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两岸共仰漳台圣宗--台湾的开漳圣王信仰/图文台湾
内容
编辑推荐

汤毓贤所著的《两岸共仰漳台圣宗——台湾的开漳圣王信仰》以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形式能陪伴你一起追忆历史,探访民俗,欣赏台湾的秀丽风光,让你从容地穿梭于时光隧道,流连于古迹佳景,轻松愉快地享受一趟台湾宝岛的文化之旅。

内容推荐

汤毓贤所著的《两岸共仰漳台圣宗——台湾的开漳圣王信仰》分为5个部分:开漳圣王文化源远流长、开漳圣王信仰跨海传播、台湾开漳圣王宫庙分布、台湾开漳圣王信俗节庆、两岸开漳圣王文化交流。《两岸共仰漳台圣宗——台湾的开漳圣王信仰》系统整合和研究开漳圣王历史遗迹和在台文化传播线路,以客观缜密的史证,图文并茂,把分布于海峡两岸,尤其在台湾的开漳圣王信仰和部分宫庙史迹汇集一册,直观展示开漳圣王文化的涉台渊源。

目录

引子

一 开漳圣王信仰源远流长

 (一)开漳圣王与唐军南来

 (二)陈元光如何从人到神

 (三)开漳圣王信仰之积淀

二 开漳圣王信仰多海传播

 (一)台湾与漳州的文化渊源

 (二)移民过程中的移神之事

 (三)漳民聚居地的圣王庙群

 (四)形成台湾本土信仰特色

三 台湾开漳圣王宫庙分布

 (一)台湾开漳圣王庙知多少

 (二)台湾开漳圣王宫庙的“漳州元素”

 (三)台湾开漳圣王庙的各种装饰技艺

 (四)台湾开漳圣王庙团发展协会

 (五)台湾开漳圣王宫庙撷英

四 台湾的开漳圣王信仰习俗

 (一)台湾各地的开漳圣王祭祀习俗

 (二)台湾的祧神游艺民俗

 (三)永镇庙的过火仪式

 (四)野柳过海过火仪式

 (五)基隆庙口小吃文化

 (六)福仁官赛猪赛陀螺

 (七)建安官的酬神民俗

五 两岸开漳圣王文化交流

 (一)台湾开漳圣王信众寻根与朝圣

 (二)搭设闽台开漳圣王信仰交流承载物

 (三)两岸开漳圣王文化研究与交流

 (四)开漳圣王文化节与两岸经贸

 (五)开漳圣王信仰与祖国和平统一

后记

参考文献与图片来源

试读章节

一 开漳圣王信仰源远流长

开漳圣王又称陈圣王、威惠王、灵著王、威烈侯、陈圣公、圣王公、陈府将军等,其祭祀信仰习俗盛行于今闽南、潮汕和台湾地区。这位跨越海峡的神灵,将漳州与台湾的血缘亲情、文化传统聚于一体,是台湾四大民间信仰(即妈祖、关帝、保生大帝和开漳圣王)中最具祖根文化特质、血脉传承的信俗。陈元光从人到神的嬗变过程得益于其开漳建漳的勋绩,更得益于官方推崇和民众感恩。他的启土建漳之功,铸就了千秋祠庙的兴盛与传承。正如台湾高雄凤邑开漳圣王庙碑刻所载:“元光之光,非陈姓一姓之所私有.当以漳民之所有;非漳民之所有,当以台民之所有;非台民之所有,当宜国人之所共有。”笔者谨将馨香一炷、虔心一片,敬献给这位护国佑民的海峡共神。

(一)开漳圣王与唐军南来

唐总章二年某日,一纸紧急军情文书传到唐高宗李治手中,写道:“东南边境潮州与泉州之间的地区,爆发一次大规模的蛮獠啸乱,流寇陷城掠地,民不聊生,请求朝廷发兵平乱……”

李治体弱多病、优柔寡断,虽然还坐在龙椅上,却早已不问政事,朝内之事全由皇后武则天掌管。当时的东北边境,唐王朝与高丽交战的硝烟逐渐散去,仍处于重兵屯守的紧张时期。而西北边境,唐军接连受挫于擅长骑射的吐蕃军队,正需调兵遣将严防死守。一直寂静无声、地域偏远的东南边地,偏在此时频传紧急军情!一时朝野上下沸沸扬扬,谁也不清楚文书中所说的地方究竟是何等模样。许多大将、名将都到军情告急的西疆去了,那么谁才是南下平乱的合适人选呢?不久,屯驻于河南固始的府兵左郎将陈政,接到了唐高宗的一封诏书。

这封诏书就是《唐书》中著名的《诏陈政镇故绥安县地》,其大意是:福建与广东交界一带,是野蛮部落聚集的地区。玉钤卫翊府左郎将、归德将军陈政,处事刚毅果断而有作为,谋划策略能谨慎持重。现提升你为朝议大夫,担任福建、广东一带征讨蛮獠的最高军事长官,批给新铸的兵符印信,率领3600名府兵,以及副将许天正以下123员将士,听从号令,前往福建、广东交界的原绥安县一带,视察山陵原野,开垦荒地,修建城堡,平定啸乱,在炎热荒远的南方奠定皇家恩惠。现已选定吉祥的日期,来日即可迈上征程。别担心生病,病了由朕医治;别担心战死,死了由朕安葬!记住告诫之言,直到你们的后代子孙。出发吧,好自为之!陈政领旨之后,从玉钤卫翊府左郎将擢升为朝议大夫、统岭南行军总管事。然而对于这封突如其来的调令,官职高升的他,马上意识到肩上的责任沉甸甸:千里南征之地,是凶悍的蛮獠。一旦啸乱,局面难以把控,前景不容设想呀!

陈政人闽前,远离中原政治中心的福建南部仍是封闭落后的蛮荒地带。许多历史典籍都形容它是“蛮獠之区、瘴疠之地”,就连皇帝的诏书也称它为“绝域”。这里居住的南蛮百越称蜒、猿、俚、獠等,性情悍鸷、言语特异、擅长射猎,一般随山洞而居。闽粤边陲以汉关梁山盘陀岭为界,南北分属两郡,蒲葵关以南长期属南海郡或东官郡的揭阳县管辖。当时梁山一带犀象患稼,到处有异兽出没。西晋末年,为避“永嘉之乱”,有中原陈、林、黄、郑、詹、邱、何、胡8姓汉人南渡进入福建北部,少数进人闽南与百越人错居杂处。东晋义熙九年(413年),析出揭阳设立绥安县,梁山以南云霄一带属义安郡管辖。当时的绥安县治设于今云霄县火田镇大峙原一带,漳江因此又称“古绥安溪”。隋开皇十二年(592年),绥安并人龙溪县,云霄地始属于龙溪。但分合更迭的政权,常让居民无所适从,以致酿发了地方势力的割据和此起彼伏的征战。混乱的社会秩序,一向成为闽地之患,中央政权鞭长莫及。

唐朝初年.闽南广大地区。包括现今福建漳州、龙岩.广东潮汕部分地区,居住着畲苗民族,时称之为“蛮獠”。《隋书·南蛮》说他们“随山种植,去瘠就腴,编荻架茅以居,善射猎”,还处于以采集狩猎和刀耕火种为主的氏族社会末期,过着流动农业的生活,生产力和物质生活水平低下。北方战乱又迫使南迁的汉人进入蛮獠的领地,双方为争夺山林土地经常发生对峙,民族矛盾越来越尖锐,终于在总章二年,爆发了少数民族割据势力的武装啸乱,战火愈演愈烈,席卷了闽南粤东大地,危及唐王朝的统治。在此背景下,朝廷才紧急诏命陈政率中原三府之兵南下平乱。不过,此次军事行动,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平息战乱,根除寇患,而是要拓垦荒田,开屯建堡,将皇帝恩泽和中原文明覆盖到这片广袤的蛮荒绝域。因此,此行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可想而知。

在陈政率领下。中原府兵自河南固始出发,顺着淮河进人大运河,再沿运河南下进人浙江,从仙霞岭入闽,之后连克数座强悍的蛮獠盘踞的峒寨,抵达龙溪县北侧今漳平与华安交界的九龙山地界。聚居于今华安县沙建镇汰内的獠首苗自成、雷万兴纠集各峒寨兵力,凭着他们熟悉的茂密山林为掩护,与陈政展开一场殊死搏斗。由于众寡悬殊,唐军一时无法抵挡,加上他们来自北方,不习惯南方山林温湿气候。许多军士染病不起,后勤补给困难,只好退守九龙山上,凭险扎营据守,这就是著名的九龙山战役。

P4-7

序言

台湾是祖国的宝岛。台湾物产丰富,风景优美,我们都知道那里有美丽的阿里山和日月潭,有热情好客的高山族同胞和丰盛的水果,但是,真正了解台湾的过去与现状的人,其实并不多。随着两岸文化、经济交流的日益活跃和深化,以及大陆对台旅游业的开放,大陆民众尤其是广大的青少年朋友,都迫切希望能够更多地认识台湾,了解台湾。福建与台湾仅一水相隔,有着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的“五缘”优势,两地关系源远流长。作为海峡西岸的福建地方出版社,通过出版物,让对台湾只有一般概念的普通大众,能够真切地走近台湾,了解台湾,以此增进两岸民众的相互了解与理解,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基于这样的出发点,我们从2006年就开始策划这套“图文台湾”丛书,聘请了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主任林仁川担任主编,以使这套丛书做到真实性与可读性的完美结合。

“图文台湾”丛书是一套内容丰富、纵横兼顾、“文献有征”而细节具体生动又好读的书,丛书包含了台湾的历史、人文地理、文学、教育、经济、民间信仰、民俗、民系等内容,以平实而简洁的语言,配以珍贵的资料图片,让图文互相补充,把台湾的过去与现在的方方面面都清晰而生动地展现在你的面前:它将带你沿着台湾先民的足迹,察看宝岛台湾如何承袭祖国大陆的文明,一路曲折走来,走出与祖国大陆既相同又有差异的风貌:它还将带你穿越宝岛太鲁阁等美丽而险峻的自然生态景观,漫游板桥林家花园等古色古香的园林,品味传承与变迁的台湾“中华料理”和独特的原住民饮食,领略异彩纷呈、兼容并蓄的台湾文化和民俗生活;同时,它还会告诉你从台中大甲镇——一个小镇走出的世界品牌“捷安特(GIANT)”三十年发展的故事,告诉你素有“纺织女王”、“汽车皇后”、“铁娘子”称号的台湾裕隆集团董事长、台湾工商业界的传奇女性——吴舜文女士多姿多彩的人生经历……

现在这套丛书就摆在你的面前,翻开它,让它领你踏上穿越台湾的文化之旅、快乐之旅吧,相信你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后记

威名起盛唐.惠民留圣迹。大唐儒将陈元光及其家族率87姓将士从中原南来,在闽粤之交靖边立郡,奠定漳州华夏文明之基。陈元光捐躯后,民思其德,庙祀馨香,尊号开漳圣王。历经数百年,渡台的漳籍移民为求平安地横跨海峡,度过灾难并顺利拓垦,随身携带其神像或香火袋迁徙宝岛,缔结了根蔓情深的海峡神缘,陈元光被奉为“漳台圣宗”。开漳圣王信仰渗入台湾移民社会基层,成为族群分布与本土特色的乡土神灵,对移殖地的社会意识形态产生深远影响。正是因为这一信仰具有祖根文化特质,体现着一种团结凝聚的民族力量,关乎岛内族群文化政治与民间世俗心态,主导了信仰群中各自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意识,故寻根问祖或数典忘祖泾渭分明。跨海建构台湾开漳圣王文化概念,在于诠释两岸同体,命运相连,荣辱与共,寓意深长,是一座沟通人们心灵的桥梁。

古往今来,祭祀乡土开拓神陈元光的宫庙随处可见,民间广传神明灵异佑福也习以为常。而台湾地区300多年来,公设圣王庙宇数以百计,私人奉祀则难以确数,形成传承有脉的祭祀文化和异彩纷呈的世俗民风,可视为台湾多元宗教生态的一个缩影。据说源自宋代的《开漳圣王护国安民武德真经》传诵久远,2005年11月,由社团法人台湾开漳圣王功德会出版的白话译本,由台湾宜兰碧霞宫晋香团回传大陆。漳州市政协办公室、台港澳侨委,市民族宗教局合编《海峡两岸及东南亚国家开漳圣王宫庙集》,收录了闽、台、豫及海外祭祀开漳圣王的庙宇115座,其中漳州52座、泉州1座、厦门2座、河南固始2座、新加坡与马来西亚各1座、台湾56座。以上两份资料形象地展示了开漳圣王文化传播海外,尤其是进人台湾后如何根深叶茂,传递着开漳圣王文化瓜瓞绵延的原乡情结、源远流长的文化积蕴和本源一体的民族情感。

多年来,我在开漳祖地这块文化沃土上负责文博工作,从文物维修保护和考古发掘中,获取了第一手有关开漳史田野资料;又在两岸民俗文化交流中,认识到开漳圣王文化对于密切两岸民间交往、服务祖国统一的重要意义。2005年元月,我在县政协十届二次大会做了《打造一个品牌,做好三项工作》发言.提出弘扬开漳文化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构想,为祖地云霄举办开漳圣王文化节摇旗呐喊。2007年岁末,我受命筹建开漳历史纪念馆,于是便有机会与台湾学界进行更深入的交流。2008年夏,我随漳州市闽南文化考察团赴台,目睹同胞们敬奉圣王的信俗民风,感受“唐山过台湾”的艰难困苦,旋即与王文径、杨丽华、陈立群合著《漳州涉台文物》,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我见证四届海峡两岸开漳圣王文化节在故郡云霄举办,聆听漳州市领导陈冬公祭开漳先贤时声情并茂的诵读,还两度考察闽南人渡海拓殖星洲的文化遗迹,多次出席闽南文化研讨会和中原根亲文化节……我庆幸有缘置身开漳历史纪念馆,结识多位台湾宫庙主持、专家学者及政界要人,在圣王光环下担纲文化守望与传承之责,从更宽层面上弘扬开漳圣王文化。当我接过福建教育出版社稿约时,十分珍视大陆学者首撰台湾圣王信仰专著的幸遇。此后我踞身将军山陋室,伴着开漳圣王烛火灵光笔耕不辍。初稿审阅后,我放下手头其它事务.按细心的编辑要求补充和提炼文稿。

囿于资料和能力有限,加上仓促中无法再次跨海田野,常以遗漏与不足为憾事!在写作过程中,汤源生、汤漳平、何池、郑镛、陈铨、林少敏、方群达、谢鹏志、方一珊等良师益友给予大力支持;还要感谢海内外陈元光研究学者们的基础研究与客观论证。在照片选用上,我将开漳历史纪念馆台湾宫庙图片和《宫庙集》部分照片进行精选,同时享用了互联网资料,谨此表示谢忱!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千姿百态,拙著诚恐难以尽窥台湾宫庙全貌,深入诠释开漳文化精髓,准确描述台湾建筑状态,解读漳台圣宗信俗在台湾起源、兴盛、传承和发展,以及开漳圣王文化同台湾政治、人文生态的联系。权当抛砖引玉,敬祈渎者和同仁们赐教!

2011年11月于将军山麓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两岸共仰漳台圣宗--台湾的开漳圣王信仰/图文台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汤毓贤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福建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3457655
开本 16开
页数 15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2-06-01
首版时间 2012-06-01
印刷时间 2012-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图书小类
重量 0.28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933
丛书名
印张 9.75
印次 1
出版地 福建
230
169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1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20:1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