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园冶(中华生活经典)
内容
编辑推荐

《园冶》(作者计成)是“中华生活经典”系列之一,书中的造园理论影响深远,不仅有力地推动了我国造园业的发展,而且被翻译成英语和法语,成为西方学者研究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资料,使西方人对中国园林艺术有更深刻的认识。

内容推荐

《园冶》(作者计成)是“中华生活经典”系列之一。

《园冶》从选址、规划与设计建筑物、叠山理水、铺装地面、选择石材和借景等方面对中国古代造园的各环节都作了深入具体的总结和阐述,集中地体现了中国古人的造园智慧和艺术追求。

目录

卷一

冶叙

题词

自序

兴造论

园说

相地

立基

屋字

装折

卷二

栏杆

卷三

门窗

墙垣

铺地

掇山

选石

借景

自识

试读章节

当今人们造房子,全凭工匠们作主,难道就没有听说“三分匠、七分主人”的谚语吗?这里的“主人”,不是园林主人,而是能够规划设计并主持施工建造的人。古代的鲁班曾设计出结构巧妙的器具和房屋,陆云曾刻画出精巧繁复的楼台美景,他们岂是只操工具干活的匠人之流呢?普通工匠只以雕镂为巧,以按式样制作构架就是精,按照定规不能更改一梁一柱,世俗称这样的工匠是“无窍之人”,甚为确切。所以,凡是建造房屋,必须先考察地形地势,规划设想房屋基础的位置和朝向,然后确定几间、几进,依照地基宽窄,随曲而曲,当方则方,这完全取决于主持建造的人,妙在能得体合宜地设计屋宇,构思既不拘泥于定制,也不随意草率。假如地基不规整,何必定要拼镶整齐,房屋木构架何必要限制为三间、五间与多少进数呢?半间一披,亦能幽雅相称,这就是“主人之七分”的意义所在。至于造园师的作用更是占十分之九,而工匠的作用仅占十分之一。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园林结构妙在因地借景、得体合宜,这方面的工作不是普通工匠能胜任的,也不是园林主人自己就能够设计好的,所以必须聘请专业人才主持,还要合理地节约费用。所谓“因”就是:要随着地基的高低,留意地形的端正,如果有树木阻碍观景视线,就要修剪枝条;如遇泉水溪流,就要引注石上,上水石美景相互借用衬托;适合建亭的地方就建亭,适合造榭的地方就造榭,园径不妨偏辟,引导布置要蜿蜒曲折,这就是“精而合宜”的含义。所谓“借”就是:园林虽然划分为园为园外,取景则不拘于远景近景。晴山耸立、古寺凌空,凡是目力所及之处,遇到庸俗的场景则屏蔽、遮挡,遇到美好的景色则收入园林中,不论是田野还是村庄,都纳为在园中可观赏到的烟云风景,这就是“巧而得体”的意思。这些得体适宜、因地借景的工作,如果没有请适当的人来主持规划设计与实施,加上吝惜费用,那么就会前功尽弃,既使有像鲁班、陆云一样智巧的后起之秀,又怎么能建成传世的佳构?我也怕传统的造园技艺会逐渐失传,姑且将各种园林图式简要地绘制在后面,以供爱好园林的人参考。

【点评】

《园)台》正文第一章《兴造论》,总论兴建住宅和园林活动,提出营园要旨,是全书的总纲。计成在该章中提出了三个重要观点:第一,“能主之人”(建筑师、造园师)决定了园林艺术的成败,强调专业人才在造园中的地位。计成在《园冶》多处提出“得人”问题,把造园师看作是造园的决定性因素。除了在《兴造论》中说“独不闻三分匠、七分主人之谚乎”,“第园筑之主,犹须什九,而用匠什一”,计成还在《掇山》中说:“多方景胜,咫尺山林,妙在得乎一人”,在《选石》中说“处处有石块,但不得其人”,这些句子强调必须要有高水平的造园师参与造园,才能取得成功。计成在这章结尾还说:“匪得其人,兼之惜费,则前工并弃”,认为造园时如果没有艺术修养较高的造园师,加上为了省钱,在该投入的地方不能保障足够的资金,那么就会前功尽弃。计成从宏观上指出人才和资金是造园的关键因素。

中国古代的造园工匠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世代薪火相传,创造出优秀的园林。宋代文献中就记载了一些杰出的园艺工人和叠山匠人,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在园林兴盛的潮流中涌现出不少技艺精湛的造园工匠,例如杭州工匠陆氏“堆垛峰峦,拗折涧壑,绝有天巧,号陆叠山”,苏州的叠山工匠俗称“花园子”。对于一座小型园林而言,园林的成败往往取决于叠山之优劣,所以叠山师当时也是造园的主要匠师,文人的造园立意往往要通过这些懂技术的匠师来实现。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从来叠山名手,俱非能诗善绘之人。见其随举一石,颠倒置之,无不苍古成文,迂回入画”,也客观地指出叠山师在造园艺术创作和工程运作中的地位。

造园匠师的社会地位在明代以前一直很低下,除了极个别的之外大都名不见经传。但在明末清初情况有所变化,明末江南地区造园频繁,工匠的需求量很大,由于封建社会内部资本主义因素萌芽、市民文化勃兴,引起价值观念的变化,造园工匠中的技艺精湛者受到重视。造园师在园林主人或者文人与一般工匠之间起到桥梁作用,提高了造园的效率。其中一部分人努力提高文化素养,甚至有擅长诗文绘画者代替文人而成为全面主持规划设计的造园家。从《自序》中可知,造园家计成就是通晓诗书的文人、“少以绘名”的画家。文人士大夫很尊重这些有诗文绘画才华的造园家,乐于与之交往,甚至为他们撰写传记,例如明代后期陈所蕴为张南阳作传,戴名世《张翁家传》介绍明末叠山师张涟等。

第二,造园要遵循节约与高效原则,这也是当代景观设计学的经济原则。当代景观设计学强调用最少的人力、资金、能源投入来健全自然生态过程,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来满足人的需求。计成在《兴造论》中说造园时应该“须求得人,当要节用”,“节用”,就是要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不过在当用钱时要不“惜费”,在该投入资金的地方,不能吝啬,要给予足够的经费保障。计成提出此观点,主要是针对私人造园而言的。无论是官宦还是巨商,财力毕竟有限,所以要厉行节约,但是为了保障艺术品质,在诸如厅堂、主庭院等公共活动频繁的地方,也要舍得投入。

“节约与高效原则”表现在造园的许多方面,比如,在规划园林的时候要量力而为,私造园应该根据自身的财力来确定园林的规模大小和规格高低,不应该盲目攀比,求大规和豪华装修。在施工过程中,应该有效地节约资源和成本,力戒浪费。计成在《铺地》中就出了一种节约手法:“废瓦片也有行时,当湖石削铺,波纹汹涌;破方砖可留大用,绕梅花斗,冰裂纷纭。”报废的瓦片和破损的砖石都可以当做铺地材料,用瓦条可以铺叠出水波样,用破方砖可以铺出冰裂纹的造型,利用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边角废料可以铺出美观方的地面,又节省费用。计成极力主张就地取材,本着节约的态度对待自然资源,他在《相》中提出:“斯谓雕栋飞楹构易,槐荫挺玉成难”,认为要尽可能地保留地基上原有的古木树,多栽植本地植物来美化园林。当建筑与古树发生矛盾时,要尽力保护树木。采用本地物不仅便于形成生机勃勃的景色,体现出地域特征,还能利于形成生态平衡的小环境,实现物质和能量的自循环,既能减少维护成本,又可以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园冶》中提到的植物大多是江南本土植物,如柳、竹子、芭蕉、桃树等。

第三,园林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巧于因借,精在体宜”,这也是贯穿全书的造园理念,是后文介绍的建造技巧和方法的中心指导思想。在造园中,“因”主要取凭借、依靠、根据之意,即是说要因人、因地而造园。“借”指借景,即借他处景色为我所用。计成在论述造园贵“因”时,包括“顺应”自然和“利用”自然这两层含义。计成主张要因顺并利用环境来建造园林。具体来说,既要尊重和顺应客观规律,又要创造性地利用客观条件,采取“顺物之性”的原则,充分地利用现有的地理条件、改造环境,以造出“宛白天开”的宜居园林。《园)台》书中还用‘‘依”、“遵”、“随”等字表达此意。在《题词》中,郑元勋明确指出,造园须因人、因地而制宜。原因在于,人有贫富贵贱之分,地有丘陵平地之别,这些都是造园师所必须充分考虑的。郑元勋还说计成是一个善于因地因人而造园的高手:“所谓地与人俱有异宜,善于用因,莫无否若也。”由此可见,运用“因借体宜”法则实际上正是计成长期经验的总结和升华。P22-26

序言

明清时期,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水平达到顶峰,不仅出现了拙政园、圆明园这样的杰作,还诞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全面系统地总结和阐述造园法则与技艺的著作《园冶》。《园冶》共分三卷,约一万四千字,并附有各类插图共235张。卷一包括三个序言和六章正文.分别是《冶叙》(阮大铖序言)、《题词》(郑元勋序言)、《自序》(计成自序)、《兴造论》、《园说》、《相地》、《立基》、《屋宇》和《装折》,并配有屋宇梁架、地图、木门扇和风窗图样共73幅;卷二《栏杆》,总结了栏杆图案的设计经验,并附有栏杆图式共100张;卷三包括《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和《借景》六章,绘有门窗洞、漏砖墙和铺地图样共62张。在《园冶》中,计成不仅提出了园林的设计原则和规律.整理出古代木建筑的结构与装修图案、总结了掇山理水的种类和技术原则,更满怀激情地描绘出17世纪江南文入园林的理想景境、生活功能和审美情趣,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化修养和园林艺术造诣。与其他古人对造园问题的只言片语或散篇论述相比,唯有《园冶》全面而且系统地阐述了造园理念与技法。该书从选址、规划与设计建筑物、叠山理水、铺装地面、选择石材和借景等方面对中国古代造园的各环节都作了深入具体的总结和阐述,集中地体现了中国古人的造园智慧和艺术追求。

……

《园冶》书中的造园理论影响深远。中国古典园林处理空间等艺术形式的技巧一向受到环境设计领域的专家学者们的赞美,引用《园冶》文本来探讨古代园林的空间和建筑造型技艺的书籍非常多。中国当代的古建筑和园林的恢复工作常以《园冶》的造园理论为依据,中国当代的景观园林和居住环境设计原则也受到其造园理念的影响。近现代以来,《园冶》不仅有力地推动了我国造园业的发展,而且被翻译成英语和法语,成为西方学者研究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资料,使西方人对中国园林艺术有更深刻的认识。

李世葵刘金鹏

2011年4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园冶(中华生活经典)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明)计成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101080780
开本 16开
页数 21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1-08-01
首版时间 2011-08-01
印刷时间 2011-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图书小类
重量 0.31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TU986.62
丛书名
印张 14.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69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22:1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