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艳阳天(共3册)/朝内166人文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艳阳天(共3册)》是最能显示浩然五、六十年代创作风格和艺术成就的代表作。它通过京郊东山坞农业生产合作社麦收前后发生的一系列矛盾冲突,勾勒出农业合作化时期蓬蓬勃勃的生活画卷,精细地刻画了农村各阶层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思想性格,热情地歌颂了在大风大浪中成长起来的新生力量。小说的情节曲折丰富,结构完整紧凑,人物形象生动传神,语言朴素晓畅,显示出鲜明的艺术特色。小说自然带有不可避免的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政治色彩,60年代初期“左倾“思潮的影响显而易见。

内容推荐

  《艳阳天(共3册)》是一部取材于中国农村合作化运动的作品。它以宏大的规模、细致的描写,真实地反映了50年代中国农村社会的生活形态,展示了那个时代中国农民的精神面貌。既为我们认识历史提供了一个珍贵的标本,又使我们从中感受到艺术的魅力。作品能够获得这样的成功,主要取决于它特殊的结构和人物群像的塑造。《艳阳天(共3册)》采用的是纵横交错的结构方式。就故事的基本线索而言,它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叙述东山坞农业合作社麦收时节十余天时间里发生的故事:麦收前,萧长春回村和马之悦、弯弯绕等人斗争,否定土地分红,制定出分配方案→准备麦收,马之悦等人不甘心失败,萧长春调整领导班子,斗争日趋尖锐→麦收开始,阶级敌人蓄意破坏,杀人、抢仓、拉牲口,萧长春领导贫下中农继续斗争,取得最后胜利。但在叙述过程中,作家自觉向横的方向扩展,描写同一时间里不同人物在不同地点的活动。小说第一卷的第2章至第32章,近30万字,写的只是从萧长春回东山坞那天夜里到第二天晚上约24小时里发生的事情:就在萧长春忙于了解情况、召开干部会、去乡里请示王书记的同时,马立本受马之悦指使四处活动,弯弯绕等人叫喊饿死人了、去会场闹事、倒卖粮食,焦淑红等青年人在河边种果树,焦二菊、焦振茂等社员去看麦子,五婶和马老四、哑巴等人一心一意看管社里的菜园、牲口、羊群,等等。小说第二、第三卷也采用同样的写法,第106至110章叙述的故事几乎是同时发生的。这种纵横交错的结构极大地扩大了小说的容量,使那个时代的农村生活得到了全景式的展现。许多人物出场的时候,作者还对他们的出身、经历作详细交代,这样就使小说的内容更加丰富。在展示农村社会生活画面的同时,小说塑造了一系列不同阶层、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个个呼之欲出。同样是坚持原则、党性强的领导干部,萧长春智慧、有谋略,韩百仲直率、固执;同样是利欲熏心的投机家,马之悦阴险、奸诈、世故,马立本自高自大、不切实际而又胆怯;同是自私自利的中农,弯弯绕圆滑、精明,马大炮头脑简单,莽撞;同样是安份守己的中农,焦振茂又认真又古板,事事按政策条文办,而韩百安又胆小又懦弱。即使是落后分子孙桂英,也给人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她虚荣、聪明,而又带着一点天真和无赖气。因为名声不好,她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而一旦大家看重她,她比谁都积极,处处逞英雄。小说主要是通过人物不同的思想观念、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来塑造其性格,同时对人物语言的描写也生动而富于个性化。弯弯绕放鸡吃社里的麦子受到批评,大伙儿问他为什么骂农业社,他无言以对,便一跺脚:“只当我放屁了。”一句话就表现出了他的无赖与狡猾。孙桂英在识破马凤兰的险恶用心之后赶马凤兰出门,说:“闲话少说,你就快走吧!我生气,气死了。你一辈子也别理我!咱们是云南的老虎,蒙古的骆驼,谁也不认识谁!”这种语言体现出了她的泼辣与机敏。下大雨的时候老烈属王老头也来帮助抢麦子,社员劝阻他,他说:“添个蛤蟆还四两力哪,二爷我咋也比一个蛤蟆强啊!”一句话道出了老人的固执、热心与风趣。在塑造人物的过程中,小说还揭示了中国农民的传统心理特征与价值观念。萧老大因为儿子萧长春挨了马连福的骂,就给马连福的父亲马老四脸色看,虽然马老四早就与儿子分家而另过。这体现的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子不教,父之过。王世忠来他家吃饭,因为拿不出好饭菜来招待,他便觉得没有脸见人。这体现的是农民式的自尊与热情。中农户马连升生活富裕,目空一切,但想起自己膝下无子,又闷闷不乐。这实际是传统的伦理观念在起作用。由于作家熟悉农村、熟悉农民,对农村生活作了真实生动的描绘,塑造了一系列不同阶级的农民形象,因此作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艳阳天(共3册)》由浩然编写。

目录

正文

试读章节

说实在的话,在东山坞农业社里,关心萧长春婚姻事儿的人并不少,真心实意帮忙使劲的人更多,光当过媒人的就有十几个。说过的人家,不是这一头不随心,就是那一头不如意;加上萧长春本人没白天黑夜地忙工作,实在顾不上在这种事情上多花脑筋,就拖拖拉拉地搁下了。

这几天,韩百仲的媳妇大脚焦二菊正在热心地跑腿说媒。

她给萧长春说的这个人,是她姨表嫂的娘家侄女,住在南庄;二十六岁的坐家女,心高眼高,一般男子,一般人家,全都瞧不上。萧家原籍在离庄,距南庄很近,根底全都知道;一打听萧长春这个人,更没有别的话说了;东山坞今年生产又搞得特别出色,附近村子没有不喝彩的——三事加一功,那个姑娘点头乐意了。问起女方的人才相貌,大脚焦二菊更是满打满包。她说:在东山坞最漂亮的闺女要数焦淑红,最手巧的人要数焦淑红,可是南庄那个人儿,只能在焦淑红以上,不会让她比下去;要说缺欠,就是思想差点劲儿,文化不高;话儿说回来,萧家娶媳妇是为了过日子,并不是选举干部,思想、文化怎么样,自然不能算大缺点了。大脚焦二菊还说,光凭媒人的嘴说好说坏不行,最要紧的还是当事人亲自瞧瞧;她说,只要萧长春跟那个姑娘一碰面,她这个大媒人就算当成了。

这一回可乐坏了萧老大。

他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罗锅腰挺直了;走路脚步更有力了,说话的声音更洪亮了。他三十七岁就死了老婆,守着萧长春这根独苗过了几十年,儿子是他的无价宝。那时候,穷日子就像张开血盆大嘴的饿狼,追的他东跑西颠逃活命,受的那份罪就无法儿说了。闯来闯去,最后只好在东山坞落户安身。东山坞是萧长春的姥姥家,亲戚虽穷,总还可以帮衬-一一点儿;加上边区政府在这边一扎根,过了几年萧长春又当了民兵,沟北有些富裕户也不敢欺负外姓人了,父子俩才算站住了脚。萧老大省吃俭用过日子,顿顿紧,口口攒,存下三斗红高粱,给儿子买了个童养媳妇。他实指望办一件对得起儿子的事儿,哪知道反而给儿子找了个心病——两个人不对脾气,见了面就像冤家对头一般,吃饭不肯在一个桌上,儿子宁可光着脚丫子走路,也不穿媳妇做的鞋。那年秋后,萧老大硬强着给儿媳妇上了头,小两口没在一条炕上睡两夜,儿子就参军走了,一去两年没回家。到了大军进关的第二年冬天,儿子从湖北来了信,说是在那儿休整练兵。萧老大打点了盘缠,带着儿媳妇去看望儿子。当时萧老大是抱定这样一个主意去的:眼下是新社会了,新社会要讲究婚姻自由,你们两个当着面说说痛快话,愿意在一块儿过下去呢,就从此和美,这更好;不愿意一块儿过下去呢,好说好散,各奔前程,谁也别耽误谁。爷儿俩经过好些日子的艰苦行程,总算找到了儿子。小两口一见面,媳妇就哭了,哭得老头子怪难受,又插不上话儿。闷了一会儿,儿子开口了,他说:“别哭啦,咱们都是穷人,都是受过害的,我往后再不嫌弃你了。”一句话把个萧老大说得起心乐,两年兵没有白当,儿子变了!小两口恩恩爱爱地住了半个月,回来就给萧老大生了个胖孙子。又过三年,儿子复员回来了,眼看就要过起团圆美好的日子,不料想媳妇命薄,没半年就暴病死去。萧家门里开始过起没有娘们的日子。其实呢,儿子要是不当干部,把心思都扑在过日子上;就算当干部,也别像眼下这个样子,一头钻进去什么都不顾,把自己的事情看重一点儿,续上个媳妇还成问题吗?儿子偏偏不能使他随心如愿。萧老大是个爱脸面的红脸汉子,他不反对儿子当干部,儿子为公家搭心搭力搭东西,他从来都不心疼,更没说过半句拉后腿的话儿。他说:“就凭咱们顶着一脑袋高粱花的泥腿子,如今在八、九百口子人里边说啥算啥,走区上县平膛,先头那个社会,做梦你也梦不着,不好好干对得起共产党呀?就是自己的事情,能想想,也得想想;说个媳妇,也碍不着你办公事,真就这点工夫都拨不出来呀!”儿子不张罗,萧老大张罗,他时时刻刻不忘这件事儿,见到过心的人就说,见着可靠的人就求。为这类的事情,儿子没少说他。说就说,你自己不办,别人办你还管呀!萧老大又不想包办,媳妇给你找好了,让你们对面相,让你们心甘情愿,这不就行了!

行了,萧老大没有白费一片心,事情总算张罗成了,他怎么会不高兴呢!

从打去年秋天起,东山坞就像一盆火炭,越烧越火暴了。一入夏季,满地的麦子随着风长,长得出奇了。萧老大活了六十五,还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好的麦子。庄稼人过日子指望个什么呢?当然是好收成了,有了好收成,就有了好光景,这是一宗大喜事。儿子的亲事又有了眉目,等到订妥,收下麦子过了门,萧老大的一桩心事就了却啦!儿子有了伴儿,孙子有了妈,他自己有人伺候,也能够吃口现成的,喝口现成的,成了有福的老头子了。这可是喜上加喜呀!

老头子这几天正在不停脚地忙碌着。

头一宗事儿,应当是请媒人。萧老大既好面子,也是热心肠的人,这个“场”自然不能丢下,手头再紧,也不能让人家在这大忙的日子里白跑腿儿。

大脚焦二菊连忙推辞说:“大姐夫,您怎么把我当外人看了?我可不是那种跑媒拉纤的行家,长这么大,还是大闺女坐轿头一遭儿。我什么也不图,就想办一件好事儿。外甥终年累月地为我们大伙儿忙,顾不上自己的家,我给他办办这件事儿,表表我的一片心,也是理所应当。往后,有个人把家给他挑起来,叫他塌塌地把咱们农业社搞好,就什么都有了;不嗍嗍您的筷子,跑断了腿,我也心甘情愿!您要是为这个破费钱,我可要生气了!”  P2-4

序言

以“文库”形式荟萃本社历年出版物之精华,是国际知名品牌出版企业的惯例和通行做法。作为新中国建社最早、规模最大、读者知名度最高的国家级专业文学出版机构,人民文学出版社在自己六十余年的历程中,已累计出版了古今中外文学读物凡一万三千余种,沉淀下了丰富的精神资源,出版我们自己的“文库”不仅生逢其时,更是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精品阅读的需求。

有必要对“朝内166人文文库”这样的命名予以简要说明:“朝内166”是我们赖以栖身半个多世纪的所在地,从这里走出了一位位大师,沁透着一股股书香,这里是我们的精神家园与灵魂地标;“人文文库”似已毋须赘言;而随后还将对文库该辑所集纳之图书某一门类予以描述,我们的描述将是客观的、平实的,诸如“经典”、“大全”、“宝典”一类的炫丽均不是我们的选择。

“文库”将分门别类推出,版本精良、品质上乘是我们的追求,至于门类的划分则未必拘于一格,装帧也不强求一致。总之,我们将通过几年的努力,为广大读者奉上一套精心编就的、开放的文库。恳请广大读者不吝赐教。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

二○一二年五月

后记

昨天晚上,我在这部小说的末尾那章,改完了最后一笔,一面整理下乡去的行装,一面反复地思考起一个问题:全书虽然已经脱稿,可是算不算完成任务了呢?这三卷书是从一九六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开笔的,至今恰恰是三个年头;本来这时候可以松一口气了,心里反而越发不能平静。

一百多万字的长篇,对我这样一个年轻的习作者来说,是个非常艰巨的任务。因为我在思想、生活、技巧这三方面都是很低浅的,摆在面前的困难相当多;但是,在写与改的过程中,我的信心一直很足,劲头也一直很大。这是因为,我和我们国家千千万万个文学工作者一样,生长在社会主义的时代:我们得到了最充分的雨露阳光——毛泽东思想;我们得到了最好的土壤——火热的革命斗争;我们得到最热心的园丁——党组织和广大革命群众的栽培和帮助。东山坞的那些可敬爱的同志们的斗争事迹激励着我;一个文学工作者的责任感督促着我;在写作过程里,领导、同志和读者们,给了我很多的指导、鼓励和鞭策。因此,我不能没有信心,不敢不负责任,也不允许自己有一点偷懒和取巧的思想。

借此机会,让我对党组织,对那些直接和间接帮助我的同志们,致以最真挚的谢意。我要把记录意见的本子和读者写来的信件,珍贵地保留着,不断地阅读;它会永远给我信心和力量,也会时刻告诫我:文学事业,是整个革命事业的一部分,是个艰苦的事业,要严肃对待,要不惜心血;每一部作品,虽然署上了作者的名字,但那是集体的劳动结果,要永远依靠党、依靠群众!

写作这部小说的过程,对我说来,是一个学习的过程,锻炼的过程,思想改造的过程,同时,也对我进行了一次严格的检查。作品写完了,我在许多方面有所提高,对自己的弱点和不足之处,也比以前看得更清楚一些了。通过这次创作实践,使我更认识到不断革命的这条真理:不断地改造思想,不断地深入生活,也要不断地提高自己表现新生活、塑造新英雄人物的艺术本领。《艳阳天》的水平远远没有达到党和同志们的要求,跟作者自己的原订目标也有不小的距离。它好像新盖的一层房子,只是搭上了柁架,还有许多斧锯和泥水的活儿没有做完善;其间,哪些椽檩安排得不当,甚至偏了,斜了,多了,少了,都是难免的——不仅有许多细活要做,就是根基和梁柱方面的大问题,也还有待进一步规正。

本来,我想把书稿再放几年,多想想,多改改。可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高潮,在广大的农村里热火朝天地开展起来了,那里强有力地吸引着我,我急不可待地想要参加新的斗争。这样,不光能使我追上时代的脚步,将来可能写出新的作品,也会给这部书的修改工作带来思想、生活方面的补充;间断了深入生活,就是关在屋子里再改三年,也不一定会使稿子有根本性的变化。同时许多读者来信,很希望我快一点把全书写完,早日出齐,好配合他们的工作。对这样的要求,作者不能够等闲视之,因为作品为革命斗争服务,是作者的光荣职责,也是我们的创作目的,应当多从群众的斗争需要来考虑个人的计划。再从先出版的第一卷和二、三卷原稿征求意见的效果看,想要找到一部作品根本和全面的缺点,想求得最有效的修改办法,就得把它交给广大工农兵群众去检验。目前,作者既然已经改了多次而又苦于不能突破现有的水平线,为何不先把它交出来,求求更广泛的群众指教呢?书稿是写完了,但是,作者的工作并没有完。作品的确存在不少的问题,需要修改;而一个作者如果想让他的作品能为工农兵所喜爱,让它真正发挥战斗的作用,就不能把它当成“嫁出的女,泼出的水”,而是应该负责到底,修改到底。

尽管对这部作品的缺欠还有进一步补足的机会,因为没有写得好一些,心里仍是很不安的。好在,我是把它作为我的写作学习的起点,我要努力往高攀登,坚决做一名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又红又专的文艺战士!

作 者

1965年12月23日北门仓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艳阳天(共3册)/朝内166人文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浩然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20093816
开本 32开
页数 1564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1267
出版时间 1975-10-01
首版时间 1964-10-01
印刷时间 201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1.7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48.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9
147
6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7:5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