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歪得笔直
内容
试读章节

侯阳出生在山西省的一个小县城中,刚过满月便被爸妈带到北京定居。这孩子有两个特点:一是白,刚生下时通体雪白。隔壁大叔形容自家黑孩子时常说“放煤堆里都不好找”,看到小侯阳后半天憋出一句“放石灰堆里都不好找”;二是聪明,不到一岁便会走路说话,一岁要断奶时,他就已经能跟爸妈摆事实讲道理,说:这事得有个过程。爸妈见小侯阳说出如此完整并且没有一点语病的句子,还正确运用了“过程”这么深奥的词语,高兴得逢人便说。侯阳爷爷是个文化人,闲来无事便将一些诗词名句一股脑都教给侯阳,背下来便有许多零食奖励,侯阳也不含糊,冲着爷爷的糖衣炮弹就扎了过去,两三岁便已背下许多诗句,而且吃得白胖。虽然那些诗句犹如狗熊掰的棒子,五六岁时已经忘得干净,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侯阳听长辈们说起他儿时的“光辉事迹”后的沾沾自喜——正如当下的文化,只能靠多年前的余威苟延残喘着。

侯阳直至小学毕业,学习成绩都极其优异,作文奥数获奖无算,家中长辈尽皆感叹:此子聪颖倍于常人,假以时日,必当有所作为。但无论多么优秀的儿子,在父母眼里一定是有缺陷的,并且父母们还一定认为这个缺陷是致命的,大人们总自称这是“恨铁不成钢”,至于这是对是错,没人去考虑,他们只考虑到:出发点是好的,那便一切都是好的。所以侯阳父母总教育儿子:“怎么又是99分?上次不是还考100呢嘛!你看看你,退步这么快。”侯阳99分的原因每次都一样:“我忘写答题了。”父母每次听了这个原因,也还是同一套说辞:“这怎么能忘写?小事都做不好怎么做大事,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就是这个意思。”这话小侯阳听了无数遍,却从没深究过其中含义,只当是不好好打扫自己屋子就没资格去打扫马路,心想扫大街的事儿爱谁干谁干,反正我不去,于是考试中答题该忘还忘,自圆其说题算对了就完了,哪来那么多臭规矩。

小学毕业考试时,小侯阳超常发挥,一个答题也没忘写,只是作文中漏了一个句号,被扣了0.5分,以299.5分年级第二的成绩毕业,第一名被一个既没忘答题也没忘句号的细心女生摘得,侯阳暗恨这女生平日不声不响默默无闻的,原来是等着毕业时候扮猪吃老虎。第三名是平时次次全班第一的才女,此女发挥失常,忘了个答题又忘了个句号,以299分屈居第三,得知后埋头痛哭,抱憾终生。小侯阳性格古怪,遇上这事从来不后悔自己因为马虎没得第一,而是笑话得第三的姐们儿关键时刻拉稀,还把两句名言拼到一起,说这叫“养兵千日,糊涂一时”。

小学毕业后,侯阳顺利升入重点中学的数学实验班,班中才子如云,才女无数,他那点微末道行便相形见绌了,这孩子其实一直就不爱学习,学习好是因为平日所学太过简单,爸妈还总给他报一堆课外班,什么奥林匹克数学、华罗庚数学、超级无敌宇宙霹雳数学,侯阳都学过,导致智力开发过早,学小学那点破东西简直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上了初中,身边全换成了专业的学习选手,哪还轮得到侯阳这样的业余选手班门弄斧耀武扬威,好在侯阳脸皮甚厚,嗯,不对,是心胸宽广,对学习云云,并不在意。

上了初中后,侯阳提早进入叛逆期,他只信自己的道理,别人的道理再多人认可,他听不顺耳,也一样置若罔闻。好比奥数,侯阳最喜欢心算,他觉得一道题,拿支笔吭哧吭哧半天算出来不算本事,有本事你就闭上眼睛一动不动,然后冷不丁报出答案,这才是高手的作风。所以碰上难题,别人都奋笔疾书,他偏咬笔心算,或是用巧妙方法,或是强行在脑中列出竖式,总之一个原则:能不动笔,就不动笔。而这偏偏跟老师们“尽量动笔,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教导背道而驰,所以经常受老师责罚。对此侯阳有自己的说法——你们用笔算属于招式,我用心算属于内功心法,自不可同日而语,孰强孰弱,古人早有定论。老天似乎很支持侯阳这无理取闹的固执想法,使侯阳这歪门邪道在口算比赛中大放异彩,包揽所有第一,一时风光无两,令玄门正宗们大跌眼镜。

学习这东西在侯阳看来,就像是三流电视剧的女主角,长得不过如此,却有无数人为之疯狂。从学生到老师,家长到社会,人人都为之疯狂得莫名其妙,逢人便问:“你儿子学习怎么样?”好比几百年前武林中人见面寒暄:“令公子武功如何?”侯阳私心揣度可能是时代不同,社会的游戏规则也不同,可为什么从流行打架变成了流行念书,他还是想不明白,按他想要是还在流行打架就太爽了,你们接着练招式,练得再好也打不伤我,还得被我的内力震伤。

初中的学习生活让侯阳备感苦恼,非兴趣所在,却大势所趋。他目前的学习情况像极了《天龙八部》中期的虚竹,空有无崖子的深厚内功,却不会一招半式,连个李秋水都打不过。

P1-4

目录

正文

序言

我对序言没什么好感,因为它有一个大哥叫“绪论”。每本文化课教材的第一章都是绪论,它代表你即将在老师的带领下,将原本鬼都不懂的一本书研究到白痴都会。这过程对差生来说,无疑是痛苦的,更痛苦的是,多年之后你无意中翻开那本教材,发现它依旧是鬼都不懂。这就好比你不可能会去吃一条毛毛虫,但有人每天告诉你毛毛虫们骨骼精奇、含高蛋白,吃掉之后提神醒脑、益寿延年,于是不久后,你思维改变,将毛毛虫吃得汁水四溢、津津有味。而事隔多年,清醒后恍然想起:我他妈当年竟然吃过毛毛虫!

这过程就是我们这代人所经历过的应试教育,我们所学习的一切使得我们只会做一件事情,那便是考试,如同我们只学习吃毛毛虫,最后就只会吃毛毛虫一样。怎样证明一个歪七扭八的图形中那两条边平行,怎样算出地球和月球间引力多少,怎样把两瓶看似一样的透明液体掺在一起改变颜色,这些都是早晚要忘记的。当我们把这些东西遗忘的同时才发现,能长存于记忆之中的,永远是那些当年和你一起笑着吃毛毛虫的人。

这部作品大体完成于2009年,其时我正大二,那年退学未果,又身负十数门挂科血债,心灰意冷之下放弃创作,专心演绎破罐破摔的苦闷生活。浑浑噩噩中发觉,我们这代人的青春被一纸试卷掩盖,太多人的才华被几道分数抹煞。我们的成就渺小到可悲,只在于过了英语几级或是考到了什么合格证;我们的理想卑微到可耻,只在于考入了哪个公务员或是年薪够十万;我们的未来空虚到可笑,只在于上班盼下班、周一盼周末而已。

我只想借这部作品向人们传达一个信息:生活本不应该是这样。至于生活应该是什么样,我也没能想出个好答案,我想它应该有一千万种样子,但绝不仅仅是现在这样。

最后,我有些愿望。

愿上一代人只要求下一代身体健康、人品高尚,不再要求试卷上的分数;愿下一代人掌管社会后,能记得自己走过的弯路,给下下代创造出更好的教育环境;愿下下代成为父母后,能培养出一千万种样子的下下下代;愿后代永远幸福快乐,创造更幸福的后后代——愿你们别嫌我啰嗦。

完事。

内容推荐

《歪得笔直》由侯佳良编著。

《歪得笔直》讲述了:

小生侯阳,从小被家长当作“智商实验”的对象,顺利轻松地通关小学,孰料旋即被初中的“学习苦海”一击必杀,从此对所谓“学生之本分”深恶痛绝。困兽犹斗,凭借自创的“歪理”半死不活地爬上高中,方才发现真实的世界比“学习”更为广阔:一帮一辈子的好哥儿们,与美丽女生的甜蜜初恋……然而,正当初尝生活的丰腴之时,突如其来的“分班”有如晴天霹雳……

编辑推荐

侯佳良编著的《歪得笔直》是一个独属于八〇、九〇后的故事,所有一出生就被推上“适应残酷社会”轨道的孩子的心声,平淡,却真实。它是一颗或者无数颗,从小看似阳光雨露,实则在糖衣炮弹的轰炸之下被迫塑形,去迎击社会竞争之“腥风血雨”的种子,他们力量微弱,无法言说,却参透了“伪学习”、“伪教育”的本质。他们对世间真正生命之价值,如故事最后留存的老十班合影,无需公证,无需宣扬,也始终与其凝聚一心。他们一路歪歪扭扭地成长,长成一棵棵“不合格”的歪脖子树,即使独木难以成林,也知所行无愧于心;故而挺立于世,在所不惜。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歪得笔直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侯佳良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364157
开本 32开
页数 18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10
出版时间 2013-04-01
首版时间 2013-04-01
印刷时间 2013-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3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7
丛书名
印张 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3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8: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