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道炫编著的《张力与限界——中央苏区的革命(1933-1934)近世中国》通过专题研究形式,在对一个具有转折意义的特定时段的挖掘中,切入中央苏区政治、军事、社会内核,加深对苏区历史的了解。革命常常以打破现存规则为代价,而规则又是人类社会进步一个不可或缺的基石,其间的冲突,时时提醒人们在革命张力的后面,应有也必有自己的限界。
| 图书 | 张力与限界(中央苏区的革命1933-1934近世中国) |
| 内容 | 编辑推荐 黄道炫编著的《张力与限界——中央苏区的革命(1933-1934)近世中国》通过专题研究形式,在对一个具有转折意义的特定时段的挖掘中,切入中央苏区政治、军事、社会内核,加深对苏区历史的了解。革命常常以打破现存规则为代价,而规则又是人类社会进步一个不可或缺的基石,其间的冲突,时时提醒人们在革命张力的后面,应有也必有自己的限界。 目录 引子 历史的弹性 一 中央苏区的炼成 1.中央苏区的成长 2.新形势与新任务 3.从毛泽东眼中走进苏区 4.国共较量中的地缘政治 二 燃烧的革命 1.中央苏区的党 2.中央苏区的政权 3.宣传功能下的教育和文化 4.社会革命的宣传与实践 5.妇女:地位上升最快群体 6.群众:组织与改造 7.红军:堡垒的坚强核心 三 第五次“围剿”:南京政府全力以赴 1.国民党军的作战准备和作战方针 2.国民党军作战基础的增进 3.国民党军的作战部署 4.“七分政治”的具体实施 四 第五次反“围剿”:中共绝境求生 1.中共的反“围剿”准备和作战方针 2.“短促突击”战术 3.红军的正规化建设和防御原则 五 消耗战中的资源陷阱 1.结构性的限制——中央苏区的人力与物力 2.经济力的挖掘 3.财政紧张下的民众负担 4.查田运动:理念、策略与现实 六 内外挤迫下的社会政治困境 1.肃反问题 2.工作作风问题的滋生 3.群众逃跑 4.扩红与开小差 5.“赤白对立” 七 第五次“围剿”与反“围剿”的战争 1.运动与攻坚 2.福建事变爆发与国共的应对 3.中央苏区核心区域的争夺 4.红军战略转移的准备 5.红军实施转移 结语 革命的张力 附 第五次反“围剿”作战经过要图·广昌战役 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张力与限界(中央苏区的革命1933-1934近世中国)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黄道炫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9727447 |
| 开本 | 20开 |
| 页数 | 483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425 |
| 出版时间 | 2011-11-01 |
| 首版时间 | 2011-11-01 |
| 印刷时间 | 2011-11-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61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K269.4 |
| 丛书名 | |
| 印张 | 24.4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29 |
| 宽 | 151 |
| 高 | 23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