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喜华、唐松柏编著的这本《工业设计导论》是高等学校工业设计系列教材之一。教材共分7章,内容包括:工业设计概述;工业设计发展的新阶段;工业设计的目的和本质;工业设计的原则;工业设计的特征;工业设计与技术;工业设计与文化。本书可供设计类专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使用,也可供设计专业人士参考。
图书 | 工业设计导论(高等学校工业设计系列教材) |
内容 | 编辑推荐 许喜华、唐松柏编著的这本《工业设计导论》是高等学校工业设计系列教材之一。教材共分7章,内容包括:工业设计概述;工业设计发展的新阶段;工业设计的目的和本质;工业设计的原则;工业设计的特征;工业设计与技术;工业设计与文化。本书可供设计类专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使用,也可供设计专业人士参考。 内容推荐 许喜华、唐松柏编著的这本《工业设计导论》以国际工业设计联合会(ICSID)2001《设计的定义》与《2001汉城工业设计家宣言》中对设计的性质的界定为基础,从文化的视野系统、全面阐述工业设计研究的对象、工业设计的性质、工业设计的特征及工业设计与技术、工业设计与文化的关系,使学生建立起“工业设计是一个具有严密内在逻辑结构的科学系统,是一门在‘人、设计对象、环境’系统中寻求最佳结果的学科”的认知,从而对工业设计学科有一个基本的、概貌性的理解。 《工业设计导论》可供设计类专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使用,也可供设计专业人士参考。 目录 第1章 工业设计概述 1.1 设计·生活·文化/001 1.2 设计的概念/005 1.3 设计的分类/008 1.4 工业设计概述/014 1.4.1 工业设计的形态/014 1.4.2 工业设计的定义/016 1.5 工业设计的新发展/018 1.5.1 国际工业设计联合会(ICSID)2001的《设计的定义》/019 1.5.2 《2001汉城工业设计家宣言》/019 1.6 工业设计涉及的要素与学科/021 1.6.1 人的要素与相关学科/022 1.6.2 科学技术要素与相关学科/023 1.6.3 经济要素与相关学科/023 1.6.4 自然环境要素与相关学科/024 1.6.5 社会环境要素与相关学科/024 1.6.6 空间环境要素与相关学科/025 第2章 工业设计发展的新阶段 2.1 走向更新的概念/027 2.2 走向人的尊严/029 2.3 走向生活的广度与深度/031 2.4 走向“人·物·环境”的和谐/033 2.5 走向不同民族间的文化对话/035 第3章 工业设计的目的和本质 3.1 产品——人与自然的中介/037 3.2 工业设计的目的/039 3.3 工业设计的本质/040 3.3.1 工业设计的本质/040 3.3.2 生存方式的概念与性质/042 3.3.3 消费——生存方式的象征/046 3.3.4 工业设计——生存方式的设计/047 3.3.5 创造——工业设计的灵魂/049 3.3.6 生存方式创造的尺度/056 第4章 工业设计的原则 4.1 概述/058 4.1.1 在宏观意义上,设计原则是工业设计思想、观念、理念—设计哲学的具体化/059 4.1.2 在微观意义上,设计原则是产品设计具体细则的概念化与抽象化/060 4.2 人化原则/060 4.2.1 实用性原则/061 4.2.2 易用性原则/062 4.2.3 经济性原则/063 4.2.4 审美性原则/064 4.2.5 认知性原则/064 4.3 物化原则/065 4.3.1 设计的科学意识与科学精神/066 4.3.2 科学技术对设计的影响/067 4.4 环境原则/070 4.4.1 环境问题与环境问题产生根源/071 4.4.2 人的价值观是规范科技的主导力量/073 4.4.3 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与原则/074 4.4.4 可持续发展思想对设计发展的启示/076 4.5 设计—价值的选择与实现/077 4.5.1 人与环境的关系是设计的起点/077 4.5.2 设计—价值的选择与实现/078 第5章 工业设计的特征 5.1 设计观念的系统性与设计元素的多元性/079 5.1.1 系统论及其基本概念/080 5.1.2 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081 5.1.3 产品与产品设计系统的结构/083 5.1.4 产品设计的系统性/084 5.2 设计目的的人文性与设计对策的多样性/087 5.2.1 设计目的的人文性/087 5.2.2 设计对策的多样性/090 5.3 设计意识的创造性与设计思维的交叉性/090 5.3.1 设计意识的创造性/090 5.3.2 设计思维的交叉性/091 5.4 设计本质的文化性与设计评价的社会性/093 5.4.1 设计本质的文化性/093 5.4.2 设计评价的社会性/095 第6章 工业设计与技术 6.1 设计·产品·技术/097 6.1.1 设计、产品、技术的关系/097 6.1.2 技术的概念/099 6.1.3 “第一自然”与“第二自然”/099 6.2 社会需求、技术目的与技术手段/099 6.2.1 目的与手段/099 6.2.2 社会需求、技术目的与技术手段的关系/101 6.2.3 技术建构的折中兼容理论/103 6.3 技术的人性价值与非人性价值/104 6.3.1 技术反思的意义/104 6.3.2 技术的人性价值/105 6.3.3 技术的非人性价值/107 6.4 技术双重效应的联结/108 6.4.1 技术人性面与非人性面的共生共存/108 6.4.2 技术的人性面与非人性面的互渗互补/108 6.4.3 技术人性面与非人性面的双向转化/109 6.4.4 人类提高技术的意义/109 6.5 “技术理性”批判与设计/110 6.5.1 “技术理性”及“技术理性”批判/110 6.5.2 技术的世界,设计的世界/112 6.5.3 技术需要人文控制,设计需要人文导向/112 6.5.4 设计的人文价值与“技术理性”批判/114 第7章 工业设计与文化 7.1 设计的文化特质/116 7.1.1 设计与文化的结构联系/118 7.1.2 设计的文化内涵/126 7.1.3 设计的文化生成/133 7.1.4 设计与人文精神/144 7.2 工业设计与社会/148 7.2.1 设计—为社会公众的设计/148 7.2.2 社会对设计的影响/149 7.2.3 设计的社会功能/152 7.2.4 设计与社会的互动/154 7.2.5 设计的国际对话/156 7.3 工业设计批评/158 7.3.1 工业设计批评的概念/158 7.3.2 设计批评的实质与标准/161 7.3.3 设计批评的社会意义/162 7.3.4 设计批评的复杂性/163 参考文献/167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工业设计导论(高等学校工业设计系列教材)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许喜华//唐松柏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2217532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6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05 |
出版时间 | 2013-10-01 |
首版时间 | 2013-10-01 |
印刷时间 | 2013-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46 |
CIP核字 | 2013117857 |
中图分类号 | TB47 |
丛书名 | |
印张 | 11.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9 |
宽 | 170 |
高 | 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