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大家都有病(林如敏文娱评论集)
内容
试读章节

陈凯歌的“纸枷锁”是他自己造的

《梅兰芳》正在热映,口碑不错,陈凯歌总算可以松一口气了。三年前的《无极》,就像一场噩梦,陈导午夜梦回,有没有千百次从梦中惊醒,我们不得而知。仅就《梅兰芳》而言,客观地说,这是一部不错的电影。

很明显,陈凯歌吸取了《无极》时的教训。这一次,他言行低调得多。但是,外在的表现可以掩饰,骨子里的东西,是掩饰不了的。从他近期接受采访的言谈来看,他的弱点一如既往——“端”着。

在近日于北京举行的某网络颁奖活动中,“陈凯歌略显疲惫,他甚至把自己比作梅兰芳:‘梅兰芳的一生,从本质上讲是一个被绑架的人生——被社会公众、媒体、梅党共同绑架的一个人质,你看跟现在的我有多像?我们其实都只想做一个凡人,我们都要在不自由的人生里找到一条自由的路。’陈凯歌无奈地表示:‘我知道我戴着纸枷锁,但是我没办法。”’在其他采访里,陈凯歌也多次表达了同样的意思。

这种“抱怨”或者说感叹透露着明显的虚伪。自比梅兰芳,本身就是一件很可笑的事。“我们其实都只想做一个凡人”,这样的表述更让人起一身鸡皮——事实上,压根儿就没人把你当神啊!对自己有要求是好事,但如果总是沉醉在某种臆想中,先一厢情愿地把自己架上神坛,然后面向众生发言:请大家把我看成一个凡人吧,这不是自说白话么?说白了,陈凯歌的“神坛”,是不存在的,如果有,只存在于他自己的幻想中,离“神”,陈凯歌还有很远的距离。

陈凯歌很努力,也有相当的成就,如前所说,《梅兰芳》也是一部不错的电影,这都是值得肯定的。但陈凯歌说得上是大家,却还称不上是一代宗师,他自己说“我知道我戴着纸枷锁”,也许有着非常丰富的所指,但总觉得自己坐在泰山之巅,一览众山小,这种自我背负的高度就是他最大的纸枷锁。

过高的自我期许,直接影响了陈凯歌的创作。《梅兰芳》上映后,影评堆街填巷。许多影评分析了前几段如何,后几段如何,哪段精彩哪段沉闷。我以为《梅兰芳》的不足之处,不是什么前几段后几段的问题,而是影片中的每一个角色,都塑造得过于沉重。沉重也许是历史真实的一部分,但就梅兰芳这个题材而言,沉重不是全部。但自认不是凡人的陈凯歌,不沉重又怎么表现他比凡人站得高看得远?沉重影响了审美,影响了影片叙事的流畅,而所谓的家国情怀并没有得到准确的表达。

性格决定命运,心态影响创作。创作是水到渠成的事,你真到了宗师的境界,自然就会有宗师级的作品,所谓落花无言,人淡如菊,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凯歌导演是爱惜羽毛的,但是,他还没有到达“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而我已经飞过”的境界。

顺便说一句,我以为《梅兰芳》里几个演员的表现都可圈可点,最差的是陈红——因为她和陈凯歌一样,沉溺在名利羁身的滚滚红尘中,但又不像陈凯歌,还有着不俗的人文修养打底,于是她把自己折腾成了不折不扣的市井妇女。(2008年12月18日)

倪周结婚“拯救”了所有人

倪震表示坚决分手的泪痕未干,昨日,他突然高调宣布婚讯,“才子”做派,果然不同凡响。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一会儿分手,一会儿结婚,你不服都不行。士矜才而德薄,虽然,大团圆结局终归是好事,但倪震忽离忽合的游戏毕竟让人反感,难怪他要被封一代“贱男”。子日: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年逾四十还让人讨厌,这个人也真是没指望了。

不过,大团圆结局客观上“拯救”了所有人。首先获得拯救的正是倪震。睡了人家二十年,若真是借一个湿吻卷铺盖走人,上演胜利大逃亡,才子无行,二三其德,势为舆论所不容,倪震恐怕从此要待在道德审判台上久经风霜雨露,虽然这一审判并不一定绝对正义,但它不可避免。倪震宣布结婚,客观上给自己找了一把梯子,回到了春暖花开的人间。

其次,婚讯拯救了周慧敏。不管周慧敏自己心中是什么想法,虽说是玉女,但无论如何,她已经四十出头了,近二十年的感情,倾注在一个男人身上,若是这个男人说走就走,周慧敏情何以堪,这也是事件甫一发生,大众就不由分说地把周慧敏定位为“受害者”的原因所在。倪周宣布结婚,周慧敏有了归宿,且不论这个归宿是否理想,但二十年浓烟暗雨,付出总算有所结果。正如一个住在四面漏风的茅草屋里的人,也比露宿街头者要强几分。

婚讯同时拯救了“湿吻女”张茆。事件发生后,舆论在谴责倪震的同时,亦对张茆大加挞伐,张茆遭网络人肉搜索,风刀霜剑,四面围剿。倪周的婚讯,恰如在音律之最高潮处弦断音绝,给围剿的声音暂时画一个休止符。因为周慧敏表面上没有失去,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大众对张茆的恨意,“金童玉女”的组合最终没有瓦解,无形中张茆也就显得没那么面目可憎。

婚讯客观上也拯救了大众。在信任危机、婚姻危机横行肆虐的氛围中,才子佳人二十年的郎情妾意几乎已经成为一个童话,成为大众心目中的理想国。如果连他们也分崩离析,那么,本来就已脆弱不堪的大众情感危机,亦将全线崩溃,现在他们宣布要结婚了,大众的彷徨,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在这个决堤千里、小三泛滥的情海中,这一艘普度众生的诺亚方舟,尽管已经百孔千疮,总算还没有沉没。(2008年12月19日)

倪周婚讯戏弄了谁?

倪周突然宣布结婚,使湿吻事件再一次蒙上阴谋论的阴影。不过,“阴谋”的内容已经发生了改变——从之前倪震被质疑故意湿吻以甩掉周慧敏,一变而为两人故意炒作以提高人气。有媒体就引用“倪匡一位商界熟人”的说法,透露这一戏剧性变化是“天大的炒作”。爆料者称周慧敏和倪震两人打算结婚,但他们的影响力已大不如前,所以策划炒作“劈腿”事件,吸引关注。

如果这是真的,相信这会儿倪震肯定正捧着一大摞各式报刊,桀桀怪笑。当然,我们也可以本着对人性的基本信任,相信倪震这一哭二闹三上吊的表现不是刻意炒作,而是性格使然的真实演练。

但不管倪震是不是出于炒作,他在短短一星期内上演的这一幕“湿吻、分手、出走、痛哭、结婚”的大戏,与其说戏弄了大众,不如说他戏弄了自己和周慧敏。

倪震当然可以说,感情是他们两个人之间的事,他们爱合爱分,纯属私事,他人自是管不着的。但倪震在偷吻事发后的每一个动作,如发分手声明、宣布婚讯,都是以主动向各大媒体发邮件为手段。这其间他还在杂志上发表专栏文章,接受周刊的长篇采访,种种举动都说明,他并不抗拒他们的私事成为大众的谈资,骨子里可能更有几分期盼。倪周情变进人公众视野后,倪震好像自虐似的,在短短几天内数度扇了自己几大嘴巴。分手声明中他说,感到羞耻,不配做人家的男友;接受周刊专访时他痛哭流涕,说有朋友劝他以后小心点就是了,但是他坚持认为人怎么可以这么没有羞耻心,只能“问责分手”。言犹在耳,他居然就可以不仅配做男友,更要升级做老公了,之前他一再强调的羞耻心也不知跑到哪去了。倪震对羞耻心的一再强调倒是让我想起了陈凯歌的名言“人怎么可以无耻到这个地步”。  落魄的才子语无伦次、言行失常。在这场闹剧中,感觉周慧敏更多地处于被裹挟的状态。除了最开始那封真伪难辨的分手声明,周慧敏一直没怎么抛头露面。爱情诚可贵,但是,人世间有比爱情更重要的东西,比如说品格。如果周慧敏真是倪震炒作的合谋者,那么倒很令人为玉女捏一把冷汗——倪震已经被封为“贱男”了,周慧敏难道想在“玉女”之外为自己挣一个和“贱男”相匹配的名号?(2008年12月20日)

P36-39

后记

这本小书,如同本人前两本文娱评论集《无羞可遮》、《娱乐凸点》一样,依然是我发表在所供职的《羊城晚报》上的一些小文章汇集。因为文章涉及对象实在芜杂,索性未再分类,而直接以发表时间先后排列,这是最偷懒的办法,不过也许亦能更为明晰地看到一个时间段内娱乐行业的发展、变化。

书名《大家都有病》,并无哗众取宠之意,不过是因为,其中一篇文章有此题目,亦与这批文章对娱乐圈的批判性观照之主旨相吻合,也就不揣浅薄,用作书名。

感谢暨南大学中文系博导、广州电视台副总编辑费勇为这些游戏文章欣然作序;感谢《羊城晚报》编委罗韬为本书题写书名;感谢羊城晚报出版社领导罗贻乐、吴江以及相关编辑为本书所做的辛勤劳动。

林如敏

2011年6月30日

目录

假“博”是敷在明星疮疤上的粉/1

“大家都有病”/2

“衣柜男人”与“厕所女人”/3

“捉奸门”里看门道/4

只是一场时尚派对/6

胡军,你的老婆并不肥/7

道个歉吧,哪怕是装出来的/8

邵小珊的艰难挣扎/9

明星扎堆结婚凸显“常人性”/10

《画皮》走不出伦理困境/12

《画皮》只是一则道德箴言/13

“文爱马”之后不妨“马爱文”/14

李宇春很值得同情/15

乐基儿发明“节水”鸳鸯浴/16

黎姿退出因其平常而不易/17

宋祖德事件既简单又复杂/19

李嘉欣真不容易/20

梁洛施和英皇并未真正和解/21

脱光与删光/22

吃得咸鱼抵得渴/24

批判巩俐有点无聊/25

伊能静以退为进/26

“伊也不能静”/28

何鸿燊的胡扯与李嘉欣的危机/29

嫩的和不嫩的都有了归宿/30

春晚杜绝假唱的难度/31

倪震比伊能静可爱/32

“中年危机”中的倪震周慧敏/33

情变事件中的“阴谋论”/34

陈凯歌的“纸枷锁”是他自己造的/36

倪周结婚“拯救”了所有人/37

倪周婚讯戏弄了谁?/38

章子怡不该在臀部上做文章/40

刘诗昆“家变”上演罗生门/41

贱男和幸福男是矛盾统一体/42

春晚就像一个不美的新娘/43

光赶走“专家”、“姥姥”是不够的/44

那些传说中的“咸猪手”/46

她们被咸猪手“摸”上了/47

黄长发从情欲关系中“寻获一切”/48

陈凯歌和张艺谋的不同/50

偷情并不比偷拍更具道德优势/51

我们不想说吴君如“吃屎”/52

陈冠希为什么让人鄙视?/53

张柏芝为什么“狂寸”陈冠希?/54

未知生,焉知死/56

奸情常有,而坚情不常有/57

小沈阳和女主持一起蒙羞/58

网络掏空小沈阳/59

“集邮门”催生口疮明星/60

伊能静应以藤原纪香前夫为榜样/61

张静初炒作“裸露”令人遗憾/62

往圣先贤不可“亵玩”/63

豪门家变总关“情”/65

三个问题,贾静雯不妨认真作答/66

李小婉好心帮倒忙/67

三人行,必有劈腿焉/68

鲍起静无法代表香港女星的崛起/69

卫诗的眼泪不值得同情/70

罗志祥玩人不成反被玩/72

给赵本山一点敬意/73

小沈阳究竟能红多久?/74

快男快女与现代性焦虑/75

剩女嫁郎就像大学生找工作/76

“多面”满文军令人遗憾/77

满文军吸毒与婚姻无关/79

美女渐去渐远渐无踪/80

利益考量下的较量与妥协/81

陈冠希不想被人遗忘/82

出轨:非不为也,是不能耳/83

“试用期”的梁洛施既兴奋又忐忑/84

赵忠祥林妙可的身价问题/85

李连杰也有追求世俗幸福的权利/87

“The ONE”:刘銮雄的恶作剧/88

“检点”成为美德是悲哀的/89

黄长发李姿霆都是输家/90

年近三十的金铭还是“童”星/91

心治则百节皆安/92

查小欣一直在修炼舌头的长度/93

李宇春毕竟还是“不一样”/94

他们欠缺一点平常心/95

娱乐的赵忠祥是危险的/97

包小柏要的是“不要,停”还是“不要停”?/98

金兆钧不必如此危言耸听/99

“快女”因曾轶可出局而失去看点/100

“嫩模”抱枕引发的战争/102

谁都要面对生活的叹息/103

马雅舒伊能静情变样本比较/104

酒井法子的悲剧无处可逃/105

温情设置与关爱选手无关/106

刘德华隐瞒婚姻不自信/108

“史上最丑港姐”之生物学分析/109

传闻基本上都是真的/110

“怨妇”喻可欣之心态分析/112

“放不下”的喻可欣造就悲剧/113

郑重道歉的辛酸/114

杜淳不适合演西门庆/115

章子怡“情变”为什么让人鼓舞?/117

陈法蓉遭遇假富豪的悲哀/118

小S病态的“行为艺术”/119

听取“婚”声一片/120

什么样的女人才叫美?/122

娱乐圈的乳沟文化/123

“宝宝”周迅还是低调些吧/124

性感是造物的恩赐/125

三个是“魅力”,两个是傻×/126

侯耀华的“健忘”粉碎了公众的道德期待/128

兄弟我顶不顺阿忆了/129

李贞贤“唱歌退贼”是个笑话/130

郭家铭的泪水并不是孱弱的表现/132

“重审《蜗居》”但愿是假新闻/133

“封杀”媒体挽救不了票房颓势/134

几句“多余”的话/136

网民看朱军的“热闹”可以理解/137

宋思明成为“女性杀手”背后/138

一起去看流星雨/139

“传奇人物”陈冠希/140

陆川始终“吵”不赢韩寒/142

章子怡不妨坦诚说“墨攻”/143

女明星“上面有人”之后……/144

比上海A富商是谁更让人疑惑的谜团/145

等待章子怡/147

“鸽子蛋”不是定海神针/148

有病的不是我们/149

人生不过如此/150

迟来的道歉也是有价值的/152

章子怡捐款门引发严重信任危机/153

还是嫁给富豪更保险/154

纯洁仅仅是因为没有碰上合适的买主/155

貂蝉的气味不属于陈好/156

我们为什么关注《三国》?/157

作为可复制模式的“艳照阿娇”/159

清纯是时代的假面/160

道不同不相为谋/16l

许贺的哽咽令人欺欷/162

病人凤姐/164

章子怡的“善”有没有原因?/165

但愿与电影无关/166

有色女青年注定是非多/167

强势巩俐岂能甘于平淡/168

谁在嫩模潮中道德沦丧?/170

一部没有功劳但有苦劳的电视剧/171

贾瑞之死的道德寓言/172

失去幽灵真境界/173

“抱抱团”和街头耍猴的没啥区别/175

战豪门,靠肚皮/176

男女有别,此天道也/177

一场搬石头砸自己脚的闹剧/178

拍摄者比被拍者更猥琐/180

清纯不必无性无性未必清纯/181

蓝燕要的是“医奴的药”/182

“不认识蓝燕”的唐季礼未必清白/184

寇世勋“霸占小姑娘”的关键问题/185

孙冯骂战:两代人的观念之争/186

新《红楼梦》的危机公关/187

“纯爱”是个伪命题/188

“羊羔体”蹿红,社会意义远大于文学意义/189

不如归去/190

市场改良才能遏制片酬飞涨/192

娱乐圈新“三言二拍”/193

“不折腾”才是明智之举/194

郭敬明就像一个便秘患者/195

控诉自己认同的规则有点滑稽/197

冯小刚金马微博心态分析/198

吹风机、老婆、金马奖/199

画蛇添足的“被动献婴”/200

除了自己,没有人可以拯救她/201

郭德纲道歉究竟靠不靠谱?/202

姜文“摸胸”的伦理问题/204

“我师傅是郭德纲”/205

有色老板范冰冰/206

苍天笑,纷纷世上潮/207

道在屎溺/208

“我说我是导演,她就跟我睡了……”/209

“想念你的身体”,是多么的凄凉/210

但愿何鸿燊化解危机保有亲情/212

“女王”离婚,动静注定小不了/213

周冬雨王莎莎可以提前庆祝/214

超级豪门的婚姻与性/215

梁洛施为什么成为“英雄”?/217

旭日阳刚和那英的“权力博弈”/218

陈冠希安慰林峰的言外之意/219

大S汪小菲“围魏救赵”/220

“Y男星”让余文乐无比纠结/22l

关于《3D肉蒲团》的情色想象/223

死了张屠户,不吃带毛猪/224

煤老板的“光影”爱情/225

但愿“冰雪薇甜”真的洁白如雪/226

高晓松的矛刺破了自己的盾/227

张柏芝陈冠希机上会面的八卦解读/228

李敖小S双双获得高潮/230

这一次,比艳照门更棘手/231

后记/233

序言

何为娱乐?怎样批评?

·费 勇

“似雾蒙花,如云漏月,一点幽情动早。”这一句雅致的戏文,林如敏用来评论伊能静黄维德“偷情”事件,形成了一点小小的娱乐效果。在这本《大家都有病》的集子里,这种小小的“娱乐效果”几乎比比皆是,确如作者自称的,都是一些小文章。不过,这类小文章不太容易做。主要的原因是对象变了。传统的文艺批评,着眼的无非是作品,已经有一套固定的谈论模式。比如李少红导演的新版《红楼梦》,如果要“批评”起来,有很多角度,比如结构,比如人物,比如文学文本与影视文本之间的对比,等等,无论何种角度,大抵都能找到一些所谓的理论依据。

但是,当代的“大众”越来越对“作品”不感兴趣,看了《红楼梦》,不关心其视觉手法,也不关心《红楼梦》文本本身所隐含的“悲凉之雾,遍披华林”的悲剧话题,津津乐道的是里面的情色镜头,以及女演员的身体,背后有没有潜规则,还有演员在现实中的各种生活事件。对于受过严格文艺理论训练的知识分子而言,确乎是一个悲哀的时代。在今天,人们不再关心演员在影视作品中的表演,而是满足于观看他们在生活中的各种“遭遇”,满足于各种八卦,而演员本身,又似乎顺应这一趋势,炒作各种设计好的事件。艺术在哪里?批评在哪里?是一个问题。林如敏的小文章和这个问题的关系,也许在于:批评的对象除了传统的作品,也可以是娱乐事件。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娱乐事件,也许更需要真正的批评:揭示真相,就像林如敏上两本书的名称《无羞可遮》、《娱乐凸点》。这是批评的内核:把背后运作的机制和手段告诉人们,把缤纷背后的色彩告诉人们,把喧哗背后的平静告诉人们。

在一个娱乐至死的年代,林如敏式的小文章是一个小小的回顾,从香港兴起“嫩模潮”到新版《红楼梦》播出,从章子怡“泼墨门”事件到谢霆锋张柏芝“家变”等等,是近三年中国娱乐事件的一个回顾,一种清理式的回顾。所以,事后重读,并不觉得过时,因为有作者的观点和思考在里面。人们有吵闹的权利,也有醉生梦死的权利,但总有少数人,也有权利不和人们一起吵闹,有责任身在其中同时又置身事外,试图把真相告诉大家。

因此,林如敏这类小文章正是批评生机勃勃的显现。批评还在,只是改变了对象和解读的方法,并没有现存的理论可以挪用,靠的是直面当下现实的敏锐。在一个充满娱乐事件的时代,如果我们不想死于娱乐,那么,批评就是一种必须。但是,批评家必须明白批评什么,以及如何批评。

(作者为暨南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广州电视台副总编辑)

内容推荐

《大家都有病——林如敏文娱评论集》是林如敏在《羊城晚报》娱乐专栏文章的汇集。

在一个娱乐至死的年代,《大家都有病——林如敏文娱评论集》中的小文章是一个小小的回顾,从香港兴起“嫩模潮”到新版《红楼梦》播出,从章子怡“泼墨门”事件到谢霆锋张柏芝“家变”等等,是近三年中国娱乐事件的一个回顾,一种清理式的回顾。

编辑推荐

《大家都有病——林如敏文娱评论集》是林如敏在《羊城晚报》娱乐专栏文章的汇集。林如敏在《羊城晚报》的娱乐专栏名为“笑林广记”,典型的“俗事雅办”的手段。每篇字数不长,而且语言辛辣。作为一名资深的娱乐编辑,林如敏不仅掌握了娱乐圈的种种真假以及如何真如何假的信息,而且还有着一双“透视”娱乐圈的慧眼,因此总会让人有“独辟蹊径”的“邪门”。他对娱乐新闻的判断是那么精辟、分析那么透彻,一点余地也不留给人;他“毒”得那些大把戏小把戏、明器暗器都“歇菜”了———他那尖酸刻薄的话语如利剑,一剑就把娱乐圈的“下盘”打乱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大家都有病(林如敏文娱评论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林如敏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羊城晚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519141
开本 16开
页数 23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0
出版时间 2011-07-01
首版时间 2011-07-01
印刷时间 2011-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0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15.2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40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9:2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