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小学生朱自清读本/名家文学读本
内容
编辑推荐

小读者们,你们打开的这本《小学生朱自清读本》是朱自清先作品选集。朱自清先生记人写事的文章即便写景状物,朱先生也总是将真情实感寄托在词句中。他的观察细致入微,描摹精准生动。他是敏感的。寻常的事物常能使他生发感触。而我们读到这些感触,又忍不住联想到自己。这样的阅读体验多么美妙啊!本书中还收了一些朱先生在欧洲游学时的游记。写这些文章时,他常常情不自禁地将外国与中国作比较。我们阅读时,最好也能这样去比较。那样,除了能了解异国风物,还能获得到更多的信息、感受。本书由朱煜编写,陈力君审定。

内容推荐

读书可以开阔视野,促进思维。对小学生而言,读书还是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重要途径。朱自清先生说自己“是一个国文教师”,写文章时“注意每个词的意义,每一句的安排和音节,每一段的长短和衔接处”。他把这种态度称作“不放松文字”。这些不被放松的文字正是小学生学习语言的绝好教材。

《小学生朱自清读本》是朱自清先作品选集。每篇文章后面的“读与思”更准确地把握住了朱自清先生的语言风格,并用儿童易于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

《小学生朱自清读本》中还收了一些朱先生在欧洲游学时的游记。写这些文章时,他常常情不自禁地将外国与中国作比较。我们阅读时,最好也能这样去比较。那样,除了能了解异国风物,还能获得到更多的信息、感受。本书由朱煜编写,陈力君审定。

目录

第一编 你和我

 背影

 开饭啦

 闰儿和阿菜

 阿九

 冬天

 怀念妻子

 择偶记

 生长在扬州

 小捣蛋们

 笑

 过新年

 判若两人的阿河

 可爱的韦杰三君

 想念老魏

 我所见的叶圣陶

 刘云波女医师

第二编 踪迹

 匆匆

 雨中

 夜游秦淮

 绿

 荷塘月色

 忘不了的台州

 扬州的景致

 山寺赏梅

 北平看花

 玄武湖和中山陵

 潭柘寺戒坛寺

 走向春晖中学

 白马湖

 春

 松堂游记

 蒙自杂记

 重庆一瞥

 南京名吃

 扬州是吃得好的地方

第三编 去欧洲

 威尼斯

 罗 马

 庞贝古城

 瑞士

 立矶山

 交湖

 荷兰的房子

 海牙和马铿岛

 柏林

 巴 黎

 松花江上

 见到西伯利亚

 福也尔书店

 希腊雕像

 公 园

 加尔东尼市场

 欧洲人吃饭

 圣诞节

 房东太太

第四编 荷塘边的身影

 怀念佩弦老师

 第一面

 课堂上的佩弦先生

 初登讲台

 作风正派的朱自清先生

后记

试读章节

你一定很爱自己的父母吧。朱自清先生当然也是如此。不过,他和父亲之间曾经有过一些不愉快。过了几年,有一次,朱自清收到父亲的信,看着信,想起父子间的一件小事,深为那些“不愉快”而懊悔。

那是怎样的一件事啊——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澹,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甚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两三回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直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望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那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P2-6

序言

小读者们,你们打开的是朱自清先作品选集。

很多年前,我第一次给小学生推荐 朱自清先生的文章,选的是《冬天》。文章开头这样写——

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小洋锅”(铝锅)白煮豆腐,热腾腾的。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锅在“洋炉子”(煤油不打气炉)上,和炉子都熏得乌黑乌黑,越显出豆腐的白。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点着“洋灯”,也还是阴暗。围着桌子坐的是父亲跟我们哥儿三个。“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我们有时也自己动手,但炉子实在太高了,总还是坐享其成的多。这并不是吃饭,只是玩儿。父亲说晚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

白水煮豆腐,蘸点酱油,在小孩子的眼中便是极好的东西了。因为在他们眼中,这不仅能解馋,还很有趣味。我曾津津有味地把这一段读给学生们听,他们很喜欢,说文中描述的场面很温馨。是的,这白水豆腐中有亲情。

后来,这些学生进了中学,他们欣喜地发现课本里有不少朱自清先生的文章。印象最深的是《背影》。不知道有没有人做过专门的统计,我想,很多人对中国现代文学的了解、阅读应该都始于《背影》。这篇文章面世不久便走进了中学课本,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学生。我也不例外。因为《背影》,我后来花了好几年买齐并通读了《朱自清全集》;因为《背影》,我开始阅读并喜欢上了中国现代文学。第一次读完《背影》,我就产生了共鸣。因为在一个冬夜,父亲骑车带我去医院看病。我坐在自行车的后座上,看着父亲上下起伏的背影,也曾经十分感动。

不同的年龄阶段读《背影》感受是不一样的。二十岁之前读,对“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直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这样的描述一定是很有同感的。青春年少,意气风发,总觉得自己可以独自面对整个世界,最听不得长辈的嘱咐唠叨。但现在我自己也做了父亲,再读这段话,便能体会到另一层东西。父亲“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人世间的经历自然是丰富的,他怎么会不知道茶房只认得钱?但即便如此,他还是要很“迂”地嘱托。这就是父爱。看似迂腐的嘱托背后是美好的人性。读者感悟到了这人性之美,文章便流传下来。《背影》中不止有父爱,朱自清先生写道——

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封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一个儿子的忏悔之情充溢在字里行间。这不也是一种美好的人性吗?

朱自清先生这一类记人写事的文章总让我很感动。其实,即便写景状物,朱先生也总是将真情实感寄托在词句中。他的观察细致入微,描摹精准生动。他是敏感的。寻常的事物常能使他生发感触。而我们读到这些感触,又忍不住联想到自己。这样的阅读体验多么美妙啊!

本书中还收了一些朱先生在欧洲游学时的游记。写这些文章时,他常常情不自禁地将外国与中国作比较。我们阅读时,最好也能这样去比较。那样,除了能了解异国风物,还能获得到更多的信息、感受。

写到这里,再介绍一下朱自清先生的基本情况。他生于一八九八年,一九四八年因为胃病去世。他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朱先生写诗,写散文,他研究学问的文章我也很喜欢。他是清华大学的教授,他的不少学生都成了专家学者。

朱先生是生活在二十世纪的人,写文章遣词造句和现在有些不同。有些字在我们看是用错了,可在当时是正确的。为了保持文章的原貌,我没有修改。想必大家可以读懂。

希望这本书成为一扇门,推开它,你可以走近朱自清,然后继续往前,走向美好的文学。

后记

在我的书房里有不少作家的文集,但全集,只有朱自清先生的。一年前,发建兄来电话,邀我编写《小学生朱自清读本》,我一口答应。

小学生常读常写的文章绝大多数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我就以此确定了整本书的主体框架。《背影》、《荷塘月色》、《匆匆》这些名篇自然要选。朱先生走过许多地方,写过不少游记,也是要选一些的。其中,我特别重视朱先生写在欧洲游历的那些文章。现在社会发展,出国方便,文中提到的一些国家,有的小读者也曾去游览过。读了文章,将自己的感受与朱先生的感受做一番比较,或者将当下的中国与外国做一番比较,都是很有趣也很有益的事。如果有的小读者还没机会出国旅行,没关系,读了朱先生的文章,便是完成了纸上的旅程,一样增长见识,启迪思考,为形成国际理解观念打下基础。

读书可以开阔视野,促进思维。对小学生而言,读书还是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重要途径。朱自清先生说自己“是一个国文教师”,写文章时“注意每个词的意义,每一句的安排和音节,每一段的长短和衔接处”。他把这种态度称作“不放松文字”。这些不被放松的文字正是小学生学习语言的绝好教材。编选文章时,撰写导读提示、“读与思”时,我的脑海里常常闪出这些话。我努力着,期望小读者们阅读本书后,一方面能了解作者写了什么,更希望大家能明白作者是如何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我们可以如何借鉴学习。朱先生还说,“控制文字是一种愉快,也是一种本领。”这话,我是很受用的。帮助孩子们学会控制文字的本领,让他们体会到控制文字的愉快,乃至在发展语言能力中全面成长,不正是我这个小学语文教师的工作内容吗?

道理是想得清楚的,但终究力有所不逮。好在钱理群先生审读了书稿,写下七千余字的修改建议。在钱先生的引导下,每篇文章后面的“读与思”更准确地把握住了朱自清先生的语言风格,并用儿童易于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最妙的是,钱先生写下一些重要的连接语,将全书各个部分连成一体,于是书有了主线,有了灵魂。相信小读者们读完本书,自会明白其中的好处。

对我而言,阅读、思考钱理群先生的审稿意见,使编选工作成为一个极有意义的学习过程。这让我对正在实践的文学教学和文章教学有了新的思考。为此,我要向钱先生表达最诚挚的谢意。

我还要感谢陈力君教授,她为本书编选工作提供了宝贵意见,使这项工作有了一个好的开端。

很巧,今天是先父冥诞。他如果知道我编了这本书一定会很开心。我永远记得他的背影,记得他给予我的种种。

朱煜

2011年7月28日

书评(媒体评论)

朱自清笔下,有三重天地。一是“家园”,那里有浓浓的亲情;二是“故国”,那里有厚重的风情与文化;三是“世界”,那里有别一样的风景、人生和历史。这样的“家——国——世界一体”的眼光和胸襟,也是今天的青少年所需要的。

朱自清也是一位语文教师,他的作品是一种示范性的写作。他的文章成为中小学教材的经典,绝非偶然:几代人都是读着他的《背影》、《荷塘月色》长大的,今天依然如此。

——钱理群(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传统向现代的文化转型中,在充满动荡的东西文化碰撞交流的时代语境下,朱自清的足迹遍及中国的南北东西,甚至跨出国门游历了西方世界。他稳健、扎实的文学创作、社会现实批判和文化实践活动具有现代知识分子的典范意义。他通过文字表达的诚挚和笃实带给读者无尽的温暖和力量。

——陈力君(浙江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文学博士)

朱自清先生的文章感动了好几代人,因为那里面有待人处世的诚挚,有对家国亲友的眷恋。那些字句给人以美的享受,能让小读者变得温柔敦厚。

——朱煜(上海福山外国语小学教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小学生朱自清读本/名家文学读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朱煜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4266621
开本 32开
页数 21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17
出版时间 2011-09-01
首版时间 2011-09-01
印刷时间 2011-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小学生(5-10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教育考试-中小学教辅-小学语文
图书小类
重量 0.31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624.233
丛书名
印张 7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10
148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9:5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