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人生的第一双水晶鞋(让音乐成就孩子的魅力生活)
内容
试读章节

“你知道吗?音乐还可以用来治疗疾病呢!”小九接着又说。

关于这个问题,艾乐乐还真不陌生,妈妈工作的医院就有音乐治疗室,她还进去参观过呢。目前规模还比较小,里面有音响设备和治疗床,还有各类作为“处方”的音源。

知道艾乐乐对音乐治疗有一定了解,小九显然很高兴:“你接触过音乐治疗啊,太好了!简单说吧,音乐治疗就是运用各种音乐活动形式,包括听、唱、演奏、律动等手段,对人进行刺激与催眠,并以声音激发身体反应的一种治疗方法。”

“听我妈妈说,我国现代音乐治疗起步比较晚,不过差不多也有30多年历史了吧?”说到这个自己多少有点知晓的话题,乐乐来了精神。

“音乐治疗是艺术与科学的结合,据说早在公元前400年的古希腊,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就为他的病患演奏音乐。13世纪的阿拉伯,医院有为患者专门建立的音乐室。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建立了第一个音乐治疗本科专业,而此专业的研究生课程首先开始于堪萨斯大学。”

“音乐治疗是不是与心理治疗有一定关系?”乐乐好奇地问。

“是啊,音乐治疗不是简单地听听音乐、唱唱歌,音乐治疗学科本身具有集医学、心理学、音乐学为一体的性质,所以国内较早从事音乐治疗的专家,主要来源于康复医学、医疗、心理、音乐学等领域。”

“听说我国已有几所大学开设了音乐治疗专业,也开始了对音乐治疗师的资格认证。不知道国外目前是什么情况呢?”乐乐问。

过了一会儿,屏幕上出现了小九打出的长长一段文字:“据了解,目前美国有70多所大学设有音乐治疗专业,培养学士、硕士和博士学生。取得音乐治疗师执照后,可供职于综合医院、老年疗养院、儿童医院、精神病院、特殊教育学校和各种心理诊所等。我的音乐治疗老师曾经说过,他最引以为豪的案例是治疗自闭症的儿童。正常人很难理解自闭症儿童的真实感受。对于这些儿童来说,他们的世界就像是一间门窗紧闭的黑屋,没有什么能够打破它。但是如果教他们演奏简单的乐器,有的时候,这些声音就像是一缕透过窗口的阳光,给这间黑屋开启一点与外界交流的渠道,自闭症的儿童一旦感受到这一点光亮,就会尝试着以它为突破口,接受更多的外界信息。”

“好神奇啊!”乐乐感叹道。她悄悄朝客厅望了望,见唐铭还埋头在他的手提电脑上,不由得心中暗喜,赶紧又向小九提出下一个问题:“你能不能给我讲讲胎教音乐啊,我想给宝宝听点音乐。现在关于这方面的书和光盘可多了,我都不知道该选哪个了。”

“呵呵,原来你是一位准妈妈!祝贺一下先!关于怎么选择胎教音乐,一句话、两句话说不清楚。我个人的观点,简单说,就是选你听了会心情愉悦、感觉舒适的音乐。具体细节我们以后可以随时讨论,现在呢,就先说点原则吧。”

“好,请问音乐胎教是怎么回事呢?”

“有一种理论认为:一定范围内的音波,可以刺激胎儿听觉器官的神经功能,从而达到刺激胎儿脑部发育的目的。孕妇从怀孕后若干周开始,定时定量让胎儿听经过选择的音乐,对促进胎儿右脑的艺术细胞发育是有利的。简单说,这就是音乐胎教。”

乐乐想起大丫怀孕的时候,就常常用一种“胎教播放器”听音乐,说是对孩子进行胎教。乐乐将信将疑,这样的方法,有用吗?想到这儿,乐乐接着问:“什么时候开始音乐胎教好?胎儿能听到音乐吗?’’

“关于音乐胎教,一直存在很大争议。有的学者认为,胎儿在母体内是听不到声音的,所以音乐胎教对胎儿发育没有任何作用。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孕妇在保证充足营养与休息的条件下,对胎儿进行适当的音乐刺激,可促进胎儿的脑和神经更快发展。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如果胎教不当,不但不能对胎儿的发育起到积极作用,还会导致婴儿听觉神经受损。”

“哎呀,连专家都争论不休,我们到底该听谁的呢?”

“这没有关系,你只要把握几个原则就可以。首先,经常听一些能使孕妇轻松愉快的音乐,借以调节心情,达到心旷神怡的意境,无论胎儿是否能够听到,至少对孕妇是有益的,而孕妇的身心健康,直接影响胎儿的发育。你要知道,你是妈妈哦,你健康宝宝才能健康,你开心宝宝才能开心,所以这个音乐首先是给你自己听的。我们刚刚也说过,音乐可以影响人的情绪,如果音乐能让你更愉悦,就可以昕啊,至于宝宝听不听得到,已经不是很重要啦,因此,不必纠结胎儿到底听没听到音乐,等着科学家们研究完了再告诉我们吧。”

“是啊”,乐乐表示赞同。“我做产前检查的那家医院,候诊区就一直播放好听的音乐,听起来真的心情很好。妈妈健康愉快,对宝宝的发育肯定是有好处的。”

“第二,音乐曲目必须经过专业选择和针对性的设计,以听轻快、柔和或者悠扬、舒缓的音乐为主,避免节奏起伏比较大的交响乐,尤其是摇滚乐、激烈的舞曲等刺激性较强的曲目。”

“还有呢?”艾乐乐忍不住追问。

“第三,如果是‘刻意’的音乐胎教,时间不宜太早,一般主张在怀孕17~24周之间开始比较合适。但是,如果是为了孕妇自身的愉悦,可以像平常一样,随时欣赏自己喜欢的音乐,以舒适、愉快为原则,没有特别的限制。最后一条,不要把播放器直接放在腹部,同时,避免播放音乐时间过长、音量过大。”P31-33

后记

九霄环佩——“小九”,是本书作者笔下的虚拟人物,一位正在攻读博士学位,对音乐教育、普及和传播洋溢着热情的音乐学子。在我这个曾经的“琴童妈妈”眼中,文中的小九,和女儿一样,是一名长大的琴童。

琴童现象,大约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盛行,并经过从大城市向中小城市乃至全国蔓延的过程,持续近30年,长盛不衰。那时候,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家庭,为了培养自己的“小太阳”,努力创造条件,希望孩子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家长们普遍认为,艺术教育,有助于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很多家庭也舍得投资,这便是昔日的琴童,今天的小九们的成长背景。

让孩子学习音乐,主要是学习乐器演奏,家长的动机大致有几类:一类希望孩子成为出色的演奏家名扬天下;一类希望通过学习音乐将来获得一个较好的职业;一类希望通过艺术教育开发智力,提高文化修养;一类希望作为特长生升学加分;还有一类因自己喜欢音乐,把陪孩子学琴当成乐事,当然也想捎带手培养出一个人才。

琴童现象,不但影响着千千万万个孩子和他们的家庭,也催生了业余音乐培训和音乐考级机构的形成,活跃了乐器、图书、音像制品等音乐文化产品市场,为音乐厅培养了长期观众。同时,还为新闻媒体提供了诸多持续多年争论不休的话题。比如,要不要当“琴童”?如何学习音乐?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必修课吗?

毋庸置疑,学习音乐本身,是值得肯定的。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每一名学生接触和了解一件乐器,参与到音乐演奏活动中来,通过合唱、合奏培养学生的能力,学习合作精神,是西方很多国家普通学校音乐教育课程的基本要求。

但是,目前国内的大多数普通中小学,尚没有条件开设相应的课程,让学生在校内免费学习乐器,因此,课余学习音乐的“琴童”,便应运而生、前赴后继。一项调查表明,约有50%的城镇独生子女学过钢琴等乐器,能坚持下来的却不足1,5,八成以上的琴童明确表示,不喜欢学琴。他们的想法与家长的愿望背道而驰。

既然学习音乐本身没有问题,那么,孩子的消极态度和厌学情绪,问题出在哪里呢?我认为,主要出在施教者——家长和老师身上,而不是受教者——琴童的问题。其实,孩子的天性是喜欢音乐的,他们都能无师自通地学会自己喜欢的歌,欣赏自己喜欢的乐曲,他们所抵触的,是忽略儿童内心感受和违背儿童成长规律的强迫性学习。

音乐,不仅仅是一个特长,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环节,学习音乐应该和学习所有的知识与技能一样,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同时愉悦自身,而不是一种功利性的学习;学习音乐是一个吸引孩子领略它的魅力,让孩子身心获得艺术熏陶的过程,这个过程应该既有艰辛的训练,更有艺术的享受。

而当前,许多孩子是在父母的意志下、被动学琴的。如果为了成名、升学和考级,急功近利,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把孩子逼迫成“琴童”,就会使他们失去学习音乐的乐趣,无法产生源自内心的动力,甚至反感厌倦,这种“艺术教育”便得不偿失了。因此,孩子学琴,家长应该理性看待,尊重孩子的意愿,呵护孩子的心灵,保持平常心。

当与文中“小九”有着同样身份的女儿——一名留学海外的音乐艺术在读博士研究生,决定要写一本关于音乐在儿童成长中重要作用的普及小书时,作为一个有着“陪读”经历的“琴妈”,我表示由衷的支持。音乐是人类心灵的一种天然需求。希望每一位学习音乐的孩子,皆因为喜欢,因为可以从中获得快乐,而不是被迫学习。

陪伴女儿学习音乐,我最深切的体会是,作为“琴妈”,其责任不仅仅是带孩子上课,督促孩子练琴,更重要的是,父母也要学习。了解一定的音乐文化知识,不但有助于发现和发展孩子学习音乐的能力,对提高父母自身的修养,也是十分有益的。

女儿的这本书,以“小九”和“艾乐乐”——一位虚拟准妈妈的对话,试图从文化层面,与读者分享音乐的魅力。作者希望,当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和他们的同龄人陆续为人父母,开始对孩子进行家庭艺术教育的时候,能够保护孩子的童心、童趣与童真,懂得兴趣的培养与技巧的训练并重,让孩子真正享受艺术带给他们的精彩人生。

九霄环佩,古代名琴。我国传说中叫作“九霄环佩”的七弦琴,现仅存世4张,分别存于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和辽宁省博物馆,另一张珍藏民间。故宫所存九霄环佩,约制作于公元713年,系唐玄宗第三子李亨继皇帝位时皇家制品,是少有的尚能演奏的唐琴之一。我曾有幸在故宫“太和邀月”音乐会上,听过古琴名家用此琴演奏的传世名曲《流水》。

那一年,是女儿留学海外的第一个中秋佳节,一家人隔着大洋彼此思念。当晚,阴云遮月,细雨飘零。我的心情也和天气一样,笼罩着云雾。然而,就在演奏家轻轻拨动琴弦之际,随着滴滴清泉汇集江湖大海的意境,厚厚的云层竟然一点点散开,一轮明月照透天际,全场听众惊叹不已,我心中也渐渐明朗起来。

存于辽宁省博物馆的那张九霄环佩,我在首都博物馆《中国记忆——5000年文明瑰宝展》得以一见。这张琴为伏羲式,桐木制之百衲琴,制作年代先考证为北宋,后认定为中唐。琴面刻有“九霄环佩”字样的篆书,底板开有“龙池”、“凤沼”音孔,这张千古名琴,形状甚为精美。可惜,无缘听到它的声音。

女儿在本书自序提到九霄环佩时说:“虽然它的声音依旧悦耳动听,也只是偶尔会被人从博物馆的玻璃展柜中请出来,端着古董的架势,在世人面前余音徐展。而我却宁愿把它变成‘小九’—_一个活生生的,在现实生活中与我们一起分享喜怒哀乐的伙伴。这不仅仅是个理想,它会一直伴随我的生活。”

“小九”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概念。女儿属于这个群体,是成千上万名“琴童”中的一员。让音乐走出圣殿,走进更多的人心中,为更多的人所喜爱,也许,这就是那些如今在乐坛辛勤耕耘的“小九”们共同的心愿。他们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提升人们对音乐、特别是古典音乐的接触程度,通过学习音乐提高自身的能力,并且为自己带来快乐。

在庞大的学琴大军中,最终从事音乐专业的“琴童”只是极少数,与女儿一起长大的“琴友”,大多已经完成学业,开始了职场生涯,足迹遍及国内外音乐界,分别成为演奏家、交响乐队队员、音乐理论研究者、高校或艺术院校教师、以及媒体音乐资讯与普及传播者。而在专业音乐人中,最终走出象牙塔成为“小九”的,更是极少数。

虽然更多长大的琴童,都从事了音乐以外的其他专业,但是,无论如何,童年时代的学琴经历,青少年时代的爱乐经历都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记忆,在他们成长的某一个阶段,曾经与音乐相伴。而当那些昔日的琴童,以及他们的同龄人已经为人父母的时候,音乐,能够为他们自己的孩子带来什么呢?

“小九”将在这本书里,与年轻的爸爸妈妈们倾心交流——如何让音乐像一双充满魅力的水晶鞋,丰富宝宝的精彩人生。

程莉

目录

自序 青山依旧几度夕阳

引子 随心而乐

1 乐以道和音乐是什么

2 其乐无穷音乐的神奇力量

3 乐此不倦为什么音乐需要学习

4 乐在其中音乐存在于生活

5 乐山乐水人与自然的和声

6 乐而忘忧音乐完善你的人生

7 喜闻乐见音乐属于每一个人

8 广乐钧天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

9 自得其乐让音乐伴随你

10 津津乐道曼妙人声与人生

11 何乐不为音乐需要你参与

12 赏心乐事艺术之间的通感

尾声 长乐未央

后记 从琴童到“小九”

附录 各国著名音乐家概览

索引

序言

高洁曾是我的学生,她从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小提琴学科考到了中国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

当时我曾问过她,为什么选择到音乐教育系念书,而没有选择管弦系?她说:我拉了十多年琴了,考音乐教育系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扩展知识,二是喜欢教育。

高洁才思敏捷,在校期间常常喜欢动笔写一些音乐花絮般的文章,想象力丰富。大学毕业后,她到电视台工作了一段时间,做音乐采访和编辑。有一次,她打电话给我,说想去国外“充电”,还到南京来商量此事。一年后,她赴美留学,一去就是六年,从读硕士到读博士。前不久,接到她的电话,她写了一本书,想让我给她作序。我看了她的书稿,仍有她大学念书时的思绪,语言流畅,时有抒情,时有修辞,时有感慨,时有发散性思维的拓展。书中通过一个人物“乐乐”为中介,将她自己的音乐经历和感受细细道来,把对音乐喜爱的热情和执著变成抒情和神奇的文字,势必将读者谆谆诱导到音乐的世界中来。

音乐对于人类到底有何重要?音乐人类学家在对世界各种民族的调查中发现,迄今还没有看到没有音乐的民族,就连生活条件最差的民族也要把一定的时间用在音乐上。

美国史学家麦克尼尔父子在其撰写的《人类之网》中认为,人类的歌唱和舞蹈能力的发展先于语言,甚至认为,歌唱和舞蹈的出现与人类对火的使用一样具有里程碑意义,它与音乐生物学的研究也极其相关。书中讲道:

各种猴子和猿类都是可发出嘈杂声音的社会动物,它们可以使用声音来发出警报和进行其他信息的交流,我们人类远古的祖先极有可能也是同样的。当然,我们只能凭借想象去揣测各种手势、各种语言的发音、容量增大的大脑、可移动的喉咙和幼童依赖性的延长以及在小规模人群中永远存在的社会互动网络等各种要素,是如何允许和促进人类在相互交往的速度、规模和准确性等方面不断地进行改进和完善。

在这种演化的进程中,有一个里程碑式的重要标志就是歌唱和舞蹈的发明,因为当各个人群以有节奏地跳动和发出声音来显示自己的巨大力量、及时的集结在一起的时候,他们就唤起了万众一心的炽热情感,从而使得他们在遇到危险时能够比以往更加团结合作,更加互相支持。很显然,那种通过歌唱和舞蹈将其成员的情感统一起来的人数较众的群体,对于那些人数较少且内部争斗不断的邻居来说就具有一种决定性优势。因此,我们揣测.歌唱和舞蹈的普遍出现同火的普遍使用一样,足以在我们祖先中间形成并确立起一种扩大了人类规模的政治形式。反过来.较大规模的共同体也激励着人们在语音交往方面进一步加以改进与完善。渐渐地,在距今9万年到4万年期间,人类跨越了一个极为关键的门槛,在共同认同意义与外部世界的实际发生相遇之时.一个广泛而丰富的互动过程开始了。如同对火的掌握和歌唱与舞蹈一样,一个创造普遍意义世界的语言能力对于人类生存的影响作用同样极为重要,以至于它在各地的人群之间普及开采。因而,这三种后天习得的行为模式便成为我们人类有别于其他物种的独有特征,而且一直保存到今天。

引用这段话,也许可以说明高洁这本书的写作意义,也许就是让我们通过音乐去了解音乐与人生、音乐与社会性生物、音乐与人的情感、音乐与社会以及习得、音乐与人的意志和人参与生活的重要性。

中国音乐学家王光祈先生曾经在“音乐与人生”一文中讲过:枯燥的人生、残酷的人生以及凄凉的人生,均为民族衰亡的主要象征。补救之道,只有从速提倡音乐一途。

我想,引述王光祈先生的这段话,也是对高洁作为于社会音乐教育意义的最好阐释。  谨以此为序。

南京艺术学院特聘教授 管建华

内容推荐

《人生的第一双水晶鞋(让音乐成就孩子的魅力生活)》内容介绍:对于年轻的爸爸妈妈来说,还有什么比成就孩子的精彩未来更有吸引力呢?就像辛德瑞拉的水晶鞋将她从厨房带入盛大的舞会,音乐的魔法可以成为魅力生活的入场券,让平凡的日子顿生异彩。音乐,可以穿越一切直指人心,营造氛围,影响我们的情绪;音乐,基于最原始的感官——听觉,源于我们内心的渴望;音乐,会长久地陪伴着我们,一旦拥有便不会轻易消逝,就像那双魔法过后依旧存在的水晶鞋。于是,我称它为“人生的水晶鞋”,并且是“第一双”水晶鞋。拥有它,其实很容易。这里,你的朋友“小九”会在聊天中与你轻松道来。

《人生的第一双水晶鞋(让音乐成就孩子的魅力生活)》的作者是高洁。

编辑推荐

高洁,美国北得克萨斯大学在读音乐艺术博士研究生。2005年获全额奖学金赴美留学,获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和东南路易斯安那大学音乐硕士学位;曾任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小提琴演奏专业助教、美国巴吞鲁日及莫比尔交响乐团演奏员;在国内工作期间,曾任中央电视台文艺频道编导。

这本《人生的第一双水晶鞋(让音乐成就孩子的魅力生活)》是其创作的散文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人生的第一双水晶鞋(让音乐成就孩子的魅力生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高洁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科学普及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10077603
开本 16开
页数 19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6
出版时间 2013-01-01
首版时间 2013-01-01
印刷时间 201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音乐舞蹈
图书小类
重量 0.37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6-49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1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23:1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