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细珠编写的《地方督抚与清末新政——晚清权力格局再研究》探讨了地方督抚在清末新政过程中的思想与活动,尤其是地方督抚对清政府新政决策的参与及其影响,为清末新政史和晚清政治史的研究提供了一项实证性科研成果,为观察晚清政治史上中央与地方的微妙关系以及晚清政治改革所体现的中国政治近代化问题提供了一个新视角,还可以为当今改革开放形势下的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参考,具有重要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图书 | 地方督抚与清末新政--晚清权力格局再研究/历史考古研究系列/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 |
内容 | 编辑推荐 李细珠编写的《地方督抚与清末新政——晚清权力格局再研究》探讨了地方督抚在清末新政过程中的思想与活动,尤其是地方督抚对清政府新政决策的参与及其影响,为清末新政史和晚清政治史的研究提供了一项实证性科研成果,为观察晚清政治史上中央与地方的微妙关系以及晚清政治改革所体现的中国政治近代化问题提供了一个新视角,还可以为当今改革开放形势下的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参考,具有重要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内容推荐 《地方督抚与清末新政——晚清权力格局再研究》的内容提要如下; 督抚制度起源于明,形成于清。作为省级行政长官,地方督抚是介于清朝廷与府厅州县基层政权的中间环节,具有承上启下的运作功能。在清末新政中,地方督抚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和影响清廷中央的新政决策,也是在各省推动新政具体实施的实际主持者,可见其在新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随着清廷通过新政致力于加强中央集权,地方督抚的权力及其对清廷中央决策的影响力也在逐渐演变,从而使晚清权力格局发生明显的变化。辛亥鼎革之际,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变成“内外皆轻”的权力格局,其总体表征是中央与地方权威一并流失,中央无法控制地方,地方无力效忠中央。“内外皆轻”权力格局的形成,其直接后果是清廷中央与地方均不能有效地应对革命,致使清王朝走向覆亡之路;其另一个严重的后果是掌握军队尤其是新军的军人势力的崛起,出现军人干政,导致民国初年的军阀政治。 《地方督抚与清末新政——晚清权力格局再研究》由李细珠编写。 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清末地方督抚辖区变革与改制/15 第一节 裁撤漕运总督与苏淮分省始末/16 第二节 开发蒙疆与察哈尔、热河及绥远建省之议/22 第三节 川边改土归流与西康建省之议/28 第四节 裁撤云南、湖北、广东巡抚/31 第五节 东三省改制及其督抚建置/34 第二章 清末地方督抚群体结构与人事变迁/38 第一节 地方督抚群体结构的统计分析/38 第二节 地方督抚人事变迁的统计分析/43 第三节 地方督抚的群体特性及其对新政的影响/50 第三章 地方督抚与清末新政的启动/55 第一节 清廷新政上谕探源/55 第二节 督抚商议联衔复奏中辍/67 第三节 督抚纷起单衔上奏/77 第四节 姗姗来迟的江楚会奏/91 第五节 各方反应与新政的启动/105 第四章 地方督抚与吏治改革——以裁革胥役、陋规与捐纳制度为例/110 第一节 裁汰胥吏、差役与行政效率问题/110 第二节 裁革陋规与行政腐败问题/119 第三节 捐纳制度革废与新政经费困境/124 第四节 吏治改革与新政进程反思/133 第五章 地方督抚与立宪思潮及清廷预备立宪之决策/137 第一节 地方督抚与日俄战争前后的立宪思潮/137 第二节 督抚与五大臣出洋考政/148 第三节 督抚与清廷预备立宪之决策/158 第四节 各方反应透视/170 第六章 地方督抚与丙午官制改革——以直督袁世凯、鄂督张之洞为中心/176 第一节 直督袁世凯与责任内阁制的提出/176 第二节 清廷高层政争与责任内阁制的流产/179 第三节 鄂督张之洞对地方官制改革的参与及其影响/193 第四节 清廷与地方督抚的紧张关系/204 第七章 民间舆论压力与地方督抚的尴尬——以浙抚张曾敷与秋瑾案为例/208 第一节 秋瑾案激变之肇因/208 第二节 民间舆论攻击之要点/211 第三节 官府之恐慌及其应对举措/223 第四节 张曾欺出处进退之尴尬/230 第五节 余论:预备立宪时期民间舆论之发达及其政治影响力/238 第八章 地方督抚与灾荒、民变及社会控制——以湘抚岑春莫与长沙抢米风潮为例/242 第一节 预控不力/245 第二节 应变乖方/255 第三节 善后失策/267 第四节 余论:利益纠葛与机制失灵及其后果/278 第九章 地方督抚与立宪派在谘议局的政争——以江督张人骏与江苏谘议局为例/282 第一节 张人骏对新政的态度/283 第二节 江苏谘议局的开办与张人骏/291 第三节 张人骏与江苏谘议局的权限之争/298 第十章 地方督抚、立宪派与清廷之间的权力博弈——围绕国会请愿与责任内阁制问题的探讨/312 第一节 立宪派、地方督抚请愿国会与责任内阁制/312 第二节 清廷内部载沣派、奕勖派对国会与责任内阁制的态度/321 第三节 清廷关于国会与责任内阁制的决策和地方督抚、立宪派的反响/326 第十一章 地方督抚平满汉畛域思想与清政府满汉政策的新变化——以光绪三十三年之满汉问题奏议为中心的探讨/335 第一节 地方督抚平满汉畛域言论/336 第二节 慈禧太后化除满汉畛域懿旨探源/339 第三节 官绅奏议讨论的问题及其应对之策/344 第四节 清政府满汉政策的新变化/352 第五节 余论:满汉问题的困境/358 第十二章 清末新政与地方督抚权力的演变——兼论“内外皆轻”权力格局的形成/363 第一节 清末新政时期地方督抚实际权力的消长/365 第二节 地方督抚干政的影响力与清廷中央集权的实际效力/386 第三节 清末“内外皆轻”权力格局的形成/399 第十三章 辛亥鼎革之际地方督抚的出处抉择——兼论“内外皆轻”权力格局的影响/412 第一节 武昌起义以后各省督抚任职概观/413 第二节 地方督抚对革命风潮的反应与应对策略/416 第三节 地方督抚在民国与清朝之间的出处进退/433 第四节 “内外皆轻”的权力格局与清王朝覆灭及民初政治走向/439 余论 改良与革命的历史选择/444 附录一 清末新政时期地方督抚履历表/451 附录二 辛亥独立各省都督任职背景表/465 主要参考文献/467 人名索引/490 后记/506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地方督抚与清末新政--晚清权力格局再研究/历史考古研究系列/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李细珠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973919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50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538 |
出版时间 | 2012-11-01 |
首版时间 | 2012-11-01 |
印刷时间 | 2012-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73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D691.2 |
丛书名 | 历史考古研究系列 |
印张 | 33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3 |
宽 | 168 |
高 | 2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