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燕子红
内容
编辑推荐

刘醒龙编著的《燕子红》以陈东风为代表的农工,以汤小铁为代表的旧体制下的正式工,还有陈东风的堂兄为代表的国营工厂管理层,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背景下,围绕他们之间的形形色色的矛盾,写了国营工厂从兴到衰的偶然与必然,同时探索了劳动对于生命的永恒性。

内容推荐

刘醒龙编著的《燕子红》讲述了:改革开放初期,一群来自大别山区的青年农民工,离开土地,投身市镇工厂当起了工人。比之父辈对体力劳作纯粹的信仰,他们拥有了更多灯红酒绿的城市物质经验,体尝到了新的经济环境下,第三产业面对工业和农业,更为诱人的谋生前景,但也陷入了复杂矛盾的现实困境和精神挣扎。

《燕子红》是一本长篇小说。

目录

第一章 黑夜守望

第二章 燕子红

第三章 铁屑湛蓝

第四章 小城温柔

第五章 花开无季

第六章 小翱翔

第七章 生命放牧

后记:我的工厂,我的青春

试读章节

第一章黑夜守望

1

只有吃饱了胀死的人——

父亲用力说完这几个字,便开始进入弥留状态。

陈东风唤了几声,见没有反应,心里就紧张起来。母亲生下他后,不等他过完三岁生日便突然死去。母亲死时,陈东风什么也不明白,见父亲抱着湿淋淋的母亲号啕大哭,他习惯地叫了声:我要吃奶!往后的很多年里,这一带的人都在传说这个故事。尽管多数人对这三岁男孩的名字说法不一,故事中真实的人始终是陈东风。三岁的陈东风叫过饿以后,光着脚走到母亲身边,撩开她的衣襟,抓起一只乳房就吮吸起来。他趴在母亲胸脯上时,父亲的哭声忽然停止了。陈东风叼着奶头扭过脸来看了一下父亲,他发现父亲泪汪汪的瞳孔里也有一只又肥又白的乳房。陈东风吸空了一只奶正要站起来,父亲哽咽着说,再吸一只,以后就没有吸的了。母亲的奶水是突击坡的女人中最多的。三岁的陈东风食量已经很大了,也只能吸空一只乳房就叫吃饱了。母亲奶水的充足主要得益于父亲。父亲是突击坡男人中最会干活的,无论什么季节,除了干完生产队里的农活,总能抽空到小河里抓几条小鱼或者上山捕一两只小动物,拿回家让母亲弄熟了吃。陈东风捧起另一只乳房后,慢慢感到那奶水的滋味与先前不大一样,先是嘴里冰凉冰凉,然后又出现一种浓烈的腥味,他有些生气地咬了一下嘴里的奶头。见母亲没动静,他便逐渐加大力气,直到由于用劲太大身子发生抽搐,母亲依然静静地一动也不动。父亲上来将他拉开,他心里还大惑不解。后来,外婆家的人到了。父亲又开始放声大哭。在一片哭声中,陈东风不断地听到死,以及与死有关的话题——包括水塘。他断断续续地听出来,母亲是早起出门到水塘边洗衣服时失足掉进水里的。当时她正将洗净的衣服装进竹篮,连棒槌都放进竹篮里了,在她挺直身子时,忽然轻轻歪了一下,人便落入水中。母亲死后手中还死死地攥着一把钥匙。父亲说,当时他正在屋后的菜地边砌石岸,想增加一畦地,才没有听见动静,如果不是在屋后,无论在哪儿他都能听见母亲最后的呼叫。外婆将陈东风搂在怀里,唉声叹气地解释,认为这一定是蹲久了,猛地往起站时,血气跟不上去,脑子空了,惹得头发昏脚发麻,自己管不了自己的身子便倒了下去。父亲将母亲头天夜上做剩下的针线活拿给外婆看:有父亲那补了半截的裤子,有陈东风那件差几十针就要完工的小衣服。外婆看着那些没做完的活儿,心疑地问家里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不然,她的女儿绝不会将这点活儿留到第二天。父亲脸色有些红,支吾地说是他不好,硬要拖她上床睡觉。他不该让她太受累了。外婆听后不再说话,默默地听着父亲对她说丧事准备如何办。陈东风并不记得自己曾在母亲出殡时,不时地弯下腰去捡路上那没有炸响的鞭炮!他的堂兄陈西风,高中毕业回家种田时,曾写过一篇散文发在省报上,后来还获了奖。文章写的就是他的事。当时,陈东风正在上小学一年级,老师在班上念了这篇散文,同学都明白写的是他,他因此一直不喜欢陈西风。陈东风只记得棺材合盖时,父亲趴在棺材上哭,自己则想着从此再也见不着母亲了该怎么办。母亲下葬时,坟丘堆得很小,三朝那天,父亲领着陈东风去上坟,他看见母亲的坟一下子长高长大了好几倍,新鲜的黄土堆得如同一座小山。父亲在坟前烧纸钱,陈东风无事可做,竟躺在坟堆旁边的草丛中睡着了。在梦中他又看见母亲两只又肥又白的乳房。母亲躺在一处荒野上,奶汁流成一条汩汩的小河。父亲后来告诉他,他当时在草丛中翻来滚去,嘴里不停地叫喊,我不吃饭我要吃奶!陈东风第一次趴在母亲坟上大哭则是十几年以后的事。那一年他十七岁,那一天,一个名叫方月的突击坡姑娘出嫁到城里。方月的丈夫就是陈西风,两人年龄相差正好也是十七岁。那一天早上,陈东风看见县阀门厂的一辆东风货车轰隆隆地驶到方月家门前,车上下来的一群人,口口声声地说,他们是来接厂长夫人的。方月的家人都是眉开眼笑的,一个个忙不迭地招呼人将嫁妆往车上抬。陈东风以为方月一定不高兴去给死了老婆的陈西风做填房,因为这一切都是她父母强行包办的。陈东风推说肚子疼没有去上学,非要看到方月的愁眉苦脸才放心。正午时,陈西风坐着一辆桑塔纳轿车回来,后面还跟着一辆一模一样的桑塔纳轿车。陈东风好不容易等到方月被伴娘挽着走出来,谁知方月竟没有丝毫不高兴,脸上反倒漾满幸福的如愿以偿的笑意。方月一笑,陈东风便呆了。眼睁睁看着两辆红色的桑塔纳轿车在旋风中飘然去远,他一个人跑到母亲的坟上哭得死去活来。陈西风和方月家是同时办的酒宴,父亲去了陈西风家,将方月家留给陈东风。他本不想去,但不知怎么还是去了,并喝了不少酒,没等出方月家大门,人就醉成了一摊烂泥。醒来时才发现自己睡在方月的闺房里,他一伸手就摸到一根长长的头发。方家人进来看时,他又装作睡着了。天黑以后,父亲来接他。他闭着眼睛听见父亲请方月的母亲帮忙留个心,有合适的姑娘就给介绍介绍,东风也到谈婚嫁的年龄了。方月的母亲则开玩笑说,自己若再有个女儿,一定会许给东风。陈东风睡在方月的床上不肯睁眼,父亲弄不醒他便想将他背回去。好不容易将他弄到背上,又不得不放了下来。父亲叹口气说自己背不动儿子了。父亲的衰老应该是从这一刻开始的,或者说,陈东风是在这一刻里发现这个秘密的。陈东风独自在方月的床上睡了半夜后,浑身上下开始燥热起来,他想到陈西风的新房里这时候客人一定走光了,陈西风一定开始对方月动手动脚了,方月真的那么乐意像小猫小狗一样偎在这个大她许多的男人怀里吗?陈东风找不到答案,他再也睡不下去。翻身下床,开门就往回走。进屋后,却没有见到父亲,他懒得去找,倒了杯水喝下去定定心气,忽然听见屋后的山坡上有动静。陈东风出门绕到屋后,一见那身影就知道是父亲。父亲手中的锄头举得很高,落下时却不怎么有力,锄头与沙石相碰撞时产生的火花也很微弱。父亲这时刚刚五十岁出头,正是好干活的年龄。然而,陈东风又一次感到父亲已经衰老了。他走拢去问父亲,这晚了挖这山地干什么。父亲说他想多种一些茯苓。陈东风觉得家里的日子已经不错了,劝父亲不要太劳累。父亲扶着锄头歇了一会儿,朝着月亮憧憬地说,他要在陈东风满二十岁时,为他盖一所新房子,然后就再用一年的时间为他找个好妻子。父亲特地补充一句说,一定要找一个同方月一样好的姑娘。陈东风知道父亲已看破自己的心事,红着脸往回走。睡在自己床上时,陈东风想起了方月床上那根长长的头发。父亲回来时他还没睡着。天一亮他就去敲方月家的门,他谎称自己的钥匙可能掉在方月的床上,进屋去装模作样地找了一番。方家的人一直在旁边站着。陈东风分明看见那几根长发仍在枕边,却没有勇气拈到手里。后来他不得不又一次说谎,说自己需要一个手电筒或者火柴,看看钥匙是不是掉到床底下了。方家人转身拿来一盒火柴,陈东风趁空将两根长发捏到手心上。此后陈东风一直想买一本好书,将两根头发夹在里面。他在学校旁边的书店里挑了几天,最后选中了法国作家左拉的《萌芽》。现在,那本书就在自己的枕边上放着。方月是“三八”节那天出嫁的,三月十日三朝回门。这天学校里搞单元测验,所有学生都不准请假,陈东风怎么也集中不了精力,试卷做得一团糟。天黑以后,陈东风回到家中想从父亲嘴里听到一点消息,可是父亲只顾吧吧地抽着旱烟,全神贯注地摆弄那根烟管,一会儿往里添烟丝,一会儿又叭叭地往外磕烟灰,就连学校考试的事也不开口问一声。然后开始吃饭。父亲吃饭速度之快是很少有人比得上的,如果没有酒,三大碗饭下去绝对不需要五分钟。这种习惯是母亲去世后形成的,为了多挤出些时间来干活,他几乎完全放弃了咀嚼食物时的那份享受。父亲总是在省下来的那些时间里,分别干完喂猪、洗衣服、挑水和扫地等家务事,因此那些来家里的陌生人总不相信这所屋子里没有女人在操持。从前住的那三间老屋里,没有一处不是打扫得干干净净的,而且正厅的墙上贴满了各式各样的奖状。奖状的样式虽然不一,文字几乎是一致的,每一张上都少不了“劳动模范”四个字。那些由奖状联系起来的连贯岁月,在搬进新屋之前两年中断了。父亲第一次空着手从村里的年终总结会上回来时,脸色苍白,他望着墙上那一大片陈旧的奖状,喃喃自语,说怎么将劳动模范改成赚钱模范了呢!隔了好几天,陈东风一早起床,看见父亲捡了一筐还在冒热气的猪粪,一边往粪堆上倒一边说,你母亲最喜欢我的奖状,今年没拿回奖状,她一定认为我变懒了,我死了还不好同她讲清楚……

父亲嘴角动了一下。

陈东风以为父亲要说什么,赶紧将耳朵贴过去。  听了一阵,一丝声音也没听见。他忽然觉得,一定是父亲看见母亲站在那高高的坟丘上招手迎接他了。P1-5

后记

几年前,太太在另一个单位上班,某天下班回家她很伤心,问过了才知不是她的事,是一个同事要调到别的单位,与头头话别时,伤感地说起自己从大学毕业起到现在,将自己最好的青春年华全给了这个单位。不料,那个老男人竞粗暴地回答:谁要你的青春?太太的同事大恸而去。听毕,我忍不住在心里说了一句粗话。

不一定人人都会老去,但人人都会有自己的青春。我也有过青春,我不敢说自己将青春献给了那座小小的工厂,但从十八岁到二十八岁,如此十年全在这家县办工厂度过。想起来当年之事历历在目,包括进厂之前,即将上岗的青工们在一起培训,因为有三家工厂可以选择,其中大部分都认为电机厂最为理想,工具厂则次之。当相关人员问起我的意愿时,我却毫不犹豫选了阀门厂,原因是阀门厂厂房外面有半个篮球场,别的工厂却没有。

多少年后的今天,我仍对飞速旋转的砂轮心有余悸。那是我进厂的第一天,师傅给了一个毛坯件,要我去砂轮上将毛刺等打磨掉。师傅教给我打开砂轮的方法后就回车床上忙去了,却没说如何让砂轮停下来。这让我在打磨完毛坯件后很是束手无策。虽然关掉电源半天,砂轮还在高速旋转。我几乎要伸手捉住砂轮!那一瞬间里,冥冥中有某种声音提醒,让我在最后时刻中断了那个伸手动作。时间长了我才晓得砂轮的厉害,人的肌体只要微微碰上去,就会磨去一大块。而当车工的因为天天都在磨车刀,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险情。好在磨车刀是细活,碰上了也只是磨去一些皮肉。如果我那用力捉住砂轮的动作完成了,一只手掌肯定就没有了。在我独立操作车床后的某个夜班,因为加工庞大的阀体,必须用专用小吊车帮助装卸,而这些小吊车都是厂里的钳工自己制造的,并无任何安全认证。那天晚上,用380伏电压运行的小吊车漏电了。当我伸手抓住行程开关,按下运行红键时,一股强大的电流击倒了我。也正是身体横着倒下的惯性力救了我,如果不是这样,也许我就要变成一堆焦炭了。因为220伏电压通常能将触电者弹开,而380伏电压只会将敢于触碰者牢牢吸附住。那一次,同车间的工友被我的惨叫吓坏了。我却浑然不知。事后在床上躺了三天才恢复过来。在阀门厂,最苦最累的不是通常所认为的翻砂工,而是车工。一两百斤重的大铸件从机床上搬上搬下,加工铸铁扬起的尘矽更是塞满了全身上下的每一个毛孔。最让车工头疼的却是对付不锈钢T形螺杆。当车工的第一年,一位姓刘的师姐,就是在加工不锈钢螺杆时,不慎被缠绕的铁屑缠住,生生将右臂拧断。离开工厂十几年后,在一次采访中,有记者对我脖子上十几个疤痕很好奇。那些有着优美弧线的伤痕,正是我当车工强力切削不锈钢时铁屑飞溅的烙印。被车刀挤压下来的铁屑带着几百度的高温,偶尔会准确地钻入我的领口,因为强力切削时不能中断操作,必须等这一刀走完,停下车床后才能处理。这当中,滚烫的铁屑会将接触到的肌肤烤出一股烤肉香。

这个世界有机会闻到自己肌体发出的烤肉香的人应该不会很多,或许这是我一直怀念那座曾经以半座篮球场而成为自己青春梦想的小厂的理由之一。我还怀念那位以爱护的名义阻止我参加高考的党支部书记,不管当时或后来发生了什么,这一点也从未有过改变。我的那座小工厂条件很差,屋顶上盖着石棉瓦,窗玻璃十块有九块是破的,一年当中三分之一时间是冰窖,三分之一时间是火炉。还有一年四季都得加工的不锈钢T型螺杆,别的工厂的车工们一班能加工一件就不错了,在我们厂里,每个车工每班必须完成的定额是十八件。所有这些都没有让我觉得有什么不对。最终让我心存惶惑的是一位初中的同学。在学校里他总是抄我的作业,毕业后他却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当了区委副书记,有一次在县城的小街上遇见,他竟然装作不认识我。当天晚上,我失眠了。这也是我生平第一次失眠。就在那个不眠之夜,我为自己绘制了一个普通青年的人生梦想。同时也是那个时代的青年学子最喜欢的梦想:将自己的一生交给文学。无论成功与否,决不半途而废。只要真正努力过,决不对自己的选择后悔。相信生命在于奋斗;相信自己所设定的那个目标,是青春与灵魂的一场约会。

十年工厂生活,让我获得了二十张先进生产者奖状。很多年后,因为写作我获得过武汉市劳动模范称号。这小小的荣誉却是我最为在乎的,也是我最愿意引以为骄傲的。正因为如此,当我的笔和文字与工厂相遇时,最由衷的总是对工厂的一切的不舍与敬重,而不敢用那些不敬之语来描写,更不敢有半分亵渎之心。

大约在离开工厂后的二十几年,不锈钢铁屑留给我的伤痕才完全抚平。在我心里却永远记得当年那些从领口里冒出来的烤肉香。我越来越相信,那是一种青春的滋味,虽然那不是青春的唯一滋味,却是我既往生活中最值得热爱的。我热爱工厂生活中的诸如此类的不快。正是这种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快,和绝对了不起的青春锻造了我的近乎不锈钢一样坚韧的神经。

最后,还要说,人民文学出版社初版时此书名《生命是劳动与仁慈》,2012年11月父亲去世,我将这句话献给了父亲,刻在他的墓碑上,因而,在重新出版本书时,我给了她一个新名字:《燕子红》。

2013年4月5日于斯泰园

书评(媒体评论)

大约在离开工厂后的二十几年,不锈钢铁屑留给我的伤痕才完全抚平。在我心里却永远记得当年那些从领口里冒出来的烤肉香。我越来越相信,那是一种青春的滋味,虽然那不是青春的唯一滋味。但是我既往生活中最值得热爱的。——刘醒龙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燕子红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醒龙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149339
开本 16开
页数 42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69
出版时间 2014-01-01
首版时间 2014-01-01
印刷时间 2014-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48
CIP核字 2013229540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27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0
156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4:5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