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勇敢的船长/传世今典冒险小说
内容
编辑推荐

《勇敢的船长》由鲁德亚德·吉卜林所著,富家子弟哈维乘船出游,不慎坠落大海,幸被一艘渔船救起。醒来后他不仅不感谢救他的人,反而诬陷对方偷了他的钱,还蛮横地要求船长立刻送他回家,但遭到了船长的拒绝。渔船继续在海上捕鱼,哈维被要求必须干活。这位娇生惯养、游手好闲,只知吃喝玩乐的富家子受得了海上捕鱼的艰辛吗?他能回到父母的身边吗?

这个将道德教育和精彩故事融为一体的作品曾经三次被改编成电影,还被改编成了音乐剧。

内容推荐

《勇敢的船长》由鲁德亚德·吉卜林所著,《勇敢的船长》故事的主人公是号称美国“铁路大王”的哈维·切尼的独子小哈维·切尼。十五岁那年,小哈维乘坐大班轮穿越北大西洋,途中不慎从甲板上落人大海中,被纽芬兰大浅滩上一艘名为“海上”号的捕鱼船救起,事后他非但没有表示感谢,反而蛮横无理地要求渔船送他回家,并声称自己家财万贯,可以十倍补偿这艘渔船的损失。船长迪斯科·特鲁普拒绝了他的要求,并让他在渔船上干杂活,直到船再次靠岸为止。在没有任何选择的情况下,少年哈维只得接受船长的提议。在经历了一番惊心动魄的海上冒险旅程之后,他体会到了渔民的酸甜苦辣,也在艰苦的生活中逐渐学会了海上生存的各项本领。

最终,渔船满载而归,回到了格洛斯特港。在那里,哈维通过电报联系上了自己的父母,他的父母迫不及待地乘坐私人列车,一路横穿美国,来到波士顿与哈维会合。他们惊奇地发现,那个曾经娇生惯养、游手好闲、追求吃喝玩乐、有着一身坏习气的哈维不见了,现在的他勤劳、肯干,不仅学会了团结协作,还明白了要积极地面对生活。他厌恶那些如寄生虫一般,依靠父辈的家财,肆意挥霍、不劳而获的富家子弟,真正懂得了一个人只有依靠辛勤的劳动,才能换来充实而幸福的生活的道理。

目录

第一章  哈维失足落水

第二章  傲慢的男孩

第三章  初尝渔民生活

第四章  渔民的禁忌

第五章  邂逅法国船

第六章  “马里拉"号传奇

第七章  维尔京浅滩罹难

第八章  “海上”号凯旋

第九章  横贯美国的重聚

第十章  预言的实现

试读章节

吸烟室的门敞开着,外面北大西洋上的雾气滚滚而来。此时,大班轮在波涛起伏中颠簸前行,它不时鸣响汽笛,向来往的渔船发出警示。

“整艘船上数切尼那小子最烦人。”一个穿毛绒大衣的人边说边砰的一声把门关上,“这儿可没人待见他,他太嫩了,还自以为是,那个臭小子。”

一个白头发的德国人伸手拿起一个三明治,边嚼边嘟囔着:“我可没少碰到这种人,在美国遍地都是。让我说,到结账时可不能便宜了他。”

“哼,就这点儿钱人家根本没看在眼里。不过,话说回来,他其实也挺可怜的。”一个纽约来的男人慢悠悠地说道。他全身舒展地躺在软垫子上,头顶上方是湿气笼罩的天窗。“他从小就跟着他妈妈四处漂泊,吃住都在旅店,连个像样的家都没有。今天早上我还和他妈聊来着。一个挺招人喜欢的女人,可就是不知道如何管教自己的儿子。据说,他这趟是想到欧洲去完成学业。”

“他要学的东西还多着呢。”插话的是个蜷缩在角落里的费城人,“家里光零花钱一个月就给他两百块,那小子亲口告诉我的。他可还不满十六岁呢!”

“他老子是经营铁路的,对吧?”德国人接茬道。

“对,还开矿、倒腾木材、搞船运,什么挣钱他干什么。那老小子在圣迭戈盖了自己的房子,在洛杉矶也盖了,五六条铁路都归他所有,太平洋沿岸的木材生意有一半都是他的,他就知道拼命挣钱给老婆花。”那个费城人懒懒地絮叨着,“那女人说了,西部她住不惯,就神神叨叨地带着孩子一路瞎转悠,我估摸着,她是想找点儿让孩子喜欢的事。从佛罗里达到阿迪朗达克、莱克伍德,再到温泉城、纽约,然后再转回来。你们看,现在这小子比个二流旅店的伙计好不到哪儿去,等欧洲这一圈转下来,估计就整个是一刺儿头了。”

“他老子怎么不亲自管教管教他呢?”声音是从穿毛绒大衣的人的嘴里传出来的。

“我估摸着,他老子只顾大把大把地赚钱,根本没工夫理这茬吧!不出几年,那老头就该知道这样做究竟有多愚蠢了。这孩子身上其实也有不少优点,可惜没人好好调教。”

“该狠狠地管教,狠狠地管教!”那德国人压低嗓门愤愤地说。

这时,门砰的一声被撞开了,一个身材瘦小的男孩从高高的过道上弯着腰走下来。他大约十五岁,嘴角斜叼着半截烟卷,面色白里泛黄,缺少在这个年龄段少年应有的健康肤色,一副故作自信却又游移不定的表情,机灵聪敏中透着几分浅陋。他上身穿着一件鲜红色夹克,下面是一条对他来说过于肥大的灯笼裤,脚上套着一双红色长袜和一双运动鞋,他的头上随意地扣着一顶法兰绒帽子,并懒散地往脑后耷拉着。他吹着口哨,瞅了一眼屋里的这伙人,大声地嚷道:“嘿,我说,外面的雾可真够大的,听听,外面的那些渔船对着我们吱哇乱叫,要是能撞翻一艘,那该多过瘾啊!”

“把门关上,哈维。”纽约人命令道,“关上门,到外面呆着去,这儿可没人待见你。”

“谁不准我来?”少年眯缝着眼挑衅地答道,“我坐船是你出的钱吗,马丁先生?别人能来的地方,我也有权来。”

说着,他自顾自地从棋盘上拿起骰子,两只手抛来抛去地玩了起来。

“嘿,我说先生们,这么呆着可真没劲啊,咱们就不能打打扑克?”

见没人应声,他吐出一口烟,晃悠着两条麻秆似的腿,用脏兮兮的手指头敲打着桌子边沿,然后掏出一卷钞票,作势要点一番。

“你妈妈怎么没出来?”有人问了句,“午饭时就没见到她。”

“应该在她那间特等舱里躺着呢。她一坐船就犯晕,什么都顾不得了。我正想着要找个女服务员,给她十五块钱让她照顾我妈。我呢,是能不下去就不下去,说心里话,一路过餐具室我就觉得疹得慌。说起来,这可是我第一次坐船在海上旅行。”

“得了吧,哈维,别描了,越描越黑。”

“谁描了?你说谁描,这本来就是我头一次横渡大西洋。先生们,除了第一天以外,我可一点儿都没晕船,一点儿都没有!”他说着握紧拳头,嘭地敲在桌子上,脸因为激动有些泛红,但很明显,此刻他是洋洋得意的。接着,他又用手指蘸了点儿水,继续数他的钞票。

“哦,那你可真够了不起的。”费城人打着哈欠说道,“弄不好还能给咱美国增光添彩呢!”

“那是。我是美国人嘛,地地道道的美国人,永远都是。等我到了欧洲,一定要好好展示展示我的风采。”他正说着,噗的一声,烟灭了。“服务生卖的这破烟怎么能抽啊?哪位先生身上有真正的土耳其雪茄?给我来一支。”

P1-4

序言

这部儿童作品的作者是英国小说家、诗人,英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鲁德亚德·吉卜林(1865—1936)。他在二十世纪初的世界文坛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被誉为“当代最杰出的散文作家之一”和“短篇小说艺术创新之人”。十九世纪美国继霍桑、麦尔维尔之后最伟大的小说家亨利·詹姆斯曾说:“吉卜林是我迄今为止所见过的最具天赋的人物,我个人已被他深深地打动。”吉卜林在科幻小说界的地位是无可取代的,海因莱因和波尔·安德森都曾对吉卜林有过很高的评价。1907年,他“以观察人微、想象独特、气概雄浑、叙述卓越见长”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是至今诺贝尔文学奖最年轻的获得者。

吉卜林出生在印度孟买,六岁时被父母送回英国的一间儿童寄养所接受了六年的教育。那六年算不上愉快的经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后来的写作,尤其是增加了他对孩子的同情心。他曾以记者的身份周游印度全国,也曾途经缅甸、中国、日本、美国,再横穿大西洋,进行了返回英国的长期旅行。每年冬季,吉卜林都要去非洲度假。这些真实的经历在他的作品中时有呈现。他一生共创作了八部诗集,四部长篇小说,二十一部短篇小说集和历史故事集,以及大量散文、随笔、游记。主要著作有儿童故事《丛林之书》(1894)、印度侦探小说《基姆》(1901)、诗集《营房谣》(1892)、短诗《如果》(1895),以及许多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吉卜林为儿童创作了许多妙趣横生的动物奇幻故事、海上探险故事和童话故事,这些作品被世人奉为“儿童文学永恒的经典”、“奇幻文学的精品”和“百年不衰的探险小说经典”。至今,他的作品在如何从道德教育的层面创作出高质量的儿童文学上,仍有着很大的启发作用。

这部小说的书名取自英国民谣《玛丽·安蓓丽》。玛丽·安蓓丽是1584年根特围城中抗击西班牙的传奇女英雄。民谣开篇便是:“勇敢的船长,不畏死神,向被围的根特城进军。”据记载,在创作《勇敢的船长》之前,吉卜林早已习惯乘坐远洋客轮,进行海上旅行,他曾一路向西,穿越北大西洋重重的迷雾与冰川。所以,小说包含了作家的亲身经历,而他在印度以及中东地区生活的点点滴滴,也在小说中留下了明显的印记。该小说最早于1896年11月在美国的《麦克卢尔》杂志上以长篇连载的形式刊载。

故事的主人公是号称美国“铁路大王”的哈维·切尼的独子小哈维·切尼。十五岁那年,小哈维乘坐大班轮穿越北大西洋,途中不慎从甲板上落人大海中,被纽芬兰大浅滩上一艘名为“海上”号的捕鱼船救起,事后他非但没有表示感谢,反而蛮横无理地要求渔船送他回家,并声称自己家财万贯,可以十倍补偿这艘渔船的损失。船长迪斯科·特鲁普拒绝了他的要求,并让他在渔船上干杂活,直到船再次靠岸为止。在没有任何选择的情况下,少年哈维只得接受船长的提议。在经历了一番惊心动魄的海上冒险旅程之后,他体会到了渔民的酸甜苦辣,也在艰苦的生活中逐渐学会了海上生存的各项本领。最终,渔船满载而归,回到了格洛斯特港。在那里,哈维通过电报联系上了自己的父母,他的父母迫不及待地乘坐私人列车,一路横穿美国,来到波士顿与哈维会合。他们惊奇地发现,那个曾经娇生惯养、游手好闲、追求吃喝玩乐、有着一身坏习气的哈维不见了,现在的他勤劳、肯干,不仅学会了团结协作,还明白了要积极地面对生活。他厌恶那些如寄生虫一般,依靠父辈的家财,肆意挥霍、不劳而获的富家子弟,真正懂得了一个人只有依靠辛勤的劳动,才能换来充实而幸福的生活的道理。由于这部小说的巨大影响,它曾于1935年、1977年和1996年三度被改编成同名电影,1999年还被改编成了同名音乐剧。

在翻译这部小说之前,出版社明确了译本读者群的年龄,要求语言力求生动。译者据此安排了相应的翻译原则,依据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策略,将总体目标定为:译文要始终照顾青少年读者,不出现生僻、怪异的词语,不出现不符合汉语行文规范的句式,不出现表达生硬的“翻译腔”现象,同时兼顾小说的文采,让读者从阅读中受益。

当然,要从意义和风格两方面传神地翻译出这部小说,除了有明确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的指导以外,还要抓住它的两个最鲜明的特点。其一是占据了小说大量篇幅的人物对话。这些人物对话鲜明有力,语气生动,通过每个人物独特的腔调和独有的口头禅,将人物的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凸显出作家语言的细腻、幽默和游刃有余的文字功底。其二是对大海在各种天气状况中呈现出的不同景象和捕鱼全过程的细致描写。吉卜林的小说观察入微,想象独特,气概雄浑,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时而震撼悸动,时而如痴如醉。而在翻译中,将这看似随意,实际却是经过了作家深思熟虑、精心设计的人物对话和景物描写恰如其分、原汁原味地表达出来,这无疑对译者正确地认知和传达原著语域(register)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挑战。而捕捉作家在描写大海景色时展现的瑰丽的想象和雄浑的气势,让看中文译文的读者读出与原著相同的“不苍白、有色彩、新鲜”(马克·吐温对吉卜林的评价)的效果,读出同样的快感和悸动,则是译者需要攀越的又一个高峰。除此之外,许许多多纷繁复杂的细节处理,都是对译者的双语功底、钻研精神和逻辑推理能力的考验。在此,译者仅举两例。一例是小说第三章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话中出现的“fly”一词,初看好像是“苍蝇”的含义,有些已出版的译本中也照此进行了翻译,可是放在句子中,就成了“盯着主桅顶端的一只小苍蝇看”。试想一下,在苍茫的大海中,高高的主桅上怎会出现苍蝇?即便出现了,特鲁普船长又怎能看得到?所以这样翻译在逻辑上是不通的。其实深究起来,这个词表示的是三角旗出现之前,用来指示风向的“小旗”。另外一个例子是小说第九章关于切尼夫妇乘坐私人列车横跨美国行程的描述,这次描述也成为后世小说中有关铁路线路描述的典范。如果在翻译中将途经的三条铁路线、几座城市和列车的名称混淆的话,那么整章甚至整部小说的可读性和可信度就会大打折扣。译者翻看了已出版的几个译本,很遗憾,在铁路线路叙述的翻译中,均出现了讹误。其实,经过细心的研读,加之细致、耐心的查阅,是可以理清那次大致行程的:由洛杉矶调来的专列先到圣迭戈,将切尼夫妇接上车,再向东到达新墨西哥州的圣菲,然后直奔芝加哥,在那里与纽约豪华快车对接后,经湖岸——密歇根南方线,到纽约州境内的布法罗,转纽约中央铁路一哈德逊河一线,到纽约州东部的奥尔巴尼,最后经波士顿——奥尔巴尼线,到达波士顿。类似的例子还有许多,在这里,译者不再一一赘述。

这部写给儿童的不朽著作虽已历经百年,但对当今中国的青少年仍有积极的启迪与教育意义,而书中描述的海上历险和神奇的海景更是能为青少年开启想象之门,让他们在快乐的阅读中幸福地成长。

高存

2013年1月14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勇敢的船长/传世今典冒险小说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鲁德亚德·吉卜林
译者 高存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3529587
开本 16开
页数 26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3-05-01
首版时间 2013-05-01
印刷时间 2013-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34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61.84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7
153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21:2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