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不可不知道的科学大策略/青少年科学未来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刘荆洪编著的《不可不知道的科学大策略》将创造技法与人类的发明创造联系起来,深入挖掘操作能力与观察能力在科学创造中的作用,形象生动地说明,发明是人类对不存在的科学事物的创造,发现是人类对已经存在的科学现象的发现,足以启迪读者的创新意识。本书用生动的描述来反映科学的规律。解读什么是规律与改进。反映出规律与幻想的结合,反映目标与潜能的联系。运用科学的策略,需要掌握科学的规律。科学的核心就是规律,科学就是探索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

内容推荐

刘荆洪编著的《不可不知道的科学大策略》结合人类的科技奥秘现象,谈科技探索,注重思想性与时代性结合,科学性与知识性结合,可读性与独创性结合,以世界上重大的科技发现、发明创造与科技奥秘为线索,《不可不知道的科学大策略》反映创造技法与创造思维的作用,创造品格与创造素质的培养,创造策略与创造成功的规律。视角独到,构思新颖;文笔生动,思路开阔;逻辑严密,知识丰富。文学性、思想性、知识性兼备,情趣哲理融为一体,适合广大青少年读者阅读,对一般读者也有启迪作用。

目录

交流电与飞船

 ——规律与阻碍/38

从小象的故事谈起

 ——规律与成才/40

湖里的鱼呢

 ——规律与平衡/44

形态奇特的山峰

 ——规律与思考/48

海洋与宇宙开发

 ——规律与严格/52

最后一天与分秒必争

 ——时间与压力/54

前进的鼓点

 ——时间与生命/56

为了人类发展

 ——时间与理想/60

猎手与幼儿园

 ——时间与时机/62

科学家的爱情

 ——时间与爱情/64

从睡梦获金牌谈起

 ——时间与情绪/68

科学家的奇怪举动

 ——时间与注意力/70

爱迪生的时间观

 ——时间与观念/74

孔子与野兔赛跑

 ——时间与锻炼/76

构成生命的材料

 ——时间与价值/78

勤奋者的荣誉

 ——再谈时间与价值/80

白痴如何成为天才

 ——再谈时间与早慧/82

改邪归正的科学家

 ——时间与中年奋起/84

从老活到小该有多好

 ——时间与老有所为/86

明天是最危险的敌人

 ——时间与今天/88

只有两个听众的演讲

 ——目标与追求/92

不需要假设上帝

 ——目标与真理/96

空气也有压力

 ——目标与潜能/98

走了七天七夜的毛虫

 ——目标与成果/100

想起一个名医

 ——再谈目标与成功/102

行动起来

 ——目标与计划/104

星星跑了

 ——目标与勤奋/106

反复的作用

 ——目标与反复/108

爱因斯坦找登山鞋

 ——目标与循序渐进/110

从一开始

 ——目标与精于一/112

牛顿成功的秘诀

 ——目标与思考/116

从蜜蜂酿蜜想到的

 ——再谈目标与思考/118

从爱迪生的失误谈起

 ——目标与细节/120

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目标与机遇/122

功夫也负苦心人

 ——目标与方法/124

金字塔的结构

 ——目标与分解/128

同时进球

 ——目标与条件/130

海豚与斑马

 ——目标与仿生学/132

失败是成功之母

 ——失败与成功/134

猎兔犬2号

 ——失败与宽容/136

争气的蒸汽船

 ——失败与执著/140

试读章节

规律与幽默也有联系,我就不明白了。规律是严肃的,幽默是轻松的,怎么能够结合呢?莫以为规律总是严肃的,规律有时也是轻松的,也可以幽默。

莎士比亚很小就离开家乡,远走伦敦,临死前才回到故土。他给自己写的墓志铭是——看在耶稣的份上/好朋友/切莫挖掘这黄土下的灵枢/让我安息者将得到上帝祝福/迁我尸骨者将受到亡灵诅咒。

数百年来,莎士比亚的墓地一直没有谁敢动一下,伟大诗人的灵魂得以安息。莎士比亚的墓地没有人去干扰,原因是多方面的,他的墓志铭也有作用,他懂得与邪恶的盗墓者作斗争的规律。如果有邪恶者想动这诗人的墓地,看了这么一首讽刺、幽默的诗,害怕上帝,害怕亡灵,于是也就不骚扰诗人了。邪恶者的心理规律被幽默诗人预料到了。

思想家卢梭的墓碑上的碑文也很特别——睡在这里的是一个爱自然和真理的人。其视死如归的幽默,促使人们去追求大自然的规律。

科学家为什么要研究气泡的破裂呢?说实话,没有一点儿幽默,科学家很难却研究平洗无奇的泡沫。

2010年6月17日,《科技日报》发表冯卫东的文章,题目是《科学家揭示气泡破灭的物理学过程》。表面上看,气泡的破裂似乎是一个简单的、平淡无奇的现象。但是,在《自然》杂志上哈佛工程师的报告指出:与此正好相反的是,气泡破裂的背后,其实隐藏着精美而复杂的物理学过程。

气泡不是简简单单地就化为乌有了,一个大气泡会消散于一串小气泡中。这一发现,称得上是“爆破”性的新闻。

发现气泡奥秘的灵感,来自于偶然。论文的主要作者——美国哈佛大学工程与应用科学系的詹姆斯·伯德及其同事,是在偶然的情况下发现这一规律的。他们表示,洗碗池中的泡沫,和海洋中的泡沫破裂的方式,其实是完全一样的。伯德和文章的另一作者——洛朗·科尔宾,在一次实验室午夜会议时,激发了研究气泡如何破裂的灵感。当时他们正在研究在不同的表面传播气泡的方法,他俩注意到了生成的这些小气泡串,于是决定一探究竟。

伯德的回答很有意思。他说,自此之后,只要是下雨天,无论任何时候,他都要跑到水坑周围去观察气泡的破灭。他还说,当他在大海中游泳时,他也要对着海水表面的气泡盯一会儿,看看能否观察到同样的效果。他很快意识到,这种现象无处不在。伯德解释说,为了使表面积最小化,一个泡沫在接触到固体或液体界面时,会接近于半球形。当这些半球形气泡爆裂时,通过两个步骤创建出一串小气泡。由此产生的小气泡,虽早已司空见惯,但这些小气泡串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却从未有文献报道过。

伯德认为,气泡的曲面特性,在此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因为这种形状会导致气泡内部压力高于外部。一旦气泡爆裂,表面张力,就会产生一个向内的合力。第一步,气泡收缩时,作用在气泡上的力,会引起泡膜罩住自己,因此,在圆环面内陷出一个空气气囊。第二步,表面张力将这个气囊破裂成一串更小的气泡,这就像是淋浴头中的细小水流,会因表面张力而成为一个个水滴。不过,这种级联效应是短暂的,在迄今为止的实验中,发生次数不超过两次。最小的气泡不再形成球形帽,并重新融入液体,这就是级联的结束。由于爆裂过程发生得太快,以至于肉眼根本无法看到。研究小组用高速摄影机,拍摄了气泡的破裂过程。基于观测到的视频,他们构建了一个数学模型,用来测试和复制他们的实验假设。

气泡破裂背后的物理学过程,似乎完全不受气泡物质的影响。研究人员惊奇地发现,在像油这样的粘性液体中,仍能观察到小气泡串效应,甚至在粘稠度达至5000倍的水溶液中依然如此。伯德希望继续在熔融玻璃、岩浆和泥浆等更多特异性物质中研究类似的破裂效应。虽然已经知道气泡是如何破灭的,也许在近期内,无法提供任何实际应用,但研究人员期望,了解如何从较大的气泡创建出小气泡,也许在未来某一天,可帮助了解相关领域。论文共同作者、普林斯顿大学机械和宇航工程教授霍华德·斯通说,我们为何会观察到这些小气泡串,我们认为,这项研究的重点之一,是大气泡在气雾形成中的作用。众所周知,当小气泡在液体表面破裂时,会向上喷射小液滴。这种效应,在碳酸汽水中很容易观察和感觉到。以气泡作介导的气雾剂,也与健康和气候方面的应用相关。这些液滴,可将海洋等大片水域中的、诸如可溶性气体或盐等任何传导性材料传递到空中。

伯德总结道,许许多多的尖端科学成果,必须利用专门的设备或仪器才能观察到。他之所以热爱此项研究,是因为任何人在他们的厨房里就能看到整体效果。这虽是一个相对简单的效果,但最终可观察到美丽的图案,得到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只要你准备一些肥皂水、一块玻璃和一根稻草,就可以在玻璃上吹出一个约2厘米至3厘米大的半球形泡沫。围着泡沫边缘仔细观察,你就能看到那串美丽的小气泡。P4-7

序言

青少年的创遣性思维出发,眼光投向未来,瞄准的是开启青少年的心智,使他们在科学熏陶中健康成长,走向科学的未来。刘荆洪对古今中外历史上的科学现象与众多科学家的发明创造,进行了生动明晰的描述,从科学家的故事中发掘出丰富的哲理与方法,探讨了认识、思索、联想,改进,开拓,发现,发明、创新等一系列科学研究环节的基本规律,概括出科学的内涵及其相互之问的辩证关系,对如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方法论,形象地表达了有益的见解。

丛书将创造技法与人类的发明创造联系起来,深入挖掘操作能力与观察能力在科学创造中的作用,形象生动地说明,发明是人类对不存在的科学事物的创造,发现是人类对已经存在的科学现象的发现,足以启迪读者的创新意识。

丛书形象鲜明地阐述在科学挑战中,应该具备科学素质。杰出的科学家、发明家,是人类文明的伟大的创造者。他们身上所具有的创建品格及素质,构筑了人类的辉煌。寻找科学真理,需要解放思想去挑战未来。树立崇高的人生目标,离不开优良思想品格及素质的培养。

丛书用生动的描述来反映科学的规律。解读什么是规律与改进。反映出规律与幻想的结合,反映目标与潜能的联系。运用科学的策略,需要掌握科学的规律。科学的核心就是规律,科学就是探索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

丛书反映成功与认真的科学态度,反映科学的方法与借鉴,提倡思考与实验结合的行动。重视思考与惯性的作用。

丛书用生动的笔触探索科学之谴,揭示科学之谜。用生动形象的笔墨,深入浅出地解读大自然无穷的科学奥秘。

科普是没有国界的,能够启迪地球上人类的心智,能够架起世界上知识的桥梁,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人与生物之间的联系,也可以用科普去沟通。著名科普作家刘荆洪的青少年科学未来丛书,作为可读性强的通俗科普书籍,视觉新颖独到,风格平中见奇,文笔晓畅练达,哲理情趣兼备。引导青少年洞悉科学家创遭奥秘,展示科学家人格魅力,揭示科学家成功规律,注重科学性、知识性、文学性,趣味性的结合,适合广大青少年阅读,也值得普通读者阅读。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不可不知道的科学大策略/青少年科学未来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荆洪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44258746
开本 16开
页数 14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5
出版时间 2013-03-01
首版时间 2013-03-01
印刷时间 2013-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自然科普
图书小类
重量 0.234
CIP核字 2012059158
中图分类号 N49
丛书名
印张 9.5
印次 1
出版地 海南
235
168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0:3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