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苏民八十周岁纪念文集——人生印记》(作者机械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分为两册,《人生印迹(第1册实录集张苏民八十周岁纪念文集)(精)》为第一册《实录集》,收录了《文克勒地基模型和基床系数》;《关于水平挤出法推剪试验计算方法的讨论》;《新旧抗震规范对建筑场地类别的划分》;《为培养跨世纪勘察人才而努力》;《关于岩土参数的可靠性估值》;《再论工程抗震建筑场地类别的划分》;《关于标准贯人试验的一些问题》等作品。
图书 | 人生印迹(第1册实录集张苏民八十周岁纪念文集)(精) |
内容 | 编辑推荐 《张苏民八十周岁纪念文集——人生印记》(作者机械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分为两册,《人生印迹(第1册实录集张苏民八十周岁纪念文集)(精)》为第一册《实录集》,收录了《文克勒地基模型和基床系数》;《关于水平挤出法推剪试验计算方法的讨论》;《新旧抗震规范对建筑场地类别的划分》;《为培养跨世纪勘察人才而努力》;《关于岩土参数的可靠性估值》;《再论工程抗震建筑场地类别的划分》;《关于标准贯人试验的一些问题》等作品。 内容推荐 《张苏民八十周岁纪念文集——人生印记》(作者机械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分为两册,《人生印迹(第1册实录集张苏民八十周岁纪念文集)(精)》为第一册《实录集》,内容分为上下两篇,上篇社会贡献包括:成长过程简历、行业贡献、社会荣誉、主要获奖项目、鞭策与鼓励、审稿意见选览、报告讲座;下篇为论文选编。第二册《感悟篇》包括:自传、记者访谈录、杂文集、诗词集、书信集、影集等,大师正在整理之中,待时机成熟之时再结集出版。《人生印迹(第1册实录集张苏民八十周岁纪念文集)(精)》全书可谓是大师六十余年来工作成就精髓的展现,反映出大师渊博的学识体系,精湛的专业技术,严谨的治学精神;展现了他对 目录 序言 前言 上篇社会贡献 成长过程简历 行业贡献 参与的重大工程示例 科研成果 参编主编手册规范规程 曾担任社会职务 社会荣誉 主要获奖项目 国家级奖(23项) 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2项) 部级优秀工程勘察奖(28项) 省级优秀工程勘察奖(27项) 鞭策与鼓励 审稿意见选览 报告讲座 1自编教材 2报告和提纲 下篇论文选编 1.对成都地区砂土地基液化问题的初步认识 2.动力触探动贯人阻力的计算公式 3.近年来动力触探试验的新发展 4.书稿编写打印须知 5.现状、挑战、对策 6.一个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报告实例 ——“中同企业管理成都培训中心主楼工程岩土工程技术报告书”简介 7.关于在沿海开放城市设点的几点看法 8.技术发展和人才培养 9.砂土与轻亚黏土液化的现场勘察研究 10.用湿陷势能来评价黄土的湿陷性 11.我国原位测试技术的现状和发展 在全国岩土_T程原位测试技术讨论会上的总结词 12.作为建筑物地基的粗粒土 13.从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评选述及我国当前工程地质勘察的一些问题 14.力和水作用先后次序对湿陷性黄土力学性状的影响 15.湿陷性黄土(Q3)的增湿变形特征 16.粗粒土的工程性质及地基评价 17.用平均附加应力系数计算地基变形 18.减湿和增湿时黄土的湿陷性 19.地基承载力的确定和探讨 20.文克勒地基模型和基床系数 21.关于水平挤出法推剪试验计算方法的讨论 22.新旧抗震规范对建筑场地类别的划分 23.从一场关于土力学理论发展的讨论中所想到的 24.对当前工程勘察一些问题的思考 25.为培养跨世纪勘察人才而努力 26.关于岩土参数的可靠性估值 27.再论工程抗震建筑场地类别的划分 28.关于标准贯人试验的一些问题 29.写好科技论文与工程实录 ——审稿有感 30.黄土与黄土力学 ——推荐介绍刘祖典教授编著的《黄土力学与工程》 31.黄土的饱和自重和饱和密度 32.湿陷性黄土的术语和基本概念 33.有关卓越周期的一些看法 34.21世纪的岩土工程与发展 35.追求自我优势与市场需求的最佳统一 36.关于砂(粉)土地震液化的判别公式 ——审稿后的思考 37.高速列车将在黄土地上奔驰 38.滑坡稳定性检算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39.《工程物探手册》序 后记 试读章节 建设部吴奕良司长在第三届全国岩土工程实录交流会上着重强调岩土工程必须要向高新技术发展。这完全符合当前市场经济形势的需要。 我在前面已经说过,我们应该不断创造我们的“赖汤元”。需要再进一步说明的是,“赖汤元”还必须是高难度的绝活,否则就保持不_r多久的优势。这就是说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发展现代科学技术,下的功夫越大,攀登得越高,优势就越突出,越持久。 1993年我院在经过全面调研以后,决定选派几位基础较好又有实践经验的年轻高级工程师和工程师,引进消化一项新的测试技术。他们T作得非常认真、刻苦钻研。在消化、掌握、熟悉和应用过程中,他们感觉到有相当的难度。我们一方面鼓励支持他们,另一方面又感到欣慰。因为,越是难以攻克的高技术,我们就越能发挥自身的优势。事实证明,随之而来所取得的市场优势和经济效益是非常明显的。这充分说明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其实道理很容易明白,劳动是有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之分,而市场经济义必然受着价值规律和商品法则的制约。作为商品,如果某一项技术只需经过简单的训练就能掌握,我国又有着广大的劳动力后备军,这项技术的市场价值肯定就上不去,而竞争则将是非常激烈的。为什么目前勘察单位的人均效益一般来说比不上设计单位,很可能就因为前者简单劳动的比重更多一些。如果我们勘察工作的大部分内容必须由研究生、本科毕业生或具有长期实践锻炼的有经验者才能承担完成,相信我们也完全能达到设计人员所能创造的经济效益。 在强调经济效益的同时,有一种看法和作法是不足为训的,即过分单纯强调经营的重要性,认为不管用什么方式,只要把任务争揽到手就是第一大事,至于依靠什么人,用什么方法去完成已到手的任务,完成得好不好,水平怎么样,就不怎么过问了。经营和技术是缺一不可的两个轮子,没有高水平的技术实力作后盾,仅仅在经济手法上下功夫,即使能一时奏效,而从长期来看这只不过是一种饮鸩止渴的自毁行为。 (1)室内外测试的重要性 笔者曾经在很多场合多次强调室内外测试技术的重要性,因为这是我们岩土工程勘察的基石。和围外相比,我们的主要差距之一就表现为测试技术的落后。和岩土力学理论发展相比,现在的矛盾也是参数的测试技术落后于理论。就拿计算地基变形来说,不管是用什么理论方法、什么数学模型,总还是离不开地基土的模量这个参数,模量测不出来或测不准,什么方法、什么模型得出来的地基变形都靠不住。 测试技术要走向现代化。我们要继续保留如标准贯人试验这样传统的测试手段,但是更多的注意力应该放在用现代物理技术(电子技术、波动理论等)来发展测试新技术。近年来,以波速试验和地基刚度试验为起点的地基土动力特性测试技术有了迅猛的发展,这是值得注意和令人欣喜的新趋向。现在至少已经可以预见到:(1)土工测试将从研究地基土中某一“点”发展到更大空间范围的“面”和“体”;(2)土工测试将从第一代的直接试验和第二代的触探、旁压试验进入第三代的无孔无损测试技术。 根据多年来科研生产的经验教训,测试技术的发展必须要做到三个结合。第一,硬件(仪器、设备)研制要做到勘察、科研(或高等院校)、制造厂商的结合。对于一般的勘察单位来说,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独立地自行研制仪器设备,这条道路是非常艰难的,往往事倍功半而且效益较差,而勘察、科研(或高校)、厂商的相互结合,各有分工,成功的可能性和实际效益就要大得多。第二,科研与生产相结合。过去的多次经验证明,只有与生产密切结合的科研课题或开发项目(如动力触探、静力触探、旁压试验、波速试验、桩基检测等)才能取得比较显著的效果,反过来又促进了勘察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而与生产相脱节的科研项目,即使费了很大的劲,也很难得到真正的效果,有些只能是不了了之。第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笔者认为对于理论研究既要“钻得进去”叉要“钻得H{来”。这就是从实际工程中发现问题,通过试验研究,得出一般性的规律,从而上升为新的理论和方法,再回到工程实践巾去解决问题并接受检验。对于土工测试来说,勘察单位完全没有必要单纯在力学机理和数学推导的圈子里转来转去而钻不出来,即使有点成果也不易为工程师们所理解和接受。但是,我们如果长期只能停留在工程总结的水平上,对于理论研究总是人不了门,那么我们将总是处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较低层次,影响我们对测试成果的解释水平。八十年代中我们在旁压试验研究中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就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2)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 计算机应用已经成为现代化科学技术发展的标志之一。当前勘察技术的发展已经落后于经济发展。不论与国外比还是与国内先进行业相比,计算机开发应用的落后是影响勘察技术发展速度的重要原因。为了提高工程勘察生产效率和水平,加快工程勘察现代化的步伐,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已经制定了勘察设计单位计算机应用水平的考核标准。1994年开始南主管部门按隶属关系组织验收,作为划分资格等级升降条件之一。 计算机在工程勘察中的应用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在工程分析计算中的应用;②开发室内外试验的控制和数据采集处理系统,土丁试验、原位测试和岩土工程监测自动化;③计算机辅助成图和计算机数据库系统,逐步建立计算机辅助应用于岩土工程的专家系统;④建立计算机网络系统,实现办公自动化。 当前,国内工程勘察的计算机开发基本上还处于分散、零星的状况,还没有形成完善集中的系统。力量过于分散和低层次的重复劳动是影响开发速度和应用效果的主要原因。作为一般勘察单位来说,主要任务可能还是引进和消化,然后在此基础上补充完善,‘再投产应用。而作为全国全行业来说,建议集中力量总结指导选优推广。 笔者认为把计算机开发应用作为近几年内带有战略意义的重点科技发展方向是完全必要的。P213-214 序言 张苏民大师是我国岩土工程行业备受尊敬的老专家,老前辈,对机械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简称“机勘院”)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我院几年前就开始组织策划大师纪念文集,无奈大师总是谦逊推辞。今年恰逢张苏民大师八十华诞,终获大师首肯,经过整理编辑,此《张苏民八十周岁纪念文集人生印记》得以问世。 张苏民大师从事岩土工程工作六十余年来,成就卓著,硕果累累,先后在周内外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翻译了30余万字的英、俄文技术资料,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优秀工程奖等90项,几十年来曾多次参加国家规范、规程、手册的编写。他甘为人梯、破格选才,奠定了企业持续发展之基;他心系行业发展,首倡召开全国勘察单位总t程师会议;他博学多才、诲人不倦,为机勘院乃至我国整个勘察设计行业培养了一批批优秀人才。 《张苏民八十周岁纪念文集——人生印记》分为两册,此书为第一册《实录集》,内容分为上下两篇,上篇社会贡献包括:成长过程简历、行业贡献、社会荣誉、主要获奖项目、鞭策与鼓励、审稿意见选览、报告讲座;下篇为论文选编。第二册《感悟篇》包括:自传、记者访谈录、杂文集、诗词集、书信集、影集等,大师正在整理之中,待时机成熟之时再结集出版。《实录集》全书可谓是大师六十余年来工作成就精髓的展现,反映出大师渊博的学识体系,精湛的专业技术,严谨的治学精神;展现了他对科学务真求实的态度、对工作一丝不苟的认真作风和对事业执着追求的刻苦精神。 我们期盼通过本书将张苏民大师的优秀品格和崇高精神薪火相传,希望年轻技术人员好好学习和发扬大师的治学精神,认真拼搏、奋发图强、积极创新,为我国岩土工程领域的技术进步与科学发展而努力奋斗! 《张苏民八十周岁纪念文集》编委会 2013年11月 后记 想起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年少志高,天真单纯地总想我怎么能“跃马天山,报效祖国”。如今,六十多年过去了,回首往事,顺舛起伏,不胜感慨。我这辈子是怎么走过来的?面对这片养我育我的土地,我为她又做了些什么?在领导、同事、朋友们的关心支持下,我鼓起勇气把我的“人生印迹”清点整理成《文集》,作为向社会公众的汇报,也是对个人的自勉和激励。 《文集》分为两册。第一册《实录集》,完全是有据可查的如实记录。是从大量基础资料中选取组合而成。有可能不够全面或错漏。第二册《感悟篇》,包括:自传、记者访谈录、杂文集、诗词集、书信集、影集等,目前正在整理之中。 纵观八十年,最主要的感受是:个人的命运是紧密地和国家的兴衰结合在一起的。是祖国的建设发展,给我提供了机会、创造了条件。在这里,我要向所有鼓励、帮助、支持过我的领导、同事、朋友们,还有我的亲人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正是由于有了他(她)们的鼓励和支持,我才有可能有所作为。 最后,我把第二册《感悟篇》中的一首小诗作为本集的结尾。 对岁月无愧。对生命无愧 张苏民 几十年追求,几十年探索, 永不改变的是对祖国的坚贞和挚爱; 千万里路程,千万里跋涉, 永不歇息的是对事业的执着和痴醉。 凄风、苦雨,我们都曾经经过, 煎熬中珍藏着信念和冀盼; 厄运、噩梦,我们都曾经有过, 沉思中浸透着酸涩和热泪。 高山的崎岖小路可以作证, 实验室的彻夜灯光可以作证, 挫折和成功都凝集着多少0血和智慧; 人问有情,苍天有眼, 历史终究将会正确评说这千秋功罪。 是有那么多缺憾,是有那么多不完美, 但我们没有做错,用不着追悔,用不着责怪; 我们对岁月无愧,对生命无愧, 我们曾和祖国一起见证过逝去的年代。 让时间抚平痛楚,消融伤悲, 愿远去的烟云带走我们的疲惫; 来不及感慨,也不必等待, 晚霞中的青松夕照就是最大的欣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人生印迹(第1册实录集张苏民八十周岁纪念文集)(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机械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1216057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78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450 |
出版时间 | 2013-11-01 |
首版时间 | 2013-11-01 |
印刷时间 | 2013-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772 |
CIP核字 | 2013267170 |
中图分类号 | TU-53 |
丛书名 | |
印张 | 18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68 |
宽 | 191 |
高 | 19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