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红颜卷)
内容
编辑推荐

乱世有佳人,绝世而独立,金戈铁马的历史,步步惊心的宫斗,错综复杂的三国霸局,波谲云诡的美人心计,继《三国那些人那些事》魏、蜀,吴、霸主卷之后,人性解读三国一人陈瓷。积五年之功,再现三国红颜的人生轨迹。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红颜卷)》传递人物体温的历史传记,披露史家忽略的生活细节,诠释历史英雄的内心世界,把史书人物还原为你和我。

内容推荐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红颜卷)》——继《三国那些人那些事》魏、蜀,吴、霸主卷之后,人人性解读三国一人陈瓷。积五年之功,再现三国红颜的人生轨迹。

史书《三国志》和小说《三国演义》关注的是男人的霸王业和天下策,却忽略了三国女人的风情心路,《三国那些人那些事(红颜卷)》致力于弥补这一缺憾,挖掘支离破碎的历史细节,透过由纤纤素手拨弄走向的历史情节,拼接乱世红颜的情爱史。

目录

第一章 最后的汉家太后

 第一节 宫计无常

不卖猪肉卖龙肉◎争春

 第二节 宫斗无影

以杀猪的方式官斗◎遇到一个变态婆婆

 第三节 宫变喋血

被屠户掌控的京城◎太后有没有下毒

 第四节 宫乱惊魂

变异的手足之情◎最后的汉家太后

第二章 染血的凤冠

 第一节 乱世花嫁

得不到父亲祝福的婚姻◎嫁了皇帝满城跑

 第二节 患难夫妻

与死亡相隔一块绢◎带着她回家

 第三节 哀悼情敌

舍得,舍得,舍才能得◎死时忘了把秘密带走

 第四节 末代皇后

神秘的死刑◎最后的皇后

第三章 陪奸雄走过一生

 第一节 佳人荡子

当佳人遭遇荡子◎婚姻是梦想粉碎机

 第二节 覆水难收

一个不可征服的女人◎感情没有回头路

 第三节 第一夫人

当抓住梦想的时候◎背影后面的阴影

 第四节 女性天空

夭折的神童◎无法突围的母爱

第四章 沦落红尘的玉女

 第一节 传奇玉衣

玉衣的真相◎传奇故事的破绽

 第二节 女囚迫嫁

活人吃死鬼的醋◎相见何如不见时

 第三节 宫计徒劳

不妒之妒◎人活着,爱情死了

 第四节 金缕梦碎

玉女遇上女王◎

附:

一 甄洛与曹氏父子的情恋悬疑

二 曹叡的血统之谜

第五章 与爱情无关的才女

 第一节 锦瑟年华

赐予和剥夺◎一个似有还无的婚姻计划

 第二节 板荡岁月

应该存着泪水◎女俘的诗歌

 第三节 胡笳落雪

流落的焦尾琴◎错误的亲情

 第四节 人生如诗

幸福无法要别人安排◎比诗歌还要忧伤的人生

第六章 高平陵夺权之美人心计

 第一节 春华落秋

野心与女人◎春华凋零在季节尽头

 第二节 丑女无敌

当新郎不愿进洞房时◎做一个被需要的女人

 第四节 落英缤纷

女人为什么聪明◎女人的预言往往很准

 第四节 绿肥红瘦

女人才是避风的港湾◎静观花开花落

第七章 江东第一腹黑女

 第一节 江东虎女

猛虎一样的女人◎女人比老虎还难对付

 第二节 谁是皇后

当婚姻成为生存手段◎无法触摸到的胜利

 第三节 二宫之争

布局人正是局外人◎步步惊心连环计

 第四节 连环猎杀

从此一路错到底◎人世沧桑皆成灰尘

附录 传说中的两位三国红颜

 一 虚拟美女貂蝉

 二 “野蛮女友”孙尚香

后记

试读章节

一个女人,她是谁不重要,她是谁的妻子和母亲才重要。

就拿猪头妹妹来说吧,她现在是皇帝的妻子和未来皇帝的母亲,所以成了皇后。而她要是在宛城找个杀猪的男人嫁了。那现在就只能是两手猪油的肉店老板娘。

也有这么一个女人,也算是皇帝的妻子,更是现任皇帝的母亲,却全无母仪天下的风光。这个女人就是灵帝的母亲董太后。

桓帝没有儿子,死后皇位由堂侄刘宏继承。刘宏继承皇位时只有12岁。但是此前爹爹刘苌早就死了。年纪轻轻就守寡,董妈妈也是一个苦命的女人。按说,儿子被天上掉下的馅饼砸中,做了皇帝,董妈妈应该是苦尽甘来。可是,刘宏去京城做皇帝了,董妈妈就没有这个儿子了。这时的太后是窦太后,当时掌管朝政的是窦氏。而选择刘宏做皇帝,正是窦氏运作的。因此,儿子做皇帝几乎与董妈妈没有一毛钱的关系。她是河间王的夫人,按照规定只能待在封地,不经宣召不可离开。更不用说进京见儿子了。

当然,她并非一无所获。刘宏做皇帝后,其父被追认为孝仁皇,也算是皇帝,而董妈妈被封为慎园贵人,也算是皇帝的妻子。可是,问题就出在“慎园贵人”这个封号上,刘苌死后就葬在慎陵,慎园贵人是皇帝的妻子不假,但是刘苌是安息之后才被追认为皇帝,因此,慎园贵人虽然是皇帝的妻子,但是一天贵人的风光也没享受过。同时,虽然她是皇帝的母亲,但是朝野只知有窦太后,不知有慎园贵人。

不平,不服,不甘,但是无奈,她只能在河间国的空屋子里苦熬。寂寞。孤独,愤懑,压抑,长期的负面情绪下,她渐渐成了一个心理变态者。

野百合也有春天,慎园贵人很快熬出了头。168年正月二十一日窦武扶持刘宏登基,当年九月初七,窦武在与宦官的斗争中败下阵来,丢了性命。窦氏集团开始崩溃。在宦官的扶持下,刘宏开始有话语权了,于是,第二年他派中常侍把母亲接到宫里来,让她住在南宫嘉德殿,封她为孝仁皇后,还征召舅舅董宠到京城,拜为执金吾,负责京城保卫工作。和汉代所有的外戚家族一样,董氏开始向权力最高层攀登,董妈妈认为自己的春天到了,嘉德殿里每天笑声阵阵。这样的日子真快乐啊,好吧,把嘉德殿改名为永乐宫吧。

可是,董妈妈还是没有完全拥有儿子,因为儿子仍然尊奉窦太后,为她祝寿,让她享受比以前更好的待遇。

董妈妈指责灵帝:“谁是你亲妈啊?!”

灵帝眼一翻,说:“没她,我能做上皇帝吗?你能有今天吗?”

其实灵帝对董妈妈是很不错的,但是儿子对窦太后好,董妈妈就感觉儿子没有把全部感情都给自己。从而耿耿于怀。这说明她的心理变态还是比较严重的。

窦太后最好能人间蒸发,董妈妈日夜祷告。这时,宦官们出手帮她了。

宦官集团并非铁板一块。里面也有纷争。灵帝这么尊奉窦太后,黄门令董萌说了不少好话。而攀上窦太后的董萌,很不低调,引起了中常侍曹节、王甫的嫉恨。曹节和王甫污蔑曹萌,说他诽谤永乐宫,曹萌因此下狱判死,这给了窦太后很大打击。紧接着她的母亲又死了,她再也不能承受,一病不起,溘然辞世。

现在,做皇帝的儿子终于属于我了!董妈妈热泪盈眶。她成了正牌太后,开始干预朝政。她最变态的举措就是让儿子在西邸卖官,各种官职明码标价,童叟无欺。儿子卖官,老娘数钱。汉家后花园成了卖官的母子店。

可是,即使贵为太后,也面临寻常百姓家的无解难题——婆媳矛盾。母亲和媳妇同时掉在河里,你会先救哪一个?这个问题,哪个男人都无法回答,因为婆婆儿媳是天敌,她们都把同一个男人看成了私人的,都认为应该先救自己。

对董太后来说,好不容易从窦太后手里夺回了儿子,现在倍加珍惜,就像一只老母鸡,把任何一个靠近小鸡的动物都看成是侵犯者。

而何皇后现在就是靠近灵帝的人,岂止是靠近,简直要合体了!董太后十分不平:凭什么我辛辛苦苦养大的儿子那么疼爱你!

再说,一个杀猪人家的丫头片子,居然也能霸占我的儿子!

要是王美人活着,继续被灵帝宠着,董太后是不是也忌恨她呢,这还真不好说。但是现在王美人死了,再也不会被灵帝宠,再也不可能与董太后产生婆媳矛盾,因此成了董太后最喜欢的儿媳。

董太后在儿子面前念叨王美人的千好万好,数落何皇后的千错万错,每每这时,灵帝就沉默不语,因为这时他在为王美人而心痛。

要是王美人继续活着,灵帝就会宠她一辈子吗?按照灵帝的性格,考察整个封建王朝帝王和妃嫔的感情状态,估计王美人很快就会被新的女人代替。可是,现在她死了,灵帝可怜巴巴地想,要是再与她在一起。该有多么温存缱绻啊。在想象未经发生的事情时,正面的信息总是起更大作用。所以,在灵帝心里,死去的王美人就是完美无瑕的女神。

而何皇后是在现实中的。爱情的肥皂泡被现实一戳就碎。铁石一样的感情誓言,永远经不住岁月的零打碎敲。一个人走了一千步,我们看不到,可他就在那一步跌倒,我们却都注意到。在判断正在发生的事情时。负面的信息总是起更大的作用。活着的何皇后,在灵帝心里变得越来越不堪。王美人一死,好色而低俗的灵帝不但成了纯情男人,还成了文艺青年,一下子写了两篇文章来怀念王美人,一篇是《追德赋》,一篇是《令仪颂》。他这是说我无德无仪啊,何皇后这样理解皇帝的两篇作品。

何皇后消灭了王美人,但是并没有战胜她,而且再也无法挑战她。P13-15

序言

对不起,这里你无法读到貂蝉。

虽然在最后附录里提了一下貂蝉,但并不是写貂蝉这个大美女。而是写貂蝉这个形象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基于正史去解读历史,是我写《三国那些人那些事》的一贯准则。貂蝉虽然位列古代四大美女,但是没有关于她的历史记载,她的身影出现在《三国演义》里,是一个虚构的文学形象。

正史里记载的女性,又有多少事迹可以写呢?

正史是功业史,在有限的篇幅里,不厌其烦地记载着传主曾经担任的所有官职和得到的所有封赏,要想了解历史人物的感情世界,只能在支离破碎的记载里搜寻。然后得到一个并不完整的拼盘。

只有功业史,没有情爱史,怎么去揭示女人与男人之间的互动呢?

正史是男人史,《三国志》里只有皇帝女人的传记,其他女人摸爬滚打得再惊天动地,对不起,只要没混成皇帝的女人,就不会专门立传。例如孙权的女儿孙大虎。搅乱了吴国基业,影响了江东政局的走向,但是史书并未为她专门立传。即使是皇帝妃嫔。传记也是简略到极致。《三国志》一共有六十五卷,曹操、刘备、孙权三人毫无疑问地各自独占一卷,陆逊只是一个吴国丞相,但也独占一卷。集中为女人立传的只有三卷:卷五,魏国后妃传;卷三十四,蜀国二主妃子传;卷五十,吴国妃嫔传。即使这三卷为女人立了传,也只是写她们的父亲兄弟是谁,什么时候入宫,什么时候生子,什么时候得宠,什么时候失宠,什么时候被立为后,什么时候被废后位,什么时候死,被赐什么谥号,是否与皇帝合葬……这些是女人们的功业,抽去这些物质化的文字。也就剩不下几个字。绝难感触到女人的心灵和情感。

仅凭如此简略的史料记载。如何再现女人多彩芬芳的人生呢?

因此,写这本书,是一个难度极高的挑战。

我一遍一遍地翻阅史书,从泛黄的字里行间捡拾有关三国女人们的每一个碎片。我发现,在男人传记里,有时也能捕捉到女人的倩影,毕竟,每个男人背后都有一个女人,不。在当时应该是说每个男人背后都有一群女人,因为那时的男人都可以三妻四妾嘛。

公认的三国历史开始于189年的董卓进京事件。而这一事变的酝酿、爆发,都与何太后有着极大关系。说三国历史,不可能不说这个最后的汉家太后。

三国乱世成就了一个个英雄豪杰,他们个个成了千古风流人物,这是对男人的影响。那么这段精彩的历史,对女人有什么影响呢?我试图从中找到这么一个女人,透过她的一生,窥见当时女人们的命运。最后,我找到的这个女人是傀儡皇帝汉献帝的伏皇后。当时街头巷尾的邻家少妇,即使是在太平盛世,可能也只是一个卑微的小媳妇。但是皇后就不同了,在太平盛世,她是天下地位最高的女人,乱世到来时,她只能被时代风暴裹挟。任人主宰生死。落差最能反映本质,所以我又写了伏皇后。

伏皇后处在政治地位上的金字塔顶尖,蔡琰则处在才华的巅峰上。蔡琰是东汉第一才女,但是这不能帮助她躲过时代的控制,她的奇特经历告诉我们,时代控制的不仅仅是我们的身躯,还有灵魂。

每个男主角都对应着一个或几个女主角。说三国红颜,少不了要说曹操、刘备、孙权的女人。曹操的女人,我写了他的第一夫人卞太后,陪伴奸雄走过一生的女人。她的人生时间跨度长,三国乱世在她身上留下的痕迹最明显。

刘备的女人没法写。《三国志》里对他的所有女人的记载,总共只有五六百字的篇幅,除去姓氏、籍贯、谥号、册封皇后的策文,剩下的字数远远不如刘备一生与女人互动的次数多。这不能责怪史家,因为刘备一生败仗无数,打了败仗就跑,丢下老婆不管不顾。恐怕到最后刘备也不知道自己丢了多少女人。刘备挺想得开,生命只有一次,丢了无法从头再来,老婆却可以有很多个,丢了从头再娶。最后刘备称帝,终于可以像模像样地娶几个女人过日子了,可两年后他却病逝白帝城。患难夫妻故事多,刘备一生颠沛流离。他与女人应该有很多故事,可惜史书没有记载,真是一件憾事。刘备的女人,在《三国那些人那些事》前面几卷里有所涉及,那基本是史书记载的所有,红颜卷里就不再专章写了。

孙权从19岁掌权。到71岁去世,做江东君主的时间将近50年。这50年足以让他拥有无数女人。做孙权的女人是最幸福的,因为他爱他遇上的所有女人;做孙权的女人又是最痛苦的,因为他始终不会给女人承诺,直到临死才立皇后。可以想象,孙权女人的故事是丰富而精彩的,但是她们都被另外一个女强人控制着,她就是孙权的女儿孙大虎。宫斗历来是皇后妃嫔之间的斗争,吴宫也是如此,不同的是吴宫的宫斗总导演不是皇后,而是公主。写东吴公主孙大虎,从女儿的角度,展示三国红颜的另外一面。

男人和女人之间,历来不仅仅有欢娱,还有战争。梳理完所有关于三国红颜的史料之后,我有一个印象,最能体现男人和女人之间的战争的,当属曹丕和甄氏。甄氏最后被曹丕赐死,她不仅仅败在了与男人的战争中,也败在了与红尘的战争中。读读甄氏,就能了解女人是如何败给红尘的。

时代控制我们,我们也能引领时代。一提起三国。人们就会想起男人的霸王业和天下策。可是,万紫千红,倾国倾城,从来不仅仅是生活的装饰,金戈铁马的三国,也有女子用用纤纤素手拨弄着历史的走向。女人不仅仅在背后,有时也会走到前台,直接改变历史的情节。高平陵夺权是史上有名的宫廷争斗,是司马懿夺取魏国政权的关键一役。这场政变也活跃着女人们的倩影,她们的善舞长袖,杀伤力不亚于男人的刀剑。

乱世有佳人,绝世而独立。本书试图再现三国佳人的风情心路,描画点点胭脂濡染的乱世历史。

陈瓷

2013年7月6日写干一也斋

后记

在这个闷热的上午,我终于写完了红颜卷的最后一个字。我专注地盯着电脑显示器。上面文档里的文字似乎活了起来,呼吸着,感觉着,我的内心此刻也分明感觉到一阵颤动。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系列作品的全部五卷,终于写完了。我从三年前就等待这一天。抬头看看窗外,天色阴沉,似乎抓过一把乌云,拧一下就能拧出水来。楼下有几个人在热烈地笑谈,一个女人在大声地呵斥孩子。楼后,一辆汽车在发动引擎,不知要载着主人去何方。没想到,我盼了三年之久的一天会来得如此平庸。楼下的人,有谁会想到楼上的我完成了一件追求了半生的事情?

至今清晰地记着,三年前通过电子邮箱投稿,我与江西人民出版社的曾杨编辑素昧平生,我是发件人,她是收件人,仅此而已。第一卷魏卷签约后交稿,我突然想起来,能够确认的仅仅是一个电子邮箱地址和未经验证的出版合同上的公章,就这样把辛辛苦苦写的稿子交给一个连电话都未通过的陌生人吗?我一度犹豫是不是真的交稿。而现在,三年过去了,曾杨编辑被我列入了我最信任之人的名单里。

三年前,曾杨编辑还未结婚,而现在她的女儿可以打酱油了。三年了,世界改变了太多了,在我看来,最大的改变就是以前没有《三国那些人那些事》系列五卷书,而现在有了。

不惑之年的我,可以说走过了半生历程。在这四十多年里——梦想过,也拒绝过;期待过,也抱怨过;挣扎过,也听命过;选择过,也放弃过……生活的叶片一枚枚地发黄,掉落,又一枚枚地发芽,葱茏,然后又一枚枚地发黄,掉落……绿回黄转,岁月沧桑,但是有一片叶子始终在我心头招摇,那就是写作。

有时想啊,人来到世间一遭,不是想回去就能随便回去的。因此就得找到在世间存在的方式活下去。可是,存在的方式是什么呢?每个人在世间存在的方式是不一样的,有人没钱就不能活了,有人没权就不能活了,有人没有爱就不能活了,有人没有面子就不能活了……我呢,从来不考虑怎么样就不能活,只考虑怎么样才能活。

我是一个没有写作就不知道怎么样活的人。写作,就是我在世间存在的方式。只有在写作中,我才能找到自己,才能找到自己在世间的位置。我用写作告诉世界我存在。

我们存在着,努力地寻求别人的认同,也都在努力地证明自己与别人的不同。生活是雷同的,日子是俗套的,有时你真的找不到自己与别人的区别。可是。有一件事情能够让我确认自己是与众不同的,那就是写作。写作的时候,我确认那个在俗世里沉溺的自己回来了,我一个字一个字地写,似乎在一步一步走自己的路。留下的脚印也是世间独一无二的。我的作品可能不是最优秀的,却是不可替代的。茫茫人海里,谁要是认识我,那就得通过我的写作,不通过我的写作走到眼前来的,就不能算是认识我。如果你是通过我的作品而找到我的,那我会对你一见如故。

说这么多,是想告诉你,《三国那些人那些事》系列五本书,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是我生命历程的见证,是我与这个世界的对话。我是在写书,但更是在写自己。你读这五本书,读的是三国历史人物,也是现实中带着体温的我。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是基于正史《三国志》,对三国历史人物的解读,还原历史人物的人生轨迹是我的追求。我们瞻仰的英雄纪念碑,总是那么冷冰冰的,我们总是在总结回味英雄的业绩和功名,却忽视了人性世界的波谲云诡和草蛇灰线。开始动笔的时候,我就警告自己,不要用文字打造一座历史英雄纪念碑。而是要用自己的心灵解读历史人物的心灵,探寻三国英雄们当时现场的爱恨情仇,确定了“人性解读三国”的路子。

触摸历史的骨肉是容易的,触摸历史的心跳却要费力摸索,触摸历史的人性则需要走进历史的现场,与历史人物对话,与他们一起生活,一起爱恨,一起死亡。每写一个人物,我都能感觉到这个人物就站在我的对面。

写这个系列作品的三年,我几乎每天都写。几乎每个夜晚都做同样结构的梦:白天写哪个人物,晚上这个人物就与我并肩作战或者捉对厮杀。有时写作,我会以为自己是在做梦。有时做梦,我会以为自己是在写作。

我用现实的眼睛,观察历史,用历史的感悟,思考现实。面对现实问题的时候,我有时会以为这是三国历史中的哪个桥段;解读历史桥段的时候,我有时会以为正处在现实的哪个情景中。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是解读三国历史的书,你会从中了解历史人物,但是我更希望你能从中了解我,因为,它是我对生活和人性的最真诚的倾诉。

陈瓷

2013年7月6日写于一也斋

书评(媒体评论)

如今人心愈发浮躁,静下心来读史的人不多,能将一段历史描写得入木三分的作者更是风毛麟角,陈瓷恰恰卓尔不群。每个中国人都有三国情结,那是一段波澜壮阔、令人神往的历史。陈瓷以夯实的史学知识为基础,从庞杂浩瀚的历史资料中去糟取精,以独特的人性角度,生发非凡的见解,展现不-样的三国那些人,再现隐藏在史料中的那些事儿。

——赵家三郎、文史畅销书作家、杂志主编,著有《唯心有物王阳明正传》

陈瓷站在人性的角度,看待冰冷的历史,给我们呈现出鲜活的三国历史。他的文笔洗练、优美生动。每个读过他的书的人,都仿佛亲身经历了一次三国历史的穿越之旅。他的思想贴近现实、观照俗世,让我们从中领会到人生最底层也是最深沉的人生体验和处事智慧。

——王文剑,《信息时报》历史专栏作者、经济学博士,著有《汉朝往事》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的红颜卷,写作的着意点放在了被《三国志》和《三国演义》忽视的乱世红颇上,再现三国女人的喜怒哀乐。

——阿滢,书话家

陈瓷胸中存丘壑,三国风云等闲说。波澜壮阔的三国历史舞台上,英雄层出不穷。这些英雄身后的女人们,在历史大幕上又留下了怎样的倩影?陈瓷这本书,再现三国这段最美历史上的最美女人的万般风情。

——万志远,公安文学作家、某市公安局干警

谁说三国里只有男人之间的战争?女人与女人之间,女人和男人之间,也存在着永恒的战争。在性别战争里,女人从来不是配角,让我们在陈瓷的带领下,追寻三国女人留在历史深处的那缕幽香。

——梁铁荣,律师,著有《像水一样》

征战杀伐的历史,万丈雄心的豪杰,刀枪剑戟的三国,在战争的寒光里,风姿摇曳的小女子,也因为遭遇乱世,而展现出与其他时代女人不同的风采。陈瓷把被历史遗忘的女人们推到前台,让她们演绎属于自己的风采。

——羽一央,福建师范大学文学博士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红颜卷)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瓷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0062738
开本 16开
页数 25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14-01-01
首版时间 2014-01-01
印刷时间 2014-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7
CIP核字 2013278701
中图分类号 K236.09
丛书名
印张 16.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西
241
174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3:5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