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关羽大传/中国历代名人传记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他是一位忠义勇猛的战将,也是一个骄傲鲁莽的武夫——《关羽大传》带你认识真实的关羽!全书以讲述关羽的生平为主线,辅以当时风云变幻的政治背景,在介绍关羽的戎马一生时,也帮助读者深刻了解其成功或失败的症结所在,从中获取为人处世、管理决策及生存的重要智慧。本书由刘艳著。

内容推荐

他是一位忠义勇猛的战将,也是一个骄傲鲁莽的武夫——《关羽大传》带你认识真实的关羽!

作为东汉末年驰骋疆场的猛将,关羽戎马一生,征战群雄,在辅佐刘备完成鼎立三分的大业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他能文能武、忠义双全,于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如囊中取物,于破臂刮骨、血流如汪时谈笑自若,真可谓天不怕、地不怕的好汉。然而,关羽也是粗心大意、傲慢轻敌的,以致大意失荆州,并断送了自己的身家性命。所以说,关羽的忠义绝伦,关羽的神勇无双,关羽的骄傲自大,也造就了他的成功与成败。

《关羽大传》以讲述关羽的生平为主线,辅以当时风云变幻的政治背景,在介绍关羽的戎马一生时,也帮助读者深刻了解其成功或失败的症结所在,从中获取为人处世、管理决策及生存的重要智慧。本书由刘艳著。

目录

一 身世之谜:英雄莫问出处

 关羽的故里及家世

 关羽的年龄与生辰

 赤面长髯,绝伦逸群

 武艺高强,万人之敌

 疾恶如仇,漂泊异乡

二 勇者无敌:英雄本色初显

 三初聚首,以义结盟

 征战南北,共举大事

 出兵相助,解徐州之围

 受托治徐州,势力大增

三 义绝:唯有忠肝和义胆

 “义绝”关羽

 祸起吕布,失徐州

 寄留许都,韬光养晦

 袭杀车胄,势力迅速壮大

 兵败下邳,兄弟各奔东西

 身在曹营心在汉

 万军之中斩颜良

 拜书辞曹,投奔刘备

 关羽与曹操:感恩遇,报知己

 千里寻主,义无反顾

 汝南相会重聚义,驻扎新野

四 荆州之争:明争暗斗几时休

 兵败当阳,前途渺茫

 赤壁交锋大获全胜

 华容道义释曹操

 联吴抗曹,战事频繁

 荆州,人人争而“食”之

 “借荆州”旧事重提

 单刀赴会,孙、刘中分荆州

五 北攻荆襄:出师未捷身先死

 万事俱备,进攻襄樊

 善借天助,水淹七军

 刮骨疗毒显勇壮

 全面进攻,围困樊城

 徐晃诡道诈兵,大败关羽

 暂释前嫌,魏吴联手

 轻信的后果:痛失荆州

 英雄末路:败走麦城

 失荆州,始三国

 刘备发兵复仇,回天无力

六 以短取败:性格决定命运

 关羽与诸葛亮:面和心不和

 逞强好胜失人心

 傲慢轻敌,自取其败

 独断专行,不听人言

 自古英雄皆好“色”

七 拨开历史迷雾:假作真时真亦假

 《三国演义》对关羽的影响

 关羽和青龙偃月刀

 关羽与赤兔马

 关羽与周仓

 温酒斩华雄

 愈战愈勇诛文丑

 关羽葬于何处

八 儒将风范:神威能奋武,儒雅更知文

 好读春秋

 关羽著述

 关帝诗竹

九 关羽后人:血脉承系已难辨

 关羽的子嗣

 关羽的后代

 光宗荫子,风光无限

十 关公崇拜:身虽云没,书名良史

 关羽的谥号

 关羽何以由人而神

 关公民间崇拜的源起

 关羽的加封过程

 财神关公的由来

 关帝庙及遗迹

 关公祭祀礼仪

试读章节

关羽的相貌究竟是什么模样,史料中记载寥寥。而人们常见的关羽形象,是一手捋须,一手捧读《春秋》的模样。到目前为止,我们只在陈寿所著的《三国志·蜀书·关羽传》中看到有一处涉及关羽的相貌,这是记述诸葛亮回复关羽的书信中所提到的一段话:“先主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荆州事。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比谁类?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马超字)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羽美须髯”,这是陈寿对关羽相貌的唯一描述。陈寿只点明了关羽是“美须髯”,而对他的其他相貌特征却只字不提,说明关羽的须髯极有特色。

那么,关羽为什么被后人描绘成五绺长髯呢?这可能和人们的审美观念有关。人们在审视某一事物时很讲究“匀称”,如果胡须长成两绺、四绺,显然不太美,而胡须变成单数,看起来就很匀称,很美。因为关羽是“美须髯”,而三绺长髯较为普遍,为了强调他的特别,五绺长髯是最佳的选择。这就使五绺长髯成了关羽的专利,除他之外,无人再用。

民间还有一句俗语:“嘴上无毛,办事不牢。”因此,关羽的长髯,也象征着稳重。按照民俗观念的理解,“赤面长髯”的关羽多少寄托了人们对这个人物形象的美好愿望。

至于关羽读《春秋左氏传》,那是裴松之注引书《江表传》里的记载。陈寿写的《关羽传》,只是一篇准千字文,其中并没有提到关羽读过什么书的事情。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引《江表传》说:“羽好《左氏传》,讽诵略皆上口。”短短11个字,作用很大,影响深远。

到了今天,我们所了解到的关羽形象要比陈寿所说的丰富多了,这主要归功于后世说唱艺人及文人特别是元、明两朝文人。

在元朝人所著的平话本里,关羽已“生得神眉凤目,虬髯,面如紫玉,身长九尺二寸”。外貌是文艺作品塑造人物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国志》中的关羽形象仅有只言片语,模糊不清,这就为后人留下了充分想象的空间,可以根据社会的价值观与审美观去塑造关羽的形象。

早在宋朝年间,民间就出现了以讲史为谋生手段的职业说书人。见之记载的,北宋时期有汴京瓦市中的讲史人霍四究、尹常卖等。霍四究的“说三分”、尹常卖的“五代史”,在民间颇有影响。遗憾的是,霍四究是怎样为关羽塑造形象的,不得而知,所以元朝平话本中的关羽外貌应该是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造型。

元末明初,通俗小说家罗贯中所著的历史题材小说《三国演义》问世,书中对关羽的容貌有了更加经典的描述,影响也最大,现在一提到关羽,人们眼前就会出现这么一个形象:身长九尺三寸,面如重枣,卧蚕眉,丹凤眼,胸前五绺长髯,胯下赤兔马,手持一把82斤重的青龙偃月刀,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罗贯中对关羽相貌的描述,与前人塑造的关羽形象相比,承继关系十分明显,只不过其形象更加丰满完美,更显英武神圣之风采。“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五绺长髯”,《三国演义》中对关羽容貌的经典描述,已成为关羽容貌的标准符号,深深印刻在人们的心目中,以致后来许多文艺作品中的关羽形象都是以此为标准进行塑造的,无论是小说还是说唱艺术,抑或绘画、雕塑作品,关羽的形象都非常雷同。

关羽的面色如何,陈寿在《三国志》中没有提到,显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小说中的“面如重枣”指暗红色的脸,后代戏曲中演“红脸关公”的专门行当被称为“红净”。中国人有一个传统观念,认为一个人的面色可以代表其人品、忠奸、善恶。红脸表示英勇、正义、刚正不阿,关羽赤胆忠心,忠义两全,当然应该是红脸。这种脸谱化的观念主要是受到了戏剧脸谱的影响。早在宋元时期,民间艺人已经使用彩墨化妆,以寓褒贬。当时的戏剧脸谱丰富多样,有黑脸、红脸、花脸、青脸、蓝脸等不同扮相。这些脸谱的颜色都有一定的象征意义,红色表示英勇、正义、刚烈,因此,关羽的扮相理所当然要勾画成红脸,以彰显其忠义。这就决定了关羽必须成为“红脸关公”。

民间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提到了关羽红脸的来历。东汉末年,满州(今山西省运城一带)新任太守熊虎,纵容儿子熊祥强抢民女张鸾姣。张父到县衙告状,被县令苗信打出堂来,正当他申冤无门,走投无路时,巧遇关羽。关羽好打抱不平,于是奔进公堂辩理。熊祥勾结苗信,为非作歹,还威胁关羽。关羽当时年轻气盛,一怒之下便把熊祥打死了,还杀死县令和太守,火烧衙署,砸烂牢门,救出张鸾姣,自己一个人逃命去了。他经过圣母庙时,在庙旁泉水里洗了个脸,脸立刻变成了丹红色。于是,再也无人认出他来,关羽由此逃脱了关隘盘查之危,到范阳投军。从此,关羽就和红色沾上了边,后来爱戴他的百姓们干脆将他的画像脸部涂成了红色。

然而,传说终归只是传说,在今天看来,关羽之所以是红脸,或许还是和他忠诚耿直的性格有关。P8-10

序言

提到关羽,相信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一部《三国演义》,使“桃园三结义”、“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劈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三江口保驾”、“义释黄忠”、“刮骨疗毒”、“败走麦城”这些脍炙人口的传奇故事,为人们耳熟能详,关羽的形象深入人心。

作为东汉末年驰骋疆场的猛将,关羽戎马一生,征战群雄,辅佐刘备完成鼎立三分大业,立下汗马功劳。尽管他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没有学术著作,无法与孔子相比,但在他死后,随着时代的演变,他却成为能文能武、忠义双全,集儒家忠、信、礼、义于一身的道德楷模,成为义气千秋、忠贞不二、见义勇为的代表人物。这并不是凭空捏造的。

首先,关羽是三国时期“义”的典型代表人物。在事业最低潮时,曹操以高官厚禄、金钱美女笼络他,但他不为所动,一心只想找刘备,表现出他对兄弟义气的忠诚,他的确做到了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彰显了巨大的人格魅力。同时,为了义,他亦可以快马飞刀,于万军之中斩杀颜良,助曹操解白马之围,以报曹操知遇之恩。他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都是受义的牵制,因义而动,义高于一切。

其次,关羽的雄壮威猛,在三国的历史上也是有名的。《三国志》作者陈寿说:“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曹操的手下谋臣程昱等人都称“羽飞万人之敌也”。而东吴周瑜也视关羽为“熊虎之将”。他能在万军之中,轻取上将之首如囊中取物;他即使破臂刮骨,血流如注,仍能谈笑自如,真可谓天不怕、地不怕的好汉。他一生追随刘备,戎马生涯,转战南北,忠君报国,困苦面前不皱须眉。他从出生地解县杀恶霸亡命出走,先到卢奴贩粮度日,后到涿郡三杰相识,投在刘备麾下。在参与围剿黄巾军时历经涿郡、巨鹿郡、南阳郡,因匡辅汉室立功,在中山国安熹县任职;又先后在北海国下密县、平原国高唐县、平原县暂时驻足;在诸侯兼并割据期间,转战于青州、豫州、幽州、兖州、徐州、冀州、扬州,最终止于荆州。

令人遗憾的是,关羽虽然是一员勇猛的战将,但却不是一个明智的统帅。我们所熟悉的他的许多英雄事迹,除了少数事情还有一点根据以外,多数是小说家言,并不是真实的历史。比如温酒斩华雄、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等等,有的是张冠李戴,有的则是艺术夸张。不过,这一切,无不是为了突出关羽神勇无双、忠义绝伦的英雄气概。

回顾关羽的一生,他的事业最辉煌在荆州,其失败、遗恨也在荆州。他执掌荆州帅印6年,发动襄樊战役达到一生事业的鼎盛时期,展示了他文韬武略的卓绝风姿。在这次战役中,他围曹仁、杀庞德,水淹七军,招降于禁,威震华夏,以致曹操一度想迁移首都,以避其锋锐。可惜好景不长,就在关羽最得意的时候,孙吴方面抓住其弱点,给他灌下了一碗“迷魂汤”,使其傲慢心理发挥到了极致,而后又派吕蒙率领大军白衣渡江,兵不血刃地夺取了南郡等地。关羽在外两面受敌,在内部属反叛,最终兵败麦城,被孙吴的几个无名小辈擒获斩首。关羽的人生之路,以一位身首异处、未得善终的败军之将的形象而结束。英雄末路竟是如此惨烈,巨大的反差不禁令人扼腕叹惜。

尽管我们不应以成败论英雄,然而,荆襄之战却集中暴露了关羽刚愎自用、个性骄矜、傲慢轻敌、独断专行的性格,在处理与东吴的关系时也表现出了他政治上缺乏远见、外交上不善应对等武夫式的鲁莽,从而惨遭魏、吴南北夹击,在内忧迭起、盟友毁约偷袭下,葬送了荆州,也葬送了自己的身家性命。“大意失荆州”已成为历史的一面镜子,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粗心大意、骄傲轻敌的严重后果。

失败者的血,鉴照着后人的路。骄傲将军关羽的悲惨遭遇,教育着后人,不要再去重蹈他的覆辙。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关羽一生,唯义而行,为国勇武,为民德泽,信义素著,守诺不违。无论处于怎样的境地,他都不弃旧从新,乐为之死;金钱美女,不足以移之,高官厚禄,不足以动之。他身上所表现出的对主之忠、克己之正、处世之义、作战之勇,在鼓励后人注重品行、舍利取信、舍生取义等方面显示了巨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关羽大传/中国历代名人传记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50202337
开本 16开
页数 26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1-06-01
首版时间 2011-06-01
印刷时间 2011-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5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2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8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7:1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