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玻璃岛(亚瑟与我三千年第2版)
内容
编辑推荐

冯象所著的《玻璃岛(亚瑟与我三千年第2版)》基本涵盖了亚瑟王传奇的主要人物和神话母题:亚瑟王与“地母”桂尼薇,湖夫人宁薇与“视者”墨林,“骑士冠”郎士洛与两位伊莲,加文爵士与绿骑士,哀生与金发玉色儿,圣杯与渔王,以及圆桌骑士为维护荣誉而分裂、决死的悲剧。就其运用阐发的西方文学典籍、凯尔特/希腊神话、历史和宗教文献而言,也可视为亚瑟王传奇在中国的第一次系统介绍。

内容推荐

冯象所著的《玻璃岛(亚瑟与我三千年第2版)》讲的九个故事,基本涵盖了亚瑟王传奇的主要人物和神话母题:亚瑟王与“地母”桂尼薇,湖夫人宁薇与“视者”墨林,“骑士之冠”郎士洛与两位伊莲,加文爵士与绿骑士,哀生与金发玉色儿,圣杯与渔王,以及圆桌骑士为维护荣誉而分裂、决死的悲剧。就其运用阐发的西方文学典籍、凯尔特/希腊神话、历史和宗教文献而言,也可视为亚瑟王传奇在中国的第一次系统介绍。但是我无意写一部严肃的学术著作。《玻璃岛(亚瑟与我三千年第2版)》的主旨,说的其实是我们这个日益全球化、麦当劳化或(如语言学家乔姆斯基所言)“黑手党化”的“新新人类”社会,天天面临的虚荣与幻想、污染和腐败:从互联网巫术基因改造,到爱情药酒异端。

目录

前言

圣杯

墨林与宁薇

网址:伊莲

药酒

绿骑士

摩帝纳拱

零隐私世界

尾声:亚瑟之死及其他

法兰西的玛丽

小书的朋友——第二版跋

附录一:释名

附录二:年表

附录三:家系图

试读章节

约瑟有个妹妹,嫁给一个叫布隆(Bron,或作Bmn)的。约瑟出狱后,三个人带领一支皈依基督教的犹太人离开巴勒斯坦,去别处另辟家园。可是生活刚刚安逸一点,就有人通奸乱伦,结果种下的庄稼不肯长大。眼看灾难临头,约瑟受圣灵的启发,模仿耶稣最后的晚餐,摆开长桌,领受圣杯的恩惠。又叫布隆去河里抓来一条鱼一道供奉。从此,布隆的绰号便叫“渔翁”(一说渔王)。约瑟让信徒都来桌前坐,那些心地虔诚而拒绝淫乱的,见到圣杯,心中生出无穷的喜悦,“仿佛刚刚脱钩,重新跃回水里的鱼儿”。那些犯奸的,却无论如何看不见圣杯,羞隗难当,不敢走近长桌。其中有一个看不见圣杯的,见入座的人面前堆满了酒菜,只剩下一个空位,却是叛徒犹大的位子,没人敢坐。他饥肠辘辘,实在忍不住了,央求去坐那空位。不料屁股刚落上凳子,脚下的地便豁然裂开,将他吞了。天上传来隆隆的声音:那空位,只有将来渔翁的子孙中间有一人可坐。约瑟领会了神意,后来就把圣杯跟秘诀传给了布隆。就这样,这支信众一边礼拜,一边朝西走,终于抵达一个叫作阿芙蓉(Avaron)的山谷,就在那里住了下来,等待圣杯的第三个护卫来世。

“瞧,他们一边礼拜,一边择路西行。”伯爵急步走到窗前,仿佛要看到什么。夜幕方垂,先前白帆点点的湖面,现在空荡荡的了。“直至那道泛着白光的海岸Albion(英格兰古称)……”

“直至神秘的阿芙蓉,威尔士人称作‘苹果岛’(Avalon)的地方。”波士夫人向我叫道,她知道我学过一点中古威尔士语。

“一点不错,夫人,那是一个玻璃般透明、寻常不露真面目的小岛,亦即后来圆桌分裂,亚瑟王平叛,受了致命伤,三女王驾船接他前去长眠(一说等待复活)的仙境。”

“又是三个女人,”波士夫人笑道,“又是复活!伯爵,您的圣杯的奥秘就要揭晓了,听听我们来自东方的学者的分析!”  伯爵却陷入了沉思。他本来已经坐下,又起身在书架上寻找什么。“但是朋友,”他轻轻说,仿佛在自言自语,“圣杯去了哪里,跟它来自何方、它是什么,问的本是同一个问题,恰如马罗礼笔下的圆桌骑士说的,‘whereitbecame’。归根结蒂,问的其实是那唯一的理(idea)、太初的言(logos);就是《创世记》(亚兰语译本)塔尔衮残卷昭示的,上帝用来造天地万物的智慧(sophia);也即圣保罗所谓,那个向世人隐藏着的,先于我们这世界而存在,‘眼睛看不见,耳朵听不着,人心里从来想象不到的’奥秘……”

他还想说下去,晚餐的铃响了。一个管家模样的高个男人进来,俯在他肩膀上嘀咕了一句。他连忙请我们先去餐厅,自己却拿起拐杖匆匆下楼去了。过了大约半个钟头,才回到餐桌,略微有点气喘:“很抱歉,忘了一件小事,没想到它这时候找上门来。”接着就吩咐上汤。波士夫人对菜单似乎并不陌生,给我一一介绍:霉乳酪、鹅肝酱、熏鹿肉、奶油螺蛳等等,清一色的萨伏瓦特产或本地的名厨料理。但圣杯就不再是话题了。吃完正餐甜点,又天南海北聊一会儿,我们就告辞了。伯爵说稍等,回书房里拿了一个纸包送我,拆开来看,却是一册十二世记威尔士史僧吉拉度(GiraldusCambrensis)作的拉丁语《王公史鉴》,一八六三年波恩版,封皮早黄了,页边还留着斑斑点点的墨水痕。他说腿不好使,不可能再往西边去了,但如果我有机会到那里看手稿、做研究,这小册子也许派得上用场。我们一边道谢,一边步下楼梯。晚风拂面,带着幽幽的花香,知道大门已经打开了。

离开法国,我又去英国待了两个月查资料,却没敢在圣杯上花时间。论文期限和毕业求职的压力,很快便关闭了一切于生计无助的兴趣。开始教书之后,又搬了若干次家,身外之物,几经盈缩,伯爵送的小书,也就悄悄钻到地下室堆着的某只纸板箱里去了。要不是千禧年迫近了,接回一段因缘,恐怕再不会想到找它;当然,今天也就不必感觉找到它,给我带来的焦虑和惆怅了!

事情是这样的。今年九月,在剑桥大学开一个Y2K“千年虫”问题国际研讨会。会上有一位威尔士大学的心理医生,报告上一次千禧年“大限”基督教世界经历的“千禧年综合症”,讲得风趣幽默,博得满堂掌声。当晚,会议主办人在国王学院设宴招待,医生与我同桌,谈起“秃顶修士”格拉贝(RodulfusGlaber,约985~1046)《五卷史》所载,公元九九九年欧洲各地接二连三传闻的种种异象:七月,阿基丹(今法国西南)天降血雨,淋着衣服就洗不掉,弄得人一身腥味;八月,德国某村,怀子母狼闯入教堂,咬住钟绳敲钟警世;九月,从英格兰到威尔士,一颗奇大无比的流星,把夜空照得如同白昼,直到鸡叫三遍才消失了。说到投机处,医生提议,会议结束陪我一同凭吊几处古迹,都是格拉贝讲的“人类知错不改,如同狗舔自己呕吐物一样,秉性难移”的历史见证。于是,第三天下午,我们便踏进了格拉斯顿伯利(Glastonbury)古寺的废墟。

古寺毁于一五三九年。英王亨利八世(1491~1547)为一个女人(以及史家认为比女人还重要的某些利益),跟罗马教廷反目,镇压教皇派,古寺的住持受牵连遭了殃。颓垣断壁之间,仍旧可以想见当年的辉煌景象。

P10-13

序言

这本小书讲的故事,取材于亚瑟王传奇同我的亲身经历。

亚瑟王传奇是中古欧洲文学的瑰宝,在西方流传之广,大概仅次于《圣经》、莎士比亚。至今,各种新潮和通俗的文艺形式的改编再现,从好莱坞影视、百老汇歌舞到漫画书、木偶戏,仍层出不穷。传奇中的角色原型和情节母题,大都可追溯到古代凯尔特人的历史与神话。凯尔特人现在是小民族,但在上古时代曾遍及欧洲大部,西至不列颠岛(今英国),东抵小亚细亚。他们的事功和风俗最早见于希腊史家的记述,希腊人称这些金发碧眼、肤色白皙、慷慨性急而多才多艺的“蛮族”为Keltoi;于是有了“凯尔特”这个名字。可是,罗马帝国的兴起和统治,日耳曼诸部的南下扩张,大大压缩了凯尔特人的领土。到了亚瑟王传奇的鼎盛期(十二、十三世纪),凯尔特人的家园就只剩下不列颠岛的西部(威尔士)和北端、(苏格兰高地)、爱尔兰以及英吉利海峡对岸的法国西北一隅(布列塔尼)了。

相传,亚瑟是五、六世纪之交领导不列颠人抵抗侵略者的统帅。不难想见,他的英雄业绩与崇高理想,是如何深受百姓爱戴而传颂四方的(见《尾声》)。一个弱小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还能编织这样绚丽多彩的故事,确是世界文学史上的奇迹。因为故事中的亚瑟当了不列颠的王,所以在中世纪,亚瑟王传奇也叫“不列颠演义”(matieredeBretagne)。这几个字是法文,亦即法国人的说法。当时在欧洲,法国的宫廷时尚和文学,跟现在铺天盖地宣传的美国这个美国那个差不多,是人们急于效法的。法国宫廷诗人采用浪漫传奇(roman)的体裁,向王公贵族,尤其宫中那些热爱文艺的夫人小姐,歌颂亚瑟王和他的圆桌骑士;亚瑟王传奇便从此走出不列颠,跟“国际”接轨了(详见《法兰西的玛丽》)。

亚瑟王传奇在中国一直没有好好研究介绍,这不奇怪。因为中国人接轨“国际”,断断续续,几经波折,需要学习引进的洋故事洋思想排着长队,太多了!如今赶上((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走红之后出版,也不算晚。我认识一位中国小姑娘,在附近一所有名的中学(布什总统的母校)念初二,精通亚瑟王故事,还喜欢拉丁语,四大本哈利‘波特倒背如流。她告诉我,所谓“魔法石”,英国原版作“哲学家石”(也就是圆桌骑士寻找的玻璃岛圣杯在中世纪炼金术传统里的变相,见附录一《释名》,圣杯条)。可是出版商对美国人心存偏见,认定他们趣味肤浅,生怕封面印了“哲学家”三个字影响小说在美国的销路,就改称sorcerer'sstone(巫师石):美国相当一部分人口是信巫术的。中译本不明底细,竟以讹传讹错上加错,变出一块她说离了谱还不“酷”的“魔法石”来。

言归正传。我选择亚瑟王这个题目,同我的生活经历与学术训练有关。前者本书《尾声》里说了,此处不赘;后者读者如果有兴趣知道,可参看拙著《木腿正义》(1999;北京大学出版社增订版,2007)的前言。这儿只谈一点:

我下放云南当知青时,先父正接受“隔离审查”。林彪事败,监禁略松,才允许家人送衣传话。先父读到我描述兄弟民族语言和山歌俚语的信,觉得我对语音声律有特殊的敏感,曾鼓励钻研语言学。后来虽然专业方向定在中世纪文学,语言训练始终未敢懈怠。因此在昆明、北大和哈佛念书期间,多学了几门与专业有关的古代语言。古代文献常引用、演绎神话,或者将神话历史化(两者原本是不分的)。西方各民族的神话,我感兴趣已久;现在直接从原文阅读,则多了一层真切而同情的理解。西方神话突破教会防范或通过教士梳理,流传下来发生广泛影响的有三支:希腊/罗马、北欧/日耳曼、凯尔特。其中,希腊/罗马神话的介绍最勤,成果颇丰,如杨宪益先生和罗念生/王焕生先生译荷马史诗,先师杨周翰先生译奥维德《变形记》与维吉尔史诗《埃涅阿斯记》。北欧/日耳曼神话次之。茅盾先生从前写过一本《北欧神话ABC》(1929),一九八一年百花文艺出版社重印,收在《神话研究》里,可作人门的台阶。听说译林出版社不久前推出了诗体《埃达》的全译本,应该是可供欣赏或参考的。拙译古英语史诗《贝奥武甫》(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2),也可算补阙的工作。唯有凯尔特神话学者极少论说,大概是碍于语言和材料双重的限制。语言(中古爱尔兰语、威尔士语、中古拉丁语、古法语等)既不易学,材料还十分零散;需要经过严格的学术训练,钻进文献去钩沉比较了才能有所收获。收获的快乐,在与人分享。因此我想,我不能“改行”干了法律,就藏起自己读书行路的收获。而且,如果我不给中国读者好好写凯尔特人“从前与将来的王”(rexquondamrexquefuturus),恐怕一时半会儿也没人写了。

更何况人们相信,亚瑟王还要回来拯救这世界;

本书讲的九个故事,基本涵盖了亚瑟王传奇的主要人物和神话母题:亚瑟王与“地母”桂尼薇,湖夫人宁薇与“视者”墨林,“骑士之冠”郎士洛与两位伊莲,加文爵士与绿骑士,哀生与金发玉色儿,圣杯与渔王,以及圆桌骑士为维护荣誉而分裂、决死的悲剧。就其运用阐发的西方文学典籍、凯尔特/希腊神话、历史和宗教文献而言,也可视为亚瑟王传奇在中国的第一次系统介绍。但是我无意写一部严肃的学术著作。故事的主旨,说的其实是我们这个日益全球化、麦当劳化或(如语言学家乔姆斯基所言)“黑手党化”的“新新人类”社会,天天面临的虚荣与幻想、污染和腐败:从互联网巫术基因改造,到爱情药酒异端。

有朋友读了故事问:怎么想起把亚瑟王同互联网扯到一块儿“拌沙拉”的?我考虑过,好像问题不是我想不想这么说——而是不知道,生活在一切信息(文字图像声音气味爱情基因)都可以数码化复制、储存、传播、感染的时代,怎么能够不说——亚瑟王、玻璃岛和圣杯。“一战”结束,诗人艾略特(1888~1965)受圣杯与渔王传说启发,用荒原的寓言(实为玻璃岛的一个幻象)串联典故,写“垮掉的一代”的迷惘苦闷,一举成名。有评家讥其《荒原》(1922)为“二十世纪诗歌的灾难”。灾难却不幸溢出诗外——我们现在仿佛回到了渔王的荒原,跟命中注定见不着圣杯、得不到拯救的亚瑟王的圆桌骑士一样,受了诅咒。

您问什么诅咒?读完这小书您就明白了。

不过我真正动笔,还是借着一个机缘。一九九九年出差回上海,《万象》杂志的编辑先生约稿,策划出一期千禧年中世纪文化专辑。一边聊,一边从老锦江走到淮海路口的报亭(记得是去买《新民周刊》)。忽然觉得身后有人在听我们说话。放慢脚步,让那人超过,原来是一位上了年纪却还保持着少女身段的夫人。在她和我并肩的那一刻,我感到她心里在大笑。那种感觉,过去也有过。当时没有多想。直到有一天同内子散步,路过坐落在我们这海港小城的老广场东头的“格洛”酒吧(见《墨林与宁薇》),才又回想起来,不,听清楚了:那无声的笑,是酒吧里许多笑声的一种。眼前,已是行将汇人大西洋的美利马克河(Merrimac)落潮时深黑色的湍流,海鸥赶着缓缓离岸的白帆。孤零零踱来一个老头,牵一匹小黑猪,他的宠物。寒暄了两句,问他是观光客不是,他说哪里,就住在对岸的索尔兹伯利(Salisbury)镇。小猪叫啥名字?墨林。墨林?那小猪嗷嗷应了一声。

隔着大西洋,还有一个索尔兹伯利。我曾经在那里举目,凭吊墨林的悬石和亚瑟王的战场。

于是,就动了笔。从《圣杯》到《零隐私世界》,配上插图,一篇篇给《万象》寄去。

写到一半,内子道,你这些故事,人物情节头绪一大堆,还有十多种古代语言的名词术语。能不能编一个表,介绍背景知识,方便读者理解?根据这条意见,我写了《尾声》四章,谈谈自己从前读亚瑟王的感想;再添一幅地图并三样附录,俾有兴趣的读者自行索引、探讨新说。附录一《释名》,解释人名、神名、地名、物名、书名、术语等。附录二《年表》,列出与亚瑟王传奇有关的重要的人事作品,从特洛伊战争(公元前十三世纪)至今。附录三《家系图》,简单画出亚瑟王、郎士洛、哀生三家的谱系。

书名《玻璃岛》,威尔士语ynisgutrin,典出凯尔特神话(见附录一《释名》,玻璃岛条)。还有一个道理:八十年代初,有一次陪同外教去新疆旅游。一天,在暑气蒸腾的戈壁滩上欣然发现一座碧波环绕的小岛——海市蜃楼。我们的司机即形容小岛是玻璃造的,去到那里的人,无论多大本领、带几匹骆驼,没有一个活着回来。当然,凯尔特人的玻璃岛是出没于另一个自然与人文环境的。那边的传说,也就跟那司机朋友的难忘的故事不很相类。古人说“海市”为蛟蜃之气所筑,蜃“状似蛇而大,有角,能呼气成楼台城郭之状”(《本草·鳞部》)。新世纪始于蛇年,我愿这本《玻璃岛》浮现在更多的读者面前。

借此机会,我要谢谢所有促成本书构思、写作及问世的朋友,首先是在故事里“饰主角”的。为尊重个人隐私、避免误会,姓名一律略去或更改了。共计十位:

波士夫人,我的老师,愿她老人家健康长寿。

伯爵前不久还有信来,为我解答圣殿骑士团与耶稣裹尸布(现藏意大利都灵施洗者圣约翰教堂)的关系问题。当然,那是另一本书的故事了。

建筑师(墨林)曾到北京公干。归来问他对古都新貌的印象,他连连摇头,马上把话题转到政治上去。他是个极绅士气的人,谈政治和聊天气一样,总在恰当的时刻。

女巫(宁薇)去年露过一面,在法国电影《圣比埃尔寡妇》(Laveblve,deSaint-Pierre)里。老广场剧院首场放映那晚,好些人都说见着她了,走在那任性的年轻寡妇(JulietteBinoche饰)的影子里。但是我们第二天入场的观众却无福养眼;之后,她便再没有在银幕上现身,让酒吧里的人们议论了好几天。

李尔王的基因改造计划,与硅谷许多“。com”公司一样,暂时搁浅。

佘老大照旧回我梦中过他的酒瘾。时不时也去别个难兄难弟、干部老乡家夜访。讲起那些人见到他吓出一身冷汗的模样,总是把我笑醒。

画家的《伊甸园·绿骑士》组画,最近被改编成歌舞剧,在纽约上演。

石匠不曾联系。但美国财政部已正式宣布,将发行面值一美元的硬币,逐步取代(印有无头金字塔和天眼的)一元美钞。

小阿忒长大两岁。

小阿忒的记者爸爸,俨然已是网络安全与黑/红客问题专家了。去年率先披露,全美数以千计的公司和大学电脑网络发现大面积植“虫”,美国经济事实上已处于“被绑架”状态。而从入侵者使用的极复杂的“签名”方式看,不排除“天外智慧”参与作案的可能。联邦调查局、五角大楼、宇航局等部门被指责“制度性麻痹大意”;国会展开调查,直到“九一一”事件才告一段落。

上文提及学术训练。仅就本书的写作而言,有七位老师的教诲我永远珍惜。他们是(括号内为讲授内容):北京大学英语系的李赋宁先生(古英语、中古英语)和西语系的法国专家贝尔娜小姐(古典拉丁语);哈佛大学英语系的班生先生(乔叟、亚瑟王传奇),日耳曼语系的米切尔先生(古冰岛语、北欧神话),古典语系的齐奥科夫斯基先生(中古拉丁语诗歌及戏剧),哈佛侯敦珍本善本图书馆馆长邦德先生(中世纪手稿及早期印刷版本);威尔士老人“老仓领主”帕里·琼斯先生(威尔士语)。

最后,要感谢申慧辉女士的热心帮助;感谢三联书店李学军女士费心编辑、安排出版。

同往常一样,内子仔细阅读了全书草稿并提出修改意见、评议装帧插图。个别人事细节,本已淡忘了,幸亏她记得才还了故事原貌。

这本书献给我的母亲。

二〇〇〇年六月初稿,〇一年十一月定稿

于麻省新伯利港铁盆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玻璃岛(亚瑟与我三千年第2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冯象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108043252
开本 32开
页数 258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13-04-01
首版时间 2003-04-01
印刷时间 2013-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5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8
丛书名
印张 8.5
印次 3
出版地 北京
212
145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0:5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