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死刑改判在最高法院
内容
编辑推荐

揭开最高法院死刑改判的神秘面纱;展现死刑改判案件的起死回生之道;带您走进死囚及其家属的心灵深处;记录刑辩律师对死刑制度的终极反思。

《死刑改判在最高法院》一书从近年来孙中伟所亲自承办的多起案件中选取了其中12件有一定代表性的案件。每一起案件相对独立成篇,每起案件分为三个部分:“案情再现”部分力求以文学化的生动语言来再现案件的经过;“律师辩护”部分以律师手记的形式记录了案件的辩护思路、辩护过程;“社会反思”部分从社会学的视角反思本案中的系列问题,希望类似的犯罪不要再发生。

内容推荐

在死刑辩护特别是最高法院死刑复核中,律师是如何做到让死囚起死回生的?

这是个让公众、甚至不少律师都感到好奇和神秘的问题。

作为一名执业12年的专业死刑辩护律师,作者孙中伟在《死刑改判在最高法院》中通过总结亲自承办的14起案件,揭开了最高法院死刑改判的神秘面纱,展现了死刑改判的辩护思路与策略的形成过程;通过记录与死囚的多次亲密接触,带读者走进死囚这一神秘群体的心灵深处,并从律师角度对如何减少犯罪与死刑进行了深入的哲学反思,体现了作者的社会责任。

《死刑改判在最高法院》是国内第一本由死刑辩护律师以死刑为题材写作的将法律学术性与文学性完美融合的畅销书。

目录

暴力犯罪辩护篇

1.法律援助让死囚重生——年轻律师的法援成功之路

2.局长办公室里的血案——“准精神病人”的死刑适用问题

3.当优秀党员军人沦为死囚——争取被害方的谅解来获得生路

4.当女大学生爱上农民工——雇凶杀人的免死辩护

5.他为何要杀害女大学生情人并抛尸——被害方过错在命案中的辩护

6.阳光少年缘何杀害初恋女友——情感类死刑案件的律师辩护

7.农民工醉驾撞死警察案——被害方的特殊身份不应成为适用死刑的理由

8.私家侦探引发的命案——独生子能否成为减少死刑适用的酌定从轻情节

毒品犯罪辩护篇

9.有一种毒犯叫“母亲”——受雇运输毒品的死刑辩护

10.最漂亮的女毒犯——毒品再犯的免死之辩

11.当警花爱上毒枭——毒品犯罪中死刑的限制适用

死刑被害人代理篇

12.为了死者期待的正义——律师如何代理死刑被害方

后记

试读章节

陈海军,曾在武警某部服役11年,服役期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多次被授予“优秀士兵”、“红旗车驾驶员”等荣誉称号,一位极其优秀的党员军人。

在一个炎热夏天的深夜,退伍不到半年的他醉酒后在Z市区某繁华地段将一个勤工俭学下夜班回家途中的女大学生抢劫杀害。

陈海军在一审、二审中均被D省的中、高级法院判处死刑,面对这位被二次判处死刑的优秀退伍党员军人,面对他无力支付律师费的家属,在最高人民法院最后的死刑复核程序中,我自愿选择免费作为他死刑复核阶段的律师,继续为他辩护,在法与情的错综复杂的纠葛中,又一次开始努力着。

经过不懈的努力,此死刑案终于成功不核准——2009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撤销原死刑判决,将本案发回D省高级人民法院重审。2010年2月,D省高级人民法院依法对陈海军做出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判决。我为这个被一审、二审判处死刑的优秀退伍党员军人争取到了重新活下来的机会和希望。

陈海军可谓经历了“二死一生”的生命轮回。

我作为陈海军一审、二审或死刑复核整个案件过程中的辩护律师,经过前后历时近三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的艰辛努力,我终于从这起近乎绝望的死刑案件中找到了希望,以自己的努力又一次减少了死刑个案的适用。

一、案情再现

大一女生惨遭抢劫杀害

郭丽洁,19岁,Z某大学大一女生。

郭丽洁虽然是独生子女,但是她比其他同龄女孩早成熟早懂事,当她还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因交通事故而不幸去世,这位可怜的孩子就与她母亲一起相依为命!2006年夏天争气的她高中毕业后顺利地考入了广东的一所知名大学,这让她们母女俩感到非常高兴和自豪。

2007年8月,这是郭丽洁考入大学后的第一个暑假,深知现在大学生毕业就业难的她选择了假期打工,这样一方面可以积累些工作经验为以后的就业打好基础,同时还可以赚些钱补贴家用,减轻母亲的负担——郭丽洁真是位懂事的好孩子,她联系到位于Z市区的一家麦当劳餐厅做小时工,谁知这样的一位好孩子却因此遭遇不幸,走到了人生的终点。

郭丽洁为了能多赚些钱,经常坚持上晚班到凌晨零点,而且为了省钱,不管下班多晚,她都舍不得打出租车回家,而是选择坐地铁或公交车回家,她自认为从小在Z市长大的她应该不会有安全问题。

然而在8月14日,一个极其普通的日子,但也许是因为“14”这个数字的谐音不吉利吧,反正这天厄运降临到这位美丽、善良、可爱的女孩身上。这天零时,郭丽洁下晚班后,仍然像往常一样坐夜间公交车回家,凌晨1时,她下了公交车正往家走到离家不到300米的地方时,惨案发生了,醉酒后的陈海军突然从她的背后扼住她的颈部进行抢劫,她出于本能地反抗和呼救,陈海军慌乱中即用随身携带的三角锉朝她的头部、胸部、颈部及手臂等部位捅刺,后经法医鉴定:郭丽洁被他人用一种长三棱锥形的锐器刺伤胸部,造成主动脉和心脏破裂、大出血死亡。

其实,郭丽洁并没有多少钱在身——被抢走的挎包里仅有现金100多元、诺基亚N73手机一部。

陈海军将郭丽洁抢劫杀害后,又将郭丽洁的裙子、上衣、胸罩脱下扔在地下,正当他准备再把郭丽洁的内裤脱下来时,他看到正在附近巡逻的民警过来而逃走。

惨案就这样发生了,郭丽洁一一位无辜的Z市女大学生就这样在离自家门前不到300米的地方被陈海军抢劫杀害了。

我所要面对的就是,如何为这样一位罪行极其严重的当事人辩护?要想死刑辩护成功,其难度和压力可想而知。

在此我想提醒人们的是,一定要随时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特别是女孩子以及经常独自上下夜班的女工,特别是在那些社会治安不太尽人意、抢劫或抢夺犯罪多发的地方。而在本案,凌晨1点前后,下夜班后独自走路回家的郭丽洁,其自身的行为本身就具有很大的风险,她的悲惨遭遇足以警示我们这些仍然还好好地生活在这个现实中的人!

Z市警方B市擒凶

陈海军在Z市犯下命案后并未外逃,而是在他结束在Z市的厨师培训学习之后,正常地回到B市的家中,与妻子家人如往常一样地生活,直至8月24日晚,Z市警方来到B市在他的家楼下将其抓获。

两位主人公:不该偶然相遇在人生之路

郭丽洁,1986年出生,一位风华正茂的女大学生。案发的时候,她的头部、颈部、胸部、左上肢上都是不忍目睹的三角锉刺下的伤口;咽喉处剥落的一层层表皮告诉人们她死前曾被人狠狠地掐过;胸口处由于主动脉和心脏破裂淌在地上的一大片血迹,可以想象得到那是一场凶杀悲剧。

陈海军,1977年出生,在部队服役长达11年之久,曾多次立功受奖,还光荣地入了党,被授予三级士官军衔,并多次获得“优秀士兵”、“红旗车驾驶员”等荣誉称号,2006年4月退出现役。夹在案卷材料中的照片,使我第一次对陈海军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他的眼睛纯净得仿佛丝毫未曾受世俗污染过,他的鼻梁很是高挺,五官极为端正,可谓英俊潇洒。

就是这样毫不相干的两个人,却因为在人生之路上的一次偶然相遇,就使得郭丽洁再也看不到这个还让她充满着无限留恋的世界;而陈海军,这个原本年轻有为的帅小伙,身上也将被永远烙上杀人犯的印记。

真是让人不禁感叹——人生之莫测,命运之多舛,世事之无常,祸福之难料!

他乡醉酒

陈海军退役以后,一直梦想着有一天自己能够开一家粤菜馆。

本来在B市也可以学到粤菜厨艺,但是考虑到自己的实际经济状况,为了节省一些学费,他只身一人南下广东学厨师。

一个人远在他乡,难免有时候心里会有一种孤独感。还好,陈海军的性格乐观,不时跟身边的同学在一块儿多少也让他好过得多。

因为是交费培训,陈海军自己平时又没有经济来源,所以培训这段时间全是靠家里给钱维持所有的开销。

出事那晚,同学们提议晚上下课后出去吃宵夜,他们知道陈海军的情况所以说好不需要陈海军埋单。陈海军也不好推脱,只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加上近日身上的钱也花完了,眼看着毕业在即,工作的事还没着落,偏偏天公也不作美,外面阴着死沉的天气,不一会儿竟下起了雷阵雨,更是徒增心里的惆怅。

陈海军的酒量不大,平时啤酒最多也就两瓶,但在那天晚上,不知为何竟整整的8瓶下肚,只是喝完酒后的陈海军突然觉得自己周围的一切变得好像梦幻一般,平时的烦恼事儿也一下子都抛到了九霄云外。

深夜雨中独行的女孩

陈海军就这样一个人漫无目的地晃着,就在他往人民广场方向走的时候,刚到广场旁边的人民路口,这时,就在人民路口的对面路边,一个女孩突然闯进了他的视线。

这个女孩大概20岁左右,身高约160厘米,身材偏瘦,上身穿一件深色小开衫,下身穿一条藏蓝色牛仔裙子,脚上穿一双浅色运动鞋,远远地给人一种清新纯美的感觉。

她的身上还带着一个白色的挂包,她不曾想到,竟是这个挂包成了让她失去自己生命的诱因。

一会儿,只见女孩拐进了一条小巷子,在如此繁华的寸土寸金之地,旁边的建筑极高,使得这条小巷在深夜里显得异常的纵深,由于平时行人极少的缘故,这里连路灯都未曾设置。

陈海军的酒劲还正在兴头,这时的他身上也没有多少钱,突然内心萌生出一个邪恶的想法——抢她的包,他立即穿过马路,走进那条小巷子里跟在女孩的身后。

走了大约二三十米的样子,他的手终于伸向了那个无辜的女孩。

酒醉后的疯狂

陈海军一下子冲了上去,从后边用右手一把勒住女孩的脖子,女孩顿时感觉窒息了一般,由于突然的惊吓,慌乱中,拿在手里的雨伞掉到了地上,女孩下意识地用手想掰开陈海军的手,脚使劲地踢着。  女孩的反抗反倒更加激怒了神智已经有些恍惚的陈海军。

陈海军随手掏出身上带的“家伙”,那是一把三角锉,长约20多厘米,有木柄,前头是尖形的,看着极为锋利,是陈海军上厨师培训学校用的,是学雕刻的时候用的,开始本来学校说给准备的,后来不知为何并没给学员提供,因此,陈海军自己就在商店买了一把。

学厨师的人,身上总免不了带着这些在他们看来是小玩意儿的东西,职业特性使得他们往往忽略了这些危险东西也算得上是利器带在身上弄不好会伤到人的。

正好那天,陈海军晚上又有课要上,上完课他们总是习惯招呼几个关系不错的朋友出去吃宵夜,顺手也就带在了身上。

没想到就是这样的一种在他已经变成无意识的习惯竟然让他一刹那间成为了杀人犯。

那时陈海军的中枢神经好像完全不受自己控制一般,他的手下意识地去勒住了被害人的咽喉,没想到紧接着便是女孩声嘶力竭喊“救命”的声音。

因此,陈海军的脑袋突然感觉就像炸了一般,为了防止被害人叫喊,他拿着三角锉一下子刺向了女孩的胸部,女孩拼命地挣扎着。

陈海军把那女孩放倒在巷子另一边的墙角下,女孩惊愕的眼神、不停地喊救命的声嘶力竭的喊声顿时让陈海军六神无主,他右手拼力地摁住女孩,左手捂住女孩的嘴巴。

随后,陈海军又用三角锉在女孩子的胸腹部连刺了几下,或许人在精神最为紧张的时刻,总会比平日更增添几分恶狠,陈海军只是一个劲儿地扎下去,他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扎了多少下。

女孩终于停止了呼吸。

杀后劫财

陈海军见女孩在地上不动了,自己都不知道是出于何种目的,他先把女孩的鞋子脱掉,又把女孩的牛仔短裙拔下来扔到一边,再把女孩的上衣和胸罩也剥了个精光,当他已经不受任何控制的双手将女孩最后仅存的一点尊严——内裤也剥去的时候,突然巷口处出现了巡逻民警的身影。

陈海军怔了一下,赶紧随手抓起女孩身边的白色挂包,朝着巷子里撒腿就跑,在向左拐进另一个巷子后停了下来,他打开了那个白色挂包,包里面有一个装有些许现金的小钱包,还有一部粉红色的诺基亚N73手机,再就是一张女孩的身份证。陈海军将女孩的这些东西装进自己的腰包里,然后把那个白色挂包丢进了巷子转角的垃圾桶里。

因为作案用的三角锉刚才在避人耳目逃跑的时候落在了现场,借着微弱的月光,依稀中望着巷口似乎没有了动静,陈海军朝着女孩的方向心惊胆颤地走回去,将落在地上的三角锉捡起来。  午夜逃亡

我总觉得人在这个世界上一定要有所敬畏的,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敬畏于内心的信仰、敬畏于道德与法律、敬畏于他人的生命……,唯有如此,人才能收获一种来自于身体与心灵的安详和坦然。

陈海军的酒醉尽管还未完全散尽,但是他这个时候已经分明感受到了极大的恐惧和不安。

中国人有句古话:“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陈海军的内心已经虚惊得不知如何安放。

当陈海军捡起三角锉准备走出巷口时,竟然又看到一辆警车正驶到巷口。

“快跑!”

这是陈海军的第一反应,只是他并不知道,其实这辆车只是日常的巡逻而已。

慌不择路、饥不择食,陈海军来不及多想便朝右边的方向跑去,车上的民警见状立刻追上来,惊慌中陈海军把一只鞋都跑掉了,但他哪里还敢回身去捡。

连陈海军自己都不知道跑了多远,他只是感觉一直在跑,没有丝毫停歇。

然而,一会儿的功夫,陈海军还是被警车追上了。一个穿制服的民警从车上下来,手持一根电警棍朝他跑过来,他的左手臂被电警棍狠狠的抡了一下,他见状马上转身朝来时的人民广场方向跑去,跑到广场旁边的一家酒店的停车场之后再窜入一条小巷,沿着小巷一直跑到外边,这时候已经完全把追他的民警甩开了,他才放心地把作案用的三角锉扔到了路边的树丛中。

之后他打了一辆出租车逃跑了,在一个隧道转左约一两百米的地方下车后把染有被害人血迹的上衣脱下埋在了那儿的一个土坑里。

P50-56

序言

让更多的死刑在最高法院得到改判

让更多的死刑在最高法院得到改判!

这是多年来我一直在苦苦追寻的。

你为什么要为死囚辩护?

这是很多朋友曾多次问我的问题。

我为什么要为死囚辩护?

长期以来我曾不断向我的心灵深处发问。

《死刑改判在最高法院》一书从近年来我所亲自承办的多起案件中选取了其中14件有一定代表性的案件。每一起案件相对独立成篇,每起案件分为三个部分:“案情再现”部分力求以文学化的生动语言来再现案件的经过;“律师辩护”部分以律师手记的形式记录了案件的辩护思路、辩护过程;“社会反思”部分从社会学的视角反思本案中的系列问题,希望类似的犯罪不要再发生。

在实践中,最高人民法院在最后的死刑复核程序中很少直接死刑改判,对于不应适用死刑的案件,绝大多数最高法院作出不予核准后发回地方法院重审。因此,书名中的死刑改判更多地特指死刑不予核准的含义,但考虑到人们的习惯说法而使用较为通俗的死刑改判。

我为什么要为死囚辩护?死刑辩护又不赚钱,还处处充满危险。

在北京等一线城市,不少律师事务所及律师明确表示不办理刑事案件,因为刑事案件既不赚钱,风险又大。

相对标的上千万元、上亿元的商事诉讼案件或IP0等融资并购非诉律师业务,刑辩律师能收取的律师费确实少得可怜。

但不管是曾经权倾一时的市长、处长,还是曾经富可敌国的总裁、经理,还是制毒贩毒的毒枭,当他们沦为刑事被告人时,其实很少有人再有能力支付很高的律师费了,死刑辩护律师注定是一个无法赚大钱的职业。

同时,死刑辩护律师还要面对来自公、检、法等司法机关的公权力以及当事人的种种防不胜防的风险,使很少有律师新人愿意选择刑事辩护,让很多原本优秀的刑辩律师逐渐选择离开了刑事辩护。

但是,没有刑事辩护的律师还能称之为律师吗?

刑事辩护是律师制度的起源,是律师业的基础业务、核心业务,如果没有了刑事辩护的律师业,将不能再称之为律师。

刑事辩护之于律师业,就像刑警之于公安、反贪公诉之于检察机关。

大家都知道刑警是公安中最危险的警种,但如果警察们都害怕危险而都不去做刑警,没有刑警的队伍还能称得上公安吗?  检察官们都知道反贪公诉最苦最累最危险,但如果检察官们都不去做反贪公诉了,那么没有了反贪公诉人员的队伍还能称为检察机关吗?

因此,不管刑辩律师再苦再累再危险再不赚钱,律师队伍中不能少了刑’辩律师!因此,刑辩律师是律师行业中的精英和脊梁!

法谚说:“刑事诉讼是一场国家对公民个人的战争。”

任何一位公民个体,不管是权倾一时的市长还是富可敌国的总裁,一旦当他们遭遇刑事追诉,当他们面对公、检、法等公权力的暴力机关的国家机器时,其实他们都很弱小、很弱小。刑辩律师是他们唯一的精神寄托和依靠!律师是他们关押在看守所的整个刑事诉讼期间唯一能合法会见到的、可以依赖的人。因此,如果没有了刑辩律师,那么律师业不可能再称为律师业。

人的生命应当是人世间最宝贵的!

因此,只有最优秀的律师才应当有资格为死囚辩护!但是,实践中很多法庭上死囚的辩护律师却是刚刚出道、没有任何经验的律师新人,我感到害怕。这好比看到一位医学院的实习生在独立操刀做一台生死攸关的大手术。

当我从工作了四年的政法机关辞掉公职、选择做一名律师之时起,我就下定决心要做一名优秀的刑辩律师,选择刑事辩护中最艰难的为生命而辩护的死刑辩护。

在我律师生涯的12年以来,我最后所能亲自承办的案件毕竟只是在咨询我的案件中的很少的一部分,在此对我未能亲自承办或我们律所未能受理的案件当事人表示歉意和遗憾。毕竟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而需要委托我们办的案件却是无限的。

即使我每天工作24小时,我也无法亲自承接所有有意委托我的当事人。

半夜间,我突发奇想,能否选些我承办过的案件出来,写成书出版?让更多的没能委托到我的被告人及其家属能读到此书,以及其他喜欢法治文学、律师文学的读者们能读到此书,分享我为死囚们辩护的经验和经历。  当我把这一不成熟的想法告诉法律出版社的薛晗编辑后,她给予了我很大的鼓励和支持,并对我交付的样章给予了很多很具体、很有价值和很有建设性意义的建议。在此,对薛晗编辑表示真诚的感谢!如果没有她的支持和鼓励,就不会有本书的诞生,也不会这么快就与读者见面。

在将来我依然会坚守我的人生追求:让更多的死刑在最高法院得到改判!

后记

当本书终于就要完稿、交付出版之际,心中思绪万千。

这是我人生的第一本著作,由于是“第一次”,没有出版写作经验,虽经自己多次反复修改,还是无法让自己完全满意,如果一定要让我自己给这本书打个分的话,我认为最多就能勉强给个“及格分”。

只有自己真正亲身经历,你才能体会到律师写书其实是个很“痛苦”的过程。律师职业本身就是个很辛苦的工作,还要在辛苦的工作之余花大量时间来写成一本书,其难度比我原来想象中要大得多。本书的部分内容是在机场候机厅、出差在外的宾馆里等环境写成的。虽然如此,但最后完稿的时间还是比原先向出版社承诺的交稿时间晚了些。在此,对为此给薛晗编辑的工作所带来的不便表示歉意。

也只有自己真正亲身经历,你才能体会到律师写书其实是个很“快乐”的过程。做一名专家型学者型律师一直是我对自己的执业定位和追求。因为我天生不善于,也不是做“关系派”律师的那块料,就注定了自己只能走“实力派”律师这条道路;写书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回忆、不断总结、不断提高、不断深化的过程。当自己把本书的部分章节上传到网上,得到不少网友的好评时,心中有一种特别快乐的感觉;在此要特别感谢那些看到本书的部分样章后就提前向我预购本书的网友们。是你们的信任与鼓励让我能有动力去尽早写完本书。

只有自己真正亲身经历,你才能体会到律师写书其实是个很“亏本”的事情。律师的时间是以分钟为单位卖给当事人的,而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写书上,你所能得到的稿费如果与律师费相比,那几乎少得可以说是忽略不计。因此,有不少律师同行认为,律师写书是个很“亏本”的事情。

也只有自己真正亲身经历,你才能体会到律师写书其实是个很“划算”的事情。在写书的过程中才认识到图书出版比网络文章的要求要严格更多。通过出版写作,强迫自己系统化地阅读、研究了大量的同类著作,让自己个人的知识、经验及智慧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我的博士夫人常和我说,写书的过程相当于在做一个“博士后”的课题研究,著作出版时,我的“博士后”就出站了。因此,我感觉律师写书其实也是个很“划算”的事情。  不管是痛苦还是快乐,也不管是亏本还是划算,本书最终依然还是就要出版了!

律师写书其实还是个很难得到同行认可的事情,这不管是由于律师天生的爱挑剔、爱批判的职业性格使然还是由于律师也具有“同行相轻”的毛病,如果你的书写得太实在、全是“干货”的话同行会笑你太傻太年轻:“教会了同行饿死了自己”;如果写得太“虚”了,同行一看了又说你说的是假话。

幸好,本书的目标读者除了律师同行或其他法律人之外,我更多的是准备写给其他群体的“非法律人”看的,希望他们通过本书能更准确、更真实地认识和了解我国的律师、刑辩律师、死刑辩护律师这个群体。希望他们能通过阅读本书,能学会“像律师一样思考”,如果万一真有某一天他们自己的朋友或家人涉嫌犯罪时,他也能够为他们做合格的辩护。

后记的另一个主题当然就是感恩与感谢。

首先我最要感谢的是法律出版社及本书的策划编辑薛晗。感谢她是不仅仅是因为她为本书提供了最好最高的稿酬等出版条件,更主要是她以她丰富的出版策划经验多次对我进行耐心细致的指导,从本书的读者定位、整体结构、语言风格,再到每篇文章标题的归纳确定、语言的修改等都做了细心有效的指导。每当我没有信心写不下去想放弃时,是她给予我特别的鼓励和力量。、真是“每部优秀的著作背后,一定都离不开有一位特别优秀的策划编辑”。正是她“甘为作者做嫁衣”的奉献与牺牲精神,以及对法律图书出版事业的热爱,才让本书今天有可能与读者见面。在此,再次向薛晗编辑表示我真诚的感谢!

其次要感谢的是本书十二个案件中所涉及的从最高人民法院到各省高级人民法院及中级人民法院的法官以及有关的检察官们,正是由于你们对法治的坚守、对公平正义的捍卫,才可能有了这些案件中最后的死刑成功改判。你们以法律人对社会正义的坚守重塑人们对法治的信仰以及对司法公正的信心,我携当事人及其家属在此感谢你们!

然后要感谢的我的所有当事人及其家属们!正是因为有了你们的信任才会有我的点滴成功与成绩,才会有了本书的问世。特别要感谢那些案件最后没有得到成功改判的当事人家属们。尽管每起案件我都认真付出了最大的努力,但类似“再好的医生也不能让所有的绝症患者都起死回生”一样,我也无法保证我所承办的每一起死刑案件最后都能得到成功改判,感谢你们对我的理解与支持!

再次要感谢的是魏江涛、彭勇、吕小宁等所有对本书的写作与出版做出过贡献的每一位在孙中伟律师事务所工作过的伙伴。正是因为有了你们的贡献,才有了今天本书的出版,是你们成就了孙中伟律师事务所以及我本人的成功与辉煌。

要感谢我的每一位知道或不知道我的名字、见面或没见过面、网络或现实生活中的朋友,因为有了你们多年来对我的关心与关注,有了你们的支持与鼓励,今天才有了本书的诞生。

最后要特别感谓十我亲爱的每一位家人!连感谢你们也只能委屈地放在最后,特别要感谢我那漂亮的博士夫人,作为一名大学教授,却牺牲了自己很多的时间与精力来照顾我们的家、照顾我们的宝贝儿子;感谢我的父母,感谢你们赐予我生命,感谢你们让我进入政法学院,感谢你们让我进入公安机关,更要感谢你们在当年别人都说我“疯”了似地执意要辞掉政法机关的公职、选择律师职业时对我的理解与宽容,感谢当年我要离开你们身边、选择“北漂”时你们所给予的支持……

感谢每一位我应当感谢而来不及感谢,现在忘了感谢的亲人与朋友!

感谢上帝!感谢上帝赐予我智慧与力量,感谢上帝让我现在能够在此表示以上的感谢!

孙中伟于北京王府井步行街的律所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死刑改判在最高法院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孙中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844811
开本 16开
页数 30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7
出版时间 2013-03-01
首版时间 2013-03-01
印刷时间 2013-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法律-中国法律
图书小类
重量 0.47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924.125
丛书名
印张 19.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9
169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2:4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