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的正义》由埃里克·波斯纳、戴维·韦斯巴赫所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提出四条基本原则,以此设计出一份惟一可行的气候协议。该协议是一种“向前看”(前瞻性)的共识,它要求每一个国家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但同时又要让每个国家的状况有所好转。惟有这样的协议,方可为实际地控制气候变化和增进世界各国人民的福利提供良机。
图书 | 气候变化的正义/气候变化与人类发展译丛 |
内容 | 编辑推荐 《气候变化的正义》由埃里克·波斯纳、戴维·韦斯巴赫所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提出四条基本原则,以此设计出一份惟一可行的气候协议。该协议是一种“向前看”(前瞻性)的共识,它要求每一个国家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但同时又要让每个国家的状况有所好转。惟有这样的协议,方可为实际地控制气候变化和增进世界各国人民的福利提供良机。 目录 致 谢/001 引 言/001 第一章 关涉伦理的事实和预测001 本章主要有五个核心的要点:穷人往往会遭受气候变化带来的大部分伤 害;当今排放的后果会在遥远的将来感受到;未来生活在贫困国家的人最有 可能从今天和未来的减排中受益;很难说不同国家各自要为当今的排放承担 多大的责任,因为任何有关责任的计算和判断都有赖于复杂的测评问题的解 决;有效的气候行动必须把绝大多数乃至所有的排放量较大的国家动员起来
科学知识/006 影响/015 减排的收益/023 国际协议的必要性/025 排放与排放国/031 结论/040 第二章 政策工具042 排放政策选择方面的绝大多数工作都集中在其相对效率的评估上——哪 一种政策能以最低的成本实现减排。总量管制和交易制具有实现预期分配效 果的灵活性,它使得效率和公平可以分别得到考虑;而征税是不道德的,因 为它们容许人民花钱去污染;在补贴制度下,污染者靠获得补助来省钱,补 贴是建立在可能的已排放量与实际排放量之间差异的基础之上的 气候变化的经济学原理:作为公地悲剧的气候变化/044 分配差异/053 购买污染权/058 有关最佳效果和成本收益分析的说明/064 第三章 象征性的,而非实质性的069 政客们通过诉诸于符号系统来满足对行为的短期要求。“巴厘路线图” 反映了争执的各方势力之间的艰难妥协,也代表了一种非实质的、象征性的 明显胜利。《京都议定书》展现了全球道义的一大胜利,而作为拒签者的美 国却使加快应对气候变化进程的可能性变得更小了 框架公约/071 京都议定书/073 巴厘路线图/078 欧盟/080 州和地方的主动行动/083 诉讼/084 第四章 气候变化与分配正义——气候变化之障眼物089 贫困问题是关乎分配正义的问题,分配正义原则应该指导如何解决分配 问题气候变化问题是关于创建公共利益的国际合作的一种失败。未来的 环境危害可以通过今天的合作来减少。合作牵涉到不同国家的代价高昂的行 动。基于国家的多样性,一项成功的气候协议无疑会把较重的负担施加于某 些国家而非其他国家 小行星/093 气候变化:从谁到谁?/098 解救直觉?四个反论断/110 气候协议对再分配的关切所发挥的作用更为有限吗?/117 分配正义与气候变化:一种评估/120 第五章 惩治犯错者——气候罪责条款?124 主张把气候变化的责任推到主要的排放国身上的矫正正义论,其实是可 以用一种在道义上有说服力的形式加以修复的,它并不依赖于集体责任观念, 而是作出了典型的个人主义假设。用这种方式,我们就需要识别和确认特定 的个人,到底是谁通过其活动对其他人造成了气候上的损失 基本观点/129 犯错者的身份问题/130 受害者/索赔者的身份问题/137 因果关系问题/139 罪责问题/140 大致正义/148 对矫正正义的评价/150 第六章 平等与反对人均许可证的理由152 这种人均分配排放权的做法似乎比基于现有排放量的做法更为可取,而 且还存在着强烈的、源于福利主义和其他各种论调的直觉性主张。但是,很 多人认为人均法不是以分配正义为基础,而是基于对公平的简单的、貌似合 理的诉求。在福利主义的基础上,人均法至多是一项粗陋的次优选择,并且 从可行性的角度来看,它面临着反对意见 人均许可证制度的效果/158 福利主义视角下的原则上的人均法/162 反对意见及其关切/165 公平视角下的人均法/173 作为次优标准的人均法/180 可行性问题/183 对公平和人均法的反思/186 第七章 子孙后代——有关贴现的争论187 贴现率是评估气候变化影响的重要参数之一,作出应对气候变化的合理 决定要依靠分歧的解决。实证主义者认为选择任何投资回报率比市场回报率 更低的项目都是在浪费资源。伦理学家认为,确定正确贴现率的唯一方法是 遵循道德层面的基本原则。只通过贴现的成本收益分析来选择计划项目会在 将来导致严重的不公正,我们必须尊重代际中立原则 为何贴现?/190 子孙后代和时间跨度/192 伦理学家和实证主义者/195 贴现的伦理学/208 气候变化和尊重未来/221 第八章 全球福利、全球正义和气候变化223 我们已经提到贯穿气候变化协议始终的两个可能的基础。第一个基础是 道义论。道义论者无意将福利最大化,相反,他们力图确保气候变化协议是 公正的或公平的。第二个基础是福利主义。社会福利派寻求能让人民福利最 大化的政策,他们有时会借用道义论者的标准套路,认为在“无知的面纱” 后面,人们事实上会选择福利主义 基础:福利主义和道义论/225 富国对穷人的义务/230 富国无须通过气候协议履行对穷人的义务/231 全球性气候协议/235 盈余的分配/241 实用主义和福利主义/247 综 述249 跋 哥本哈根协议254 译后记260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气候变化的正义/气候变化与人类发展译丛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美)埃里克·波斯纳//戴维·韦斯巴赫 |
译者 | 李智//张键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9721223 |
开本 | 20开 |
页数 | 26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87 |
出版时间 | 2011-08-01 |
首版时间 | 2011-08-01 |
印刷时间 | 2011-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7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P467 |
丛书名 | |
印张 | 14.6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28 |
宽 | 148 |
高 | 1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图字01-2011-0833号 |
版权提供者 | 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