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圣天门口(完全本上中下)
内容
编辑推荐

刘醒龙的《圣天门口》是史诗性长篇小说。它以大别山区一座小镇为视点,展开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的历史风云。“是一群小人物的大命运史”,深刻反映了国运与个人命运的变迁,人性的光辉与卑劣。

小说获首届中国当代文学学院奖、第二届(2003-2005)中国小说学会长篇小说唯一大奖。

内容推荐

《圣天门口》是刘醒龙六年间三易其稿完成的史诗性长篇巨著。

《圣天门口》以大别山区一个名为天门口的小镇为背景,聚焦雪家和杭家两个家族三代人,展开一群小人物在国家民族的历史洪流中的命运沉浮,也随之展开了一幅二十世纪前七十年的中国历史图卷。小说题旨深邃,气象磅礴。

目录

第十一章 恩雅

第十二章 只见门口不见天

第十三章 人是一种易碎品

第十四章 一盏灯更黑暗

第十五章 天堂气象

后记:晓得中原雅音

试读章节

第十三章 人是一种易碎品

中秋节前夕,身在香港的柳子文,派人送月饼到天门口只是一个幌子,主要目的是通过夹在月饼盒中的亲笔信,请柳子墨将亲眼目睹的天门口一带的情形如实描述给他。国民政府弃武汉三镇南逃时,柳子文顾不上同柳子墨打招呼,说走就走,一口气跑到香港。世事变化之快常常出乎意料。新成立的军事管制委员会,在短短四个月内,先后三次派人去香港,邀请柳子文回来,继续经营他所擅长的各种油脂生意。柳子文在境外听到的各类消息,说好的如同天堂,说不好的则像下了地狱。他不需要柳子墨说出是与否,只希望柳子墨将天门口目前的情况尽可能详细地告诉他,由他自己来做判断,万一将来有何异化,也不至于心生懊悔。柳子文在信中写道,若问朝中事,去问乡下人,天门口这样的小地方,对将来的暗示不像武汉三镇那样混杂多变无序无理,反而是清晰明朗有章可循。正是这封信,让柳子墨第一次了解到,当初傅朗西让董重里、阿彩和杭九枫带到武汉去的巨额法币,对国民政府仅存的一点执政基础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害。那些法币中的一部分被柳子文兑换成黄金带到了香港。柳子文在信中间接地表露出想回归故地的意思,他说,自己想将这笔钱交给傅朗西他们,希望新政权不会刁难自己。

柳子墨的确没有做出任何建议,在回信中没有出现一个形容词,通篇上下尽是流水账。

自从一脸怪相的林大雨取代段三国当上区长后,天门口一下子变安静了。几个月来,只发生过三次大的骚动。第一次是有人捕风捉影,以为马鹞子在鬼鱼潭一带出现了。第二次倒是证据确凿,汤铺街上被人贴了十几张恐吓人的标语,落款也是马鹞子。第三次又是与马鹞子有关,有簰公佬报告,余鬼鱼故伎重演,将马鹞子藏在皮油里往山外偷运。三次当中第一次是认错人了,第二次倒是抓对人了,却与马鹞子毫无关系。一个教孩子们读书的教师,因为妻子坚决要离婚,改嫁一位没有随人民解放军主力继续南下,留在县里当了南下干部的人,那位教师便借马鹞子的名义发泄心中的不满。第三次更是离奇,在余鬼鱼的皮油里藏身的人竟然是人民解放军的一名班长,因为涉及军事秘密,最终也没搞清楚他是哪个部队的。班长姓仇,家在山东,在当地是独门独姓,划成分时本来只够中农,却因一些陈年积怨,被其他大姓的人串通一起,硬是划成了恶霸地主。仇班长一气之下偷了两支手枪,准备潜回老家,用军事行动中的突袭战术,救出有可能被当众枪毙的父亲和哥哥。当区长的林大雨不无好气地对那个仇班长说,人家都是怕与人结仇,你家竟然还要姓仇,这是自讨苦吃,就像天门口,好好的一个地方,偏偏有人自视清高,要姓雪,好像别人都是永远干净不了的臭狗粪。你也不用想得那么复杂,赶紧写封信回去,将这不中听的姓改了,准保屁事没有,全家太平。林大雨说这些时,样子比杭九枫还威风。后来却听说,仇班长被一个军事法庭判了死刑。

还有一次,事情的发生与结局都是混沌不清。往年立秋一过,还在街上乘凉过夜的就只剩下年轻人。老人、孩子和女人,都怕下半夜的露水,天上流星一多,便忙不迭地往屋里躲。今年气候反常,梅雨多落了半个月,酷暑来得晚,退得也迟。立秋前后下了几天雨,正当大家以为夏天终于过去了,气温却突然节节攀升。白天里,公鸡母鸡全都撒开翅膀趴在地上,有人走近时宁可叫几声也不愿爬起来。到了夜里,喜欢到处游逛的猫狗,一个个全变成了娇气十足的孩子,谁手里在摇着蒲扇,便往谁面前……

P132-133

后记

后记:晓得中原雅音

每个人毕其一生,总会有几件极为在意的事情。作家也是如此,尽管写作无数,真正让其内心无法割舍、时常牵挂的作品,或许只有那么几部,至于其他,写了也就写了,是非好歹任由他人说去。而这几部则不同,在我这里,《圣天门口》就是这样的作品。哪怕出版多年了,也还会有许多无法释怀的挂念。

《圣天门口》的写作始于1999年lO月,成稿于2005年元月,其间三易其稿,写了又废弃的文字约20万字。刚开始写时,女儿还没有出世,到写作后期,女儿已经能够依在我的怀里,大声念着电脑屏幕上我正用键盘敲出的每一个字。曾经,我很想在扉页写上一句话:献给我的女儿及天下所有渴望长大的孩子!

因为在意,所以在乎。事实上,这是我放下钢笔,拿起电脑后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虽然完稿晚于另两部长篇。但开始写作却是最早的。对一个用笔数十年的资深写作者,将笔换成电脑宛如我们这个时代正在发生的社会变革,所触及的往往是一些根本性的东西。哪怕是一个很细小的动作都会波及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换笔在写作中所触及的根本,是写作者在书写汉字时的感觉,从先前的墨水的自然流淌,到后来的键盘叭叭断响,这就像羽毛球运动员,小到体育馆内多开了一扇门窗,一般人无法感觉到的轻微气流,都会对其产生重大影响。我用了五到六年时间来适应,准确地说,是用《圣天门口》的全部写作来适应。事隔八年,在对当初出版的《圣天门口》进行订正时,对照当时定稿了的电子文稿,还能发现其间因为对电脑的不适应而出现的幼稚的错误。

改变还来自我对长篇小说文体的挑战。从=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到=十一世纪最初的几年,文学面对市场时普遍采取妥协姿态。“小长篇”的泛滥是其直接产物。2004年初,时任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的潘凯雄深夜突然来电约见。那天深夜,在武汉一家酒店顶楼的旋转餐厅,说起我正在写一部百万字的长篇小说,他沉默着什么也没有说。半年之后的一个深夜,已升任社长的凯雄兄又一次突然来电话,开1:2就说:“你那个百万字的大家伙我要了!”那时他并不清楚我写的是什么,除了彼此的信任,实在想不出还有别的什幺理由。要感谢的还有初版的责任编辑杨柳女士,对于此书的出版,我曾提出唯一的要求,责任编辑必须杨柳。那时我并不认识她,只是风闻王蒙先生的书若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则一律指定由她责编。

《圣天门口》在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出版是令人满意的。仅说谢谢是无法全部表达一位作家的心情的。但也有遗憾。交出电子文稿后,我就担l心书中有些章节难逃斧削。待收到墨香扑鼻的样书,匆匆打开来看,果然,自己最担l心的几个章节,几乎尽数删去。后来,与凯雄兄见面,谈及删节文字应该先与作者说一声,凯雄无奈地表示,与你说,你肯定不同意,但又必须删,所以就不与你说了。听着这样的大实话,我只能苦笑。《圣天门口》初版后,文坛上的气氛有些不正常。相关际遇,现在看来都是某些别有用心之人生造出来的,想来不能不为这些人悲哀!

于我最关心的还是作品中“敌人”一词。如果说《圣天门口》有出众之处,当是其百万字所描写的近代中华山河破碎、血雨纷飞、生灵涂炭,-却没有一次使用“敌人”一词。当我意识到作为后人,我们不可能再将先辈同胞间的乱战与争斗用“敌人”相称,心里就有了此番写作的分量。在和版的《圣天门口》中,有些文字在编辑过程中被重新用“敌人”来表述与形容。这样的失误,当然是我的不主动沟通造成的,而应当在编辑之初,就将自己的思索告知责编。

一位朋友的朋友,读过我的每一部小说。初次见面时,他就问《圣天门口》中的傅朗西在爱上紫玉之前,究竞是有过六个女人还是五个女人?他仔才能保证它的美学吸引力——高贵、神奇而美丽的愉悦。在艺术之外.无-用的东西也是很多。一如方言母语,许多时候,她越来越显得一无是处,大多数人不说她,大多数不写她,一旦她在合适的时机,出现在合适的艺术形式里,她存在的价值反而映衬出那些时尚的不值、时髦的无益。在艺术的眼界里,没有无用的东西,重要的,不是种,而是兴;不是知道,是晓得;不是傻,而应当由衷地苕。一如回到家中、回到故乡,或者跪在某个长辈的墓前,大声地用方言母语说话,那种情感,那种魅力,实在是无与伦比。看不到这些,无法表现这些,并不等于方言母语的无用,其原因往往是我们的艺术能力小了。一句方言,传授的却是血缘,依赖着母语的写作是坚实的,而失去母语的W作总是可疑的。当年将“苕”、“晓得”、“兴”等中原雅音信笔写满华章的废名先生,通过沈从文,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当代文学。在母语显得至关重要的文学范畴中,在地域文化传承上能有多大建树,是一方水土中的作家能有多大建树的宿命。

2012年夏,在亳州与上海文艺出版社副总编魏心宏聊天,在不经意间双方就达成出版长篇文集的共识。那一刻,就想到给《圣天门口》出全本。后来,l心宏兄告诉我,书稿会交给谢锦责鳊,便更相信自己最近写过的一句话:世间一切偶遇,全是久别重圆。《圣天门口》当初被废弃了近二十万字,与谢锦其时所约的另一部长篇小说《弥天》的写作有关。因为答应赶写《弥天》,待回过头来续写《圣天门口》时,发现先前的感觉完全找不到了,而不得不重新开始。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太太,在整整半年时间里,白天上班,下班回家,几乎天天阅稿到零点,将原稿和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的《圣天门口》进行对照和标记,太太是职业编辑,很多时候,对编辑职责的执著使她几乎不顾我对笔下文字的独特感情。换了别人,也许就迁就了那些能体现汉语博大的语言或词汇,偏偏她还要从精深的角度进行论证。什么叫一字情深?这也是一种表现吧!

2013年4月6日于斯泰园

书评(媒体评论)

如果说《圣天门口》有出众之处,其百万字所播写的近代中华山河破碎、血雨纷飞、生灵涂炭,却没有一次使用“敌人”一词。当我意识到作为后人,我们不可能再将先辈同胞间的乱战与争斗用“敌人”相称,心里就有了此番写作的分量。我很想在扉页写上一句话:献给我的女儿及天下所有渴望长大的孩子!

——刘醒龙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圣天门口(完全本上中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醒龙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149704
开本 16开
页数 118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34
出版时间 2014-01-01
首版时间 2014-01-01
印刷时间 2014-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1.504
CIP核字 2013229436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74.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0
155
5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0:0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