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驴皮记(精)/轻经典
内容
编辑推荐

  笑观人生百态,阅尽世间风情!

人的欲望就好比一张驴皮,我们欲望越多,生命就越少!

贵族出身的青年瓦朗坦破产后投身到社交场所,落得穷途未路,准备投水自杀时,一个古董商给了他一和神奇的驴皮。这张驴皮能实现他任何愿望,不管是善念还是恶念,但愿望一经实现驴皮立刻缩小,寿命也随之缩短。

《驴皮记》是奥诺雷·德·巴尔扎克十大经典之一,人的欲望就好比一张驴皮,我们欲望越多,生命就越少!笑观人生百态,阅尽世间风情!

内容推荐

《驴皮记》是奥诺雷·德·巴尔扎克发表的第一部长篇哲理小说。

《驴皮记》别出心裁地用一张驴皮来象征人的欲望和生命的矛盾,并借此概括他的生活经验和哲理思考。讲述贵族出身的青年瓦朗坦破产后投身到社交场所,落得穷途未路,准备投水自杀时,一个古董商给了他一和神奇的驴皮。这张驴皮能实现他任何愿望,不管是善念还是恶念,但愿望一经实现驴皮立刻缩小,寿命也随之缩短。

目录

译者序

法宝

铁石心肠的女人

面临死亡

尾声

试读章节

赌客们一眼就看出这位新赌客脸上有可怕的秘密,他的青春焕发的容貌覆盖着一层阴霾,他的眼光证实他的种种努力都白白费掉,他的无数希望都成了泡影!可悲的藏而不露的自杀念头,给他的前额添上一层病态的灰白色,苦笑使他的嘴角出现了浅浅的皱纹,他的整个容貌表现出听命运摆布的神态,使人看了很不舒服。他的眼睛深处闪烁着隐秘的天才,而眼神暗淡,也许是娱乐生活过分疲劳所致。他的高贵面孔,以前既纯洁又热情,如今既堕落又颓唐,是不是放荡生活在上面打下了肮脏的烙印?他的眼皮上有黄圈,脸颊上有红晕,医生们一定会归咎于心脏和肺部有病,而诗人们则认为这些痕迹是钻研学问和灯下苦读所造成的。可是,比疾病更致命的恶习,比学习和钻研更残酷的疾病,使这颗年轻的脑袋变了样:富有生命力的肌肉萎缩了,只稍为接触过美酒、学问和疾病的心被绞碎了。他的进入大厅,如同一个恶名昭著的罪犯走进监狱,受到其他罪犯恭恭敬敬的迎接一样,眼前这班人世间的恶魔,折磨人的专家,也在向一个他们从未见过的痛苦致敬,向他们用眼睛探测的深深的创伤致敬。他们从他的一言不发的嘲讽中认出了他的王家气魄,从他的破旧衣服中认出了他的风度翩翩,他是他们的王子!青年的确穿着一件很雅致的燕尾服,可是背心和领带之间接合得非常巧妙,使人怀疑他里面是否还穿着衬衫。他的那双像女人的手是否干净实可怀疑,因为他已经两天不戴手套了!庄家副手同赌场侍者们看见他就打起寒战,那是因为在他的细长、灵巧的身躯和他的稀疏的天然金色鬈发里,还残留着天真淳朴,散发着魅力。他的模样儿只有二十五岁,他的嗜赌似乎纯出偶然。他正在以旺盛的青春活力,同放荡生活作斗争。光明与黑暗,生和死,在他身上进行着搏斗,因而同时出现了高雅和下流。他像一个失掉灵光的天使,迷了路,才到这儿来。因此所有在场的诱导别人做坏事的老行家们,宛如一个掉了牙的老虔婆,眼见一个漂亮少女即将堕落,动了恻隐之心,也几乎要向这位新手叫喊:“离开这里吧!”可是新手笔直走到赌桌旁边,站在那里,毫不犹豫地把手中的一块金币扔到绿毯子上去,金币滚到黑方;然后,他又像一切有魄力的人一样,痛恨争论和多疑,他用既激动又冷静的眼光向庄家助手瞟了一眼。他的赌注引起大家的极大关注,以致那些老头子都不下注了,只有那个意大利人,以赌徒的狂热,突然心血来潮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将一堆金子押在红方,和陌生人恰恰相反。庄家竟忘记了叫喊:“下注!——下注完毕!——不能更改!”这几句话因为每天重复多次,最后竟变成了沙嗄而含糊的喊声了。庄家助手把牌摊在桌子上,似乎在祝愿新来的赌徒交好运,他本来就对承办这些黑色娱乐的老板们能否赢钱毫不关心。每位观众都想从这块金币的命运中看到一出悲剧,看到高尚人生的最后一幕;他们的眼睛闪闪发亮,全神贯注地盯着那些决定命运的纸牌。可是尽管他们仔细地轮流察看青年和纸牌,他们也无法从青年冷冰冰和无所谓的脸上看出有任何激动的痕迹。庄家助手正式宣布:“红方双数胜,下新注。”意大利人看见庄家把折叠着的纸币一张张地扔到他的面前,不由得深深地喷出一口气。至于那个青年,直到钱耙子伸出来把他的最后一枚拿破仑金币带走的时候,他才明白他一败涂地了。象牙钱耙子碰到金币发出干巴巴的声音,金币像箭一样迅速归并到庄家面前那堆金子里。青年慢慢地闭上眼睛,嘴唇发白,可是他很快就睁开眼皮,嘴唇重新出现珊瑚红色,装出一副看破红尘的英国人模样,走了出去,并没有像别的输钱赌徒那样,用令人心碎的眼光,投向观众,乞求怜悯。在这世界上,一秒钟时间,骰子的一掷,会发生多少事情啊!  赌场的一个收银伙计在沉默了一阵以后,用拇指和食指拈起那枚金币,给在场的人瞧瞧,微笑着说:

“这一定是他的最后一颗子弹了。”

“他是一个爱冒险的狂热者,准会去投水。”一个赌客环顾四周回答;他是赌场的老主顾,同周围的赌客都彼此熟识。

一个侍者吸了一撮鼻烟大声说了一句:“啊!”

“可惜的是我们没有跟着这位先生下注。”一个老头子指着意大利人对同伴们说。

大家都一齐瞧着那位幸运的赌客,他正在用哆嗦着的手去数钞票。

他说:“我听见一个声音在我耳边叫喊:‘赌神会因青年人的绝望而惩罚他’。”

庄家说:“他根本不会赌,如果他是内行,就该把金币分三份下注,这样他赢的机会就多一些。”

青年没有要回帽子就走过去了,那个看门的老头,注意到帽子的破旧,一言不发地把帽子还给他,青年机械地递还了牌号,走下楼梯,嘴里吹起罗西尼的名曲《让心儿狂跳》,吹得那么轻,连他本人也听不见那优美的旋律。

他很快就穿过王宫大厦的长廊,一直走到圣奥诺雷街,向杜伊勒里公园走去,犹犹豫豫地走过公园。他像在沙漠里行走一样,看不见同他擦肩而过的路人,在嘈杂的人声中他只听见一个声音一一那就是死神的召唤;最后,他完全陷入毫无知觉的沉思状态中,宛如从前那些关在小车内,朝沙滩广场的断头台驶去的罪犯所陷入的状态一样,这个断头台自从1793年以来已经被鲜血染红了。

自杀包含着不知什么伟大和恐怖的因素。有许多人的垮台是没有危险的,像孩子们从极低处跌下来没有危险一样:可是一个伟大人物的倒台就不一样,他准是从很高处掉下来的,他已经爬得那么高,一直到了天上,窥见了常人不可进入的某种乐园。他在人生途中所遇见的暴风雨一定是难以平息的,所以才迫使他求助于手枪的枪口,以得到灵魂的平安。多少困居斗室的天才青年,由于在茫茫人海中缺少一位朋友、一个女人来安慰他们,只好面对着厌倦了金钱和感到无聊的人群慢慢地枯萎,以至死亡。一想到这一点,自杀的念头便百倍增长。在自杀同饱含希望到巴黎来的青年之间,只有天知道有多少观念,多少弃置不用的诗篇,多少绝望和压抑的喊声,多少无益的尝试和未成功的杰作,在互相矛盾冲突。每一次自杀都是一首雄伟壮丽的悲歌。试问,在浩瀚的文学海洋中,能否找到一本浮出水面的书,在才华上能同下列花边新闻比美的呢?

“昨天下午四时,一少妇从塞纳河艺术桥上投水自尽。

这条简练的巴黎新闻,足以使一切剧本和小说黯然失色,包括这个古老的书名在内:《光荣的卡埃那万国王,被子女囚禁在狱里的哀歌》;这是一本失传的书的残篇断简,唯一使斯特恩读了后潸然泪下的书,斯特恩本人就是抛妻弃子的。

P6-9

序言

如果人世间真有一块驴皮,使你的一切愿望都能实现,同时随着愿望的实现,驴皮将会缩小,你的生命也会缩短,试问,你是否愿意接受这块驴皮?

对大多数人来说,答案将是肯定的。且不说那些如本书的主人翁那样,穷途末路,已经输掉身上最后一枚金币,准备投水自杀的人,世上有许多人,面对金钱和物质享受的诱惑,还不是将名誉、地位、家庭、祖国,甚至自己的生命,全部置诸脑后,而甘冒天下之大不韪,不顾道德、法律、舆论的阻力,杀人放火,诈骗盗窃,无所不为,小小一张驴皮,哪里阻止得住他们?

然而这块小小的驴皮,巴尔扎克还是费尽心思才得到的。巴尔扎克经过十载艰辛,深刻地体验了金钱的威力和贫穷的痛苦,深知一个人如果疯狂地追求金钱,世间上很少有力量能够阻止他。巴尔扎克首先想到的力量,是良心的谴责和特殊的疾病。在这部小说里,召开盛大宴会的东道主是泰伊番,而且在小说里一再提到《红色旅馆》,可见泰伊番是经常出现在巴尔扎克脑际的一个人。为什么这个形象会缠住巴尔扎克,挥之不去呢?原来在《红色旅馆》里,泰伊番是个杀人犯,他用最要好的朋友的解剖刀,杀害了一个商人,盗走了商人的十万法郎珠宝,逃之天天,害得他的最要好的朋友被军事法庭判处死刑。泰伊番因此发了财,当上银行家,拥有价值一百万的地产,在社交场所出现时,他很爱笑,举止态度完全像个慈祥的老好人。他完全逃脱了法律的制裁,正在安享他的不义之财。巴尔扎克没有违反现实对这样一个人给予人间的制裁,正如《驴皮记》里拉斐尔得到六百万遗产以后,泰伊番所说的:“拉斐尔先生已成为六百万法郎的富翁,登上了权力的宝座。他是国王,他可以为所欲为,他凌驾一切,像所有的富翁那样。对他来说,从今以后,所谓‘法国人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过是记载在大宪章里的一句谎言。他不会服从法律,法律倒要服从他。没有为百万富翁而设的断头台,也没有对他们行刑的刽子手。”拉斐尔回答道:“他们都是给自己行刑的刽子手。”

怎样才算是给自己行刑的刽子手呢?

巴尔扎克在《红色旅馆》里给泰伊番以生理的制裁,正如大自然给性生活混乱者以艾滋病制裁一样:泰伊番害上了头痛病,“这个可怜的汉子硬说脑袋里有小动物在咬啮他的脑髓:每根神经里面都有一阵阵的刺动,像锯子锯一样,又像神经被人猛力拉扯。”最后泰伊番死于这种病。

这算不算是给自己当行刑的刽子手呢?

当然不是。泰伊番虽然头痛而死,仍然是死于病榻,可以说是寿终正寝。让一个杀人犯正常地死亡,绝非作者的意愿。但人世间又没有别的力量可以给予制裁,只有求助于超自然的力量了。驴皮,正符合了这种需要。

只要你有任何欲念,不管是善念还是恶念,愿望一经实现,驴皮立刻缩小,你的寿命也随之减少。你整天满怀恐惧地注视着那张驴皮,唯恐它继续缩小,有福不能享,有心爱的人不能白头偕老,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末日来临,这才真正是给自己当行刑的刽子手!

《驴皮记》发表于1830年,其时巴尔扎克已经在假三层的小顶楼上写作了十年,当过“笔和墨水的苦工囚犯”(巴尔扎克语),负债达十万法郎之多,发誓要用笔来完成拿破仑未竟的事业,每天夜以继日地工作,靠喝咖啡来维持精力。这样的劳累有损于健康,料想巴尔扎克已有预感,所以作者才有了欲望达到,寿命缩短的启示。

在资本主义的金钱世界里,尔虞我诈,杀人越货的事层出不穷,恶人得逞于一时,法律和舆论往往奈何他们不得,感到正义不能伸张的巴尔扎克,于是向恶人们发出深刻的诅咒:你们接受了驴皮,必将给自己当行刑的刽子手!这就是《驴皮记》的喊声,本书的结局如此悲惨,原因也在这里。

郑永慧

书评(媒体评论)

众人的目光现在不是仰望统治者的面孔,而是仰望思想家的面孔。

——雨果

巴尔扎克“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他的作品“是对上流社会必然崩溃的一曲无尽的挽歌”,“他看到了他心爱的贵族们灭亡的必然性”。

——恩格斯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驴皮记(精)/轻经典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奥诺雷·德·巴尔扎克
译者 郑永慧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05729292
开本 32开
页数 275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93
出版时间 2012-10-01
首版时间 2012-10-01
印刷时间 2012-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7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65.44
丛书名
印张 9.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7
145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0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