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记忆与沉思
内容
编辑推荐

冯连才编著的《记忆与沉思》分为记忆、沉思、书简和附录四部分,收录了:《父亲》、《告别》、《我的第一个恋人》、《小河》、《我的7335》、《高考伤了我的心》、《希望》、《我为什么写诗》、《读书是我的春天》等文章,语言朴白,情意真切。那些带着生活气息的细节,以及因回忆而有的忧伤和美,会强烈冲击每一位善良者内心深处那道潜流。

内容推荐

《记忆与沉思》语言朴白,情意真切。那些带着生活气息的细节,以及因回忆而有的忧伤和美,会强烈冲击每一位善良者内心深处那道潜流;《记忆与沉思》作者冯连才具有执着的文学坚守,对诗歌的思考,对文坛现状的批判,它的意义往往要在回忆和省悟中才能被真正发现。

目录

第一辑·记忆

 父亲

 告别

 我的第一个恋人

 小河

 我的7335

 高考伤了我的心

 希望

第二辑·沉思

 我为什么写诗

 读书是我的春天

 什么是作家的根本使命

 质疑“人老莫作诗”

 我们的文学是干什么的

 人生诗歌絮语

 谈理想

第三辑·书简

 致雷抒雁会长

 致李佳新同学

 致诗人牛红旗

 致诗人白庆国

 致徐有富老师

 致外孙梁晨

 致张宝申诗人

 再致张宝申诗人

第四辑·附录

 追求诗意的生活

 喜读北京诗人冯连才的第五本诗集《人生杂览》

后记

试读章节

父亲

父亲走了九十九年的路,离开我们已经三年了。我依然时时沉浸在对他的怀念之中。

父亲晚年虽然明显日渐苍老,但腿脚走起路来还很利索,不拄棍儿,不咳不喘,腰也不弯。他心脏、血压都很正常。除了耳聋,几乎没有什么毛病。我先后给他买了几个助听器,国产的、进口的,平时他总是舍不得戴。每次我回家他都匆匆忙忙从大衣柜里把助听器取出来挂在耳朵上。即使是这样我们和他说话时也得连说带比划。有时我们和他开玩笑说:“您可是‘真龙’,但不是‘天子’。”逗得他呵呵一笑。我们平时给他买的新衣服也总舍不得穿,等我们回家时,他才把套袖围裙和旧衣服换下来,像迎接什么高贵客人似的。因为父亲是个闲不住的人,到了老年还在家里外忙活,就像他年轻时一样,母亲把饭做熟了,不喊他三遍他都听不见。他的那双手真像老树皮贴在手背上,就凭着这双手,他养育了六个儿女。他晚年,我母亲去世后,他身边养着十几只猫和两只小狗,每当有陌生人走进院子,小狗乱叫,猫也上蹿下跳。那些猫整天围着他在屋里乱转,撵都撵不走,弄得屋里有一些异味,我劝他不要让它们在屋里糟蹋,他总是笑笑,不说什么。有时他跟我说:“这些小东西,要有什么动静,可灵气了。”我给他买一些吃的,他总是和猫一起分享。最后,父亲活成了村子里年纪最长的人,像一件老古董,谁见了都很开心。

我很怕有一天突然就见不到他的身影,而这一天终于来了。他常给我说:“我这就活得够岁数了,人家那么多大人物都没有我长寿。我是熟透的瓜,说落就落。”在生与死的问题上他丝毫不忌讳说死,而且他早些年就让我们把他的墓地准备好了,怕走了给我们找麻烦。每当我听到他这么说的时候,心里悠然一阵酸楚和恐慌。  他一生体谅和理解儿女。我少年和青年时,他要我学他的皮行手艺,经常让我帮他拉皮子、打套和到集市上去卖皮鞭、鞭梢儿或马车上的皮零部件等。父亲是个小手艺人,过去靠皮匠手艺养活一大家子人。他年轻时自家开着一个“冯家皮铺”,铺子不大,在街上很显眼,生意十分红火,南来北往的兽力车把式都愿意到他的铺子里购买皮套、鞭子、鞭梢儿、套包子等车马挽具上的皮件,因为他做买卖最讲诚信,赊欠随意。他原来有个心愿,想把“冯家皮铺”的手艺传给我,而且经常跟我说:“有手艺什么时候都能吃饭。”我见他干的活儿又脏又累,就说我得念书,要考大学。他见我执意不肯学,就说:“也好,那就好好念书,好歹天无绝人之路,能养活自己就行。”他的手艺失传了,目前我们地区马车已经消失,我一点不惋惜。几十年来不管生活多么拮据,我没有见过他忧愁和叹息,在孩子面前总是很乐观,似乎没有一点心烦的事。

小时候,冬天很冷,雪很大,经常是不能出门了。母亲在炕上做针线活,父亲想法哄着我们。那时,我家窗户上边是纸糊的木格子,下边是大玻璃,玻璃上冻了一层薄冰。父亲拿着一根木筷在玻璃上画猫、狗、狼等小动物和小人,还很逼真,逗我们开心。父亲不善言说,只是做。他教我们在雪天套麻雀。在雪地里清除一块空地,撒上些玉米或高粱粒,把一个筛子倒扣在地上,用一支小木棍支起一角,小木棍另一头拴一根绳子拉到屋内,我用手拉着,避开麻雀的视线。等活蹦乱跳的麻雀钻进筛子底下,我突然拉一下绳子,十有八九麻雀跑不了。父亲让我们不要伤害麻雀,抓到了麻雀我们只是玩玩,或放在笼子里喂几天就放飞了。因为那时候我们没有什么游戏,也就当是一种儿童游戏而已。

那时杨镇娘娘庙前有一个戏楼,每到庙会和集市时都有剧团来演节目,有的是评剧,有的是京剧,有的是河北梆子,我喜欢看戏。这是我童年时唯一比较奢侈的文化生活。晚饭后,一听到锣鼓点儿响,干了一天活儿的父亲带着我,扛着一个大木凳,让我坐着或站在上边看戏。他就站在我身边,陪着我看到演完戏。他不叫苦或累,什么时候想起来我都十分感激。后来我长大了,自己扛着板凳去。

1968年,我去新疆当兵。我只知道新疆离家很遥远,到底有多远,我也不知道,有些茫然。他鼓励我,年轻人就要锻炼锻炼,并嘱咐我出门在外要学会照顾自己。临走,他帮我拍拍衣服上的灰尘,抻平展了衣角说:“新军装穿在身上要爱惜,要干净整洁,因为你就是解放军了。”他见母亲眼含泪水,深情地说:“哭什么,孩子当兵是好事呀!多少人想去还去不成呢。”他一直把我送到接兵车上说:“上车吧,一会儿就要开车了。”并要我到了部队抽空给家里写封信回来。车启动了,他转身往回走,我望着他的背影,眼睛湿润了。一会儿,他又回过头来向我挥挥手。自那以后,几十年我就再也没有在家久住,总是来去匆匆。

P3-6

后记

虽然北京天气近几天因雾霾的影响而增加几分压抑,但我心里依然感到愉快。终于能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一本自己的散文随笔集《记忆与沉思》,实现了我多年的梦想,这对我的一生都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事件。我终于能和我敬仰的许多文学前辈曲魂灵在北京朝内大街166号人民文学出版社相遇。

我特别要感谢为此书出版付出了心血的脚印编辑和梁康伟编辑等同仁,用他们的热忱和艺术素养为我筹划编辑了这本浅薄而素雅的《记忆与沉思》。我对她们的辛勤劳作再一次表示感谢。因为人民文学出版社始终是我心目中的文学圣殿,能在这里出版我的拙作,让我激动。几十年来,我读着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文学书籍成长,从少年到老年。从这里我了解和熟悉了不少真诚谦和的作家与诗人。对他们,我由喜欢到热爱,他们的著作我多年手不释卷。这里的编辑尤其令我敬重和佩服。

在这里我还要感谢诗友赵国培在此书问世之中的鼎力帮助。

这本书也检验了我文学收益的深浅。

2013年1月31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记忆与沉思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冯连才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20097722
开本 32开
页数 21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0
出版时间 2013-04-01
首版时间 2013-04-01
印刷时间 2013-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6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6.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7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7:2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