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重新认识世界
内容
试读章节

物质通过创世大爆炸,从乌有到实有的产生,暗合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的东方物质论,而三种物质的界定更符合老子所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道生一,创世大爆炸之道产生了上帝粒子、夸克这一类基本物质。

一生二,从物质中又分藕出了磁、辐射、光等半物质。

二生三,物质和半物质的运动变化行为又出现了时空等非物质。

三生万物,物质、半物质、非物质三者的互动从此产生了万物万事。

万物负阴而抱阳,每一种事物都存在是与非,正与负两方面,如正负电子、负物质、暗物质、反物质。冲气以为和,万事万物追本溯源,都在物质的主宰中得到统一,它们表面是互相矛盾对立和冲突的,但本质终会取得平衡与和谐。

用色空说去衡量

色即是空,物质(色)转化成非物质(空)。空即是色,非物质也可以转化成物质。

这便是高密度的能量团中产生了创世大爆炸,物质又可以产生能量的道理。

三种物质的界定既建立在西方“创世大爆炸”的理论基础之上的,又如上述所表现的,符合东方智慧。所以说,老子的物质观是有先见之明的。创世大爆炸产生了物质,物质又分藕出磁、辐射等半物质,物质和半物质的运动变化特性,又产生了时空等非物质,三种物质互相运动变化和各自作为,生成了万物,万物生出万象,万象生成了万态,万态生出了万事,万事生出了万情,万情生出了万学。这万万相生,才构成了今天这无穷无数无限无尽的万花世界。

万物生万象

以粒子、原子为基本单位构成的万物,形成了109 种元素,又化合成无以计数的化合物、混合物、聚合物,形成了整个宇宙和广袤的星系,形成了太阳系和地球,形成了地球和位居其上的生物与人类。这同时就形成了宇宙现象、星球现象、地球的地理现象、太阳系的自然现象、物质的化学物理现象、生物的生态现象。每种物质都以自己的风采和运动变化生出自己的独特现象来。

万象生万态

万象的世界就展现出千姿万态,同是一种花,却有红花、白花、兰花; 同一棵树,却有小树、大树、老树; 同一个人,却分婴儿、童年、少年、青年、壮年、老年; 同一本书,有第一页、第二页、第三页; 同是一页文字,有黑字、红字、白字; 同是一个字,有行书、草书、楷书; 同是一行书,有柳体、魏体、颜体;同是一本戏,有京剧、昆剧、秦腔。每一种东西,都会有不同的形态形成,所以万象中又生出万态来。  万态生万事

每种物质,不但会产生不同的形态,由于现象和形态的不同,又会生出不同的事情来,产生出不同的故事,如一个人在儿童时,有上学求知的故事,孝敬父母的故事,顽皮捣蛋的故事。在中年时,有打工拼搏的故事,有成家立业的故事,有生儿育女的故事,有夫妻恩爱的故事。同是星球,地球上有生物,生物又有许多种类,每种又是千姿百态,每态又会生出许多故事。红花鲜艳,白花洁净,兰花圣洁。同是一棵小树,有的可能长成参天栋梁,有的可能半途而废; 兔子吃草,该草可口,另类则有毒。现象和形态的千差万异,所生产的故事千奇百怪,千变万化。

万事生万情

每一个故事都会引出不同的情感,大人对小孩,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解读,是教训? 是教育? 是关爱? 还是虐待? 对同一个人,会有不同的评价,好人、坏人、朋友、敌人。对同一个女人,称女儿、妈妈、还是奶奶,是爱人、同学还是同事。对同一件事,评好评坏还是有好有坏? 对同一件事,是爱、是恨还是怒?对同一篇文章,是欣赏、学习,还是唾斥? 对同一个过程,是参加、放弃还是坚持? 对待任何一件事,生物和人都会有一种不同的态度,不同的感情,用不同的行为去对待。蜜蜂见花卉就会飞过去,狗熊见花卉会不理不睬。微生物见肉去分解,而虎狼见肉去抢夺。万事生万情,情情不一般。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情爱仇杀,公平公正,情由事而出,事为情而困,万事生万情,万情生光辉。

万情生万学

这里指的万学,则是指人由万情生万爱,而万爱引导人去研究,去学习,产生出各学问、学术、学科和知识,归纳综合,万类学问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源远流长的文化思想,二是门类繁多的科学技术。这两大学问,人们称之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学问之多,可谓年年出,月月出,日日出。构成了可谓无所不在的非物质门类。但研究它的产生,无一不由那些善于思考,热爱生活的人,情之所至,大爱生活。

万情生万学,确实现在的学问之多,用大海高山形容都不为过,高深难以定论的时间、空间学说,争论不休的意识、精神属性,实用的文字,音符音律,虚幻的梦想、目标、追求,从人类社会学来看,历史、政治、军事、经济等门派众生,各说不一。从文化艺术上说,语言文学,音乐舞蹈,电影电视、戏曲杂技等不可胜举。从自然科学上来说,有生命科学、生态环境、天文地理、自然物理,等等。真可谓,从天到地,从东到西,从古到今,无所不是学问。万物、万象、万态、万事,万情、万学构成了一个万花世界,构成了一个综合的宇宙。

万物负阴而抱阳

老子的这一物质说是极具超前大智慧的,它由清浊气分离说而引申出阴阳二物说,点出了物质最为本质的东西。前面我们长篇大论都把目光盯在了正物质说中,这只是物质的一半,甚至是物质的一小部分。而物质的另一部分是相对应的负物质,暗物质和反物质,这些和物质同样具有质量和形体,但却是相反的。

霍金在《时间简史》中就指出: “ 我们的星系和其他肯定还包含大量我们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暗物质’。由于它对星系中恒星轨道的引力吸引的影响,我们知道它肯定存在。”

霍金又说: “原子由更小的粒子、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对应于这些次原子粒子的每一种都有一种反粒子存在。反粒子具有和同胞粒子相同的质量。但是它们的电荷和其他属性均相反。例如,电子的反粒子称作正电子,它具有正电荷,也就是和电子电荷相反。可能还有由反粒子构成的整个反世界和反人类存在。然而,当反粒子和粒子相遇时,它们相互湮灭。这样,如果你遇到了你的反自身,千万别握手———你俩会在一次巨大的闪光中消灭殆尽。”

现代科学中证实的负物质,暗物质和反物质,我们的祖先老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英明言中了。

P31-35

后记

首先声明,此书是我与女儿张妮的合著。数年八易其稿,全靠她不断提供新知识资料,不厌其烦地作好后勤工作,特别是为本书的宣传推广,不遗余力,并乐此不疲。

感谢张怀群先生作序,周凤玲女士、李广兴先生作书评,女儿张妮写心得,罗文杰、王宁平作插图。并感谢刘寿民、张新平、王锦、魏柏树、李世恩、张小刚、孔晓凤、郭兰芳、范军等同志在写作中给予的支持。

尽管我们充满信心,要将本书的新知识、新观念传播出去,一年的实践证明,这是件比写作要难上加难的事。我们多么希望把目前许多新出版的书籍和词典等工具书中,关于宇宙、空间、时间、物质的肤浅甚至错误的描述纠正过来,不再误导读者。故热切期盼以本书出版为契机,有志的影视、网络、动漫、传媒工作者,搞成新的文化载体,或者教育科技文化贤达能写进课本或其他文学形式,让广大青少年和百姓群众受惠,我们将不胜感激和高兴!

张光复

2013年6月16日

目录

重新认识物质

重新认识时间

重新认识空间

重新认识进化

重新认识灵魂

附录:

 一本难得的好书

 站在高度说世界

 溯本求源,耕慈播爱

后记

序言

让世界变透明人间普真爱

张怀群

我是站着、坐着反复阅读《重新认识世界》的,每一次读,每一次兴奋。随着读书的深入,原本扑朔迷离的世界逐渐清澈透明起来。

这本书是以物质产生发展的137亿年绵长历史为主线,具体而又生动地描绘了物质的来龙去脉和宇宙的演化历程,指出世界由物质所主宰。作者首先创始性地提出物质呈物质、半物质和非物质三种形态,这种科学划分才真正全面地将世界万物无一例外地清晰囊括其中。并进而科学地提出:

物质是由色子、粒子、原子、分子等具有形体和质量的东西所构成。

半物质是由电、磁、声音、光、电磁波、幅射等能和力构成的。

非物质是由意识、精神、空间、时间等构成的。

结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主宰着世界。

世界也是半物质的,半物质充斥着世界。

世界还是非物质的,非物质是世界的另一半。

作者平静的转告世人日取其半的分不尽的物质不可再分了,物质不可再分的最小颗粒是上帝粒子。上帝粒子是物质不可再分的终点。而一个动态的宇宙似乎在有限的过去起始,也许会在将来的有限时间里终结。

对于宇宙的存在形式——时间,作者首创性地第一次把它和物质这个主体联系在一起,提出是物质变化而产生了时间;

作者脱俗的悟性是对时间的重新认识:

时间是不是循环的?

时间会不会中止、暂缓和延续?

时间可不可以保留?

时间的恢复和逆转。

时间可以穿越吗?

总时间是从宇宙大爆炸开始,如果宇宙结束,物质不再存在,时间即告终结。

物质的运动产生了空间。作者让人折服地把长期困扰人类的时空难题说了个透彻明白。

粒子的运动创造了物质的形体空间,物质的运动创造了宇宙空间,半物质的运动创造了影响空间。

地球到底有多大的空间?

当人们认为三维空间理论走向完美时,两个相对论却把空间和时间搅和在一起,提出了四维相对空间论。

有什么样的运动,便会产生什么样空间。

有多大的运动和运动范围便会形成多大的空间。

宇宙的膨胀运动形成了总空间,也是最大的实际空间。

各种物质的运动都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空间。

至于世界万物,生物人类能有今天的精彩,其缘由是因为物质与生俱来就具有一种进化功能,是物质的进化之因,而逐渐产生了宇宙、万物、生物、人类之果。

作者的灵性的随意表露是对进化的重新认识:

物质的转化特性同样创造出又一个新的神奇——那就是科技物质的出现,并充斥现代人类的生活

一声创世大爆炸,物质从产生上帝粒子开始,历137亿年的发展从非生物进化到生物,创造了今天的世界、宇宙、人类和文明。

物质和半物质转化成非物质,形成了时间、空间、意识、精神、科技等非物质世界。

反向亦然,非物质转化成半物质和物质,出现了飞机、飞船、电脑、楼房等一大批新科技物质。

是物质的转化促成了人类的现代文明。

人类社会之所以有今日的文明和辉煌,则是由于三种物质的相互转化而产生了人文社科,从而不断涌现出从远古的木石器到现在的飞机、电脑、航天器等科技物质。该书全面阐述物质运动、变化、进化、转化的四大有为性。这有为的物质在自身具有的灵魂(感知思维能力)的选择创新中,一步步产生今天的万花世界。

作者惊世骇俗地提出,一切生命、一切物质都有灵魂:

令人费解,灵魂是什么?到底有没有?它来自何方?

动物和人的灵魂——感知思维是生存之本。

植物没有神经系统和专业感知器官,但它仍然有灵魂,这当然是感知思维能力。

无脑的微生物世界,依然依靠感知思维这个灵魂而精彩地生活着。

聪明的碳元素使整个有机物的灵魂备显神奇。

无机物虽比有机物反应迟钝,但它仍然是灵魂附体,有明确的感知思维能力。

物质的感知思维的科技物质专业化,更充分地证明了物质灵魂的存在。

作者的结论令人信服:

灵魂是人们对感知思维能力的总体表达。

物质和人一样是有灵魂的。

是物质的灵魂指导物质的有为性。

运动、变化、进化、转化,均在灵魂的感知思维的选择中趋好趋优。

今天的辉煌源自物质的灵魂创造。

该书是一部科技文学作品,但却揭示了挑战性的主题。作者在溯本求源、追根刨底中全面彻底深入地揭示了物质与宇宙,物质与生物,物质与人类的因果辩证关系。原来小小的粒子、原子竞恩重如山地成为万物之母,更是人类进化之本,是真正孕育我们的母亲。本书顺理成章地揭示“尊物如人、敬人如物”的全新观念。宇宙、自然、资源、环境、生物、人类统一集合在共同的物质母亲的庭堂中,形成相互关联,互为因果,共为一体,密不可分的一家人。身居其中的你我自然而然会产生崇尚物质,关爱自然,重视环境,保护生物,热爱人类的潜能。这从本质说出了真爱博爱大爱的真谛,促进形成爱人如物,厚德载物的社会风尚。

作者是我学写作的老师,是我工作中的老领导,他原是一位长期在基层工作的技术人员,曾担任地方高级领导职务,后又主动到大型国企工作。退休之后,隐居为民,埋身书海,终成此大作。他的博爱、和善令我在因文结缘的许多年中毫无拘束,但当我再次读此大作时,我大汗淋漓,令我敬畏,令我高山仰止。我认为,目前是把老子、爱因斯坦、牛顿、霍金等智慧世俗化,而世俗智慧敢与大师智慧碰撞,且在某些突破点上或许能突破大师智慧的时代,这是我们值得祝贺作者和作者大作之理由。  作者是重新认识老子、爱因斯坦、牛顿、霍金的勇士。

作者的智慧代表了世俗智慧的高度。

《重新认识世界》的发现高度是作者生命的高度。

《重新认识世界》这一本书使作者永远站在人生的峰巅。

《重新认识世界》这一本书是他人生的别称。

《重新认识世界》这一本书是他生命的代表作。

有《重新认识世界》这一本书,作者这一生还要什么呢?

作者教所有的人把已知的物质可以分等等知识概念、概念知识必须进行一次革命。

《重新认识世界》最普遍的意义是,每个人的智慧高度是无限的,而许多许多人的智慧或许根本未发现、未开发。

《重新认识世界》这一本书让作者实现了自己的中国梦。

我推荐这本有创新促进步的书,它值得让大家一读。学习它能让人看穿世界,彻悟社会和人生。

2013年6月19日

(张怀群,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学会理事)

内容推荐

《重新认识世界》这本书是以物质产生发展的137亿年绵长历史为主线,具体而又生动地描绘了物质的来龙去脉和宇宙的演化历程,指出世界由物质所主宰。作者张光复首先创始性地提出物质呈物质、半物质和非物质三种形态,这种科学划分才真正全面地将世界万物无一例外地清晰囊括其中。并进而科学地提出:

物质是由色子、粒子、原子、分子等具有形体和质量的东西所构成。

半物质是由电、磁、声音、光、电磁波、幅射等能和力构成的。

非物质是由意识、精神、空间、时间等构成的。

结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主宰着世界。

世界也是半物质的,半物质充斥着世界。

世界还是非物质的,非物质是世界的另一半。

《重新认识世界》作者平静的转告世人日取其半的分不尽的物质不可再分了,物质不可再分的最小颗粒是上帝粒子。上帝粒子是物质不可再分的终点。而一个动态的宇宙似乎在有限的过去起始,也许会在将来的有限时间里终结。

编辑推荐

张光复编著的《重新认识世界》分为“重新认识物质”、“重新认识时间”、“重新认识空间”、“重新认识进化”、“重新认识灵魂”五个部分,以通俗的语言,围绕物质、时间、空间、进化、灵魂五个概念,以科技和哲学相结合的思维进行自由探索,以文学性的笔记进行叙述,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与质疑。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重新认识世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光复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0822124
开本 16开
页数 15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6
出版时间 2013-08-01
首版时间 2013-08-01
印刷时间 2013-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自然科普
图书小类
重量 0.324
CIP核字 2013155434
中图分类号 N02
丛书名
印张 11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20:5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