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读读历史悟悟人生
内容
编辑推荐

如何读史,大有学问。如果没有广博的文史知识,很难撩开历史的面纱;如果没有丰富的人生体验,很难体会其中的百般滋味。

  历史犹如滚滚东去的长江之水,汹涌而逝,但“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历史是凝固、暂停的现实,在凝固的历史画面上,趣读历史,看那些人物在历史舞台上如何演绎自己的一生,自有一番乐趣。

张基民编著的《读读历史悟悟人生》用现代观点来理解古人的悲喜。文字流畅,通俗易懂。

内容推荐

《读读历史悟悟人生》由张基民编著。

《读读历史悟悟人生》讲述了:

命运何其奥妙,造化何以弄人?读读历史人物,开启人生之门。

如何把握人生,谨慎走完生死之间的这段旅程?

不妨以史为鉴,静心赏阅历史舞台的古人汇演。

历史是庞大的、复杂的,读史容易,读懂很难,读出乐趣更难。历史,尤其是中国历史,值得每个中国人细细品味。用心去体味,用生命去感悟,便能读出乐趣,悟出人生。

目录

第一篇 误国的帝王艺术家

 陈后主:靡靡之辞,亡国之音

 李后主:词坛高手,薄命君王

 宋徽宗:玩物丧志,魂断异国

第二篇 封建王朝中的“女皇帝”

 吕雉掌权术:谋略和心机并存

 正统女皇武则天:奸人妒妇?天下英主?

 女中豪杰萧太后:麾军前进,稳控国政

第三篇 功德昭著的后宫之主

 长孙皇后:一代贤后,良佐嘉偶

 马皇后:母仪天下,慈德昭彰

 庄妃:辅佐两朝,德与天齐

第四篇 生且逢时的第一好官

 包拯:铁面无私,天下盛名第一

 于成龙:大器晚成,天下廉吏第一

 张伯行:以正压邪,天下清官第一

第五篇 奸臣们的纵奸术

 李林甫:口蜜腹剑,机变钻营

 杨国忠:心狠手辣,趋炎附势

 秦桧:老谋深算,阿谀逢迎

第六篇 德不御才的弄权臣子

 蔡京:见风使舵,死无葬身之地

 鳌拜:功臣忠臣之名,毁于权臣之傲

 和砷:贪婪成性,一条白绫缢一生

第七篇 权力背后的陷阱

 晁错之死谁之过

 周亚夫怎会造反

 魏延之死冤不冤

第八篇 动荡局势中的牺牲品

 韩信:不世之功难敌造反之名

 杨贵妃:浪漫爱情换来香消玉殒

 李鸿章:丧权辱国只为力挽狂澜

第九篇 政治弃儿与文化巨人

 屈原:众人皆醉我独醒,宁溘死而流亡兮

 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天子呼来不上船

 苏轼: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第十篇 时势和英雄的关系

 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卷土重来未可知

 曹操:老骥伏枥志千里,烈士暮年续壮心

 李自成:造化时势本顺昌,转瞬即逝言凄凉

试读章节

吕雉掌权术:谋略和心机并存

在封建王朝,后宫是一处无声的战场。和其他战场不同的是,这里没有厮杀声,参战人员几乎全都是花枝招展的女性。要想取得胜利,美貌必不可少,但并不能够长久,因为色衰而爱弛。吕雉虽贵为皇后,却得不到刘邦的喜爱,但是她最终慑服了群臣,压制了戚夫人,后来被司马迁列入了皇帝本纪中,成为了中国封建历史中第一位临朝称制的“女皇帝”。

吕雉是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发妻,早年因刘邦不事农桑,游手好闲,没少吃苦受罪。刘邦做了开国皇帝后,她理所当然地被封为正宫皇后。刘邦死后,她一度掌握汉朝的政权。

据史料记载,刘邦与吕雉能够结合,纯粹是一次偶然。当时,刘邦是泗水亭长,县里来了一位姓吕的绅士,为了避仇投靠县令。刘邦与朋友萧何闲谈,无意中知道了此事。县令为了友情,决定摆宴款待,并下令县吏出资相贺。

到了贺会的日子,刘邦也来赴会,并不与人搭话,而是直奔内堂。萧何在前厅外负责替吕公收受贺礼,见刘邦径奔内堂,便故意高喊:“贺礼不满千钱的,坐在堂下。”刘邦一听,在礼单上写上贺钱满万。吕公见刘邦贺资丰厚,赶忙迎了出来,请他上座。萧何知道刘邦没钱,就在一边嘲笑他说:“这小子恐怕又在欺人,哪有什么贺礼。”吕公素善相面,见刘邦相貌异常,一副富贵样,便对其礼敬有加。

筵席开始后,吕公竟把刘邦让入上座,刘邦也不推辞,大碗喝酒、大口吃菜。等到筵席结束时,吕公示意刘邦留下。刘邦不知吕公何意,虽自知身无一钱,却不慌张。吕公问道:“我经常出门,遇到相貌奇异的人有很多,却没有一个赶得上您,不知您娶了妻室没有?”刘邦回答说:“尚未娶妻”。吕公高兴地说:“我的长女,已经到了出嫁的年龄,愿意许配给你,请不要嫌弃。”刘邦一听,真是喜从天降,自己白吃了一顿酒席不说,还娶了妻子,当即跪下磕头行礼认亲。

吕公的夫人知道丈夫把女儿许给刘邦后,很不高兴,责备吕公说:“你经常说我们的女儿有贵相,多少大户人家求亲你都不许,却偏偏许给一个穷极无赖的人。”吕公说:“刘邦虽然游手好闲,但生就贵相,日后必为王侯将相。”就这样,吕雉与刘邦结为夫妻,并为刘邦生下一子一女。

后来刘邦斩蛇起义,被官府通缉,只好只身逃亡,吕雉及两个幼子均被捕入狱,多亏萧何及狱吏解救。出狱后,吕雉带着子女在芒砀山中找到了刘邦,一直跟随在刘邦的身边。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时,在彭城被项羽杀得大败而逃,并且与家人走散,他的父亲太公及吕雉都做了俘虏,项羽本想以此要挟刘邦,没想到刘邦不为所动,项羽无奈,只好将太公与吕雉放还。

吕雉与刘邦是结发夫妻,又是患难夫妻,刘邦做了皇帝之后,封吕雉为皇后,立吕雉之子刘盈为太子。苦尽甘来,吕雉应该有好日子过了,但吕雉的日子并不好过,她和太子的地位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原来,楚、汉相争时,刘邦被项羽打败,只身一人落荒而逃,到一处人家乞饭借宿。这家主人听说他是汉王,就把女儿许配给他,并且当天就完婚,这就是后来的戚夫人。刘邦打败项羽后,就派人把戚夫人接来。

戚夫人年轻貌美,善于歌舞,还会弹唱,粗通文墨,又会体贴奉迎,这还不说,她还为刘邦生了一个儿子——如意。为此,刘邦对其宠爱有加,逐渐疏远了吕雉。由于戚夫人独得专宠,所以吕雉很生气,但是没有办法。对于吕雉的怨恨,戚夫人也很忧虑,为了避免吕雉的迫害,更为了自己的将来,她五次三番地乞求刘邦立如意为太子。刘邦开始不同意,戚夫人就经常哭泣哀求,久而久之,刘邦不免心动。刘邦要另立太子还有一个原因,这就是太子刘盈生性软弱,刘邦很不喜欢,而如意却聪慧刚毅,刘邦觉得很像自己,十分爱惜。刘邦思前想后,打算另立如意为太子,这样既可保住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又能安慰爱妃。吕雉何等聪明,早已察觉到了这点,日夜心惊胆战,但她知道刘邦全部身心都在戚夫人身上,自己无法接近,只能空白焦急。

汉初的惯例是,如果不是太子,皇子年满10岁应当改封就国。如枣到了10岁时,按规定应当到封地去。戚夫人听到这一消息,大惊失色,因为如意一旦到了封地,就很难再见到皇上,更不用说朝夕侍候在皇上身边了,这样感情必定疏远,再也无法讨得皇上的欢心了。

戚夫人一时想不出好办法,只是痛哭不已。刘邦窥破了她的心意,说道:“你是不是为了如意改封就国的事哭泣?我本想立如意为太子,但是废长立幼,废嫡立庶,毕竟名不正、言不顺,况且太子并无过错,还是等等再说吧。”戚夫人听完,哭得更加厉害了,苦苦哀求。刘邦见爱妃如此可怜,不禁动摇了,决定第二天跟群臣商量改立太子的事。果不出刘邦所料,刘邦刚提出此事,大臣们就强烈地反对,尤其是汾阴侯周昌,当廷之上据理力争。周昌口吃,他对刘邦说:“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刘邦见周昌憨直忠心,欣然而笑,改立太子之事只好作罢。吕雉在东厅偷听,事后见了周昌,不顾皇后尊严,居然给周昌跪下谢恩:“没有您,太子几乎被废。”可见吕雉心机之重。

P24-26

序言

如何读史,大有学问。如果没有广博的文史知识,很难撩开历史的面纱;如果没有丰富的人生体验,很难体会其中的百般滋味。

读史就是与古人交流,站在历史的角度去体悟他们的是非功过,用现代的观点来理解古人的悲喜人生。正因为如此,在读史的时候,就要把自己置身于宏大的历史洪流中,和古人面对面地交流,如此就能深入到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把握他们心灵的脉动,洞察久远历史的尘封画卷。

历史犹如滚滚东去的长江之水,汹涌而逝,但“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历史是凝固、暂停的现实,在凝固的历史画面上,趣读历史,看那些人物在历史舞台上如何演绎自己的一生,自有一番乐趣。

既然是读史,就少不了说说那些皇帝们,这里要说的不是那些英明君主,也不是昏聩之帝,而是较为特殊的一类帝王——艺术家帝王。这类帝王治国水平一般,艺术水准一流。可是,用艺术家的水平去做政治家的事,岂能不出乱子?

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女子并未一直沉寂下去。她们通过各自的手段或才能登上了权力的巅峰,掌控着天下的男人和女人们。

俗话说: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有一类女子虽身处后宫,却有旺夫之能,造化着她们的男人。她们有的帮助丈夫打天下,有的帮助丈夫治理天下,是名副其实的贤内助。

历史上有清官也有奸臣,二者的结果是清官流芳千古,奸臣遗臭万年。清官为民请命,舍身护法;奸臣祸国殃民,干尽坏事。清官虽是为了维护封建帝王的家业,却也掩饰不住他们的光辉。奸臣就像钻进大树根部的蛀虫,自内而外地腐蚀着一株枝繁叶茂的大树。若是不将蛀虫挖出,总有一天这株大树会轰然倒塌。

当然,历史上也不乏德不御才的权臣们。人生的诱惑很多,他们为了满足一己之私,将自身才华用于恶途,毁了一生,难以寿终正寝,留下了遗臭万年的恶名。其实,他们若能时时修德,可以名满天下,也可以名垂千古。然而,人生只有一次,容不得他们后悔和遗憾。

在权力的背后,总会有一个又一个陷阱。于是,有些仕途之人虽一心一意建功立业,最终却难逃厄运,死不瞑目。在动荡局势中,还有一些牺牲品。他们中有的无辜地失去了性命,有的背负了一生的耻辱。他们有心讨回公道,却无力讨要,或沉默以对,只想问心无愧,然而却受到后世的指责和声讨。

读史的乐趣还在于,可以用特殊的视角挖掘历史另一层面的一类人群:政治弃儿与文化巨人的结合体。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是文化巨人,又是正直官吏,其文化贡献与人格贡献相映成辉。不过,他们的文人性格在仕途上处处碰壁,以至于撞得头破血流,自己还不明就里。  到了最后,要谈谈英雄和时势的关系了。英雄可以不问出处,但总摆脱不了与时势的纠缠。当一个朝代兴起或没落时,正是英雄辈出的时候。生逢乱世,他们顺势而起,只是有成功者,也有失败者。他们的起起落落,同样发人深省。

历史是庞大的、复杂的,读史容易,读懂很难,读出乐趣更难。历史,尤其是中国历史,值得每个中国人细细品味。用心去体味,用生命去感悟,便能读出乐趣,悟出人生。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读读历史悟悟人生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基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研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688712
开本 16开
页数 26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14-04-01
首版时间 2014-04-01
印刷时间 2014-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86
CIP核字 2014002820
中图分类号 K209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9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0:4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