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问问陈丹燕(陈丹燕儿童文学获奖作品)
内容
编辑推荐

陈丹燕编著的《问问陈丹燕(陈丹燕儿童文学获奖作品)》以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和生命分别就少男少女们在成长中遇到的种种敏感问题作了非常个性化的演讲,就学生们关心和感兴趣的关于她个人的成长、游历、求学、爱情、婚姻、家庭等非常“个人化”的问题进行了非常坦诚的交流。不论是她的演讲,还是她对学生们提问的回答,都凝聚着她个人对成长、对学习、对生活及对漫游经历的丰富体验、繁多感悟与真切心得。

内容推荐

陈丹燕编著的《问问陈丹燕(陈丹燕儿童文学获奖作品)》讲述了:成长是一个人走的路,年轻的孩子们怀揣着一颗敏感的心踏上旅途。一路上,年轻的孩子们或不安、或彷徨、或受伤,心中溢出许许多多不知向谁开口的问题……

或许这一切问题的答案你都可以在这本书里找到。陈丹燕将用她独特的人生经历,面对面的,为孩子们解答关于青春、成长、追梦、情感……的各类问题。

陈丹燕用一个成人的身份,以一颗青春的心与年轻的孩子们进行最为坦诚的心与心的交流。

《问问陈丹燕(陈丹燕儿童文学获奖作品)》是一本儿童文学。

目录

请照顾好你的内心世界

 问问陈丹燕之一

你会在漫游中渐渐成长

 问问陈丹燕之二

和你分享我的学生时代

 问问陈丹燕之三

打量我们周围眼花缭乱的世界

 问问陈丹燕之四

读着读着,你就长大了

 问问陈丹燕之五

试读章节

我先给大家讲一个很短的故事,用它来开始。它是个在日本非常有名的鬼故事。有一个功课很出色的小孩子,他没有空闲时间,所有的课余时间都花在补习功课上了。有一天,他到老师家补习功课。他妈妈一个人在家,突然电话响了,然后传出她孩子的声音:“妈妈,我现在还能干什么?”他妈妈就问他:“你在哪里啊?你不是去补习了吗?”但这孩子始终就只问一句:“妈妈,我现在还能干什么?”他妈妈觉得不对劲,就放下了电话。但一放下,电话就响了,拿起来就是她孩子在说那句话。他妈妈只好报了警。结果查明,她孩子的老师那天突然有事,说要换个时间补习,那个孩子就有了两个小时的假,但他不知道该干什么,就想去打电话,结果过马路时被车轧死了,他的灵魂却一直到了电话亭给他妈妈打电话。

我讲这个故事就是为了下面这个题目,请你们要时时回望一下自己的内心,你们在心里还有一个世界。这个故事之所以非常有名,是因为当时有很多知识分子非常反感日本的教育制度,认为这种从名牌幼儿园开始的教育制度非常残害儿童,觉得如果是这样教育出来的一代,他们的人格是非常残缺的,最大的残缺是这个小孩子没有属于自己的世界,他所有的时间都被占满了,一旦他有机会要面对自己,他就不知道应该做什么。所以这个孩子的疑问是向所有大人提出来的,这就是“我还能干什么”?我今天跟你们说的就是,你们还有一个内心世界需要你们去照顾。

在青少年时代,要注意到自己还有一个心灵世界。这个心灵世界对一个人的一生是非常重要的。几年前,写《独生子女宣言》的时候,我做了很多关于独生子女的调查。有一次我让成年人来谈他们对独生子女最担心的问题,有很多人提了小皇帝、自私、不关心别人等等问题。其中有一位叫曹锦清的社会学教授,他讲了一点,我觉得非常有道理。他说,一个独生子女的世界,从小就是跟成年人的世界交叉的,因为家里只有他一个孩子。像我们这个年龄,小时候有很多兄弟姐妹,孩子的世界往往与大人的世界是对抗的,孩子能在儿童世界中找到很大的力量与成人世界抗衡。但现在的独生子女没有一个儿童世界可以依靠了。他担心孩子的世界会过早地成年化。他说,如果一个孩子在十几岁时,他的心灵世界是认同很多成人世界的价值观的,那么,他长大以后会遇到很大的问题。他说,一个孩子长大后进入成人世界,他会发现成人世界的价值观与自己原来想象的完全不同,然后就会反抗。他的反抗会激发成人世界的反省。这种反抗和反省,是成人世界最为清新的力量,人类社会因为它们而努力向善。如果世界失去这样的反抗和反省,就失去了警醒和向善的健康力量。所以,让孩子在自己的世界里长大,是很重要的事情。

我常常想起他讲的这些。因为要来作演讲,我去做过一些调查,向你们同龄的孩子调查过两个问题,一个是:你们认为自己有没有一个内心的世界。回答的人都说没想过,功课太忙了,星期天就想看周星驰的碟片,不愿想这么严肃的问题。是的,你们现在这么忙,有没有时间来检查一下自己的心灵世界,这很让人怀疑。我想,你们大概也像那个日本孩子一样,就是给你们时间,你们也不知道应该做什么,为功课和未来的职业奔忙的孩子没有习惯独处,也没有习惯于利用和享受自己的时间,到哪里去建立自己的心灵世界呢!另一个问题是对被调查者的追问:“扪心自问,到底有还是没有(内心世界)?”我以为独生子女的心理环境也会给你们带来困难。建立起心灵世界也是困难的,感受它也不容易,表达它更是一个问题。独生子女更容易以自己的感受作为衡量整个世界的标准。一个以自己的感受为中心的人其实是一个相对封闭的体系,在这个体系里,心灵的世界是什么样的,会变得很神秘。有个孩子在我的追问下,说:“我想我们也是有的,只不过不是像你们那样理直气壮地挂在嘴上。”在这个孩子的心灵世界里,公平是最高的原则。所以,我不会说你们是心中没有理想世界的人,也许我只是因为不能了解而多虑。我希望我们可以讨论关于心灵世界的问题,也许你们可以教我去理解你们,也许我可以引起你们对自己的注意。P3-6

序言

那年秋天,上海七宝中学,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拘谨、严格、淳朴、骄傲校风的郊区中学,开始了他们的文科教育改革。校长是这所中学六十年代的毕业生,热爱教育,对自己的学校、自己的同事和自己的学生都赞不绝口。他在七宝老校友的帮助下,在高中一年级开设了一门新课,请社会各界人士去做讲座。演讲的内容,可以是关于自己的、关于自己所认识的世界的,也可以是介绍自己手里正在做的工作的。他们选择去为学生们演讲的人,都是热爱自己工作的人,都愿意把自己的世界拿出来,与整整一个梯形教室的孩子们分享。他们希望这些去演讲的人,将刚上高中的孩子带进一个个不同的世界,打开他们的眼界。

幸运的是,他们认为我是这样一个人。于是,我成了这门实验课的第一批演讲者。一个作家的世界是丰富的,但不算特别。所以,我猜想,他们郑重地选择我,是因为我曾经写过《独生子女宣言》,他们认为我可以与学生们沟通。

第一次走进七宝中学高中部教学楼的梯形教室,应是两点三十分。我到得迟了一点,匆匆跟在高中老师身后一头撞进去。教室里迎头一片礼貌的掌声,吓了我一跳。梯形教室里坐满了穿校服的高中生,他们好奇的眼光里带着寄宿生的寂寞、见到陌生人的兴奋,以及上一堂海阔天空的课的轻松。

我打开我的笔记本,小心翼翼地开始演讲。我不确定我自己能不能真的让学生们觉得有趣。他们的神情里有着少年的好奇和挑剔,还有对独立思想的敏感,随时准备着对与学校教育不同的思想发出煽动般的热烈笑声。他们这样的神情,对演讲者心里埋藏的哗众取宠的热烈效果,真是强有力的引诱。我不光希望我能和他们一起度过一个愉快的下午,而且希望他们能在我的演讲中获得一些有用的东西。在我的少年时代,我记得曾热烈地盼望过能有人和我谈谈今后的人生、已有的经验,得到判断和评点的愿望。我记得那时我曾问过我的父亲:“你是否能当我的指路明灯?”那是在一九七五年,我父亲非常诚挚地说:“不能。”许多年以后,我才了解到,我的父亲那时正陷入思想的苦闷中。如今,我也不能确定自己是否真的能给这些少年以心灵的指引。我的手指变得冰凉,后背僵直。唯一支撑我的,是我知道自己也会诚挚地对待这些孩子。我想,也许让他们和我在一起诚挚地度过一个下午,也是一种获得。

有时,我知道自己是有趣的——他们一旦放松,就会以放肆的笑声哄的一声包围我;有时,我知道自己是为难的,因为学生们高声地笑了,笑声里有一种温和的挑衅。但我讨饶般地看着老师的脸。这都是我在这所高中里度过的愉快时光。学生们的问题写在各种各样的小纸条上,事无巨细,让我想起我在少年时代对生活和人生辽阔的想象。

有时,老师高声宣布说:“最后一个问题了,校车发车的时间就要过了!”每年都是这样,讲座结束后,寄宿生回家过周末。在结束后,老师陪我先走出梯形教室,学生们等着;有时他们鼓掌送我,我回头去道再见。这所学校的学生遵循着传统的礼貌,他们要等到我离开以后才能离开。我在电梯里,能听到他们冲出教室的欢快声。作为上一代还多少带了一点古典想象的人,我那时在心里暗暗希望,这欢快里,还有听了一些有意思的话之后的身心通畅。

这样,过了一年又一年。每年都有一个下午,我和那一届高一的学生一起度过。在校园里,匆匆而过的学生们向我鞠躬:“老师好!”他们在擦肩而过的时候问候着,我不知道他们是哪一届的高一生。最早的那一届学生,应该已经是大学三年级学生了。当被叫“老师”的时候,我心里还是一惊,我是那个梯形教室某一个下午的老师。我是老师吗?他们的声音或者莽撞,或者害羞,或者敷衍,或者亲热,那是少年看透大人心思的时候,常常不分彼此的那种亲热。这亲热常常太逼近了,让我觉得有点尴尬。我都不知道自己的哪些东西在这些少年的心里被牢牢地记着,并过渡为不必客套。

那样的下午,天光柔和,校园的空气里有着许多青春的身体聚集在一起的暖烘烘的气味。这是个好学校,学生们都有着不可争辩的光明未来,他们因此而有着庄严的神情。路过那整齐宽敞的校园,我心里每次都这么想:这些孩子的将来,一定要能感到幸福,才是真正的好啊。在他们将来的某一天,为了什么事,想起了梯形教室里的我说过的什么,那才是我真正的收获啊。如今,这演讲稿要再版了,我心中浮现的,便是在校园里心中想的那句话。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问问陈丹燕(陈丹燕儿童文学获奖作品)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丹燕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893970
开本 32开
页数 19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3-07-01
首版时间 2013-07-01
印刷时间 2013-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02
CIP核字 2013139039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6.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南
182
126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8:0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