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创新改变世界(18位著名科学家的创新故事)
内容
试读章节

1958年我到法国讲学,开设了示嵌类理论课程,听众之中有瑞士的A.Haefliger先生。我回国之后,Haefliger在法国继续示嵌类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1960年以后,我可以重新进行工作的时候,就引起这样一些思考:示嵌类理论是我开创的,我找到了具体的方法,但20世纪60年代时我已经落后了,因为Haefliger做了大量的工作,我继续做这方面工作,就陷入了被动的局面。那么我是被动地进行下去,还是摆脱这样被动的局面寻求新的方向?这是当时要考虑的问题。1958年的“大跃进”,提出理论联系实际,任务带动学科。这在思想上对我有很大的震动,因为过去一直是为了数学而数学的,对应用根本不加考虑,跟现实世界也没有怎么考虑,所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数学书,是和现实脱离的这样一种状态。在“大跃进”的思想影响之下,我对于应用变得比较重视,觉得对现实世界不应该完全脱节。就在这种思想影响之下,我对有些与应用关系比较密切的运筹学、博弈论产生了兴趣,这对我的学习研究产生了影响。1965年,我无意之中发现,我开创的示嵌类的方法,可以用来考虑集成电路布线问题,并用这个方法使布线问题最后得到了解决。如果没有“大跃进”时代这种思想上的冲击,碰到集成电路、布线问题我还是不屑一顾的,正是在这种思想影响之下,使得我不仅注意这类问题,而且有意识地真正花工夫来考虑。

1958~1965年,我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执教,在1964~1965年开设了几何拓扑专门化课程。这还是以Bourbaki思想体系为中心的,它的构成主要是两个:一个是拓扑学,我请同事来讲授;还有一个是代数几何,我本来是外行,就采取了边教边学的这样一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我对代数几何得到了一定的了解,提供了新工具、新方法,甚至是新动力,对我日后的研究工作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1965年我参加了“四清”。“四清”回来以后,“文化大革命”就开始了。从1966~1976年,这10年主要是参加“文化大革命”,数学研究工作完全处于停顿。20世纪70年代的每一年都是比较平稳的,有些美国数学家访问中国,他们带来了一些拓扑学在近年的新发展的资料,使我有可能对于拓扑学重新进行研究工作。在研究工作进程之中,又引发了一些思考,就是他们给我的资料中,有许多是手写的,讲学听讲的笔记,里面出现了一些奇怪的符号,从来没有见到过,在任何的书本杂志里面,也没有出现过,也不可能出现,因为这是国外的数学家在互相交流学习的时候,在讲习班或者在黑板上面随便写出来的符号,所以不会出现在书本杂志中,至少一段时期内不会。在这种情况之下,如果要参与这样的工作,你必须要经常与国外的数学家打交道,要经常到国外去,参加他们的讨论班,参加他们的学术会议等。这就使我处于相当被动的局面,所以我当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怎么样可以找出自己进行研究的一条路来,可以不受国外的影响,用不着经常到国外去,就在国内,我也可以自己进行我的研究工作。这是面临的一个问题,必须要加以解决。

在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就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关肇直同志给了我非常大的影响。我过去对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一无所知,关肇直同志当时带动数学研究所的许多同志,一起学习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使我知道研究数学,不仅是研究数和形,而且应该研究现实世界中的数和形。这个数和形不是脑子里空想脱离实际、抽象的事物,而是植根于现实世界的、思想上的影响。关肇直同志经常说,数学上扎根国外,追随国外,但不经常去国外,不能久留国外,你该怎么办?关肇直不仅提出这个思想,而且他身体力行,提出了关肇直道路。他在数学研究所成立了控制论的研究室,他把研究方向与卫星和航天这些部门直接联系,研究课题就来自卫星和航天部门,他在数学上提供了这些部门所需要的一些解决的方法。这说明,关肇直的这种不要扎根国外、追随国外,而要立足国内的思想不仅应该受到大家的重视,而且也是行得通的。关肇直同志自己就做出了榜样。在这样的影响之下,我当时自然地就想我应该怎么办,是不是也像关肇直同志那样,寻找一条道路,可以立足国内,不受国外的影响。这是当时在思想上所引发的一个问题。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数学方面的研究当然是完全停顿下来了,可是我觉得还有一个收获,就是在思想上面得到了很大的解放,就是说我可以不完全整天纠缠在数学范围以内,而是可以放眼世界,立足国内,对于周围得到比较深的认识,在此影响之下,寻找自己应该走的道路。在这个时期,很自然地学习了自然辩证法,也学习了《毛泽东选集》,从中得到许多启发。这对我的工作有很深刻的影响。在当时还提出了这样的一句话,叫做“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在这句话的影响之下,结合到我自己在数学上的研究工作,我应该想方设法解决“怎么样你干你的,我干我的”。国外干国外的数学,我在国内应该寻找我在国内干的这个道路、方法。可是具体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当然是相当困难,心中无数。P7-9

目录

你打你的 我打我的 (吴文俊)

理解现状 研究历史 预测未来 李振声)

敢于超越 (艾国祥)

创新的前提和关键点 (李国杰)

在时代环境中创新成才 (郭雷)

青年学者的定位与成才 (张亚平)

做人 做事 做学问 (何祚庥)

科学大师给我们的启示 (沈文庆)

成功需要做人的智慧和做学问的聪明 (侯建国)

材料科学研究的动力与乐趣 (卢柯)

创新跨越与科学发展观 (张懿)

继承 发扬 积累 创新 (王志珍)

学习 实践 创新 发展 (刘振兴)

没有快乐不可能有创新 (朱日祥)

会猜 会做 (白以龙)

面对新问题 要有新思路 (陈锡康)

找准切入点 最终才能有所发现 (韩兴国)

从微小中创造辉煌 (高福)

序言

中国科学院党组办公室、京区党委和研究生院推出面向在学研究生的创新案例系列讲座,是弘扬我院的光荣历史传统、推动创新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强研究生教育、落实人才强国战略、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一项重要举措。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人才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灵魂,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动力。在2006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全局出发,深刻分析了时代和世界新科技革命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动员全党全国人民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这对我国科技界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中国科学院广大科技人员50多年来取得了大批科技成果,积累了丰富的创新经验。随着知识创新工程的深入推进,创新案例的主题也从科技创新拓展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等多个方面。这些创新经验既包含着丰富的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也集中反映了知识创新工程试点以来中国科学院取得的显著成绩。

我院肩负着培养国家高级科技创新人才的光荣使命,研究生教育是我院人才队伍建设的内容之一。在研究生队伍日益成为科技创新重要力量的今天,举办创新案例系列讲座,就是要通过加强科技创新经验的交流,普及科学方法,激发创新思维,弘扬创新精神,建设创新文化,从而更加卓有成效地推进科技创新的跨越、持续发展。

案例教学是一种针对性强、形式活泼的教育方式。创新案例系列讲座,邀请院内著名科学家为研究生作报告,让同学们有机会面对面地聆听科学家讲述他们的科研工作经历,谈论科学的方法论与价值观,谈科学研究的历程,不仅给人以丰富的学术熏陶,而且给人以浓郁的人文陶冶、深刻的思维启迪,对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激发创新思维,培育创新精神,增强创新能力,都将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创新案例是科学文化的缩影。创新案例的学习宣传,对于普遍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倡导科学思想,传播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开启民智,彰显理性,引导人们树立原始性科学创新和突破性技术创新的信心,激发人们的创新意识,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和能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实践证明,以身边熟悉的人和事作为案例,鲜活、亲切、生动,对提高中国科学院乃至全社会的科学文化素质,推进知识创新工程,是一种有效的形式,已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广泛的影响。

创新案例讲座自2003年年底开始,已经在北京、合肥、上海、长春、哈尔滨等地举办了9场。李振声、吴文俊等15位院士和3位研究员①先后作了报告。讲座除设立主会场外,还通过远程教育系统和视频会议系统,向中国科学院的11个分院、合肥研究院及部分研究所的近20个分会场进行实况直播。中国科学院京区党委组织力量根据录音对这18位科学家的报告精心编选,整理成本书。

希望院党组办公室、京区党委和研究生院继续努力,把创新案例讲座作为一门常设的特色讲座,成为同学们常听常新、增长才干、提高素质的舞台,成为我院进行文化传统教育的课堂和对外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的窗口。

2006年3月14日

内容推荐

《创新改变世界(18位著名科学家的创新故事)》精选了18位著名科学家有关创新的经典讲座内容,他们结合自身的科研经历分享了开展科技创新的感悟,体现了丰富鲜活的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反映知识创新工程试点以来,中国科学院在科技创新、体制和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文化建设等多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效。

《创新改变世界(18位著名科学家的创新故事)》内容深入浅出、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蕴含着丰富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对各行业青年人及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成长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本书由郭传杰等主编。

编辑推荐

当今社会,创新无处不在,它不仅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存状态,也让这个世界日益成为由创新者引领的世界。《创新改变世界(18位著名科学家的创新故事)》精选了18位著名科学家有关创新的经典讲座内容,他们结合自身的科研经历分享了开展科技创新的感悟,体现了丰富鲜活的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反映知识创新工程试点以来,中国科学院在科技创新、体制和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文化建设等多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效。本书由郭传杰等主编。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创新改变世界(18位著名科学家的创新故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郭传杰//方新//何岩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30347985
开本 16开
页数 19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4-05-01
首版时间 2014-05-01
印刷时间 2014-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324
CIP核字 2012125797
中图分类号 G322-53
丛书名
印张 12.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4:3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