,孩子常常用哭、闹等各种行为代替情感的表达。想了解孩子情绪问题的家长首先需要自己能理解情感和掌握情感的处理方法。高情商的孩子需要好情绪的父母。
为了让父母体验到通过各种游戏与孩子进行对话抚慰孩子内心的积极效果,《让孩子幸福一生的30个情绪管理游戏(适合3-15岁孩子及其父母)》作者基于多年的咨询经验,为家长准备了5种最基本的情感板块——恐惧、愤怒、忧虑、悲伤、关爱,以及孩子潜能开发的板块,通过不同情感的实际成功案例生动地介绍了与孩子进行对话的30种游戏方法。
父母可以从中学习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平息愤怒、减少忧虑、消除悲伤的方法,加深孩子与兄弟姐妹、父母的关系,以及以帮助孩子提高自信心、思考力、行为调节能力等丰富的心理游戏为中心的适当的对话方法。通过这些游戏对话,孩子和家长将会共同成长,得到心灵的安慰,并成为一生中有益的经验。
《让孩子幸福一生的30个情绪管理游戏(适合3-15岁孩子及其父母)》的作者是尚真儿。
前言 请聆听孩子的肢体语言
家长行为检测表
第一章 “简单有用”——对游戏感到吃力的家长行动起来
睡觉的孩子比玩耍的孩子看起来可爱
跟孩子游戏变得有趣了——游戏对话的可能性
无法调节情感的孩子们
进行游戏对话的5个关键词——回应、满足、跟随、客观、包容
家长进行游戏对话应具备的基本姿态
第二章 “不再害怕”——消除孩子恐惧的游戏对话法
关于恐惧给家长的建议
超级英雄——培养克服恐惧的能力
画恐怖的梦——主动解决问题
提前体验——提前体验恐惧,减少不安
电梯呼吸——缓解身体的紧张
装饰T恤衫——积极应对恐惧
第三章 “心里很痛快”——消除孩子愤怒的游戏对话法
关于愤怒给家长的建议
愤怒的姿态——一生气马上知道自己的情绪
肥皂泡泡呼吸——发火时可以平复心情
愤怒的盾牌——理解生气的原因
怪物技术——自觉调节愤怒情绪
甩掉愤怒——不是硬忍着而是理智地平复情绪
第四章 “虽然伤心但会好起来的”——减少孩子悲伤的游戏对话法
关于悲伤给家长的建议
拥抱围巾——找到心灵的安慰
加油,我的心灵——承认和接受悲伤
告别仪式——通过仪式治愈受伤的心灵
制作回忆笔记本——将回忆一一记录下来
心灵急救箱——教给你安抚悲伤心情的方法
第五章 “现在安心了”——减轻孩子忧虑的游戏对话法
关于忧虑给父母的建议
担忧花盆——停止忧虑,保持积极的思考方式
倾吐心事——放下心理包袱并一一应对
放飞心事的气球——学习多种对策,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垃圾桶技术——睡前清理忧虑
像侦探一样思考——将忧虑变成积极的想法
第六章 “爸爸妈妈,我爱你”——培养儿女家庭关爱的游戏对话法
为建立完满家庭给父母的建议
拍摄全家福——通过特别活动做积极体验
共同完成游戏——通过想象力体验协作
三种协作游戏——摆脱竞争关系,培养相互合作的精神
间谍游戏——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从消极变为积极
我们有一个身体——提高家庭的亲密感和凝聚力
第七章 “孩子更优秀了”——开发潜能的游戏对话法
关于开发儿女潜能给父母的建议
好帽子,坏帽子——提醒正确的行动
梦想储钱罐——培养制定目标的习惯
围巾的故事——提高注意力
发气球——培养关怀他人的心
想法放大镜——培养积极的想法
跟孩子玩游戏当然是很累的事情。因为我们每天会做很多的日常工作,因此没有必要对自己的现状感到内疚或有负罪感。不要自责,你可以这样对自己说:“跟孩子玩游戏会感到困难,我是在长大以后才这样的,所以没有关系,只要稍微努力一点,我也还能做到。”请允许这样的自己。每个家长跟孩子玩游戏感到困难的原因虽然各有不同,但困扰却是相同的。为什么跟孩子玩游戏会让自己感到困难呢?下面将简单地整理一下向我咨询过的众多家长的案例。
最近生一个或两个孩子的家长要养育好孩子的迫切性和责任感都非常强,因为他们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所以在观察孩子需要什么之前,家长们希望孩子也能跟从自己的愿望。要想让孩子健康地成长,就要对孩子的错误一一纠正,在这种思想下,家长对孩子做的每件事情都要不断地去指教。当然纠正孩子的错误是家长重要的义务,但游戏是表现孩子内心的唯一通道,因此最好是最大限度地放开。在表现内心时。没有正确的内心或错误的内心。每当孩子玩游戏时就会时不时地说“这个不是这么做的”或者“错了,得这样做”,在所有事情上都指指点点,不知不觉中游戏便成为了家长主导的说不上是游戏的游戏。
为了提供咨询,在观察家长和孩子时,我发现:很多家长因为不知道怎么跟孩子玩,所以在游戏时为应该说什么话而犹豫,或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话,或表示沉默。不知道跟孩子玩游戏方法的家长.大部分在小的时候也没有太多跟自己的父母玩游戏的经验。因为我们父母那一代他们整天工作,为抚养家庭而奔波,没有直接跟孩子去玩游戏,所以现在的家长小时候跟自己的父母玩游戏的经验也很少。我们父母那一代很多兄弟姐妹会成为彼此玩游戏的对象,而目前在很多独生子家庭中,家长代替兄弟姐妹的位置成为了孩子玩游戏的对象。
父母小的时候有很多几个人一起玩的游戏,但现在可以让孩子自己玩的游戏或玩具居多,所以很多时候父母会让孩子自己玩。如果父母都是双职工,忙碌一天的父母下班后跟孩子玩是很不容易的。
以英国家长为研究对象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四对父母中只有一对父母回答有充分的跟孩子玩游戏的时间。现代社会的家长没有跟孩子游戏的时间或闲暇的心情。
但是不能一直让孩子自己一个人玩。如果认为孩子自己一个人玩得很好,就让他自己玩也是可以的,那么这是大错特错的。游戏不是孩子单纯地消磨无聊时间的手段,而是学习这个世界、为成长做准备而经历的必要因素。此外,一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游戏不在于做多做少,而在于游戏过程中家长与孩子进行怎样的对话。
如果有个孩子画家庭成员画时,把其他家族成员画得很大却把自己画得很小,或者玩布娃娃时训斥或打布娃娃,这可能不是偶然的。其实,这个孩子通过画画和游戏表现了跟家人在一起时感到渺小的内心和平时从弟弟妹妹那儿感受到的情感。
通过读取孩子心理的游戏对话,家长不但可以让孩子学习调节情感、应对挫折和失望的方法,还可以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很多家长误认为孩子到幼儿园跟同伴交往,会很自然地学习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但孩子最初学到的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与家长的关系。在家庭里与家长形成了怎样的关系,会对孩子与朋友的关系甚至成年后在社会生活中与同事、上司的关系产生严重影响。通过游戏对话.家长可以告诉孩子形成健康人际关系的方法,与他人和谐相处应遵循的规则和规范。
也有很多家长为不知道怎样提高孩子的想象力而感到苦恼。通过各种想象游戏、角色扮演游戏进行游戏对话,不但可以提高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还可以提高其语言能力。
即使你和谁都可以搭话开始聊天,但是不会跟所有谈话的人成为真正的朋友。同样,谁都可以跟孩子进行游戏,但如果没有适当的游戏对话,家长是不可能理解孩子的内心.并传达出自己的内心的。只有形成适当的游戏对话,家长才能跟孩子心对心地进行谈话。 6岁的托米经常为小事发火并表现出攻击性行为,经常打、掐比自己小2岁的妹妹,经常向妈妈大喊大叫甚至施以拳脚。平时妈妈对孩子的错误没有进行特别的训育,只是无条件地容忍,而爸爸一向会严厉地进行体罚。托米在玩游戏时经常玩一些用刀或枪打架的游戏,或是成为蜘蛛侠消灭恶势力的攻击性游戏,家长认为孩子在玩攻击性游戏时会变得更具有攻击性。为了防止这种行为,家长会抢夺玩具,制止游戏或成为比孩子扮演的角色力气更大的超人强制性地让孩子屈服,但每次孩子会更加强烈地进行反抗,其攻击性行为变得更加严重。
孩子在玩攻击性游戏时,觉得自己力气很小,有一种憧憬强大强壮的心理。家长平时用力量压制孩子时,孩子会通过游戏表现出希望变得强大的欲蓬。跟孩子玩游戏过程中,家长如果假装被孩子的玩具刀打死或以“我要躲避可怕的蜘蛛侠,我要快点逃跑”来应对,可以在游戏时帮助孩子表达对力量的幻想。如果通过想象游戏充分地消除欲望,通过游戏对话告知幼儿这种行为在游戏过程中是容许的,但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容许的,会减少其攻击性行为。如果没有这种游戏对话,在现实生活中强制性地制止孩子或继续进行体罚,孩子的不满和愤怒不会消失,这种攻击性行为还会持续出现。
如果观察家长与孩子怎样进行游戏,进行怎样的对话,那么就能了解家长子女间的心理。对于不善于跟孩子玩游戏的家长,我会提到5个基本原则,即使缺乏游戏技术,但只要牢记这些原则,你就能进行比之前进步很多的游戏对话。P18-21
“不管什么事,只要不如意就会不停地哭闹。”
“一生气就大喊大叫还打人。”
“他一直说害怕,不愿意跟妈妈分开。”
来诊所或咨询所的孩子大部分是被家长拽过来的。家长无法忍受孩子的突发行为,才来寻求外部的帮助。家长从孩子身上发现“问题行为”的那一刻开始就烦恼起来。其实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孩子的情感,孩子会用身体表达“我现在害怕、生气、担心、伤心”。
孩子用行为代替情感的表达,是因为语言表达能力不够成熟。因为不知道如何表达内心的愤怒,所以大喊大叫或者踢别人。伤心却不知如何去表达悲伤.所以会突然哭泣,但是家长没有注意到孩子发出的信息,而是用“不要哭”等语言责备孩子表现出来的行为。
请我们家长回顾一下我们小的时候。当我们生气发脾气时,心灵受到伤害流泪时,为了避开感到恐惧的情景望而却步时,我们听到的是什么?我们同样也被指责说那种行为是“错误的”。我们会无意识地把我们小时候听到的话和看到的行为原封不动地搬来对待孩子。如果我们的父母没有指责我们,而是用“我女儿为什么这么生气啊…‘应该很难过吧”等语言来安慰我们的内心的话,那么会怎么样呢?
我们的行为都是出于头脑的想法和内心的情感。有肚子饿的想法之后,会做出吃饭的行为。有时情绪激动会做出稍微冲动的行为或对瞬间的情绪立刻做出反应。有时生气时会大喊大叫,忧虑袭来不知所措时会感到恐慌。
就算作为成年人,调整情绪也不是容易的事情,因此孩子对此感到困难是理所当然的。当孩子害怕、生气、忧虑、悲伤时,不要指责或数落孩子,而是要理解和抚慰孩子的内心,用“是啊,你有这样的情绪是理所当然的”等语言安慰孩子,孩子会觉得这个世界是舒服安全的。
游戏治疗权威专家加里博士说:“玩具是孩子的单词,游戏是孩子的语言。”同样的单词因为使用者不同,表现为不同的语言。同样的玩具,因不同的孩子,表现为不同的玩具。游戏是孩子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对于还对世界感到陌生的孩子来说,游戏成为了他们的小世界。在实际生活中不可能的事情在游戏中会变为无限可能。对孩子来说,游戏既是提前感受现实世界的安全世界,又是激动、有趣、让人兴奋的空间。
其实不只是孩子需要游戏,游戏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说也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不消除压力而搁置起来,没有释放出来的攻击性能量会在内心里累积,这会表现为攻击性行为。游戏帮助孩子用安全的方法消除压力,孩子通过游戏把没有用语言表达出来而压制在心中的情感表达出来,这样会消除紧张忧虑等情感。父母同样也可以。
此外,游戏所具有的无限可能性和潜力将远远超出这本书的记载,是无法用数量去计算的。为了让其他家庭的父母也体验到我所经历的各种游戏的积极效果,这本书对父母与孩子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以各种游戏的形式进行了详细说明。
各位家长渴望学习能够了解孩子内心的游戏方法和有效的对话方法,但又被“好家长情结”所困扰,我迫切地感到需要有一本书来减轻家长的精神负担,这就是我写这本书的契机。
我认为家长首先理解情感和掌握情感的处理方法是很重要的,家长不能理解自己的情感是不可能读懂孩子的情感的。在咨询过程中对家长的指导是重要的,因此这本书在介绍游戏之前,为了让家长能够了解自己的内心,在书的结构上让家长先读一读家长指导案例——“给家长的建议”。家长通过认识我们之前所沿袭的错误的习惯有哪些,具有哪些偏见并开始改变,才能有效地抚慰孩子的内心。
我们所能感受到的情感有很多种,在此书中我们讨论最基本的情感——恐惧、愤怒、忧虑、悲伤,还有家人之间的关爱。
此外,本书还将介绍通过游戏学习和理解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平息愤怒、减少忧虑、消除悲伤的方法,加深与兄弟姐妹、父母的关系,以及以帮助孩子提高自信心、思考力、行为调节能力等丰富的心理游戏为中心的适当的对话方法。希望通过幸福的游戏对话,很多孩子和家长共同成长,得到心灵的安慰,成为一生中有益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