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1130.9.15~1200.3.9)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汉族,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人。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儒学大师,也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在文化思想领域中影响最大的思想家。从学术成就上看,他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也是宋明理学最突出的代表。《朱熹与理学》由徐小敏编著,为“图说福建”系列图书之一,介绍了理学家朱熹的生平事迹。
图书 | 朱熹与理学/图说福建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朱熹(1130.9.15~1200.3.9)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汉族,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人。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儒学大师,也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在文化思想领域中影响最大的思想家。从学术成就上看,他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也是宋明理学最突出的代表。《朱熹与理学》由徐小敏编著,为“图说福建”系列图书之一,介绍了理学家朱熹的生平事迹。 内容推荐 《朱熹与理学》由徐小敏编著:著名学者钱穆先生曾评价道:“在中国历史上,前古有孔子,近古有朱子。此两人,皆在中国学术思想史及中国文化史上发出莫大声光,留下莫大影响。旷观全史,恐无第三人堪与伦比……朱子崛起南宋,不仅能集北宋以来理学之大成,并亦可谓其乃集孔子以下学术思想之大成。……自有朱子,而后孔子以下之儒学,乃重获新生机,发挥新精神,直迄于今。”中国哲学思想史上有两个最繁荣的时代,一个是先秦时代,另一个是宋明时代。宋明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哲学思想家出现最多、思想水平最高的阶段。以朱熹儒家思想为代表的宋明理学,是先秦儒家思想新的发展。作为理学思想的代表人物朱熹长于闽,仕于闽,其门人多为闽人,其学亦称闽学。 《朱熹与理学》适合大众阅读。 目录 一、天降祥瑞 朱文公横空出世 二、师从五夫三先生 立志成就圣人言 三、赤诚求教李侗 师生笃交楷模 四、正心诚意 以理学施政 五、北帛理学五子 复兴儒学大道 六、上承二程理学体系 求学论辩成一家之言 七、四书集注树巨碑 集理学大成 八、继往圣绝学 开万世太平 九、传道授业 以教天下之人 十、文道合一 理学宗师的美学内涵 十一、开宗立派创闽学 理学正道平天下 试读章节 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正是历史上的多事之秋,仕途失意的朱松避兵难寓居在尤溪水南毓秀峰下好友郑氏家中。这年的农历九月十五日,朱松妻子祝氏在郑氏草堂生下一男儿,这个男儿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理学泰斗朱熹。传说,就在朱熹出生的头一天傍晚,灵光闪现,天降祥瑞,福建尤溪“南溪书院”对面文山和背后公山同时起火,火势成“文公”二字。大火与晚霞交相辉映,情景煞是好看。朱熹父亲朱松看到这场奇火高兴地说:“天降祥瑞,必有所印,此喜火祥兆也!”第二天中午,朱熹就在郑氏馆舍西厢房诞生了。朱松根据这场喜火,为孩子取名为“熹”,意为“喜火”二字的组合。 朱松在写信给岳父祝公报喜的时候,没提及此事,只是简单地写下了:“松奉娘子幸安。小五娘九月十五日午时娩娠,生男子,幸皆安乐……”面对着软弱的宋王朝,生逢乱世的朱松从没想过儿子日后会成为文公。朱松一生苦学儒学,胸中有经邦治国之道,然身处乱世却一无用处,且四处漂泊,处境尴尬。朱松转而指望这孩子长大后当兵打仗,在洗儿礼上,朱松作《南溪洗儿二首》云:“行年已合识头颅,旧学屠龙意转疏。有子添丁助征戎,肯令辛苦更儒冠?”这一年底,南宋官兵与农民起义军又在闽北一带混战,出生3个月后的朱熹便随家人避难到福州一带。后又随父迁闽南泉州石井镇。南宋绍兴四年(1134),闽北战乱初停,朱松又回归尤溪,亲自教授朱熹专门讲授孝道的儒家典籍《孝经》。 朱熹自幼聪明,善于思考,想象力强。朱松指天对膝上稚儿朱熹说:“这是天。”朱熹就追问:“天之上是什么?”对儿子的超常智能朱松感到惊奇,就向他传授《孝经》,朱熹读完一遍合上书,在封面上很庄重地写下一行字:“不如此不是人。”朱熹5岁时,朱松把他送到郑氏私塾读书并对朱熹的学习报有极大的期望,专门写了一首勉励朱熹学习的诗《送五二郎读书诗》:“夜寝灯迟灭,晨兴发早梳。诗囊应令满,酒盏固宜梳……洞洞春天发,悠悠白日除。成家全赖汝,逝此莫踌躇。” 在郑氏私塾馆,孩子都在沙洲上嬉闹,人们常常会看到,一个小男孩端坐在沙洲上,用手指在沙上画着图形。这个既怪又熟悉的图形,就是八卦图。幼时的朱熹就显示出与同龄人完全不一样的地方,有着深层的思考。八卦有八个符号,可用来推测自然与人事的变化。关于朱熹有趣的传说还很多,如,朱熹右脸上长着七颗痣,成北斗星排列;如生下来时朱熹哭个不停,有人告诉他父亲,可抱着他出去,到哪个地方他不哭了,就在那儿住下,他不哭的地方竞有一方水塘,所以,他一辈子与活水有缘。朱熹成年后重回幼时故地,他为父亲朱松任尤溪县尉的办公旧址题写了“韦斋旧治”一一韦斋是朱松的号。碑石现在立在尤溪宾馆前。朱熹还在郑义斋故宅创建尤溪县学,县学后改名南溪书院,历代不断修葺,至今尚存。尤溪和朱熹有关的遗迹,还有活水亭、观书亭和半亩方塘,取意于朱熹著名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在尤溪度过了人生最为重要的启蒙教育阶段。他一生中多次回故里,留下众多的人文遗迹。尤溪县现存有他手写的“读书起家之本,徇理保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勤俭治家之本”的四块板联,给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尤溪增添深厚的文化底蕴。据传说,尤溪县的公园内有两棵樟树是朱熹年幼时种植的,如今一棵树围16米,一棵树围10米,多个人才能合抱过来,两棵树高达30多米,树冠宛如巨大的伞,郁郁葱葱,遮天盖地。由于古时候,尤溪城关叫沈城,城内河流叫沈溪,所以,朱熹的乳名就叫沈郎。后人为了纪念他,就把这两棵古樟树称为沈郎樟。根深叶茂的沈郎樟经过800多年的风雨洗礼,给南溪书院增添了无限的神韵。今人已经不在乎这些趣事是否属实,有的只是内心对他的敬仰。 P1-4 序言 朱熹(1130.9.15~1200.3.9)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汉族,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人。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儒学大师,也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在文化思想领域中影响最大的思想家。从学术成就上看,他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也是宋明理学最突出的代表。 著名学者钱穆先生曾评价道:“在中国历史上,前古有孔子,近古有朱子。此两人,皆在中国学术思想史及中国文化史上发出莫大声光,留下莫大影响。旷观全史,恐无第三人堪与伦比……朱子崛起南宋,不仅能集北宋以来理学之大成,并亦可谓其乃集孔子以下学术思想之大成。……自有朱子,而后孔子以下之儒学,乃重获新生机,发挥新精神,直迄于今。”中国哲学思想史上有两个最繁荣的时代,一个是先秦时代,另一个是宋明时代。宋明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哲学思想家出现最多、思想水平最高的阶段。以朱熹儒家思想为代表的宋明理学,是先秦儒家思想新的发展。作为理学思想的代表人物朱熹长于闽,仕于闽,其门人多为闽人,其学亦称闽学。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朱熹与理学/图说福建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徐小敏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海峡文艺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719701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2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30 |
出版时间 | 2012-03-01 |
首版时间 | 2012-03-01 |
印刷时间 | 2012-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2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244.7 |
丛书名 | |
印张 | 8.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福建 |
长 | 240 |
宽 | 171 |
高 | 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